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備貨幣簡史(2)
因此,英鎊收付差額得到了限制,並且只能用於購買英國的商品。事實上,英鎊是一種衰落了的貨幣,只是在英鎊區所採取的一些措施的支持下,地位才得以提升,這一事實從1947年的事件中可以看出。「二戰」結束后,在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努力之下,英美雙方簽訂了一項協定。作為協定內容的一部分,英鎊的使用限制在1946年要全部取消。英鎊區國家的居民因此開始爭先恐後地把英鎊兌換成美元來購買美國的商品。這樣做造成的結果是,英國的儲備損失了40%(25億美元中的10億),以至於不得不重新實施英鎊兌換的限制措施。
20世紀60年代,歐洲國家開始逐步放寬資本項目交易的外匯控制,美國開始出現通貨膨脹,並開始通過實施臨時的限制資本外流的措施來保持收支平衡。基於上述情況,把歐洲的貨幣作為儲備就變得很受歡迎。這導致了歐元美元市場的發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德國馬克和日元開始在官方儲備中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美元則逐步衰退。
自20世紀90年代起,美元開始慢慢恢復堅挺。而歐元自1999年開始使用以來,其在全球儲備持有中的份額就在不斷增加(見圖31)。儘管如此,在1973年後的時期中,美元在世界官方外匯儲備中所佔的份額依然很大。
197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行了一種新的儲備貨幣——特別提款權。特里芬認為,國際流動性有一個固有的不足。為了應對這一不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便做出了這一舉動。這一不足終究會由於一些限制因素而產生影響,因為美國——或任何儲備貨幣中心——都會根據世界對自己的貨幣的需求而提供供給。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美國因貨幣供過於求而導致了經常項目赤字。如美國一樣,如果貨幣供給過多的話,外國人就會開始對該種貨幣喪失信心,同時也對這種貨幣的穩定性和保值能力產生質疑。而如果美國以減少赤字來對此作出回應的話,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就會沒有足夠的美*元來使貿易和金融順利進行。因此,解決之道是建立一種綜合的儲備資產,即特別提款權作為儲備貨幣(和黃金)供應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