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八章 扼殺蘇—27系列
江匯川和劉浩田的目光已經說明了一切,蘇—27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這款與美國F—15齊名的一代明機,是蘇聯航空工業的集大成者,毫無瑕疵的氣動布局,超強的空中機動能力,以及無論倫比的持續作戰能力,都使其成為三代機中的佼佼者。
就算是在十幾年後的21世紀10年代,經過不斷改進的蘇—27系列戰機,依舊能夠令敵方喪膽,笑傲蒼穹,可以說蘇—27除了沒有隱身能力之外,其他的一切都已經達到令人難以企及的程度。
若是這樣一款重型戰鬥機加入中國空軍序列,並融入到作戰體系當中,勢必會讓羸弱的中國空軍,登上一個新的台階,最起碼也能改變兩岸逐漸不對等的空軍實力,如此一舉多得的好東西,只要有點頭腦的人都不會放棄。
只是這樣一來,遲遲無法形成戰鬥力的殲轟9就變得異常尷尬了,要知道殲轟9原本的定位就是多功能重型戰鬥機,只是由於發動機和機體材料沒有達到設計要求,因此最大起飛重量才被限定在22噸左右,
不過相應的改進空間還是預留下來,本來想著等著航空技術日益進步,將殲轟9的性能逐漸提上去,最終達到30噸的重型水平,沒成想幾年過去了中國航空領域並沒有明顯的進步,加之中國與西方的蜜月期結束,武器禁運和技術封鎖也紛至沓來,更使得繼續技術滋養的中國航空業雪上加霜。
原本借著「隱身門」國內航空業內專家還期盼著套弄點美國的先進航空技術,卻沒想到,以摩根為首的利益集團是履行了他們上位前的承諾,但所提供的不是如使用說明書一般的F—117的「技術資料」,就是曾經專供出口,早已停產多年的F—16/J79的設計圖紙,唯一對中國有點用也就是C—2「灰狗」式艦載運輸機和C—130「大力神」運輸機的全套資料了。
可既便如此,國內方面也不敢全數將這些資料全部用於實踐,因為誰都不知道美國人在其中留沒留什麼後手,不用多,只需一兩個小數點出現些許的變化,那就能讓好好的一架飛機,變成飛不起來的廢鐵。
所以相關的鑒別工作是必須進行的,可要將如此浩如煙海的技術資料完全甄別完畢卻是一件極為浩大的工程,因此美國方面所提供的航空技術說起來好聽,其實也只不過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很難對當下的航空困局產生推動作用。
對此,中國方面不是沒想過繼續藉由「隱身門」給美方施加壓力,可一來美國開始重新調整亞太部署,對中國造成地緣壓力;二來開始大打T地區牌,令得中國不得不投鼠忌器,看著美國依然低頭交出所謂的「技術資料」,這邊也就見好就收,結束這場由技術而起的暗戰........
只不過這樣一來,中國航空業期盼已久的技術已經無從找落,殲轟9的改進也只能再次拖延,可現如今軍委首長有意引進蘇—27戰鬥機,那作為重型戰機培育的殲轟9遭到排擠勢必成為定局,要知道作為輕型機的殲10還能夠與蘇—27形成高低搭配,同為重型的殲轟9卻無法做到這一點,加之出於性價比和維護成本的考慮,二選一自然成為必然。
這其中的道理可謂是明明白白,可盧嘉棟卻不甘心,這其中固然有他對殲轟9的深厚感情,以及保留整個研發團隊的決心,但更為重要的是,盧嘉棟並不想看到蘇—27系列如後世一般逐漸發展壯大起來。
並不是盧嘉棟對蘇—27有什麼成見,恰恰相反,從技術上講盧嘉棟甚至非常推崇蘇—27,特別是其後續改進的發展之路,很有借鑒和參考意義,但即便如此,盧嘉棟只要有一絲希望,也不想讓蘇—27如後世般蓬勃發展起來,原因無他,只因為俄羅斯及蘇霍伊設計局在後世的種種舉動實在令盧嘉棟不得不警醒。
眾所周知,蘇聯解體之後,蘇霍伊設計局與其他蘇聯軍工企業一樣,陷入困境之中而不能自自拔,不過照比其他軍工企業幸運的是,蘇霍伊設計局手上有一件拳頭產品,那便是蘇—27戰鬥機。
而當時的中國在戰略南移之後,深感自身空軍實力嚴重落後,於是便將目光投向動蕩不已的蘇聯,並最終屬意蘇—27,中國的巨額軍火訂單對俄羅斯和蘇霍伊設計局來說,無異於是天降甘霖,
不但令俄羅斯保住極為珍貴的重型戰機生產線,也讓蘇霍伊設計局從困境中掙脫出來,逐步成長為俄羅斯軍火巨鱷,然而拿著中國給的救命錢,緩過勁兒來的俄羅斯和蘇霍伊設計局,並沒有因此而感念中國的好。
在交付合同上的蘇—27基本型后,便在後續機型上大做文章,特別是涉及到戰機核心的發動機方面,更是苛刻到了極點,這也讓中國在資料不健全的情況下不得不採取逆向工程技術,對AL—31渦扇發動機進行測繪,導致中國發動機計劃大大延後。
至於更高水平的大推重比矢量發動機AL—41,俄國方面更是毫不猶豫的拒絕中國引進的請求,若不是後來烏克蘭危機爆發,敘利亞亂局愈演愈烈,遭到西方制裁的俄國有些難以為繼,根本不會向中國鬆口。
可即便同意出售,也是要隨著蘇—35整機一同打包才行,而此時中國的殲20即將服役,殲11C,殲16,殲10B已經開始小批量服役,就性能而言照比蘇—35隻高不低,但為了尋求高推重比矢量發動機,中國也只能大出血一把。
如果僅是在軍火交易中被坑一坑倒也無所謂,反正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是大事,但令人氣憤的是,俄國在蘇霍伊設計局緩過勁兒之後,卻利用蘇—27這桶萬金油,大打地緣均勢牌:
先是出售給印度140架蘇—30MKI,令得實力大增的印度加緊在中印邊境的軍事活動,這讓沉寂近三十多年的中印邊境再次動蕩起來;緊接著俄國又把蘇—27和蘇—30半賣半送的提供給越南,令得越南在南海政策上有了強硬的底氣。
隨著南海島礁在21世紀持續升溫,俄國再次見縫插針,將蘇—27系列出售給與中國有島礁爭議的馬來西亞和印尼,令得一段時間內本就詭譎的南海形勢更加複雜,而中國周邊各國在得到蘇—27系列之後,也就等同於掌握了中國空軍的技術水平和戰略戰術。
就比如說越南,雖然裝備的蘇—27系列的數量不是很多,但越南卻經常將這些蘇—27系列戰機充當假想敵,模擬中國空軍蘇—27系列的技戰術方法,用以研究破解中國空軍蘇—27系列的戰術。
可以說,中國在得到蘇—27系列之後,空軍的壓力非但沒有減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嚴重,因為你手上最先進的戰機已經被人看了個通透,別說遂行作戰任務了,就連最起碼的威懾都難以為繼;直到殲10逐步形成戰鬥力,深度改進的殲11漸漸開始挑大樑,中國空軍的被動局面才得到明顯改善。
如此種種無不說明,北邊的毛熊始終對中國心懷戒心,在大唱兩國友誼的同時,也不會忘記使些小手段,干擾一下你的發展進程,若不是毛熊實在不受西方待見,屢屢遭到下絆子、使壞甚至是群毆,也不會死皮賴臉圍著中國身前身後打轉轉。
對於俄國的小伎倆,中國不是看不到,但那時的中國根本沒辦法,即便蘇—27被人看得通透,但照比當時中國所能製造的最先進戰機,也先進了足足20年,在兩害相權取其輕,中國只能忍下毛熊暗地裡的陰招,默默的埋著頭在通往征服星辰大海的道路上艱難前行。
那時的中國只能默默接受,可是現在擁有殲轟9的中國,卻有足夠的底氣向蘇—27說不,如果沒有中國的這筆大單,蘇霍伊必然雪上加霜,如果沒有中國持續的資金注入,後續的蘇—27系列必然難以為繼,屆時少了這根頂樑柱的蘇聯航空業,將在也沒有底氣同中國討價還價,
只有這樣才能讓對技術嗷嗷待哺中國航空業汲取更加豐富的營養,總而言之一句話,虛弱的毛熊符合中國的利益,虛弱的俄國航空業符合中國航空業的利益,正因為如此,扼殺蘇—27系列系列勢必成為必然的選擇,所以,盧嘉棟根本不在意兩位首長近乎判決的目光,堅定的搖了搖頭:
「我覺得,蘇—27並不比咱們的殲轟9強到那裡去,真要是交換的話絕對是虧本的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