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奇襲甘州(四)
話說葯羅葛仁美平白無故的受冤枉,而且還有理也說不清,憋著一肚子的氣一夜都無法入睡。但到第二天天一亮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天色一亮,就有探子到皇宮飛報:「皇上,圍城之軍只有歸義軍,人數在七千餘人左右。」
「什麼?」聞言葯羅葛仁美不由一愣:「你可探明白了?當真只有歸義軍?」
「探得一清二楚!」探子回答:「的確只有歸義軍七千餘人!」
「敦煌軍方向可有援兵?」葯羅葛仁美又問。
「不曾發現援兵。」探子回答。
此時甘州城雖被歸義給團團圍住,但回鶻騎軍城外有大量的探子,他們自是有獨道的方法比如響箭等與城內的探子互相聯繫,於是探知城外的情報比如圍城人數、有無援軍伏兵等都不是難事。
葯羅葛仁美不由哈哈大笑起來,說道:「好你個秦風,也忒小看朕了,只帶七千餘人就敢來圍我甘州,他只道朕還是阿刺瓦隆那笨蛋,三萬騎軍也會讓他給打得全軍覆沒么?!」
當下他也不再遲疑,當下就叫道:「來呀,喚上伊那支,帶上五千騎軍去與那秦風打聲招呼!」
「是!」當下就有人將這個命令傳給了伊那支。
伊那支卻是葯羅葛仁美手下的一名萬夫長,也可以說是少與阿刺瓦家族作對的幾個重臣。自從阿刺瓦家族在肅州一戰而崩潰之後,伊那支可以說是少了個宿敵,但他卻沒想到阿刺瓦家族的戰敗卻直接導致整個甘州回鶻的士氣不振。
確切的說,這原因不應該是阿刺瓦家族的崩潰,而是阿刺瓦隆將回鶻三萬主力葬送在了肅州而對甘州回鶻造成了地動山搖的影響。
想到這裡伊那支不由對阿刺瓦隆恨得直咬牙,他其實知道。阿刺瓦隆肯定有那種心理,那便是他戰敗后回來不會有好日子過,乾脆就將回鶻主力斷送掉讓所有人都沒有好日子過。於是最終才會有火燒討籟河這一仗。
但是事情畢竟已經過去了,現在就算再追究責任也拿已經自刎的阿刺瓦隆沒辦法。此時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渡過眼前的難關。
就在此時伊那支就收到了葯羅葛仁美的命令,同時來的當然還有城外只有七千餘敦煌軍的消息。
一聽到這伊那支也愣了,隨後也跟葯羅葛仁美一般的欣喜若狂……只有七千餘敦煌軍,而且還是分成四面圍城,亦即每面只有兩千不到的敦煌軍,就這點兵還想圍得住甘州?隨便帶個五千騎出去便能將其殺得丟盔棄甲了!
另一方面,甘州又實在需要一場勝利來鼓舞軍民的士氣,否則在此內憂外患之下。甘州只怕不出幾日就要土崩瓦解了。
於是伊那支沒有再遲疑,當下就點了五千精騎往北門彙集。
伊那支選擇北門出城也自有他的道理,其一方面就是他探得北門敦煌軍人數最少,不過三指揮亦即一千五百人。柿子撿軟的捏,這個道理伊那支當然是懂的。另一方面,就是北門外十餘里開外都是一馬平川,這種地形即有利於騎兵衝殺亦能一眼看穿敦煌國是否有伏兵。
因為考慮到對手是屢次擊敗回鶻騎軍的秦風,所以伊那支也不敢大意,出城前一次又一次的讓探子確認城外其它方向是否有敦煌國伏兵。
他在擔心敦煌國會等他們出城之後便來截其後路,但一次又一次的。他得的答案都是沒有。
其實是伊那支想多了,秦風的殺手鐧根本就不是伏兵,事實上也沒有伏兵……沒有伏兵的話他們當然就探不到。
不過無怪伊那支多心。誰又會想到敦煌國竟會以如此薄弱的兵力來圍城呢?這不就是來送死的嗎?!
但考慮了良久,伊那支最終還是決定行動,畢竟這麼僵持下去不是辦法,總是要出城去一探究竟的。
伊那支做得很小心,一開始通過瓮城放了兩百騎出去……這兩百騎很順利的就出城並在城外擺開了陣勢。
這是秦風的命令,旦凡少於三百騎的騎軍,便是讓他們出來也無謂,反正他們都在已方弩箭的火力覆蓋之下,這一出來想回去就不是那麼容易了。
接著伊那支見敦煌軍還是沒什麼反應。緊接著便在瓮城裡擺了五百騎,只待這五百騎出城之後便讓五千騎一口氣衝出城去與敦煌軍拼殺。
但他沒想到的是。戰事根本就發展不到那一步……那五百騎才剛開始出城,便聽漢軍方向傳來一聲大喊:「放!」
接著就是一陣機括之聲。數百枚弩箭便有如蝗蟲般的直奔城門而來。
若說這弩箭的數量吧,其實也不多,一千五百人中弩手大慨就是六百人左右,而且這六百人還分為三批輪流發射以保證弩箭的可持續性,也就是同一時間只有兩百餘枚弩箭發射。
但這兩百餘枚弩箭大多都是集中朝城門口發射,於是在這單位面積上弩箭的密集度就相當大了,而回鶻騎軍的盾牌及馬匹的防護力卻又不怎麼樣,而弩箭的穿透力卻極強,於是只射得要出城的回鶻騎軍人仰馬翻一陣大亂。
這還不算什麼,更厲害的便是那帶有床弩的戰車,幾枚鐵羽箭射了過來就像鐵柵欄一般立在城門前,便是放手讓他們通也不容易。緊接著就是幾枚火油箭,霎時就將城門燒得到處都是火焰,當即就截斷了城內城外的聯繫。
這麼一來,已經到城外的回鶻騎軍便遭殃了……這時的他們是退也退不回去,進也進不了半分,只以幾百人的騎軍,如何能對上千人的歸義軍發起衝鋒。
事實上,還沒等他們發起衝鋒,一陣弩箭就已經往他們身上招呼過來了。
這時伊那支才明白為什麼秦風只以七千餘人的隊伍就敢圍兩萬餘人駐守的甘州,原來就是靠這強弩封城。
接著伊那支不由倒抽了一口涼氣:若是讓敦煌軍這麼把甘州給圍死,那甘州又哪裡還有活路?(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