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關、河源、湛江:珠三角的三角優勢

韶關、河源、湛江:珠三角的三角優勢

第一節區位優勢下的未來定位

從某種意義上說,區域的發展,與其天然的地理區位有極為重要的關聯。

地處珠三角邊地北角的,赫然是粵北門戶韶關。

隨著武廣高鐵的開通,韶關的區位優勢,發生了質的變化。武廣高鐵使韶關至廣州的時間距離縮小至40分鐘,而至內陸重鎮武漢只要3個小時,徹底將廣東與內陸連成一體。在未來,韶關可迅速融入廣州1小時經濟圈和粵湘楚3小時經濟圈。

時勢的變化,使韶關的未來定位,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韶關將從廣東的重工業基地,轉型為一個集交通、商貿、工業等多位一體的現代內陸中心城市。

隨著中國確立以內需為主的國策,未來廣東與內地的聯繫將成為主流,韶關作為廣東省陸上交通咽喉的地位將會重現,韶關將成為廣東向內陸輻射的樞紐。

珠三角的邊地東角,是被稱為粵東門戶的河源。

河源淋漓盡致地詮釋了「禍兮福之所倚」的古語。河源位於廣東東北部,東江與新豐江在市區東面交匯,是珠三角諸城市用水的主要來源地。

在改革開放初期,河源由於是廣東水源地,其工業發展一直受到制約,這使河源的經濟發展落後於珠三角,亦逼迫河源「殺出一條血路」。

歪打正著之中,河源成為廣東實現產業「雙轉移」的承接者。而更重要的是,河源長期在廣東地區經濟中排名最後一位,工業基礎薄弱的河源,竟然直接將高新技術產業作為未來工業基礎,沒有歷史負擔,因而能輕裝上陣。

總體來說,珠三角是「東強西弱」,而河源,則正好臨近珠三角的「東線」。深圳高新科技產業在全國舉足輕重,也間接使河源成為珠三角高新產業的承接地。最近幾年來,河源發展迅猛,5年平均增長速度僅次於東莞與中山,排名全省第三。

河源的成敗關鍵,在於中國國內市場的統一。在「諸侯經濟」的體制下,各地均欲以高新產業破局,甚至是傳統製造業基地的順德,也宣稱未來要轉型新興產業。未來,河源能否競爭過@這些傳統產業基地,以及內地廣大的同類定位城市,將決定其繼續沉淪,還是一鳴驚人。

珠三角的邊地西角,是海港城市湛江。

湛江地處雷州半島,瀕臨南海,背靠大西南,居粵、瓊、桂三省交會,西靠北部灣,南出太平洋,處於亞太經濟圈中重要的地緣戰略位置,具有成為北部灣經濟圈龍頭的巨大潛力,與新加坡、香港成鼎足之勢。

湛江的獨特性,不僅在於它是廣東省西部和北部灣地區的中心,更是大西南的出海主要通道,是少數擁有廣闊大陸腹地的港口城市。

而湛江的這些優點,又恰恰造成了其現實中的尷尬。作為廣東西部中心,湛江從來似乎遊離於廣東之外,湛江港雖然是全國十大港口之一,但珠三角地區的海上交易,主要通過深圳—香港線完成。湛江在廣東,已經長期被邊緣化。

湛江通過黎湛鐵路與湘桂線銜接,從而與廣闊的大西南緊密相連。目前,西南地區雲、貴、川、渝四省市每年經湛江港進出口物資占其全部進出口總額的近50%,湛江是大西南走向世界的主要門戶。但是,大西南的經濟發展,在國內尚處於落後狀態,其經濟總量在全國佔比亦很小。

而作為北部灣的中心城市,一度傳揚的湛江直轄,到現在仍然難以實現。更為重要的是,北部灣戰略對於中國來說,更像是一個未來戰略,包括湛江等北部灣諸城市,只能是處於等待中的未來之城。

「三不像」的尷尬,使湛江的定位,經常發生搖擺,至今亦難以定論。湛江的工業體系,難以與廣東協調合拍;而作為大港口,又是重化工業優先選擇的基地。這種錯位,造成湛江工業體系的混亂——既缺少核心本土工業,但是,來自中央的大企業,卻有很多落戶湛江,造成了「客卿經濟」現象。

某種意義上說,湛江很像是一個遊離於廣東體系之外的城市。孤懸西側,遠離廣東的中心。也許,在未來北部灣經濟興起、越南等東盟國家興起之際,才是湛江崛起為全國性中心城市的開端。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國諸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國諸城
上一章下一章

韶關、河源、湛江:珠三角的三角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