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戰爭暫時的結束
本書接近尾聲,最近一兩周的更新會加速,感謝一直以來支持、鼓勵我的朋友們。新書《抗戰驚雷》已上傳,希望大家能繼續支持,在此致以最誠懇的感謝。
*********************************************************************
中國政府的外交努力一直沒有中斷,與英國,與法國,與美國等。
法國的態度是最先扭轉的,他們需要青霉素,需要坦克和飛機,也需要中國政府明確放棄支持越北抗法武裝,以確保印度支那的安全。在遠東,其實法國人最擔心的敵人是日本。
經過數次商談,中國以提供青霉素和坦克的條件,並承諾與越北抗法武裝斷絕關係。法國則把越北的高平、老街等地讓給中國管理,越北抗法武裝也自然由中**隊加以消滅或平定。同時,中法兩國在關稅上也進行了談判,並達成了協議。
與俄國,中俄雙方達成了商貿協定,對於在戰爭中物資匱乏的俄國來說,解決了很大問題。
鑒於中**隊的出色表現,美國政府也改變了態度,駐華公使芮恩施的建議被重視起來。
「我們對歐洲一些最不重要的國家花了幾百萬上千萬元的錢,而對中國卻非常吝嗇。結果為淵驅魚,使中國政府獨力對付日本。我們應該給中國有力的幫助,現在,其實只要美國派出一部分海軍就能打垮日本……徹底解除日本對關島、菲律賓、中途島等地的軍事威脅。」
美國政府當然不會冒著風險派出海軍與日本作戰,但他們也有自己的辦法,那就是向中國提供貸款。按照協議,美國將在一年裡向中國提供四筆貸款,高達兩億美元,這個消息使其他列強大為震動,特別是日本,甚至把這一年稱為「美國貸款年」。
德國政府也對中日戰事相當的關注,特別是對中國海軍潛艇的「狼群「戰術非常感興趣。為了減輕太平洋上的壓力,他們自然希望中國能繼續堅持下去,將日本人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日本政府陷入了孤立的境地,特別是中國和美國都斷絕了對日出口鋼材、生鐵、煤炭等礦產。英法兩國也在與中國政府談判,希望獲取飛機、坦克的製造技術。
而且,日本的財政情況因為青島戰事而更加趨於惡化,列強都忙於歐洲戰事,卻一分錢也不會支援他們。
早在戰國時期,孫聖人便指出:「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用現代的話講,打仗打的是後勤。後勤就是物質基礎,是經濟,是錢!不管戰爭是真的假的,一切都是錢。沒錢,哪裡來的十萬之師啊!
有人說海灣戰爭是美元的勝利,別的不說,單看那價值不菲的飛彈,投給海灣的可不是成千上萬噸的新科技禮物,而是無數捆的美元啊!
其實,戰爭還真就是這麼一回事:真正的較量就是經濟、國力。哪個軍隊能夠堅持到最後,靠的不是別的,就是經濟實力。
中國不能說經濟實力已經超越了日本,但這幾年借債悶頭髮展,秘密囤積物資,在戰爭爆發后,遠比日本更加有準備。現在又得到了美國的援助,英法兩國的秘密支持,雖然無法徹底擊敗日本,但在持久力上已經佔據了優勢。
反觀日本,戰前便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開支浩大,賦稅繁重,債台高築,通貨貶值,人民生活日益惡化。而歐戰爆發后,日本人歡呼的「天祐良機」又因為中國政府的強硬以及戰事的失利,陷入了難以為繼的難堪境地。
戰事不過進行了不到一個月,日本政府已經花光了1914年度的陸海軍經常費用、特別費用。
而日本現在承擔的債務每年支付的利息已達到七千萬日元以上,並且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當中,尚無改善的期望。國家外匯及黃金儲備,只有二億二千二百八十萬日元,僅是維持通貨穩定之最低警戒線,想進一步在國內發行債務,已無現實可行的基礎。
雖然日本的工業基礎比中國要雄厚,但還需要資源的配合,才能發揮作用。中國政府的全面禁運,以及英、美等國變相的制裁,再加上戰爭造成的資源類物資的價格上揚,使日本想從其他國家進口資源變得很困難。
而日本在外交上的孤立,也是嚴峻的。現在各國都認為日本是東亞麻煩的製造者,認為他們在歐洲大戰地時候不想履行協約國之間的神聖義務,而一心想在東亞謀求霸權!列強沒有一個會支援他們,而在暗或在明都希望日本打消狂妄的企圖,切實地選擇和平!
甚至連英國這個與日本有著傳統友好關係的國家,都對日本表示了不滿。因為英法兩國迫切地希望日本海軍能夠出動去對付德國的偽裝軍艦,陸軍應該趕赴歐洲去與德軍作戰,支援正處於不利局勢下的英法聯軍。
當然,如果日軍能夠快速取得青島戰事的勝利,他們也就裝聾作啞,不會冒這麼大火。而且,在英國看來,中國也是潛在的協約國國家之一,一個現實的協約國成員與一個潛在的協約國成員展開持久的大戰,是他們不希望看到的。
更重要的是,他們需要中國的物資,特別是青霉素和飛機、坦克的製造技術。而中國已經以戰爭為由,徹底斷絕了對外的供應。當然,在國際黑市上,中國人狠狠地撈了一筆。
美國的態度則更加明確,為在太平洋彼岸出現了一個能夠抑制日本的友好國家而歡欣鼓舞。
副國務卿藍辛發表了代表美國政府意見地公開聲明,他們表示日本政府地舉動是讓人感到非常遺憾的,在太平洋對岸持久進行的戰事嚴重妨礙了美國對華傳統政策地實現,也讓美國西海岸面臨可能地戰爭威脅。在歐洲局勢進展到如此地步的情況下,這種西海岸外出現的威脅,是美國不可能接受的。
日本政府終於發現,現在的戰爭形勢完全與日俄戰爭時不同,那時有英美兩國的金錢和物資支持,現在這兩個國家卻在變相支持他的敵人——中國。
而中國對於戰爭的準備,顯然是大出日本人的預料。不僅在青島出現了裝甲師,東北同樣也有,一個裝甲旅甚至隆隆開進奉天,威懾日人的異動。
而且,日本情報人員發回來的消息使日本政府最終決定,結束這場極有可能轉入持久化的戰爭。
這些消息或真或假,那就是中國,或者美國,正與英法兩國進行秘密談判,英國可能要以放棄某些租界特權或是以太平洋上赤道以北的某些德屬殖民地為代價,換取中美兩國對德宣戰。
還有比較確實的消息,便是中國政府對戰爭的態度。即便日本強佔了青島,中國政府也不會默認或收手,而會不斷調動兵力,不斷進行收復青島的軍事行動。同時,潛艇戰也將擴大,對東海洋麵所有日本船隻進行打擊。
自青島開戰以來,中國政府的態度一直很堅決,手段也強硬。在中國的日商雖未遭到暴力傷害,但抵制已經令他們損失慘重。工廠招不到工人,貨物找不到買家,原料全被切斷供應,正金銀行的現款也被提之殆盡。
戰場外的制裁同樣也出乎日本人的意料,令日本人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場戰爭所帶來的後果,以及對中國新興政府的外交策略和方針。
真真假假的消息,以及青島戰事的失利,艦船的不斷損失,令日本政府坐不住了。既然對華全面戰爭的條件不具備,那儘快結束這場陷於膠著的戰事,就成了比較合理的選擇。
當務之急是將護航軍艦抽調出來,組成南遣艦隊,先行奪取赤道以北的全部德屬太平洋島嶼,包括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帛琉群島,以及太平洋地區海底電報通信中心雅浦島。
同時,要暫時向中國表示出和解的姿態,以便就近利用中國的資源,開動工業機器,大發戰爭財。
當然,一場對中國的復仇之戰是不可避免的,但這應該是未來的事情了。應該承認,目前日本並沒有將戰事進行到底的實力,拖下去的戰爭將是兩敗俱傷,誰也沒好處的結局。
日本參戰為了什麼?不就是預測協約國必將最後獲勝,同時考慮到奪取德國屬地比奪取英、法、俄等國屬地更容易些嗎?
可是戰事以這樣的結果告終,就必然要有人出來承擔責任,大隈重信自然就成了替罪羊。按照古島一雄的說法:大隈內閣根本不行,只不過是官僚軍閥的爪牙而已,不仰山縣有朋之鼻息則一事無成。
其實,元老們對大隈內閣的最大期待,就是壓制政友會和解決不受歡迎的陸軍增編兩個師團的問題。
由於歐戰的爆發,再加上元老們已經有了更合適的人選來達到他們的目的,所以,他們認為已沒有必要再為大隈內閣的崩潰踩剎車了。大隈在元老們的逼迫下,決心辭職,並上奏由加藤高明接任首相,遭到拒絕。隨後,朝鮮總督寺內正毅成為首相,開始組閣。
在政府更迭之際,日本便以極快的速度宣布單方面停火,然後幾乎是立刻撤退了山東沿海的軍艦和殘存陸軍,並且通過英法兩國向北京政府表示他們願意談判解決中日之間紛爭的誠意。
與此同時,日本海軍建立了由戰列艦香取、鹿島、薩摩以及戰列巡洋艦鞍馬等艦組成的「特別南遣支隊」和「第二南遣支隊」,載著陸軍向太平洋赤道以北的德屬太平洋島嶼開始進攻,到10月19日便已佔領了全部既定目標。
日軍每佔一處,即在該地豎立日本國旗,建立軍政署,儼然已將其視為日本領土。佔領馬里亞納群島中最大的塞班島時,日本人甚至將軍艦內神社裡供奉的「經津主神」「分祀」於該島,在原德國燈塔附近建造了「香取神社」。
青島戰事暫時平息了,沒有正式宣戰,也沒有正式停戰,這場戰事就以這樣一種奇怪的結局收場。
但這場戰爭對於中日兩國的發展卻是影響巨大,中國借著戰事,掀起了民間反日的情緒,並全面對日本採取了禁運,對日貨進行了抵制,也對中國境內,特別是山東、河北境內日本的間諜活動予以了無情打擊,共遣返回國近千人。
而戰事的勝利,使得中國一片歡騰,無數民眾湧上街頭,進行勝利大遊行,無數人扯破了嗓子在那裡歡呼,無數人拍紅了巴掌,無數人的眼眶裡面涌滿了淚水。在這個時候,每個人的胸膛都已經被喜悅和自豪充滿。這種自豪的感覺是如此的銳利,似乎就要撕破自己的胸膛迸飛出來一樣。
甲午戰爭中,日本打垮了這個老大而且在沉睡的國家,使中國蒙受了最沉重的恥辱和負擔。近代國家屈辱的歷史,讓很多人一度覺得這個國家沒有指望了,覺得這個民族沉淪了。人們變得麻木,變得和光同塵。
但現在,戰事的勝利調動出了這個國家每個人潛藏在心裡的自尊和自強的感情,吸引了無數的熱血的年輕人去為國家的強大而獻身。在短短几年裡,雖然中國剛剛發展起來,但是人們的心理已經完全改變了,大家看到了崛起的希望,看到了復興的可能。
全國義務兵役制的法案趁著民心沸騰的浪潮中迅速的通過頒發了下去,明年的軍費預算雖然提高了近百分之四十的額度,但通過也無懸念。
經過這場戰事,民眾們都明白,沒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安全就沒有保障。而陸海軍的表現,也向他們證明,錢花到他們身上,值得。
在世界局勢劇烈變動的情況下,擊退了最兇惡的敵人——日本,中國終於贏得了可貴的和平發展地機會,而且處於極為有利的國際環境之中。
中國海陸軍在戰爭中表現出了全新的裝備和戰術戰法,再加上雄厚得令人恐怖的人力資源,發展的潛力讓世界為之側目。
德國駐華公使辛慈拚命拉中國參加德奧陣營,英、法、俄則期盼中國參加對德作戰,只有美國勸說中國不要急於參戰,希望能與美國保持一致。
陳文強作為國務卿,在列強之間周旋,充分發揮了他的才智,為國家拚命撈取著利益。
俄國原來最擔心的是日、德聯合,腹背受敵,保證其後院西伯利亞的安全,是整個大戰期間沙俄的遠東外交綱領。如今日本受挫,注意力轉向了太平洋,而中國卻在東北西北不斷加強著軍力配置,這個變化使俄國非常不安。鑒於中德兩國曖昧的關係,俄國有如此憂慮也並不過分。
隨後,在與中國政府的外交試探中,陳文強很真誠地表示無意於針對俄國的軍事行動,並表示中國宣布中立,可以與包括俄國在內的任何國家進行軍火、物資方面的商業交往,而俄國與日本的親近,將導致中國民眾的強烈不滿。
這是一個善意的信號,起碼俄國對此表示歡迎,表示《日俄條約》中有損中國的條約將會重新修訂,並立即向中國方面訂購了大批物資,以向德國發動持續進攻,緩解英法聯軍的危機。
對於英法兩國,陳文強則表示因為國力原因,暫時無意於參加歐戰。但英法兩國渴望得到的坦克、飛機、青霉素,中國政府在條件得到滿足后,可以供應或轉讓。
而且中國政府開出的條件也並不過分,要求庚子賠款全部緩付十年且不付利息;海關由中國人自己掌握,原洋人僱員依舊任職,並提高關稅稅率至百分之十五;廢除《辛丑和約》中關於京津鐵路沿線及天津地區駐軍的規定。
對德國方面,陳文強則將中國海軍使用「狼群」戰術的心得和經驗全盤托出,並傳授了潛艇佈雷的新技術,讓德國方面受益匪淺。甚至,陳文強以後還準備利用自己的一些先知先覺,把英法的一些軍事情報透露給德國人,比如日德蘭海戰的具體部署等等。
現在,日本雖然暫時退卻,但依然是中國最大的威脅。在上海,中日兩國的談判代表正開始談判,這個談判過程,估計要延續一兩個月才能有個結果,雙方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日本方面並不因為失敗而少其驕氣半點。
而中國政府的策略便是加強與美國的合作,甚至以劃分市場的條件,不惜將青霉素的生產技術無償轉讓給美國,以換取美國對中國的支持。
由於巴拿馬運河已於1914年通航,美國海軍不必再考慮困擾其多年的艦隊部署難題。而美**事力量在太平洋的存在和加強,使日本不得不更嚴肅地考慮美國的傾向,並協調同美國的利益衝突。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再次頒布了一系列工商優惠政策,並動用金融儲備,加強工廠企業的生產能力。還與南洋華商密切聯繫,做好了對亞洲各地的商品輸出準備。
英、法、俄、德等國全都傾力於歐戰,他們對亞洲的商品輸出必然急劇減少,其結果必然是幾乎全太平洋地區都發生商品匱乏的現象。中國商品將與日本商品進行競爭,主要戰場就是亞太市場。由於中國的資源優勢,和遍布亞太地區的華僑華商,這場商品大戰不應該落在下風。
萬事俱備,陳文強誠心誠意地祈禱歐戰能夠持續下去。因為現在歷史的發展正在越來越脫離他的預想,英法聯軍節節敗退,一戰已經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看不懂,真的看不懂了。陳文強望著地圖,抓耳撓腮,替英法兩國著急。頂住,一定要頂住,只有戰爭陷入膠著,才有大發戰爭財的可能。
法國如果被擊敗,是不是就會演變成與二戰相似的另一個版本。英國隔著英吉利海峽,利用其強大的海軍,與德國展開一場持久戰。德軍掉頭東進,痛宰俄國佬,然後會變成什麼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