第七十一回:救忻州史彥超殉職 用火攻趙匡胤解圍

第七十一回:救忻州史彥超殉職 用火攻趙匡胤解圍

再說那吉蘭泰領著人馬,一路南下,聞得周師已佔忻州,便在忻口安下大營,派出耶律安,哥里,霍查,上官格等各領五千騎兵,前往忻州游擊,打探周師虛實。

且說周帝帶領著周師大軍,雲集晉陽,又再調動了一部分人馬前往忻州堵截遼兵南下,這裡便驅兵向晉陽大舉進攻。但那晉陽城牆經數代將帥修築,城高塹闊,雖然將士用命,輪番衝擊,一時還是無法攻下,自己反倒損折了好些人馬。後面又遭北漢鄰近州縣派來的部隊襲擊,只好分兵對抗,以致遷延時日。周師本已軍需不足,如今後援糧草又無以為繼,俗話說「無糧不駐兵。」部隊沒飯吃是不成的。雖然周帝三令五申,強調「不得擾民掠民」,但哪些兵大哥肚子餓了也就顧不得哪么多了,紛紛跑到民家搶掠糧食,帶兵的將軍們見了、也只能閉上一隻眼睛,因為他們也無法解決問題。

當地百姓原來歡迎周兵,那是因為周帝免了他們的賦稅勞役,還發放糧食,賑濟饑民,比漢帝劉崇還好。如今見他們也上門搶掠來了,更比劉崇還壞,便一窩蜂的逃走,聚居山林,與周師對抗,反過來搶掠軍需,截擊後面的送糧隊伍。弄得周師腹背受敵,疲於應付。攻守雙方頓呈膠著狀態,城內人馬反倒時而覷空出城偷襲。

這時,忻州城外,戰鬥也緊張起來。遼兵見符彥卿,郭崇在城東倚江陳兵,便在沿江選擇水淺之處,涉水而過,四員番將輪流衝擊,並攜帶火箭火炮等物投向周兵營寨,符彥卿先是令王彥超從城內調來一千弩手用強弓硬弩射去,不讓遼兵靠近。

耶律安見狀,便又令五千遼兵,各各右手執矛,左手持一面藤牌前來助戰。這樣一來,藤牌兵在前擋住弓箭,騎兵在後仍能靠近周營,繼續以火箭火炮攻向周營。一時間,周營有幾處著火,引起一陣混亂。

符彥卿見了,忙遣張昭,李剛,董芳,馬元凱等幾員戰將各領人馬出營抵敵,遼兵見了,也後退了一箭之地,雙方展開一場混戰,一直戰至黃昏,互有死傷,遼兵退回東岸,周兵也收兵回營。

次日,遼兵大隊人馬一個大清早便涉水過江前來索戰。周營中的哨兵見遼兵天色未曙便人喊馬嘶,知是敵軍必有行動,忙向主帥稟報。符彥卿得報,即令董芳,馬元凱二將率五千步兵在營前布防,嚴陣以待。遼兵渡河后,見周兵一字兒的排開隊隊方陣,護住大營。他也不管你三七二十一,列隊便向方陣衝去。

遼兵使的是藤牌長矛要踏周軍的營盤,周兵靠的是弓箭大刀要把遼兵趕下河去,各不相讓,正斗得難分難解。

時已近午,忽有城內王彥超派人來報:「吉蘭泰另又派遣數萬步騎,現正攻我北門,來勢洶洶,請發兵襲其側翼,以分其勢。」

符彥卿得報,忙令張昭領五千兵馬前往城北攻遼兵左翼以援城內周兵。一時間,忻州城外,兩處戰場,喊殺連天,金鼓震地。哪耶律安見符彥卿分兵去援王彥超,認為得計,頻頻在東線增派兵力,令上官格領著四員悍將,左衝右突,掩襲周營。

符彥卿見了,也令李剛率領六員戰將,三千驍騎,繞到遼兵後面,攻擊他的后隊。遼兵見后隊被攻,也忙調兵遣將堵截,雙方人馬,一時亂作一團,斗在一堆,打得難分難解,死傷累累,一直戰至傍晚,方始各自收兵回營。夜間一經清點,兩處戰場共計陣亡三員戰將,二千餘士兵。

估計遼軍傷亡亦不下這個數目,但畢竟遼軍人多,周軍人少,且眾人皆稱上官格手下四將驍勇異常,如果明日遼人增兵再戰,只恐營盤難保。便趁著夜色朦朧,把士兵全部撤進城內,憑城固守,一面修本飛報朝廷。

牧馬河對岸的遼兵,次日發現周軍已撤進城裡,便蜂擁過江,佔據了周軍原來的營盤,反堵圍著忻州城東、北兩門了。

快馬傳書很快就把符彥卿的奏本送到晉陽城外的御營,周帝得報大怒道:「遼寇果然兇悍,傷我幾員戰將。汝遼邦有勇將,難道我中原就無勇將么?」

立遣張永德、李筠領了驍將史彥超,率兵三千,一同前往救援。臨行之時、周帝對張永德,趙匡胤叮囑再三,必須力保忻州。倘若忻州有失,遼兵南下、則攻取晉陽便成畫餅了。又對史彥超道:「遼寇剽悍,傷我數員戰將,先皇在日,曾多次對朕提及卿勇冠三軍,並譽卿為猛張飛。此次解忻州之圍,非卿莫屬。」

史彥超聽得皇上誇贊,甚為得意,洋然答道:「皇上放心,這幾員番邦小將,在臣眼中,不過是田中瓜,樹上果而已,待微臣前往忻州一一摘來,博陛下一笑好了。」

說起這史彥超,乃是史弘肇的族弟,生性勇猛魯莽,多立戰功,每臨戰陣,大都衝鋒突前。當年曾在郭威麾下效力,郭威鎮守鄴都時,曾身陷敵陣,被百餘遼騎圍困,身邊只有數騎人馬,形勢十分不利。正在外圍作戰的史彥超見了,拍馬提刀,殺進敵陣,一陣左砍右殺,殺開一條血路,把郭帥引了出來,因此深得郭帥讚賞,稱他為猛張飛。如今符彥卿忻州被困,周帝想起史彥超勇猛過人,故派他前去解圍了。

當日張永德偕同李筠、史彥超等人,領兵來到忻州地面,只見忻州城外,遼騎三五成群,七八成隊,呼嘯馳突,四周索戰,有兩員頭目領著七八騎,看見又有周兵大隊人馬逶迤而來,不但不閃讓,反倒彎弓搭箭,不斷向這邊射來,更而高聲呼喝嘻笑,分明是在挑逗嘲弄。哪史彥超是先鋒,帶的人馬正走在前頭,見遼兵如此放肆,不禁惹得心頭火起,大喝一聲:「番狗休得無禮,史爺爺收拾你來了!」舞起大刀,領著二十個貼身親兵,拍馬沖了過去。哪幾個遼兵見這二十騎周兵沖了過來,也是不退不讓,刀槍並舉,接住廝殺。鬥了一會,看看鬥不過周兵,便匆匆後撤。史彥超看著得勢,只是緊緊追趕,毫不放鬆。哪些遼兵被逼得緊了,落荒而逃,也不回營壘,卻趟水過河而去。史彥超哪裡肯罷休,一路緊跟不舍,哪二十騎親兵隨後緊跟上去。

張永德見了大吃一驚,部隊剛到,人地兩生,恐他有失,忙命李筠率二千人馬,隨後跟進接應,自己先領著一千人馬進城與符彥卿會合去了。

且說這李筠領著人馬,按著史彥超的去路趟水過河,尋蹤追去。但是走了老遠,卻聽不到前面半點音響。再往前走,只見前面一帶樹木茂密,陰森籠蔥,不免心下疑慮,不敢貿然闖進,正在猶豫間,忽地一聲號角響處,樹林里冒出無數遼兵,衝出兩員遼將,戟指大喝道:「殺不盡的狗南蠻,快快過來納命!」

李筠大吃一驚,知道中了遼人的伏擊。但還倚仗著自己有兩千人馬,便指揮士兵殺了過去。卻不料哪遼兵越來越多,不斷從樹林里蜂湧而出,李筠心想:「大事不好,中了遼人的圈套了。」這個時侯也考慮不到去救史彥超了,自己逃命要緊,忙令士兵以後隊作前隊,立即沖回城去……

再說那張永德,帶著一千人馬,進城會過符彥卿,說起史彥超趟了過河追殺遼兵一事,符彥卿失驚大叫道:「壞了!壞了!史將軍中計了。」

張永德忙說:「本官見史將軍追趕過河,亦恐他會中遼人圈套,當時已命李將軍領人馬趕過河去接應……」

符彥卿搖頭嘆道:「不妙、不妙。張大人有所不知,吉蘭泰手下一個名叫上官格的,極是詭計多端,此次必定是他設的圈套,史將軍入其彀中,九死一生矣。」說罷,隨即點起人馬,趕著出城,前去接應。剛過了牧馬河,便遇上李筠的人馬一路退來,符彥卿忙揮軍與遼兵接戰,也是且戰且退,一路往南門撤去。吉蘭泰見自己的人馬得勝、趁勢揮兵直抵忻州南門城下。符彥卿見了,忙與張永德、李筠就在城外展開一場混戰,終是遼兵人多勢眾,難以擋抗,只好退回城內,一點人數,李筠帶去的兩千人損失了一千多。跟隨史彥超的兩百人,卻蹤影全無。符彥卿無奈,只得派人飛馳晉陽大營。

世宗得報大驚,垂淚自忖:「史彥超陣亡、孤之過也。符彥卿、郭崇、張永德、李筠等退守孤城,遼兵勢大,忻州孤城難守,不如暫且撤軍……」遂召眾臣商議。

此時派出催糧的范質、慕容華等人 俱已回來複命,俱報稱各地州府糧草告乏,殊難籌措,此次運送糧草,在各地募集二十萬民伕運送,多有怨言,且途中亦多有逃亡者。而糧草分發到軍前,卻又有如杯水車薪,無法滿足數十萬大軍一旬所需,如更遷延時日,更恐後續難繼。范質、慕容華原來也曾勸皇上撤軍,今見皇上有撤軍之意,便異口同聲,贊同立即撤軍,待秋後糧草充盈再作打算。

世宗聽了,正中下懷,原來是自己一意孤行要進軍晉陽的,如今撤軍一事由他們提出,也替自己保了面子。便道:「如若撤軍,遼人必躡我之後,尤其是符帥孤軍深入忻州,須得一員勇將前去接應,方為穩妥。」

慕容華道:「殿前都虞侯趙將軍勇冠三軍,且其麾下人才濟濟,有勇將多員,潞州之戰,不但護駕有功,且又射殺張元徽,令漢軍喪膽。今若遣他前去,必可解忻州之圍。」

范質亦道:「陛下若有班師之意,更可令趙將軍就在忻州解圍之後,讓符帥大隊先行,然後緩緩撤退,遼人不知底細,諒他不敢窮追……」

慕容華緊接著道:「即使遼人追來,有都虞侯人馬殿後,諒也不容易超越……」

范質也接著道:「這樣一來,我晉陽大軍班師南撤,亦可不受遼人追襲。」

世宗聽了,點頭不語,就把趙匡胤傳入,把范相及軍師的話告知,又說:「寡人亦有意班師。但忻州三將俱是朕的至親親信,萬萬不能有失。深知吾弟智勇過人,故特委汝前往解忻州之圍,引三將平安來歸。至於史彥超將軍,有功社稷,又是先帝的愛將,如今陷沒敵陣,量情已是凶多吉少,爾可轉諭符帥,必須不惜一切犧牲,務必派人前往尋找,將其遺體找回。」

匡胤慨然答道:「三位將軍俱是皇上至親,符將軍又是匡胤至交,既蒙皇上重託,匡胤自當萬死不辭,不過……」

「吾弟有何顧慮?」世宗忙問。

匡胤道:「微臣手下只有一千人馬,如作衝鋒突擊,綽綽有餘。如去解忻州之圍,又為皇師殿後,只恐力有不逮。」

「這個您儘管放心。」世宗笑道:「朕已為你想好了。就把朕身邊的一萬御林軍撥給你管帶,再在潞州人馬中撥五千給你作后軍,如何?」

匡胤聽了,大喜過望,當即叩謝辭出,點起一萬御林軍,五千潞州兵,便往北而去。行軍途中,留神看時,只見這些御林軍有老有少,有胖有瘦,甚至面帶病容,動作遲鈍的也摻入其中,不免暗暗吃驚。心想:「如此羸弱、如何上陣交鋒?」便把自己的意見悄悄與王審琦、石守信二人說了,王審琦嚷道:「是啊!我說怪呢,還說是御林軍,有些走不到五里路就直喘粗氣,能打仗嗎?」

石守通道:「大哥有所不知,這事我倒略知一二。聽他們說,這支御林軍還是先皇留下的。先皇原來身邊的兵棒得很,一直隨先皇南征北戰,後來王峻去解晉州之圍,把先皇原來那支御林軍中的精壯之士大都選去。如今這趟人馬,還是當時先皇匆忙間補充湊合起來的,所以難免參差不齊。」

匡胤點頭道:「這就是了,難怪呢?我說皇上的御林軍恁地這麼不整不齊的呢?如不經過篩選沙汰,如何臨陣對敵?」

於是,忙令部隊停了下來,篩選整編,就在一萬人中選出三千名精壯後生,作為先行,由王審琦、石守信二人帶領。剩下的七千人分作兩撥,作為後隊,仍由原來禁軍中的兩員副將帶領。自己依舊帶著原來的一千人馬作中軍,潞州的五千人馬就分派彭壽、張瓊、李漢瓊、郭德平、郭德安各管帶一千人,作為後軍,星夜直奔忻州而去。

次日傍晚來至豆羅,此地距忻州二十里,前方斥候回來報道:「已進忻州見過符大帥,大帥已派參將張朝訓前來聯繫。」

張朝訓見過趙匡胤,就將忻州城外遼兵軍情一一告知:「……遼軍主帥吉蘭泰屯於忻口,距忻州約四十里。遼軍左軍約萬人、駐紮於忻州城東門外,攻東門。右軍亦約萬人、駐紮於忻州城北門外,攻北門。每日由辰至卯,還使用火箭火炮,輪番攻擊,如今已是第三日,雙方各有死傷,遼軍已有疲態……」

趙匡胤道:「遼人也使用火炮么?」

張朝訓道:「原來遼人是不用的。他們只道硝煙焰火,只是圖熱鬧好看的東西,後來看到中原人做成火雷,其聲震天,大有威懾作用,故也學著使用了。」

趙匡胤笑道:「如此甚好,俺就給他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之法,他用火箭火炮攻我忻州,咱們也用火箭火炮攻他的軍營……」

王審琦道:「兵書有云:以我之長、攻彼之短。我們會用火器、是我之長。但遼人也會使用火器,也是他之所長。大哥如今也用火器攻他,這豈不是以我之長攻彼之長了么?」

趙匡胤笑道:「二弟所見不差,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遼人用火器攻我忻州,肯定不會防我也用火器攻他大營。再者,用火器者,軍需庫內必備有煙硝火藥,我用火攻必先探明他的火藥貯藏之處,以火攻之。火藥一但遇火,必然燃燒爆炸……」

張朝訓忙答話道:「將軍大可放心,遼人火藥貯藏之處,下官早已打探清楚,就在東門之外,牧馬河邊山岡上的一座帳蓬,帳篷四角各樹一竿紅旗,夜間懸著紅燈,是極好分辨的。」

趙匡胤忙問道:「參軍對遼人火藥貯藏地點如此關注,莫不是你們也有偷襲這個帳篷的打算不成?」

張朝訓道:「不錯,符大人正有這個打算。小將連日來都在箭樓上觀察,看得最是清楚,也曾派人夜間探明路徑,正準備這兩天內動手的了。」

趙匡胤大喜道:「英雄所見略同!如此更好,就請參軍報請符帥,把哪探明路徑的士兵速速送來我處替我引路,我也正待夜間派人前去探路呢……」

便請張朝訓立即回城將自己的計劃告知符帥,一是火速把幾個探路士兵送來。二是把城內主力布置在東門,準備好火攻器物,看號炮為令,也要鼓噪出城出擊遼軍正面,再分兵同時由北門出擊北門外的遼軍。

彥卿聽了,命朝訓立即把幾名探路士兵帶出城去交與匡胤,一面又按匡胤囑咐安排人馬,做好準備,只等今晚配合出擊遼兵。

那張朝訓出到匡胤營中,把彥卿的話轉告匡胤,匡胤立即召集三軍將領,布置火攻之計:「……今夜子初一刻、把七千人的后軍調作前軍,佯作主力部隊,準備好火把、火箭、火炮、焰火等物,聽中軍號炮為令,向遼軍左側進攻。進攻時必須金鼓齊鳴,鼓噪而進,務必盡量把遼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

又令王審琦、石守信率三千人馬悄悄繞到遼軍後面,亦以中軍號炮為令,發動攻擊。

彭壽、張瓊、李漢瓊、郭德平、郭德安五人領五千潞州人馬,入夜之後繞路至牧馬河畔先行埋伏……

密密分派已定,夜靜以後,三軍悄悄起程靠近忻州,挨至剛交子時,驀地「轟!」「轟!」「轟!」的一連三聲號炮,前軍七千人馬擎著火把,齊聲吶喊、鼓噪著沖向遼營,把火箭、火球、火雷、焰硝等投向遼營。遼人雖有戒備,但士兵皆在熟睡之中,一時未免慌亂,一面救火,一面應戰。

不料就在此時,忻州城門大開,城中人馬也是亮著火把,攜著火器,鼓噪而出,向大營前面攻來。

……同時,大營後面,又有一支人馬涉河踏營而進,火攻貯藏火藥帳篷……

一時之間,東門外的遼軍三面受敵,前面營房多處著火,一片火光熊熊。後面火藥帳篷更是連連爆炸,聲徹雲霄,遼兵既要救火、又要交戰,以無備對有備,又是黑夜之中混戰,難免吃虧。也弄不清周師究竟多少人馬,只得且戰且退,向北門城外部隊靠攏。

誰知北門城外遼軍也同時受襲,兩軍相遇,一時也想不出對策,只得合做一處,倉忙向北撤去。

匡胤見遼軍後撤,揮兵趕了一程,也怕遼軍有埋伏,便鳴金收兵,回忻州與符彥卿會師去了。

正是:彼此同時用火攻,棋高一著借東風。機靈應變為強者,出奇制勝便成功。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趙匡胤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趙匡胤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一回:救忻州史彥超殉職 用火攻趙匡胤解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