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錢讓我們不快樂(12)

第三章:錢讓我們不快樂(12)

有一次遇到韓德強先生,他說,「投機」不能完全否定,「投機」就是找准最佳的時機。我同意韓先生對於「投機」的哲學化解釋,也認可操作環節上「投機」的必要性,例如戰場上適時投入預備隊,也可以算是一種「投機」。然而,人們鄙視的「投機」,主要指的是針對金錢的投機,針對財富的投機。雖然我們不能消滅所有對於財富的投機,但是,真正的財富應該是創造出來的,而不是靠投機得來的。假設一個農民認定明年西瓜會漲價,今年便開始籌備種西瓜,來年果然發財了。某種程度上他也算是「投機」,但他是創造財富的投機。我們所鄙視的,是那些不種西瓜,卻利用西瓜期貨市場(假設有這個東西)來投機的人。純粹的金錢、財富投機永遠難以避(色色小說免,但我們反對它成為社會的主流。

同時,我還想說,如果大量人群進入金錢投機的領域,快樂的,一定只能是少數人。

為股票而瘋狂

曾經有人以《與百萬富翁擦肩而過》為題,寫了一篇中國人近幾十年來錯失一夜暴富機會的文章,其中講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的股票。1990年年底,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當時發行的證券只有國庫券、企業債券以及八種股票,號稱「老八股」。由於股票數量有限,購買的人多,1991年,上海開始發行股票認購券,每張30元人民幣,購買之後經過抽籤,可以認購股票。這可能是當時很多人錯過的一個暴富機會。

人的心理是奇怪的,花錢直接買股票,似乎還說得過去,在每月工資只有100多元的時候。白花30元,買一個購買股票的資格,而且還不是100%的資格,也就是說,這30元有可能打了水漂,因此,購買認購券的人並不多。當時我在大學里,單位每月從工資里強制性扣除20元購買國庫券,而學校門口就有收購國庫券的。我一般都是領了工資出校門的時候,將10元面值的國庫券以8—9元的價格賣給收購者,換取現金。後來想想,收購國庫券的人中,就有楊百萬這樣的人物。對待國庫券的心態,其實也是對待股票認購券的心態。

然而,認購券購買日期結束后,翻天覆地的變化令人瞠目結舌。每天都傳來認購券在黑市上漲價的消息,一張沒有任何價值的紙,最高在黑市上賣到5000元!還不是買股票。當時聽說有人買了500張認購券,私底下一算,如果按照最高黑市價賣出,光認購券轉手就能收入現金250萬,而成本只有1.5萬!認購券的下一步就是購買股票,那時候我和幾個同事在辦公室畫餅充饑地算著賬:如果當初籌6000元買200張認購券,然後在黑市上賣出100張,收入50萬現金,另100張留作自己買股票,50萬正好做本錢,不用多長時間就成了500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們為什麼不快樂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錢讓我們不快樂(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