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肢解」蘇聯(5)
當天13時58分,蘇聯及其東歐盟國以「受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員會邀請」為名入侵南斯拉夫。英法兩國率先做出反應,出動駐義大利的空軍和地面部隊,美國則像1950年操縱聯合國通過出兵朝鮮決議那樣,強行通過軍事制裁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議案。戰爭以蘇聯的失敗結束,6月22日午夜,美軍向莫斯科投擲核彈,摧毀了克里姆林宮、紅場和瓦西里大教堂等蘇聯標誌性建築物。美軍通過特種作戰銷毀了蘇聯設置在各地的核反應堆。1954年,西方軍隊從各條戰線發起全面進攻。這時,斯大林已神秘失蹤,蘇聯國內和各衛星國開始爆發叛亂,大量俄羅斯流亡者被西方空投進蘇聯,被關押在烏拉爾、北極、西伯利亞和遠東勞改營的近百萬政治犯也發起暴動。最終,斯大林的次子瓦西里將軍代表蘇聯政府宣布投降。美國在蘇聯全境建立軍政權期間,烏克蘭、白俄羅斯、波羅的海各國紛紛脫離蘇聯,受美國庇護的日本獲得獎賞,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被交給日本統治。
《科利爾》這篇文章的發表正處于敏感時期。1951年,世界正被朝鮮半島吸引,在那裡東西方陣營展開對決。事實上,美國的確在20世紀50年代初制訂了「核襲蘇聯」的作戰預案,其內容與《科利爾》的所發表的內容驚人相似。當時美國的預案是,一旦蘇聯利用其常規軍力優勢向西歐和南斯拉夫進攻,攜帶原子彈的美國轟炸機將從英國、北愛爾蘭、埃及的開羅-蘇伊士地區和日本沖繩機場起飛,15天後取得「決定性的結果」。而那時的蘇聯也在考慮如何用「非常手段」抗衡美國擁有的核武器優勢。所幸這些預想的核大戰沒有真正上演,因為隨後爆發的美蘇核危機已足以讓全世界都心驚膽戰。
1961年到1973年間,美國介入越南戰爭,1964年上台執政的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是一個強硬人物。儘管在當時蘇聯經濟已開始出現停滯現象,軍事方面,蘇聯的戰略兩手準備,包括打核戰與打常規戰。據1978年10月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由於美國直接介入戰爭,在1968至1978年的10年中,蘇美力量發生明顯變化:1975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已相當於美國的80%。蘇聯在軍備方面趕上了美國,其戰略導彈數量至1975年已達2402枚,超過美國40%,蘇聯大力增強常規軍事力量。在1978年,美軍為210萬人,蘇軍為+激情小說440萬人,美軍擁有坦克10500輛,而蘇軍擁有坦克50000輛。
美國里根政府上台後,認為蘇聯是美國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因此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搞垮蘇聯。美國前國防部長溫伯格提出,技術創新是美國的一種獨特優勢,可以用它來損耗和拖垮蘇聯的經濟。在五角大樓的絕密文件中,溫伯格將此稱為「經濟戰」的方式。即讓蘇聯無法從歐美得到貸款和技術,全面遏制並打擊蘇聯可以換取外匯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