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醫學家成為上帝(1)

假如醫學家成為上帝(1)

假如醫學家成為上帝

——影片《弗蘭肯斯坦》及其餘波

電影《弗蘭肯斯坦》有很多影視版本,比較著名的是1931年版本,導演就是《隱型人》的英國導演詹姆斯-韋爾(JamesWhale),1935年,他又導演了《弗蘭肯斯坦的新娘》。最新版《弗蘭肯斯坦》(1994,英、日、美)由英國戲劇界才子肯尼斯.布萊納執導。而且集導演、主演、製片*人於一身。不管怎麼電影化處理,瑪麗-雪萊的故事梗概與作品精神都得到了遵守。

對於沒有讀過瑪麗-雪萊《弗蘭肯斯坦》原作的觀眾對這個戲充滿了好奇,其實,這就是一個關於科學家好奇與造孽的故事。它不僅是一個文學名著,也引發了人們對於科學異化的深刻反思。這本書的全名是《弗蘭肯斯坦——現代普羅米修斯的故事》。

它源自瑪麗-雪萊的即興創作,是瑪麗與雪萊私奔途中信口胡謅的「鬼故事」。背景:1816年,氣候因愛而狂亂,初夏飄雪,瑪麗姐妹(同父異母)與拜倫、雪萊一起私奔,途中與波利多里醫生五人借宿於朋友位於日內瓦湖南岸的一座豪華別墅里,長夜漫漫,約定圍著篝火講故事,規則是必須原創,不可複述舊故事,於是,有了這個著名的「怪物」。也開闢了科幻小說、驚悚小說的先河,開啟了科學與倫理論爭的序幕。

小說與影片中有兩個「弗蘭肯斯坦」,一位是自負的醫學家弗蘭肯斯坦,他把從新墳墓里盜取的屍體,選取其最優秀的器官與部分(教授的大腦,鐵匠的肌肉)縫合、拼接在一起,造出一個「完美的人」,然後用電火花擊活了他(電擊灼傷了他的面容,於是組織功能優秀但面容醜陋)。一位是弗蘭肯斯坦怪物人:由弗蘭肯斯坦通過先進的生命技術製造出來的「人」。

小說背後有著非常私人的情懷:「瑪麗-雪萊(MaryShelley)在寫小說之前就在不斷地懷孕,並且已經失去了一個孩子。所以之後她撰寫了一本關於自我迷戀的利己主義者寧願動手創造生命(而不採取自然孕育的過程),將女性排除在外。」愛情和恐懼,渴望和孤獨,升騰與墮落,女性的生命境遇------瑪麗為提撕人性而寫作。在她筆下,「怪物開始模仿他的創造者的方式對整個敘事起著關鍵的作用。」「他生來是善良的,卻學會了罪惡。他們是鏡子中互為扭曲的對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白色巨塔:電影中的生死、疾苦與救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白色巨塔:電影中的生死、疾苦與救療
上一章下一章

假如醫學家成為上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