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史》(22)

《東亞史》(22)

東南亞國家的地形十分多元化。半島國家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和馬來亞(特別是緬、泰、柬三國)的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都集中在各國的中央河谷地帶,以及由伊洛瓦底江、昭披耶河(湄南河)和湄公河等河流泛濫所形成的沖積平原。直到20世紀,馬來亞的人口都不多,境內有大片的熱帶雨林,卻缺乏大的港口。寮國是一個小型的內陸國家,境內幾乎全是山地,歷來人口都不是太多。印度尼西亞由許多島嶼組成,每個島都有自己的文化和大片山地。諸島中,爪哇島有非常肥沃的火山土,島上的群山也比其他島嶼的山要@低,有更多的土地可以用來發展農業。菲律賓也有成群的島嶼,主島是呂宋島,島上有菲律賓最大的低地(雖然這塊低地只佔呂宋島的一小部分)。整個東南亞地區雨水充沛,氣候溫暖,長期以來滋潤著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爪哇,被譽為全世界最富庶的島嶼。

早在史前時代,華南地區的居民就南下來到東南亞大陸地區(除了泰國之外)。和馬來亞的居民一樣,印尼和菲律賓的居民都屬於馬來人,最早可能也是從華南地區遷來的。這些居民的語言都屬於馬來語系。東南亞地形以山地為主,但是,山地居民和低地居民卻沒有什麼聯繫:他們由許多部落構成,大多數人在熱帶山區貧瘠的土地上從事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生產。在東亞,除了現代日本,以水稻種植為基礎的農業是東亞人糧食的主要來源。

1.8中國本部

中國本部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和主體,主要由三大流域(包括流域內的平原、三角洲,以及周邊的丘陵和高山)組成:華北的黃河流域、華中的長江流域以及較小的華南西江流域。至今,三大流域仍然聚集了中國的大部分人口、城市、工業、貿易和耕地。華北的土壤是黃褐色的,屬於半乾旱地區,冬季寒冷而漫長,東半部是一望無際的平原。華北的西半部遠離海洋濕潤氣候的影響,雨量很少,冬季則更為寒冷。地形方面,西半部多山地和丘陵,雖然土壤總體上還不算太貧瘠,卻很不利於發展農業。華北大部分地區覆蓋著一層細膩的、風吹集的石灰質沖積土(即「黃土」)。只要有水,黃土的肥力幾乎是無窮的。但是在許多年份,特別是在華北西部,降水極不穩定或者遠遠不夠。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亞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東亞史
上一章下一章

《東亞史》(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