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圍魏救趙(二)

第七十九章 圍魏救趙(二)

就在李佑召集部下諸將,商議如何進軍時,探子飛馬來報,稱哥舒翰所部一萬人馬已經到達積石山大營,正整軍待命。這無疑給了他一顆定心丸,說明石堡城已經安然而下。雖然日前就有哨騎來報,但此刻親耳聽見大軍到來,畢竟要塌實許多。

因見哥舒翰親自率部抵達,他對先前的計議便生出些改變。原本李佑便定下以騎兵長途奔襲吐蕃河西九曲的戰略,但南國邊疆尤其姚州之圍是否真能由此而解,他卻並無十分把握。但眼下既然哥舒翰親至,如此大將如果不用,豈非浪費?!

哥舒翰從石堡城下一路行來,因記掛積石山戰況,因此雖然不如李佑先前那般快馬加鞭,一刻不停,卻也是兼程而至,是以倒是滿面塵灰之色。李佑見他大步而來,虎背熊腰,雖非青年將領,但身上的那股子韌勁和殺氣卻非常人所有。

當下,李佑便笑著迎了上去,朝著對方道:「哥舒真不愧我大唐名將,石堡城到了將軍手上,不過一日工夫便被攻克,這等謀略膽識可真讓小王慚愧的緊啊,呵呵。」

對面哥舒翰見自己還未行禮,這瑞王便說下話來,當即也不加細思,便躬身見了禮,只是這時他才從這位親王的話里回過味來,卻覺這話似有點語焉不詳。他雖是武將,但為人粗中有細,何況自己當初從軍也是這位瑞王極力引薦。若說先前的太原之戰還只是他道聽途說,那麼眼下這對吐蕃一戰,可是他親眼所見的。積石山下無數尚未來得及清理掩埋的吐蕃軍屍體就是最好的明證:這瑞王不簡單啊。

積石山一役,唐軍先敗后勝,以一萬七千餘人的代價,一舉擊破吐蕃前後八萬大軍,斬首五萬三千餘級,俘虜兩千多人。更關鍵的是,這一仗保證了積石山一帶成為唐朝勢力範圍,更直接鞏固了先前佔領的烏海,石堡二城,當然還有新築的大非城。雖說目前吐蕃余軍去向不明,但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只要唐軍不出大錯,憑藉對方馬重英等人手上的那些兵馬根本無法收復失地。如此一來,從隴右道到這積石山,拓境三千里的功勞已非空口無憑,證據便在腳下的灰土上。

而提出這番戰略的便是瑞王殿下,這首功—積石之戰當然輪不到他哥舒翰,但力拔堅城石堡,再加上瑞王用於此地的主力除去三萬蜀軍便是他的隴右部隊,這戰功至少有三成要落在他身上,外加前面的,恐怕由此封爵也不無可能。

是以,哥舒翰怎也不敢大意,這番話說來頗長,實則也不過在他腦中轉了個彎而已,當下便聽他謙道:「石堡城所以能下,除去麾下將士用力之外,實則全賴殿下戰略得當,思慮周詳,末將不過奉命執行,卻不敢貪此大功,請殿下明鑒。」

李佑所說,實際也不過考量考量對方而已。以哥舒翰今時今日的身份還能說出這番話,要麼他是真正的奸詐梟雄,否則便是懂得知恩圖報之人,別人或許不知,李佑卻很明白,此人屬於後者。

於是,他也不願過分相逼,只道:「哥舒將軍,有功而不驕,又愛兵如子,當真令人好生敬佩。將軍放心,本王早已將你的功勞收記在冊,日後一定進呈聖上,斷少不了封賞的。」頓了一頓,以眼角瞥了一瞥哥舒翰的表情,只見那喜悅之色一閃而過,之後卻是一臉鎮定和恭敬,於是李佑續道:「只是目前吐蕃仍有實力一拼,最兇險者莫過於姚州重又被圍,偏偏此地歸入我大唐不久,而眾軍勞頓,疲兵遠征,非是善策。如今本王有一計策,卻需將軍大力配合,不知將軍意下如何?」

哥舒翰心想這不是白問嗎?皇帝委他為兩道行營節度大使,自己在其轄下,不遵將令,便是違抗上命,誰敢如此啊。不過他口中卻異常堅定地道:「殿下但有所命,末將無有不遵,還請殿下明示。」而當他微微抬頭,卻發現一抹笑意正布滿瑞王臉上,只是在他看來,這笑要多詭異就有多詭異。

果然,只聽李佑笑道:「好,哥舒將軍當真是我朝棟樑。既然如此,南疆一事就有勞將軍了。這裡是本王的親筆手書,還有父皇的密旨,著你可依情調動指揮嶺南,安南及劍南三地兵馬。姚州守則巴蜀固,哥舒,劍南就拜託與你了。本王此去,準擬一搗龍潭,給他吐蕃來個釜底抽薪。一應進展,我自會飛鴿傳書通知與你,你只須牢守姚州,我必定能為你解圍,到時便可一舉破敵。是成是敗,我信你必不會辜負朝廷和父皇的期望!」

李佑一番話,入情入理,既說清了局勢,又交代了哥舒翰要做的事情,而且從前到后,從稱呼上便拉近了兩人距離。及至對方話落,哥舒翰突然生出自己已是瑞王黨人的**頭。或許這是一個機會,要知道如今的哥舒翰雖貴為封疆大吏,但在朝中並無後台,所謂出將入相,並非如此簡單之事。節度使數年一換,若不能入京步那宰執之途,則前景堪憂。再加目前朝中局勢不明,眼前李佑這番有意無意的拉攏,倒確實讓他看到了某種希望。

言**及此,哥舒翰昂然道:「殿下放心,哥舒在,城在!」李佑看著他堅定無比的目光,心中大定,當下便領著眾將入帳,將一應安排悉數付諸實施。

與此同時,蜿蜒崎嶇的山道中,偶爾可以見到幾星火光,低沉的夜幕下,排成長龍的隊伍緩緩而行,雖有數萬之眾,但除去戰馬偶然的嘶鳴和人腳踏地聲,卻再不聞一點聲響。吐蕃軍在一片緊張肅穆中,匆匆而去。

馬重英日前便派人前往邏些城報信,雖然不過寥寥數語,但信中卻明白無誤地說明了此戰已敗,余軍正經由積石山南下,撤回河西之地。他自然知道此去邏些何止數千里,使者來回更非兩三日,但內心還是不由自主地擔心起來。須知,眼下吐蕃已經傾盡全**隊,邏些以北,除去各千戶所的一些老弱守卒外,再無一兵一卒可調,這種局面是任何為將者都不願看到的。

而這兩日他派出的探騎,報稱唐軍已在原積石山大營處再度紮下營寨,並在山口險要處築關修城。聽到這裡,饒是馬重英早有預料,也不由長嘆一聲,這千里積石再也不是吐蕃所有了。不過凡事有弊必有利,雖然如此,但也基本可確定唐軍主力屯駐於此,並無南下之意。只是吐蕃人因抱著不可為敵發現的意圖,查探得並不清楚,而馬重英素來行兵謹慎,為求早日回到河西,他也並未降低行軍速度,只不再像往日那般催促罷了。

只是他不知道,積石山中的大營是李佑為欺騙吐蕃探子而刻意紮下的,實則屯留此地的不過一千來人,本是準備在山口修築積石關的。當然,李佑的意圖卻並非針對馬重英麾下的兩萬多人,他不過是想造成一種大軍停留,尚不知南疆事變的現象,目的不外乎麻痹敵人在姚州城下的大軍,以便讓哥舒翰率本部兵馬順利間道行軍,早日抵達姚州。

而他則因惑於馬重英渡河跡象,又怕對方快馬趕到河西,早做安排,防備自己,所以挑選軍中五千精銳,休整半日後,輕裝而行,希望搶在頭裡,直擊河西,打亂敵人部署。而其他三萬餘唐軍,則後續而進,一面防備吐蕃隨時可能調集的大軍,一面也可稍事休息,以為將來的大戰作好準備。

高原的夜晚,清冷無比,李佑不自禁地緊了緊身上的皮裘,但這一動作,卻把屁股上好不容易結好的傷口給迸開了,頓時痛得他作咬牙切齒狀。他側過頭,佯作大氣地看向遠方,卻故意不使部下看見。笑話,堂堂一軍統帥,可不能這麼丟臉,他心中暗道。

只是這一切卻被站在左後的黑齒岩剛看在眼裡,他雖然肚裡不由暗自好笑:這瑞王殿下實在太好面子,但轉**一想,此人身為天皇貴胄,全軍統帥,能做到這般與普通士卒同甘共苦,卻也當真不易。想到往日回京述職時見到的那些個紈絝子弟,他心中竟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略微定了定神,記起此來目的,便輕聲咳了咳,上前見禮道:「末將參見殿下,有事稟告。」

卻見李佑轉過身,笑道:「黑齒將軍不須多禮,不知何事要將軍親至?」他雖面露微笑,卻透著些許乾澀。

只聽黑齒岩剛緩聲道:「末將不敢。稟報殿下,我軍前哨在前方三里處發現一部落,交戰之下,敵人有一百多人被俘,大多老幼婦孺,不知應當如何處置,還請殿下示下。」

李佑乍聞此言,腦子裡第一反應便是那句「武士不濫殺」,但轉**想到此事關乎全軍幾萬將士的安危,不是一句心慈手軟就能安下心的。前邊就是氂牛河也是後世俗稱金沙江的上游,過了此河,就真正進入吐蕃心腹之地,河西九曲。一旦走漏消息,使得敵人生出防備,堅壁清野之下,就是餓也把自己餓死了。到時不光麾下數萬將士可能埋骨荒原,更可怕者,逼迫吐蕃軍回援的計劃也會因此夭折,蕃,詔聯軍久攻之下,若姚州被克,敵軍長驅直入,自己又如何對得起蜀中百姓。

而這批人既不能放,唐軍輕裝,自然也不能帶,留在故地更不可取,剩下的選擇不言自明。他本想親自去看看,但**及此處,終於忍住,半晌之後,方才咬牙狠心道:「傳我將令,吐蕃人凶頑殘忍,為防走漏消息,全體就地陣法。」頓了一頓,又道了一聲:「一個不留!」言畢,望著孤懸空中的一輪明月,他分明感到了心中的一絲寒意。

歡迎您訪問君子堂,7×24小時不間斷超速小說更新,首發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萬里山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萬里山河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 圍魏救趙(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