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關於大學(8)
在講座的最後,他們打出了一張照片,那是03年的講座之後,和組織的同學們的合影,我看著那些年輕的臉,如果和眼前的這些比較的話,他們顯得有些土氣,不管是服裝還是髮型,但是他們的笑容是那樣的真誠和陽光,而在這場講座裡面,我只感覺自己是一個流水線上的一個產品,當我被送出#**小說http://Www.56shuku.coM/class12/1.html講座的教室之後,大功完成。其實最終,是為了那張合影,因為是一種政績。
我知道,這樣去看這些年輕人過於苛刻,因為他們付出了不少,在不少人的眼中,他們才是未來的社會精英。只是,他們的沉穩,讓我很是擔心,我想起幾年前,在清華採訪一個大四的學生,一位學生會主席,當我嘗試和他開玩笑的時候,他的那種穩重,讓我的笑容僵
我真的很想不通,大學,不應該是充滿了朝氣的嗎?
今年十一月,在香港參加了復旦的一個活動。雖然愛著復旦,但是自己深愛的復旦,總覺得已經成了記憶,復旦的校園大了,高樓多了,但是書卷氣卻也少了。前些年,在北京主持復旦校友的聚會活動,乘著學校領導在場,忍不住懇請他承諾,不要最後把相輝堂也給拆了。
校長楊玉良聊天,他聊起自己剛剛看過的一本書,講述的就是著名的斯坦福大學監獄實驗。
這項實驗,是在1971年,美國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設在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的。方法很簡單,就是讓斯坦福大學的學生志願者,模擬囚犯和看守,來盡心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的權威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
結果,囚犯和看守很快適應了自己的角色,一步步地超過了預設的界限,甚至出現危險和造成心理傷害的情形。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評價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而許多囚犯在情感上受到創傷,有兩個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最後,津巴多因為這個課題中日益泛濫的反社會行為受到警告,也在他的妻子的強烈要求下,提前終止了整個實驗。
這本書讓楊玉良很有感觸,他說,環境對人的行為影響太大,其實這個實驗恰恰可以解釋,為何在文革,會有那樣殘酷的情形出現,原本的朋友,親人,會如此殘酷的對待對方。也因為這樣,讓他開始思考大學應該是怎樣的一個環境,讓學生如何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