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銳意變革
黃興和王豐上任后,考慮到穎川屢經戰亂,十分破敗,各縣官員基本沒有,一些大戶人家不是逃亡就是被殺,對施行自己的治理方式極為有利。
於是從太平谷調來大批人員,任命為各級官員,核對田畝,招募、安置流民,開墾荒地,恢復民生。將無主的土地和新開墾的土地統一造冊,重新分配,同時減租減稅,以維護穎川郡的穩定,使之能夠穩步發展。
待穎川各項事務逐步走上正規后,黃興回到太平谷,開始重點建設太平谷和興天谷,使之成為堅固的軍事堡壘。
經過詳細探察,在卧龍谷的附近又尋找到了幾處合適的山谷,於是黃興派人將這些山谷打通,與卧龍谷連成一片,很好地解決了太平谷地域狹小的問題,使農場和畜牧場有了足夠的發展空間。
情報部在各地安插情報人員,建立固定的情報網。同時,黃興還利用所知道的特種部隊的知識,為情報部訓練了一批特戰隊員,用於進行一些秘密的行動。
黃興為了方便與各地之間的聯繫,特地培育、訓練了一批信鴿。
又從各地招募各種人才,同時對太平谷及興天谷的所有人普及知識和格鬥技擊技能,然後從中挑選出一批接受能力比較強、比較聰明好學的年輕人,由黃興親自傳授各種基本知識,成立初、中、高級學院,根據個人情況分別進入各級學院,待學成后再往其他學院任教。少兒營也改編成了少兒軍事學院,到年滿十六歲后,再另行分配。
最高學院為太平學府,設在太平谷。學府分為軍事院、工學院、醫學院、政學院、研究院等。軍事院負責傳授與軍事有關的知識,工學院負責傳授各種工匠技術,醫學院負責傳授醫學知識,政學院負責傳授各種有關行政工作的知識,研究院負責各種研究,進行發明、創造和改進現有的器械裝備以及各種用具等等,待需要時再成立其他的學院。
黃興一邊傳授一邊將他所知的知識分門別類,整理成冊,供各類學院學習和研究。
同時在太平谷和興天谷成立了各類工場和研究所,逐步改善各種工匠技術和設備,廣泛應用槓桿、齒輪、滑輪等一些未來技術,研製風車、水車、打穀機等一些農業器械;四處尋找各種礦藏,進行開採;在發現煤礦后,開始大量使用煤炭,同時採用土法煉製焦碳;改善煉鐵、鍊鋼技術,研製各種各樣的鋼材和器械等,以提高武器裝備和各種器械的質量。
與各地招來來的眾位大夫一起研究當時切實可行的醫療方法和技術,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醫學理論。
由於大規模的工場生產,需要動力,黃興就利用水力、風力,研製出各種傳動設備,建立了大型的動力場,為各類工場提供動力。
同時,將各種工序拆開,進行分工作業。這樣一來,既可以保證一些比較先進的技術不至於泄露出去,又可以統一規格、提高產量,使這些工場逐步具備了工業化的雛形。
為了使各種規格統一,就必須解決度量的問題,而此時卻沒有一個絕對標準的統一度量。於是,黃興又與眾人一起研究制定了各種不同規格的度量衡,並且盡量使之精密化。
黃興為了在日後的戰爭中佔有有利的局面,根據當前的技術情況,結合古今中外各種冷兵器時代的戰術,繪製了很多武器裝備和器具的草圖,編寫《論軍事裝備》,詳細介紹各種裝備器具在戰爭中的應用。
還利用所知,招集能工巧匠,研究出一些用於偵察和特種作戰的工具。比如用水晶代替玻璃磨製鏡片,製造了世上第一個望遠鏡,還有飛鉤繩索、飛刀袖箭和用嘴吹射的吹弩等等。
後來,經過黃興和眾工匠的反覆實驗,終於製造出了玻璃。玻璃的吹制技術也在不斷的失敗中,逐漸走向成熟。望遠鏡和其他一些玻璃製品也相繼開始批量生產,這些民用的玻璃製品為黃興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當然,一些日常傢具自然也不會忘了,那是肯定要製造出來的。因為桌椅板凳等在前面已經製作出來,其他一些相應的傢具也就逐漸出現了。
同時還編寫了《論戰策》,從戰略和戰術兩個方面詳細地論述了戰爭,在書後還詳細地介紹了各種戰術的訓練方法和各種格鬥技擊技能;並編寫了各軍兵種的軍事作戰條例和條令。
其他還編寫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等基礎理論,引進了阿拉伯數字和拼音字母,黃興稱之為算術數字和文字拼音。而且還重開百家學說,主張百家爭鳴。
就這樣,黃興在太平谷潛心鑽研和傳授各方面的知識,逐步形成各自的理論體系。
黃興同時也開始大舉規劃建設太平谷和興天谷,使它們形成城鎮,並分別更名為太平城和興天城。
利用山裡的石料沿著四周的群山修築了高大的城牆,並在各個山口要道依山修建了關隘,與以前的關隘和要塞連接起來。
城內都用石料和水泥鋪設了四通八達的道路,主幹道都十分寬闊,各城也都規劃了五個城區:東、南、西、北、中心城區。各城區均設有負責治安的巡檢所、學院、醫院等政府機構,中心城區主要為行政區,有各部門、閱兵廣場和中心公園,其他各城區遍布居民住宅和沿街的飯館、酒樓、商鋪及各種工場和市場。
城外開墾了大量良田,建立了許多村莊。開發了幾個牧場,養殖牲畜和家禽,引進北方游牧民族的良種馬,培育優質戰馬。
太平城的藏軍谷主要為軍隊駐紮、訓練的場所。卧龍谷主要是軍事院校和軍械研究所、實驗場、製造場等軍事場所的所在地。其他幾個山谷基本上都是農場和畜牧場,主要為太平谷的糧食生產基地和畜牧基地。
黃興在外地也陸續發現了一些礦藏,於是派人在當地開採,然後運回太平城。尤其是找到了一些重要的礦藏,如鐵、煤炭、銅、石灰、硫磺、硝石等。
外地各礦區均成立了村莊,同時還在外地建立農莊和商號。除了少數人了解具體情況外,對外一律稱莊主、管事、庄丁、護院等。
黃興以太平庄為媒介,通過穎川郡大力推動著與各地之間的商業貿易,使太平城和興天城的經濟飛速發展。
隨著太平城和興天城規模的逐漸擴大,黃興有感於簡單的管理已經不能適應,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行政體系。
由於古代各種官銜實在繁多複雜,黃興就根據當時的社會背景,結合這兩千年來的各種體制編製,決定在太平城和興天城實行中央集權制,成立各個機構,精兵簡政,各負其責,逐級彙報,而穎川則繼續維持表面上的朝廷官制。
因為眾人基本上都屬於同一個階層,所以無論施行什麼樣的政體和變革,只要是有助於發展,都不會出現反對的聲音。
於是,黃興成立統帥府,為最高領導機構。黃興自任統帥,全權負責軍事和行政。
下分一會三院:
議政會,設議郎一人,下屬參議一百八十人,由軍界、政界和百姓代表組成,各佔三分之一,負責商討和決定各項政策、法律、法規等。
督察院,設三部:監察部,設監察一人,下屬檢察負責監督和審查各級政府和官吏。訴訟部,設訟官一人,下屬訟議負責提出訴訟。審判部,設判官一人,下屬通判負責審理、判決訴訟。
軍事院,設六部:情報部、參謀部、指揮部、軍需部、訓練部、兵役部。各設都督一名,分別負責情報、謀略、指揮作戰、軍需裝備、訓練、兵役等具體事務和研究。當黃興親自統兵出征時,情報部、參謀部和指揮部除留守部分人員外,主要官員皆隨同出征;軍需部、訓練部和兵役部留守,主要負責前線的軍需供應、後續部隊的組織和訓練、後備軍的動員徵召。
行政院,設九部:
工商部,負責製造、建造、水利、飲食、商貿等行業。
農牧部,負責農田、山林、畜牧、漁獵、養殖等行業。
官吏部,負責官吏的甄選、考察、任免、升遷、勛賞等事務。
刑律部,負責維護治安、執法、刑偵等刑律事務。
戶府部,負責戶籍、錢糧、倉庫、預算、稅收、開支等事務。
禮賓部,負責禮儀、祭祀、外交等事宜。
教育部,負責學院和研究院等事宜。
衛生部,負責百姓、城鎮、環境等衛生狀況。
建設部,負責城鎮、鄉村、道路、房屋等規劃建造。
各設督監一人,分別負責各項行政事務。
一會三院十八部直接向統帥府負責。
各城設守備一名,負責軍事;城令一名,負責行政。軍政分開,互不干涉。各城也分別成立各部相應的局級部門。
經推薦黃興任命:議政會議郎程熙。
督察院:監察部監察伍蒙,審判部判官張重,訴訟部訟官荀謙。
軍事院:情報部都督鄧潛,參謀部都督郭睿,指揮部都督王豐,軍需部都督高勤,訓練部都督高洪,兵役部都督劉冰。
行政院:工商部督監鄭興,農牧部督監田植,官吏部督監袁普,刑律部督監田銳,戶府部督監劉理,禮賓部督監李彬,教育部督監曹文,衛生部督監王邈,建設部督監張機。
太平城守備許芝,城令蔡清;興天城守備唐顯,城令郭景。
隨後,召開議政會,商討各項政策、法律、法規等等。各級部門成立后,緊接著就召開了各級部門會議,確定了各級部門的人員、職責、制度、程序等等。
特別是《兵役法》,規定所有人都有服兵役的義務,凡年滿十八歲、身體合格就必須登記在案,以備徵召。未被徵召的人必須在後備軍中服役,每年分批訓練三個月,服兵役年齡為十八至三十六歲,統領以下軍官至四十八歲,統領以上將官至六十歲。在後備軍中服役的家庭,各項稅收減少三成;徵召入伍者的家庭,所有稅收全免,還有相應的補貼。這一政策,大大地調動了廣大百姓當兵的積極性。
在會上黃興還提出了一些有關保護婦女權益的法令,由於紡紗、織布、制衣等工場都需要女工,所以一些保護婦女權益的法令也陸續通過了。至此,婦女們在黃興的勢力範圍內,逐漸有了一定的解放。
從此,各個部門就開始各負其責地運行起來,黃興也就可以不用什麼事都親自去做了。當然,剛開始時由於人才匱乏,很多時候還是要黃興親自去解決,直到各個學院陸續培訓出一些人員后,才稍微好一些,也只能是勉強可以正常運行而已。等到最後各個部門都正規了以後,黃興才徹底放下心來,專心軍事,其他的就由各級部門負責。
黃興再見楚氏姐弟已經是一年後了,經過這一年來的南征北戰,黃興更加顯得堅毅俊朗,渾身透露出一種傲視天下的王者之氣。
楚氏姐弟也變得成熟多了,在少兒營里成天習文練武,渾身也都透露出一股英氣,見到黃興更是芳心暗喜。
自從黃興為她姐弟報仇之後,姐妹倆就下定決心終身服侍黃興。但又怕什麼都不會,幫不上忙,黃興不要她們,所以在少兒營刻苦努力地學習各種知識。尤其是格鬥技擊、琴棋書畫和女工,學習格鬥技擊是為了能在危險之時,獻身保護黃興。
黃興看楚氏姐弟如此努力,不由得暗自欣慰,對他們更加憐愛。一有空就去看楚氏姐弟,並親自傳授他們格鬥技擊技能和各種知識,同時還經常給他們講述一些古今中外的經典戰役,從中教給他們一些戰略戰術思想。
王豐、李成他們更是對楚氏姐弟愛護有加,想盡一切辦法,到處為他們請師父,盡心儘力地培養他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