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大亂
晃晃間已經到了這一年的七月了。我還是那個五歲的小童,只不過比其他皇子懂得事多些而已。老師走後的一個月過的平平穩穩,平日里有崔承佑陪著我,討論些詩詞雜文,瞻仰些聖賢文章,日子過的也算無憂無慮。
不過父皇這一個月憔悴了很多,好象老了數十歲一樣。
父皇登基以來勵精圖治,希望能中興皇朝。八年來,也使沉痾中的大唐有了煥然一新的氣象,即使這和盛唐比較還差的很遠,不過足以自慰了。
父皇在即位之初,打算重文官輕宦官,既而整治藩鎮,最後收歸大權。
然而開局並不好,大順元年(公元890年)用宰相張濬和孔緯之計,起京畿道兵十萬,在晉洲會合朱溫,兼令盧龍節度使李匡威以及吐谷渾人云中防禦使赫連鐸,四家共同討伐河東節度使沙駝人李克用。雙方大戰一年,結果因為征討軍分賞不均,發生數次兵變,最終為可用所乘,征討軍大敗而回。最後兩個宰相被罷免了,李克用控制了山西全境。
父皇後來設反間計,用天威都將李順節趕跑了宦官頭頭楊復恭。大順二年(公元891年)使神策軍中尉劉景宣,西門君遂密殺李順節於銀台門。緊接著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由鳳翔節度使李茂貞,靜難節度使王行瑜討伐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抓回了楊復恭。殺楊復恭那天長安城裡熱鬧非凡,民眾奔走相告。至此,宦官們再也不敢妄動了,紛紛改換門庭,依附在李茂貞等人門下。
宦官既定,京畿道內算是太平多了,父皇的皇帝位子做的有點模樣了,太和殿上說話的語氣也硬了很多。不過自從討伐李克用失敗,朝廷再也沒有能力管制那些藩鎮,相反還要時刻提防著京畿道四周咄咄逼人的節度使們。
本來是時候養精蓄銳了,可是父皇在我出生的這一年偏偏做了一件蠢事。因為鳳翔節度使李茂貞上的奏摺里有辱罵朝廷的話「未審乘輿播越,自此何之!」,父皇龍顏大怒,發神策軍三萬討伐李茂貞,李茂貞和靜難節度使王行瑜組成聯軍,共六萬。世人都嘲笑父皇,拿三萬的老爺兵去打六萬如狼似虎的藩鎮兵,根本沒有勝算。最後戰敗被迫授茂貞為鳳翔節度使,兼山南西道節度使,並官中書令。王行瑜進爵太師,加號尚父,特賜鐵券,兩鎮兵方卷甲退歸。從此李茂貞控制了關中西部和山南共十五個州,宰相崔昭緯也開始和李茂貞暗通款曲。
不過到今年,一年多來沒發生什麼大事,也就是諸藩鎮你打我來,我打你,這種事朝廷不管,他們愛打打去。最近我還認識了兩位大臣嗜酒的詩人鄭綮和散文能手李谿
我正躺在藤椅上,揣摩著昨天看過的老師崔致遠的一篇文章,忽聽後面有人匆匆跑來,沒等我起身看去,就聽到崔承佑的聲音傳來:「殿下,殿下,大事不好了。」
「怎麼了?出什麼事,這麼慌張。」
「李茂貞,王行渝還有韓建要謀害皇上。」
「什麼?」我騰的從椅子上跳下來。「快說怎麼回事。」
崔承佑喘著粗氣的說出了事情的原委,原來上個月護國節度使王重盈病死了,李克用舉薦王重盈的養子王珂繼任,父皇已經批複了,准奏。可是這時李茂貞又舉薦王重盈的親子王珙,這讓父皇左右為難,兩面都得罪不起,最後還是用王珂繼任了,而王珙也被任命為河中節度使,本來這是兩全其美的事,二王都沒異議了,可是李茂貞覺得不爽,認為皇上的任命是有意指他不如李克用,所以他聯合了老搭檔王行渝,和跟班的韓建,各自領兵五千,沒有奉旨就私自入京,現在皇上已經在安福門外對峙呢,安福門外跪了黑壓壓一片藩鎮兵。
「我擔心他們對皇上不利,特來稟告殿下。」崔承佑詢問我。
不對啊,現在才乾寧二年啊,還不到鳳翔國難呢,這是怎麼回事?我雖然有了李兆立的知識,但是李兆立的記憶里根本沒有對歷史上一些小事有印象。
「殿下,殿下,您可曾聽得我說話?」看我似在愣神,崔承佑催促著。
催,催,催什麼催,讓我好好想想。我在心中思索了片刻,對他說到:「先生不用擔心,父皇不會出事的。」
「哦?殿下為何如此說?」他糊塗了。
「先生不用慌張,安下心來想一想。王珂,王珙二人爭那個節度使的位置都有何人為他們撐腰?」我反問到。
「李克用保薦王珂,李茂貞保薦王珙。」
「那又是何人佔了先機呢?」
「李克用的奏章先到的,皇上已經批了啊。」
「那麼先生,為什麼遠在山西的奏章先到,而近在咫尺的鳳翔的奏章後到呢?」
「京里有人給他們通風報信那是一定的了,可是為什麼李克用的先到,我就不明白了。」
「先生可是糊塗,既然朝里都有李克用的人,難道李茂貞那裡就不能有他的姦細么;可別忘了李克用是突厥的沙駝人,他的戰馬可是大唐跑的最快的啊。」
「對啊,可是殿下,這些也不能解釋皇上為什麼會無憂啊?」
「先生不要捨本逐末啊,通風報信的人可不是吃閑飯的。」我笑呵呵的對他說。
「啊,李克用不可能不知道李茂貞他們兵柬,興許他們沒起兵時就知道了,他一定早有準備,不是不放,他在等!」崔承佑恍然大悟。
「李克用想要鶴蚌相爭,魚翁得利!!!」
我知道,要不是因為他「曉得」我的地府奇遇,現在恐怕他可要瞠目結舌了
我只是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