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造就思想:說說劉仰這個人(5)
劉仰本系工科出身,他的人文社科知識,不是按照西方學科體制複製下來的,而是按照自己所要解決的問題孜孜以求尋找來的,儘管那些知識的表述方式還難免很西方,但是經過他本人的組裝、消化,已經打碎了西方意識形態框架,進而能夠一定程度地透過迷障看到事物的真相。他的博文和專著,涉及全球化、自由貿易、經濟危機的文字不在少數,他的所有談論,都以中國的經濟利益為立場,而不是模仿西方的口型說話。
正因為不是按照西方學科體制複製下來的,劉仰的知識也就較少受到西方學科體制的局限,不會以西方的是非為是非。這就是他的優長之處。劉仰的知識結構讓我更加相信,改造中國的教育,是當下最重要的工作。知識只是材料,觀點和思想才是果實。什麼樣的知識,就可能造就什麼樣的觀點和思想。當下中國教育的資源配置和知識配置,為造就一些崇洋媚外的「知識分子」,打下了某種偏於一隅的知識底子。不過這個話題顯然無法在本文展開,只好留待來日。
在這本《我們為什麼不快樂》中,劉仰對起源於西方社會、主導著世界潮流的幸福觀,也有廣泛的質疑和深入的反思。這種質疑和反思也得益於他獨有的知識結構。劉仰指出:「西方文明在推翻基督教統治后,走向了另一個極端:慾望不應該克制,滿足所有的慾望就是幸福。而且,由於人的慾望層次,最容易被感受的,是人們物質層面的慾望,因此,西方文明自文藝復興以後500多年來,基本上將滿足慾望的幸福感建立在物質慾望的領域。」
(色色小說幸福觀跟這個時代各種精神命題相糾纏,劉仰的著作,事實上能夠啟示我們對主導這個時代的所有精神文化,從整體上進行反思。
本文較多談論劉仰先生的知識結構,過多強調了知識造就思想的命題。我知道這樣談論劉仰是很偏頗的。事實上,劉仰更令我敬重的,如前文所述,是他超越家庭際遇和個人成長經驗,公正看待中國革命史和中國現實的眼光,是他的民族立場和人民立場。他對中華民族的熾熱感情,讓我深受感染。
最後引述一段我的日記。那是2008年4月5日,我從劉仰博客讀到他的《旁觀〈獨立宣言〉》,非常讚賞,情不自禁發表了一條跟帖,那時我還不認識劉仰,完全不知他是何許人也。我稱讚他是因為發現他不是「知識分子」,我頗有找到同類的欣悅感。這是我在日記中第一次提到劉仰,後來就經常閱讀他的博客,再後來,就有幸結為朋友。那則關於《旁觀〈獨立宣言〉》的跟帖云:
非常寶貴的聲音,算是見到一點真見解、真良知。
中國的「知識分子」早就沒有了這種見解,他們只會跟著西方人「紀念」「發現新大陸」多少年之類,早就完全被西方的謊言唬住了,沒有了基本的清醒。
看來作者不是一個「知識分子」,否則就說不出這些不是來自「意識形態」,而是來自事實感受和良知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