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異族蜂起
楚氏姐妹率領騎兵一路飛馳,自龜茲向西尋找黃興。李成等則率中央軍,在於扶羅的協助下清剿招降匈奴各部,攻取并州。
敗退的匈奴各部王侯、將軍決定先分別撤回自己的屯駐地,集結人馬,於雲中會盟,同時派遣使者聯絡羌胡、鮮卑共同對抗黃興軍。
李成命歸降的單于庭諸王侯隨野戰旅前往美稷,搜尋匈奴劫持的皇帝等人,於扶羅引一萬匈奴騎兵為前鋒,大軍直撲朔方郡。這是於扶羅為右賢王時的屯駐地,在他的招降下,朔方各部舉眾歸降。
大軍轉戰五原,當於骨都侯率部眾退往雲中,匯合右鹿蠡王等與呼衍骨都侯、左南將軍、郎氏骨都侯和屈蘭、儲卑、胡都須等部,共計十餘萬眾,近五萬人馬。
李成與郭嘉商議過後,決定緩慢向前推進,穩紮穩打,一路橫掃過去,徹底解決匈奴。同時讓於扶羅繼續聯絡各部,想辦法分裂他們。
這時,美稷傳來消息,野戰旅沒能找到劫持皇帝等人的匈奴軍,根據途中搜索顯示,皇帝等人已經被匈奴劫往雲中。而匈奴也派遣使者,以皇帝等為人質,脅迫李成退兵。李成根本不與理會,揮軍直進,全力進攻匈奴。
兩軍在雲中展開大戰,呼衍骨都侯臨陣倒戈,匈奴軍大敗,右鹿蠡王、郎氏骨都侯死於亂軍之中。當於骨都侯率殘部近十萬眾,三萬餘人馬裹脅著皇帝等人退向雁門,正碰上栗籍骨都侯領軍自代郡而來。
李成隨即攻取雲中、定襄,兵進雁門,追擊匈奴。卻在平城突遇鮮卑軍前來助戰,兩軍大戰一場,互有傷亡。
這鮮卑,原為東胡一支,因居於鮮卑山,故此自稱鮮卑,其言語習俗和烏桓相同。漢初之時,為冒頓所破,遠竄至遼東塞外,與烏桓相接。到南單于附漢,北匈奴勢孤力弱,在大將軍竇憲遣右校尉耿夔擊破匈奴,北單于逃走,鮮卑因此轉而遷徙徙,佔據其地。
匈奴余部留下的尚有十餘萬眾,也都自稱鮮卑,鮮卑由此漸盛。安帝永初年間,鮮卑大人燕荔陽詣闕朝賀,鄧太后賜燕荔陽鮮卑王的印綬,同時築造南北兩部質館。鮮卑邑落一百二十部,各遣入質。此後或降或叛,與匈奴、烏桓等互相攻擊。
桓帝時,鮮卑人檀石槐,智勇雙全,所向無敵,部落畏服。於是施法禁,平曲直,無人敢犯,遂推以為大人。檀石槐乃立庭於彈汗山,距離高柳以北三百餘里,兵馬強盛,東西部大人盡皆歸服。從此南抄邊塞,北拒丁零,東卻夫餘,西擊烏孫,盡占匈奴故地,東西一萬四千餘里,南北七千餘里。
朝廷積患甚深,但又不能制約,於是派遣使者持印綬封檀石槐為王,想要和親。檀石槐不接受,反而寇邊滋擾更甚。
檀石槐將其地分為三部: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東,接夫余、濊貊二十餘邑為東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餘邑為中部,從上谷以西至敦煌、烏孫二十餘邑為西部。各置大人主領之,皆附屬檀石槐。
自從北匈奴逃遁,鮮卑強盛,佔據其故地,擁兵十萬。加上關塞不嚴,禁網多漏,精金良鐵,皆為鮮卑所有。而一些逃避追捕的漢人,又為之出謀劃策,於是鮮卑兵強馬壯,比匈奴還有過之而無不及。
鮮卑部眾日多,田畜射獵不足食用,檀石槐見烏集秦水方圓數百里,其中有魚,只是無法打撈。他聽說倭人善於以網捕魚,於是東擊倭人國,俘獲千餘家,安置於秦水之上,令其捕魚以補充食物。
光和年間,檀石槐死,其子和連繼位。和連才能不及檀石槐,性貪淫,斷法不平,叛者日眾。后入寇北地,被廉人善射者射死。其子騫曼年幼,兄子魁頭繼位。后騫曼長大,與魁頭爭位,部眾於是紛紛離散。
鮮卑自檀石槐以後,各部諸大人都世襲相傳。東部有段氏、慕容氏、宇文氏等部,中部主要為拓拔氏,西部有破多羅部、鹿結部、乞伏部、拓跋氏的禿髮部、慕容氏的吐谷渾部。
當於骨都侯率殘部退入雁門后,立即與鮮卑聯絡,鮮卑中部拓拔氏遂調集人馬來助匈奴。於是李成與匈奴、鮮卑拓拔部在陰山對峙,成三足鼎立之勢,互相攻伐,相持不下。
而此時,張遼率領騎兵也深入塞外,追尋黃興。郭信的三師在程弘的率領下,追擊撤退的匈奴,奪回被劫的百姓之後,返回長安。匈奴韓氏骨都侯部在北地向郭信請降,郭信遂命程弘前往北地統領一師、二師、野戰旅越過長城,出塞進攻羌胡。
這羌胡為叛逃出塞的諸羌和塞外諸胡,他們相互勾結,時而聯合東、西羌、匈奴、鮮卑等族入寇並、涼二州,劫掠三輔,為患不窮。
羌人原本出自三苗,為姜姓別支,其國近南嶽,在舜時遷徙到河關之西南羌地。南接蜀、漢境外蠻夷,西北接鄯善、車師諸國。所居無常,依隨水草。地少五穀,以游牧為業,其氏族以父名母姓為種號。不立君臣,強則分種為酋豪,弱則依附他人,之間相互劫掠,崇尚武力。
羌兵擅長在山谷作戰,平地之上則不能持久,而且以戰死為吉利,病終為不祥。尤其是極耐寒苦,性格剛強勇猛。
共一百五十種。有九種在賜支河首以西,即在蜀、漢境北,人數不清。只有參狼在武都,擁兵數千人。其中五十二種比較衰弱,不能自立,分散為附庸,或者滅絕,或者遠遁。另外八十九種,唯鍾最強,擁兵十餘萬,其餘大者萬餘人,小者數千人,互相劫掠,時盛時衰,變換無常。發羌、唐旄等極遠,從無往來。
漢武帝征伐四夷,開疆闢地,北卻匈奴,西逐諸羌,修築令居塞,初開河西,列置四郡,通道玉門,隔絕羌胡,使南北不得交通。
當時先零羌與封養牢姐種解仇結盟,聯結匈奴,合兵十餘萬,共擊令居、安故。漢遣兵十萬人平之,始設護羌校尉,持節統領。
后先零別種滇零與鍾羌諸種又為寇劫掠,斷隴道,各郡畏懼。車騎將軍鄧騭與征西校尉任尚統帥五營及三河、三輔、汝南、南陽、潁川、太原、上黨兵共五萬人,屯於漢陽。以任尚及從事中郎司馬鈞率諸郡兵與滇零等數萬人戰於平襄,尚軍大敗,死者八千餘人。
於是滇零等自稱「天子」於北地,招集武都、參狼、上郡、西河諸雜種,勢力大盛,東犯趙、魏,南入益州,殺漢中太守董炳,劫掠三輔,入寇河東,直至河內,百姓驚擾,爭相渡河南逃。
而各郡縣令、長多為內地人,並無守戰之意,都紛紛上表請求遷徙郡縣,以避寇難。朝廷無奈之下,遂遷隴西至襄武,安定至美陽,北地至池陽,上郡至衙。
漢陽人杜琦及弟杜季貢、同郡王信等又與羌人勾結,聚眾攻佔上邽城,杜琦自稱安漢將軍。漢陽太守趙博遣刺客杜習刺殺了杜琦,杜季貢和王信等率領餘眾佔據樗泉營。侍御史唐喜領諸郡兵前往討伐,斬王信,大破杜季貢,杜季貢遂逃奔滇零。
滇零死後,其子零昌繼位,尚年幼,同種人狼莫為其獻計,以杜季貢為將軍,另居於丁奚城。
度遼將軍鄧遵,率南單于及左鹿蠡王須沈萬騎,進軍靈州攻擊零昌。任尚遣兵於丁奚城擊破先零羌,又遣假司馬於北地,進擊零昌,殺其妻子,燒其廬落。后又派當闐種羌榆鬼等五人刺殺杜季貢,效功種號封刺殺零昌,封號封為羌王。鄧遵招募上郡全無種羌雕何等刺殺狼莫,賜雕何為羌侯,於是西河虔人種羌歸降。
永寧元年春,上郡沈氐種羌五千餘人復寇張掖,當煎種大蒙飢五等又乘虛入寇金城。延光元年,虔人種羌與上郡胡反叛,進攻穀羅城。永和五年夏,且凍、傅難種羌等反叛,與西塞及湟中雜種羌胡大肆寇掠三輔,殺害長吏。
於是東西羌連成一片,鞏唐種三千餘騎入寇隴西,罕種羌千餘入寇北地,諸種**千騎入寇武威,整個涼州震恐。
東羌先零種等數萬餘落,靠近塞內,久亂並、涼,累侵三輔,自雲中、五原,至漢陽兩千餘里,匈奴,種羌、諸胡各占其地,任意妄為。
至此,羌人群種蜂起,解仇結盟,建號稱制,肆虐北地。東犯趙、魏,南入漢、蜀,並、涼二州生靈塗炭。
漢安元年,趙沖為護羌校尉,招懷叛羌,諸種前後三萬餘戶歸降,其餘散出塞外。
湟中月氏胡,為以前大月氏的一支,原在張掖、酒泉等地。自月氏王為匈奴冒頓所殺,余種分散,向西越過蔥領。而其羸弱者則南下,依附諸羌,並與之通婚。
驃騎將軍霍去病破匈奴后,取西河地,開湟中,於是月氏來降,與漢人雜居。雖然依附,但首鼠兩端。被服、飲食、語言略與羌人相同,也以父名母姓為種。其大種有七,分別在湟中和令居。還一部分在張掖,自稱義從胡。
中平元年,北地降羌先零種及枹罕河關群盜趁黃巾之亂,與湟中、義從胡等反叛,立北宮伯玉、李文侯為將軍,殺護羌校尉泠征。伯玉等以金城人邊章、韓遂主持軍政,殺金城太守陳懿,攻燒州郡。上郡沈氐、安定先零諸種也趁機入寇武威、張掖。
第二年春,邊章、韓遂假託誅殺宦官之名,率領數萬鐵騎入寇三輔。朝廷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執金吾袁滂為副,並諸郡兵步騎合十餘萬,屯美陽,以衛園陵。
邊章、韓遂也進兵美陽,破虜將軍董卓與右扶風鮑鴻等揮軍進攻,邊章、韓遂敗走榆中。張溫遂遣蕩寇將軍周慎率領三萬人隨後追擊,包圍榆中城。而邊章、韓遂分兵屯守葵園峽,反斷周慎後路。周慎畏懼,回師而走。
張溫同時令董卓領兵三萬討伐先零羌,於望垣北被羌胡所圍困,糧食絕乏,進退兩難。董卓於是假作想要捕魚,在其歸路上堰水為池,達數十里,然後暗從堰下過其軍而決堰。待羌、胡得知,追逐已晚。
后朝廷召張溫為太尉返回京師,韓遂乃殺邊章及伯玉、文侯,擁兵十餘萬,進攻隴西。隴西太守李相如反,與韓遂聯合,共殺涼州刺史耿鄙。而耿鄙的司馬扶風人馬騰,也趁機擁兵反叛,又有漢陽人王國,自號「合眾將軍」,都與韓遂聯合,共推王國為主,寇掠三輔。
中平五年,左將軍皇甫嵩與前將軍董卓領兵征討,擊破王國。於是韓遂等共廢王國,而劫持原信都令漢陽人閻忠,使其督統諸部。閻忠恥為賊眾所脅迫,憂憤而死。韓遂等便開始爭權奪利,自相殘殺,涼州於是亂做一團。
黃興討伐董卓時,董卓曾請韓遂、馬騰出兵,共同抵抗黃興,圖謀關東。
韓遂、馬騰見天下開始大亂,也想依靠董卓起兵,於是便各自領兵前來救援董卓。來到郿塢,正碰上牛輔從長安來此,得知董卓已經向北敗逃,希望二人前往救援。韓遂、馬騰見狀,遂停滯不前,以做觀望。后郭信派遣大軍向西清剿董卓殘餘,韓遂、馬騰便撤軍回師。
而黃興卻在追擊董卓時,突遭羌胡、匈奴襲擊,敗逃塞外。郭信遂調集大軍北擊匈奴、羌胡,救援、搜尋黃興,無暇顧及西部董卓殘餘。
就此,郭信的野戰一軍與羌胡,李成的中央軍與匈奴、鮮卑,分別在兩處相成對峙局面。楚氏姐妹與張遼兩路騎兵,也分別遠出塞外,追尋黃興。孫忠的第三軍在掃滅袁術后,留監軍程昱率領三師和野戰旅清掃袁術余部,鎮守九江和廬陵,余部已經回師洛陽。王豐與郭睿隨即命令高順率領留守洛陽的第二軍所部,迅速趕往河內,與監軍陳宮率領的二師和野戰旅匯合,全力進擊袁紹,爭取將袁紹一舉擊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