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26)
(六)中華民族成為一體的過程是逐步完成的。看來先是各地區分別有它的凝聚中心,而各自形成了初級的統一體。比如在新石器時期在黃河中下游都有不同的文化區,這些文化區逐步融合出現漢族的前身華夏的初級統一體,當時長城外牧區還是一個以匈奴為主的統一體和華夏及後來的漢族相對峙。經過多次北方民族進入中原地區及中原地區的漢族向四方擴散,才逐步匯合了長城內外的農牧兩大統一體。又經過各民族流動、混雜、分合的過程,漢族形成了特大的核心,但還是主要聚居在平原和盆地等適宜發展農業的地區。同時,漢族通過屯墾移民和通商在各非漢民族地區形成一個點線結合的網路,把東亞這一片土地上的各民族串聯在一起,形成了中華民族自在的民族實體,並取得大一統的格局。這個自在的民族實體在共同抵抗西方列強的壓力下形成了一個休戚與共的自覺的民族實體。這個實體的格局是包含著多元的統一體,所以中華民族還包含著50多個民族。雖則中華民族和它所包含的50多個民族都稱為「民族」,但在層次上是不同的。而且在所有承認的50多個民族中,很多本身還各自包含更低一層次的「民族集團」。所以可以說,在中華民族的統一體之中存在著多層次的多元格局。^H小說各個層次的多元關係又存在著分分合合的動態和分而未裂、融而未合的多種情狀。這就提供了民族學研究者富有吸引力的研究對象和課題。
十二、瞻望前途
放眼未來,中華民族的格局會不會變?它的內涵會不會變?這些問題只能作猜測性的推想。
首先應當指出,中華民族在進入21世紀以前已產生了兩個重大的質變。第一,過去幾千年來的民族不平等的關係已經不僅在法律上予以否定,而且事實上也作出了重大的改變。自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民族平等已成為了根本性的政策,而且明確地寫入了憲法。為實現民族平等制定了民族區域自治法。凡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都實行區域自治,建立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由各少數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務。少數民族的語言和風俗習慣要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改革與否由各族人民自己決定。少數民族由於歷史原因一般說來經濟文化過去缺乏發展的條件,所以國家制定一系列對少數民族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的落實,使很多過去隱瞞自己民族成分的人敢於和樂於公開要求承認他們是少數民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