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廢立之爭
卻說董卓見黃興得授左將軍、忠信侯、領豫州牧,就連楚氏姐妹都被封為巾幗將軍,不由得心中憤恨不平。本想去黃興府上探探底,卻鬧得灰頭土臉,鎩羽而歸。
回來之後,越琢磨越是惱火,於是喚來李儒,商議道:「黃興小兒有何能耐?靠一群女流之輩,嘩眾取寵,居然得授高官,日久必成後患,須設法儘快除之。」
李儒思索半天,說道:「我看可遣人監視、跟蹤他,若有機會,就可設伏擊殺之;若無機會,再另作他圖。」
董卓道:「他身邊武士必定身手不凡,恐難刺殺。」
李儒道:「我們可趁他出城之機,遣軍襲殺之,他縱有千般能耐,也擋不住千軍萬馬。」董卓沉思良久,也沒有其他的辦法,只好依李儒之見,先如此辦理。
再說黃興自從加官進爵之後,與朝中大臣的來往更加密切,對任何人也都一直保持著謙遜的態度,從沒有得意忘形的表現。尤其對皇室的態度,始終恭敬如一,不似董卓般驕橫跋扈,讓眾大臣欣慰不已,就連太后也暗自慶幸,沒有認錯人。
而董卓最近也收斂了許多,黃興認為他開始對自己有所顧忌,不敢太過放肆,於是越發小心翼翼,出入謹慎,隨時都有大批護衛跟隨。
董卓見無機可趁,恨恨不已,與李儒商議道:「哼!這黃興小兒提防甚嚴,如何是好?我如今想廢了皇帝,立陳留王為帝,只可恨他在中間,使我有所顧忌,你看有何良策?」
李儒想了想,答道:「趁現在朝廷還沒有主事之人,趕緊行動,如果晚了恐怕會有變化。黃興這段時間正與百官打得火熱,時間一長,恐怕就無我等立足之地。諒他萬餘兵馬,豈是我十萬西涼鐵騎之敵?不如改日就在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若有不從者斬之。」
董卓大喜,遂於次日大擺筵席,遍請公卿。眾公卿皆懼怕董卓,誰敢不到。
黃興知道董卓就要開始行動了,於是抱著坐山觀虎鬥的想法,也帶了「天龍十八衛」前來赴筵,同時命其餘人等作好應變準備。
來到溫明園,黃興見園中人來人往,熱鬧非凡,遂上前與眾公卿見禮。
蔡邕一見黃興,高興地說道:「凌雲!你怎麼也來了?我還以為你不會來。這下可好,我們可以在一起聊聊,省得面對董卓那廝。」
王允在一旁急忙拉住他,使了個眼色,打斷他的話,說道:「小聲!」然後四處看了看,見並沒有外人在附近,於是小聲對蔡邕道:「伯喈!說話小心,以防傳入他人之耳。」蔡邕不以為然。
黃興點頭道:「司徒大人說的對,是該謹慎一點,沒必要惹這無謂之事。」
正說話間,楊彪引二人走來:「來!凌雲!老夫給你介紹一下,這是執金吾丁原丁將軍,原并州刺史。這是丁將軍義子呂布,少年英武,勇冠三軍,萬人莫敵。」然後又對丁原說道:「建陽!這就是老夫說的左將軍、忠信侯、豫州牧黃興。」
黃興與丁原互相見禮,呂布也上前向黃興施禮,雙眼卻緊盯著黃興,心中暗想:「哼!原來這就是黃興!乳臭未乾的小子,能有何能耐,不就憑著一群女子,博得太后的歡心而已。」
黃興初見呂布,還在想《三國演義》未必說的都是真的,看能不能結識呂布,有機會收歸麾下,因為書中所述,呂布的武力也太過厲害了。此時見呂布神態傲然,雖上前見禮,卻情非得已,不自然地流露出蔑視的目光,於是就打消了結識的**頭。
大家見過之後,一起寒暄起來。
丁原在一旁不時地打量黃興,見黃興一言一行、舉手投足,自然而然流露出一股英氣,神采四射,卻又不鋒芒畢露,對人恭敬謙遜,毫不做作。不由得心中一陣讚歎:「好一個少年俊傑!」
董卓待百官都到了后,才遲遲前來。
酒宴開始后,鼓樂齊奏,載歌載舞,黃興與蔡邕一邊欣賞一邊評論。
酒行數巡,董卓起身叫停,厲聲說道:「我有一言,眾官靜聽。」
眾人皆側耳靜聽。黃興暗道:來了。
「天子為萬民之主,沒有威儀不可執奉宗廟社稷。今皇上懦弱,不如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統。我欲廢去皇帝,另立陳留王為帝,諸位大臣以為如何?」
諸官聽罷,面色大變。黃興暗自冷笑,環視眾人,沒有出聲。
「咣當」一聲,執金吾丁原推案而起,站到席前,大聲呼道:「不可!不可!你是何人,敢出此大話?皇上乃先帝嫡子,並無過失,怎能妄議廢立!莫非你想篡逆嗎?」
董卓怒叱:「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劍欲斬殺丁原。
此時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暗道:「糟糕!未曾想到這些人都帶了大將來,更沒想到黃興也會來,看樣子來者不善,只有改日準備好了,再作打算。」
於是急忙攔住董卓,進言道:「今日宴席之處,不談國政,來日在都堂公論不遲。」
「就是嘛。廢立之事,豈可妄議?何況就算要議,也輪不到你來出頭。」黃興坐在那裡慢條斯理地望著董卓。
董卓大怒,轉身便要衝過來。
「天龍十八衛」立刻手持鋼刀手弩,迅速護在黃天兩側,黃興端坐席上滿臉嘲笑地看著董卓:「怎麼?還想再比試比試?」
董卓聞言,直氣的青筋暴漲,面如紫茄,恨不得生吞活剝了黃興。
李儒拚命攔住董卓,附耳說道:「今日恐怕情況不妙,他們似乎有所準備,請明公暫且消氣,待來日我等準備充足,暗中伏下精兵,再來對付他們,到那時看他們還能如何猖狂?」
董卓於是按下怒氣,強作笑顏:「哈哈!我只是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並沒有別的意思,諸位大臣請別介意。」遂還劍入鞘。
丁原回身便走,呂布隨之而去。天龍衛見狀也退到黃興身後,黃興望著董卓頻頻冷笑。
董卓詐作沒看見,接著向百官說道:「我剛才所言,希望諸位大臣能夠考慮考慮,是否合乎公道?」
盧植起身說道:「明公錯了。當年太甲昏暗,伊尹將他流放在桐宮;昌邑王登位僅二十七天,就做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將他廢黜。現在皇上雖然年幼,但並無過失。公是外郡州牧,從未參與國政,怎可強行主持廢立之事?聖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董卓見又有人反駁,頓時怒氣又上升起來,手按劍柄,雙眼露著凶光,緊緊盯著盧植,只是礙於黃興在旁,不敢輕舉妄動。
黃興起身喝道:「怎麼?又想妄動刀兵,誅殺大臣!哼!你算什麼東西?居然敢如此威嚇公卿!來!來!來!我們再比試比試。」隨手拔出戰刀,「噌!」的一聲,插在身前的案幾之上,傲然地望著董卓。
董卓惡狠狠地看著黃興,雙眼冒著怒火,卻不敢妄動。
議郎彭伯急忙上前諫道:「盧尚書天下聞名,今若殺害,恐天下震驚。還請明公息怒!」
王允也趁機說道:「廢立之事,不可在酒後相商,還是改日再議吧。」於是百官皆散。
黃興回到府中,急召孫忠等前來議事。
黃興將宴席上所發生的事情,向眾人敘述了一遍,然後說道:「今日已與董卓公開翻臉,恐怕我等不能再久留京師了,大家一定要作好應變的準備,防止董卓狗急跳牆。」
孫忠起身道:「主公!不如我們先下手為強,殺了董卓,以除後患。」
楚嬋望著黃興說道:「夫君!那可怎麼辦?如果董卓真的廢了皇帝,那太后如何是好?幫幫她吧!」
楚娟也點頭道:「就是!夫君!我們幫幫太后吧!你看她對我們挺好的,我們不幫她,那她怎麼辦呢?」
黃興搖頭道:「問題是我們需要董卓攪亂朝綱,才能有利於大業。何況,我們也未必能殺的了董卓,就算殺了,他那十萬鐵騎就在京師,必會有人接替他指揮。若那人趁機起兵作亂,我軍恐怕根本無法應付,風險太大。我看還是先作好準備,隨時撤回穎川,再作打算。」
楚嬋失望地說道:「那我們就不管太后了?」
黃興笑道:「不會的。我會盡量想辦法保護太后,回穎川后,我們就著手準備討伐董卓。但現在最主要的是保存自己,如果我們死了,那不就任憑董卓胡作非為了?」
楚嬋、楚娟聽罷,點頭道:「嗯!那就聽夫君安排吧!」
黃興於是命令孫忠立即回軍營,加強戒備,密切注意董卓的一舉一動。侯府中的所有人員均嚴陣以待,作好應變準備,隨時準備撤離。
第二天,丁原率軍在城外挑戰。董卓大怒,率軍出戰。
兩軍對陣,只見丁原身邊一員大將頭頂束髮金冠,肩披百花戰袍,身擐唐猊鎧甲,腰系獅蠻寶帶,縱馬挺戟立於陣前。此人正是在溫明圓宴席中丁原身後之人,姓呂名布,字奉先,乃丁原的義子。
丁原指著董卓大罵:「國家不幸,閹官弄權,以致萬民塗炭。你身無寸功,竟妄言廢立,欲亂朝綱!」
董卓還未來得急回話,呂布就飛馬直殺過來。董卓慌忙退走,丁原率軍掩殺,董卓大敗,退出三十餘里下寨。
黃興知呂布為人有勇無謀,見利忘義。《三國演義》中說到呂布被董卓部將李肅說降,當夜斬殺丁原。遂急忙去丁原營中求見,提醒丁原防備呂布背叛。
丁原見黃興前來,十分高興,將黃興迎入大帳,二人分賓主落座。黃興拱手賀道:「將軍旗開得勝,可喜可賀!黃某特來祝賀。」
丁原笑道:「些許小勝,何足掛齒?倒要將軍見笑了。」
「將軍過謙了!想那董卓自進京之後,飛揚跋扈、蠻橫無禮,自持兵多將廣,竟敢狂言廢立,群臣畏懼莫不敢言。唯有將軍中流砥柱,一殺董賊威風。來日鋤去國賊,將軍定為國家棟樑,真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丁原更是謙虛道:「哪裡!哪裡!將軍少年英才,十六歲就舉兵勤王,大破黃巾,官至太守。今又北邙救駕,受左將軍銜,拜豫州牧。真是少年有為!」
黃興連忙說道:「將軍無須誇獎,這是黃某應該做的。此次到訪,黃某有一事相告。」
「哦?不知將軍前來,有何要事?」
黃興沉吟片刻,說道:「將軍!此事非同小可,黃某也不知該如何說起。」
丁原奇道:「將軍有何事?儘管說來無妨。」
黃興猶豫再三,說道:「將軍!請恕黃某無禮!黃某想問將軍麾下呂布,其人如何?」
丁原隨口答道:「哦!奉先哪!我待他親如父子。」話一出口,立即醒覺,黃興為何如此問到?遂疑道:「將軍此話何意?」
「怎麼說呢?這只是我的預感。我看呂布不是忠義之士,雖勇冠三軍,但卻見利忘義。若董賊許以高官厚祿,呂布必反投董賊。望將軍多加提防!」
丁原聞言大怒:「將軍何意?丁某與奉先情同父子,你怎敢如此言語?莫非你投了董賊,來使離間之計?」
黃興急忙辯解:「將軍息怒!董卓何人?黃某怎會投他?這只是黃某的猜測,希望將軍留心即可,並無他意。」
丁原怒氣難泄:「丁某之事,不勞將軍如此費心。來人!送客!」說完,一揮袖,轉身而立,竟不再理會黃興。黃興苦笑,只好告退。
走出丁原大營,黃興命天龍衛和鐵衛暗伏於丁原軍營周圍,準備截殺李肅。由於不知李肅會從何方而來,遂派鐵衛四散監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