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有個「翹班校長」(8)
雖然「蔣校長」走了,但軍校仍是照常籌辦,這個時候就顯出其老師張家瑞的作用了。張家瑞始終秉承中山先生辦校意願,堅持崗位繼續參與籌辦黃埔軍校。在蔣辭職后,張沒有隨之離去,仍然苦心費力地參加籌辦事宜,應屬個人情感服從大局觀念,後來還在黃埔軍校中擔任要職,應該說深受孫中山的信任。
當時孫中山一面不允蔣辭職,一面則臨時提攜廖仲愷代理籌備委員會委員長職務。但廖仲愷是「紅人、忙人」。孫中山就指派張家瑞和葉劍英協助廖仲愷。當時,廖仲愷最信任和最依靠的也就是秘書張家瑞。說起廖仲愷與張家瑞的關係,張家後人至今都說,「其恩德沒齒難忘」。從前啊,有個故事……
1921年夏,孫中山派張家瑞陪同廖仲愷、何香凝夫婦赴廣西梧州慰問軍隊。張家瑞與廖、何夫婦朝夕相處,結下了深厚友誼。一次,張家瑞在途中被有毒的大蜈蚣咬傷,當時無醫在旁。正在眾人手足無措時,何香凝撥開人群,當機立斷,剪下自己的長發,略搓幾下,即紮緊傷口,抑制血流,然後找來醫生,進行急救,使張家瑞轉危為安。何香凝斷髮解危,在軍中傳為佳話,並極大地鼓舞了士氣。
後來,張家瑞獨子張紀雲成為黃埔一期學員,受訓期間患上重傷寒症,情況危急,張家瑞缺錢少醫,束手無策。廖仲愷及時出手,請來德國醫生診治,並接濟生活,最終轉危為安。自此,張家後人銘記廖仲愷為「再生父母」。
張家瑞作為籌委會秘書,面對軍校籌備困局,異常焦急,他的工作也就更加忙碌了。但他認定目標,忠於職守,不餒不撓,默默無聞,埋頭工作,承擔了修建校舍、招收學員等大量細緻具體的工作,確保了軍校的如期招生。
那一年的3月21日,孫中山又任命王柏齡、鄧演達、彭素民、嚴重、錢大鈞、胡樹森、宋榮昌、簡作楨、張家瑞九人為軍校入學試驗委員會委員,蔣介石仍為這個委員會的委員長,當時是有李濟深代理的。
5月5日,軍校首批錄取的三百五十名學員報到入學,編隊受訓。6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孫中山親臨大會作長篇演說,張家瑞作為軍校校長辦公廳秘書,擔任記錄。當時,已經回歸的蔣介石校長一身戎裝立在孫中山一旁,不知道他心裡對先生張家瑞是該感謝啊還是該感謝啊?
幾個月後,張家瑞和周恩來、何應欽、錢大鈞等被任命為軍校校史審查委員,籌編軍校校史。1925年,黃埔軍校學生軍東征,張家瑞擔任軍部秘書。待軍校學生軍轉而北伐時,張家瑞則成為總司令部的諮議。年逾五旬的張家瑞不辭辛勞地工作,為東征的勝利和北伐的成功作出了貢獻。
借著黃埔軍校校長的跳板,也讓蔣介石邁向了一國之君權力的巔峰之路。
這倆人在黃埔的表現:一個是壞學生,一個是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