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群雄――竇建德(下)

隋末群雄――竇建德(下)

第六章一戰而亡

武德三年四月,唐軍在李世民指揮下,全殲劉武周、宋金剛部,解除了後顧之憂,七月,唐軍以李世民為帥向洛陽的王世充發動全面進攻。這時的王世充已經殺掉了傀儡皇泰主,自稱鄭帝,竇建德是皇泰主封的夏王,與王世充自然已成敵國,但迫於形勢,王世充還是厚著臉皮向竇建德求援。竇的謀士劉彬向竇獻計,認為當今天下已成夏、唐、鄭鼎足之勢,現在唐鄭主力發生決戰,正是夏漁人得利之機。劉建議竇發兵援助王世充,聯手擊敗唐軍后,趁鄭的力量嚴重削弱,一舉滅了王世充,合併鄭軍后夏一定勢力大增,而唐則因主力被擊敗元氣大傷,再趁機一鼓作氣滅掉唐,則天下大業可成,實為天賜良機。竇分析局勢后,認為劉的計策可行,於是在十一月正式答覆王世充,同意出兵援救洛陽。竇還派人送最後通牒給李世民,要求他從洛陽撤兵並歸還已佔領的鄭國領地。對於這種要求,李世民當然不會理睬。竇在準備援救洛陽的同時,還發動了對孟海公勢力的進攻,竇軍的攻勢在武德四年三月獲得決定性勝利,孟海公力竭投降。

解決孟海公后,竇建德親率夏軍主力向洛陽進發,夏軍中包括了徐圓朗(徐於武德二年投降竇建德)、孟海公二人的部隊,兵力達到十餘萬,號稱三十萬。夏軍一路攻克唐軍佔領的郡縣,於當月到達洛陽東側的虎牢關外。李世民留李元吉繼續圍困洛陽,自己率精兵赴虎牢關迎擊夏軍。到達的當日,李世民就親自出戰,以埋伏計生擒竇的驍將殷秋、石瓚。對竇建德來說,這種開頭實在無法令人滿意。

竇建德與李世民在虎牢關相持到四月,竇軍久攻不下,接連小敗,軍中士氣低落,李世民又派大將王君廓襲擊竇的補給線,戰況開始對竇軍不利。竇的謀臣凌敬建議放棄進攻虎牢關,採用圍魏救趙之計,趁唐軍精銳盡在洛陽城下無法脫身之機,全軍直撲唐的根據地關中,李世民勢必進退兩難,不得不從洛陽撤兵,而竇軍則可立於不敗之地,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撤回河北而已。竇本已打算採納凌的建議,但王世充的告急使者每天絡繹於道,在竇面前痛哭流涕苦苦哀求,同時又賄賂竇左右將領,讓他們在竇面前貶低凌敬(大意是說凌一介書生,不懂軍事),堅持不撤兵,竇不知是俠義精神發作,還是仍然想繼續劉彬的一箭雙鵰之計,反正最終沒有採納凌敬的建議。於是,竇無視相持所帶來的種種不利,繼續與李世民進行攻防戰。

五月,李世民認為時機成熟,終於出兵與竇會戰。雙方於上午到達戰場,夏軍漫山遍野而來,李世民則堅守不動,相持到中午,夏軍已又渴又餓又累,李世民趁機猛攻,並親自衝鋒陷陣。當時竇建德正召集群臣集會,李世民精兵直衝竇建德大營,竇手下眾文官立刻狼奔豕突,大營中一片混亂,竇軍的指揮系統陷於癱瘓。夏軍將士雖然奮戰,無奈指揮部被摧毀,最後終於不支潰敗,僅被俘虜的就多達五萬。竇在突圍時中槊受傷,逃到牛口渚終於不支墜馬,被唐將白士讓、楊武威追上,白要下手殺竇,竇急忙大叫「勿殺我,我夏王也,能富貴汝」,一世豪傑,到此生死關頭,也忍不住哀求饒命了。當天,李世民以勝利者的姿態與竇見了面,問竇說,我自管進攻王世充,關你什麼事,大老遠跑來送死?竇默然半晌,答到「今不自來,恐煩遠取」。對這句話一直有不同理解,有人認為竇乘興而來,卻落得如此下場,窮極無聊下自我解嘲,但這樣就簡直是一副搖尾乞憐之態,未免太不符合竇的風格,因此這句話可以理解成很正式的意思,那就是「為了爭天下,你我早晚將有一戰,就算這次我不來攻你,你也會去攻我,何必說那麼多廢話」。

李世民將竇建德押到洛陽城下與王世充見面,竇、王二人唯有相對流淚。王世充見大勢已去,不得不開城投降。七月,李世民凱旋迴到長安,將竇建德、王世充向李淵獻俘。李淵一向很有興趣將被俘的敵方首領公開處斬,比如薛仁果、李軌、蕭銑、李子通等人都是死於長安,竇建德也沒能例外,被斬於長安市中(王世充則是另一種死法,會在王世充傳里提到)。竇建德於大業七年起義,在隋末的歷史舞台上縱橫了整整十年,竇在十年中屢戰屢勝,卻在最接近成功的時刻一戰而亡,歷史中往往有這種戲劇性極強的事件發生,與竇同時代的李密也是如此。唐、夏、鄭的洛陽攻防戰,是隋末爭天下的最後一次決戰,具有定天下的作用,在軍事史上也被視為圍城打援戰術的經典之作,但其實竇建德並沒有必敗的理由,如果當時竇建德聽從凌敬的計謀,歷史會是怎麼樣的呢?當然,做這樣的猜想實在很無聊……

第七章壯麗尾聲

竇建德在虎牢關戰敗被俘后,余部逃回河北,準備擁立竇的後代,繼續抵抗唐軍。但大將齊善行認為,以竇的英明神武,尚且不敵李世民,以夏軍目前的勢力,再與李對抗已毫無意義,不如乾脆投降。這種意見最後獲得大多數將領的同意,於是竇軍余部自動解散,願降者降,願去者去,夏國滅亡。此前被俘的唐將李神通,以及李世績的父親李蓋,也於此時獲得自由,重回唐朝。

佔領河北后,李淵派了秦武通、鄭善果等人當接收大員,這些人的統治能力與竇建德不可同日而語,偏又喜歡去欺壓竇的舊部。七月,竇在長安被殺的消息傳來,竇的幾員已經解甲歸田的大將聚在一起商量,認為反正大家已經身經百戰,早就該死,與其被唐迫害致死,不如拚卻殘生為竇報仇,於是決定重新起兵。眾人占卜應以誰為首,占卜的結果是當擁立劉姓之人。這時劉黑達正隱居漳南老家,眾人就找到劉要他一起造反。劉當時正在耕田,一聽說為竇報仇,立即踴躍加入,殺了耕牛與大家飽餐一頓。

當年劉與竇為友時,劉家貧又好酒好賭,竇不時接濟他,可劉總是沒幾天就花光了,鄉人都認為劉是個無賴,只有竇信任他,不改友情。後來劉歷仕郝孝德、李密、王世充,均不受賞識,碌碌無為,他不是主動加入竇部,而是作為王世充的部下被竇俘虜,但竇建德仍然信任他,對他提拔重用。對劉黑達來說,竇建德不僅僅只是領導,還是朋友和兄長。如果要起兵為竇建德報仇,劉黑達的確沒有理由不參加。

八月,劉在漳南設壇祭奠竇建德,聲明為竇報仇,竇的舊部紛紛來投,在虎牢關幸免於難的徐圓朗也率部響應,不願看到唐朝順利統一的突厥也暗中支持劉黑達。唐派出剛剛獲得自由的李神通對付劉黑達,大概是想給李一個挽回面子的機會。九月,李神通與羅藝聯軍五萬人與劉黑達在饒陽會戰,劉以少勝多,大敗唐軍,羅藝的大將薛萬均、薛萬徹都被生擒,劉將二人羞辱一番后予以釋放。羅藝是竇建德的老對手,即使竇本人也從未讓羅藝有過如此大敗。饒陽之戰後,劉黑達聲勢大盛,河北各地的竇軍舊部都爭相殺掉唐的官吏起兵響應。這年十二月,劉黑達與李世績在明州城外大戰,李世績全軍覆沒,單騎逃走,劉收復竇的舊都明州。年底,劉全部收復了竇的舊地,僅用了半年時間。武德五年正月,劉黑達稱漢東王(劉曾被竇封為漢東公,以此為王號也是不忘舊主的意思),改元天造,定都明州,竇建德的文臣武將,悉複本位,所有政令法規,一如竇建德生前。

唐終於發現事態嚴重,派出李世民前來鎮壓。二月,兩軍在明州附近的明水縣大戰,劉率主力將李世民的愛將羅士信圍困在明水城內,李世民的作戰方案是以明水城吸引住劉軍主力,然後親率唐軍主力與明水守軍內外夾擊,消滅劉軍。不料突然天降大雪,唐軍主力無法按計劃援救明水,李世民的軍事計劃破產。羅士信孤軍奮戰,堅持了八天後終於力盡戰死,年僅二十歲。羅十四歲就與秦叔寶一同擔任張須陀的副將,後來歷仕李密、王世充,在李世民進攻洛陽時與秦叔寶、程咬金一同降唐,是隋末屈指可數的勇將,也是說唐故事中羅成的原形。羅的戰死,對李世民是很大的打擊。三月,因大雪而遲到的唐軍主力終於到達明水,李世民又用當初對付竇建德的老辦法,一方面堅守不戰,一方面派人切斷劉軍的補給線。相持六十餘日後,李世民估計劉軍糧盡,於是終於出戰。劉軍渡過明水河進攻唐軍陣地,雙方在河邊血戰。李世民先已派人在明水河上游築堤蓄水,大戰之時,唐軍突然決堤,河水衝下,劉軍促不及防,因而大敗,劉黑達僅帶幾百人投奔突厥去了。這次決戰,劉軍戰士二萬人皆決死戰,最後或者戰死,或者溺死,可謂戰到最後一兵一卒。史評李世民百戰而得天下,所遇諸敵中,勇武以劉黑達為最。

李世民收復河北后,畢竟不能長期駐守,於是班師回朝,劉黑達趁機於當年七月在突厥、徐圓朗、高開道的支援下捲土重來,河北郡縣居然又紛紛殺唐官吏響應劉黑達。十月,唐淮陽王李道玄率部三萬與劉黑達在冀州大戰,由於李的副將史萬寶不發援兵,李被劉部包圍,當場戰死,時年十九歲。李道玄是唐爭天下時戰死的最高將領,也是李世民鍾愛的小弟弟,他曾多次隨李世民出征,在虎牢關之戰時更與李世民並肩衝鋒,其勇猛連李世民都高度評價。後來李世民與人談起這個英年早誓的弟弟,每每為之流涕。殲滅李道玄的部隊后,劉黑達又一次收復了竇建德的河北舊地。

但是,這時唐朝的天下已基本形成,其強大已經不是河北一地所能抵抗的,雖然劉黑達接連戰勝,但唐有無限的恢復能力,劉卻沒有。十一月,唐派出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討伐劉黑達。十二月,兩軍戰於河北昌樂縣,劉部糧盡撤退,在渡永濟渠時被唐軍追上,劉軍潰敗,劉率部下數百人突圍逃走,唐軍緊追不放。

武德六年正月,劉逃到饒陽縣城時,身邊只剩百人了。當時饒陽仍算劉的地盤,劉任命的饒州刺史諸葛德威出城請劉黑達入城休息,劉起初不同意,諸葛「涕泣固請」,劉這才入城。不料諸葛已經秘密降唐,劉一入城就被伏兵生擒,獻於李建成。劉大罵諸葛「狗輩負我」,那又有什麼用?當月,劉黑達在明州被處斬,竇建德余部被消滅。

劉黑達在河北的起兵,其實已經不能算爭天下,只是不願屈服於唐而已。說嚴重些,劉很有些不識時務,如果是李世績,一定不會再起兵為故主復仇。劉和擁立他的大將們都是竇建德的舊將,這些人最後全部壯烈戰死,沒有人投降,可是他們戰死後,劉黑達也就喪失了基礎,終於死在叛徒手上。隋末起兵爭天下的,多不勝數,但沒有一個象竇建德這樣,在身死國滅后,仍然能有如此大的號召力,集合了舊部重新起兵,竇的號召力與劉黑達的勇武結合,產生的效果是出乎意料的,能夠有這樣一個轟轟烈烈的尾聲,竇建德應該可以滿意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武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武德
上一章下一章

隋末群雄――竇建德(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