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大宋君臣
「悔不該,酒醉錯斬了鄭賢弟,悔不該,呀呀呀——得得,鏘鏘,得,鏘令鏘!我手執鋼鞭將你打——」
鄭斌此時滿腦子都是鑼鼓點子亂響,他有些頭暈,著名的阿Q大哥不知道什麼時候蹦到了他的大腦里,頂著個瘢禿大頭高唱《斬黃袍》。
鄭恩不就是那位被錯斬的「鄭賢弟」嗎?而殺他的則是他的結拜二哥宋太祖趙匡胤。鄭恩是山西人,鄭老三也是山西人,而他現在又叫做鄭恩……
這這這……難道歷史上真有鄭恩其人?鄭斌儘力壓抑住撲通亂跳的心臟,撇眼向坐在鄭老三對面的那個趙都伯看去。
那趙都伯大約二十多歲年紀,瘦高身材襯著合體的玄色戎袍,滿臉溫和的笑意,左手持碗右手扶桌,完完全全一個白面俊郎小將軍模樣。難道他就是趙匡胤?如果沒有記錯的話(歷史發燒友要是連唐宗宋祖的事迹都記錯,那還發燒個頭啊),趙匡胤正是公元949年二十三歲時投奔的後周太祖郭威。然而……鄭斌一陣汗顏,面前趙都伯的形象實在不能和歷史書上那個肥頭大耳的宋太祖聯繫在一起。
「趙兄弟,你為鄭兄弟取這名字倒也妥帖,鄭兄弟謀得出身不忘根本,當真稱得上一個恩字。」
石都伯看看趙都伯和鄭恩,哈哈大笑著說道。如果那個趙都伯當真是趙匡胤,那麼這位石都伯說不準就是石守信。老天,鄭斌本想舒舒服服的當個地主兼資本家,誰想到當初為了攆走七虎而資助鄭老三投軍的一件小事,現在居然陰差陽錯的引來了大宋朝開國的聖君賢臣們,這意味著什麼?鄭斌不敢再想下去。
「三哥的名諱莫非是趙匡胤趙大哥所取?」
好奇心驅使,鄭斌顧不了那麼多,試探著問鄭恩道。
「鄭恩兄弟說的果然沒錯,鄭少爺確實不是凡人。」石都伯怪眼圓睜,詫異的看看鄭斌又看看趙都伯,「趙兄弟,莫非你們認識?」
不用猜了,果然是正主現身,鄭斌不知道下面會發生什麼。如果按照架空文的套路發展,鄭斌將由一介草民搖身一變而成為大宋的開國重臣,然後大宋揚威,遼金西夏納土稱臣,太祖馬鞭所指皆為宋土,帝國功業萬年長存,國公鄭斌擁權攜美、流芳百世……汗,這也太簡單了吧?
在鄭斌流著哈喇子胡思亂想的同時,都伯們高聲議論了起來,都對鄭斌和趙匡胤的關係興趣十足。要不怎麼說人家趙匡胤能當皇帝,而這些人只能當臣子呢?當石都伯他們八卦橫飛的時候,趙匡胤沉著冷靜的站起身來向鄭斌抱了抱拳。
「在下失禮,不知在下何時曾與鄭少爺相逢?」
「趙大哥客氣了,咱們雖是萍水相逢,但都是三哥的朋友,那便是至親兄弟,哪裡有什麼少爺不少爺的?」
鄭斌蹬鼻子上臉,對未來的帝國之父喊起了「大哥」,本來嘛,此時的趙匡胤只是個低級校尉,就算心高氣傲,也不會在意一個大家大業的地主羔子稱他一聲大哥。
「小弟雖然未曾與趙大哥謀過面,但卻久聞大名,當年趙大哥漂泊江湖,千里單騎送京娘,為正身正名,認京娘為義妹,如此俠義,令小弟大是神往。」
這「千里送京娘」是明朝著名網路寫手馮夢龍編的一個故事,也不知道有沒有根據,但鄭斌和人家老趙——現在還是小趙——又不熟,隨便給他安個光輝事迹,就當道聽途說也不是什麼出格的事。
「京娘?唉,只是義妹家人不曉事,鄭兄弟如何得知……不提這些了。」
趙匡胤先是有些詫異,但接著又有些傷感和欣慰,看他的表情,這事先不管是真是假,對他來說至少是提高身份和名望的加分項。
趙匡胤坐回座位后舉碗笑道。「鄭兄弟不以趙某為卑,趙某不敢託大,願以兄弟相稱,來,咱們兄弟幹了這一碗!」。
千里送京娘到底是不是真事?鄭斌默然想道。這件事僅出自民間傳說,未見於正史,千萬別是因為鄭斌一句馬屁話就給趙匡胤增加了地位提高的資本,這人心思極深,就算沒有的事也難說不會應承下來,如果是那樣的話,鄭斌就在無意中成了趙匡胤未來登上皇位的一個小小墊腳石了。
鄭斌想到這裡有些后怕,但他接著就釋然了。趙匡胤早晚要當皇帝,幫他來個錦上添花又能少了別人什麼呢?不過不知道所謂的趙匡胤周娥皇之戀是不是真的,看樣子可能性比京娘的事還要小。南唐李煜的愛妻周娥皇可是歷史名人,而且現在年紀不過十三四歲,還是個只知道在自家後院盪鞦韆、過家家的黃毛丫頭,趙匡胤很難和她發生什麼故事,就算是有勾連,那也是勾引幼女。
「竟有此事?趙兄弟怎麼從來沒說過?」
「哎呀,那可算是千古美談了!」
「趙大哥好樣的,幹了這一碗。」
鄭斌從都伯們八卦的臉上不難看出遐想,這都是什麼人啊?二十歲出頭就這樣,將來發達了不想三妻四五六七妾都難。鄭斌在和趙匡胤他們頻頻舉碗的同時暗想:與趙匡胤的關係難道這麼容易就能拉上?看來古代人的思維確實有些不一樣。
「趙兄莫非是岳州防禦使趙弘殷大人的公子?」
正當石都伯他們八卦趙匡胤有艷福不享充英雄並大加追問的時候,坐在首席一直沒說話的木羽突然問道。
「壞了!」
鄭斌暗叫一聲不好,剛才光顧著「巴結」宋太祖,差點把同是歷史名人的穆桂英她老爹給忘了。宋朝建立以後,木羽自建穆柯寨佔山為王不服趙家管束,看樣子多半是因為這回鄭斌沒處理好關係。
咳。為了大宋的長治久安,為了少出幾個土匪頭子免得公安機關操心,鄭斌這個自封的未來國公爺覺得自己有必要說幾句話,以免木羽這種死要面子的人覺得自己遭了冷落。然而沒等鄭斌說話,未來的皇帝已經抱拳應付上了未來的土匪頭子。
「趙防禦使正是家父。」
「噢?趙弘殷將軍自李唐滅梁時便是大將,後來為避父禍隱居於夾馬營,如今以官拜我大漢的岳州防禦使。趙公子不在令尊帳下效命,為何到了郭公麾下當了這小小的都伯?」
土匪頭子不愧是土匪頭子,不服人管不說,還不給人留情面。都伯怎麼了?那好歹也是統帥百十號人的連級幹部,木羽自己沒這本事,居然還說什麼「小小的」,這番話一出口,那些都伯們的臉上都有些不自然了。不過都伯畢竟是後漢軍隊里最底層的軍官,眾都伯也挑不出木羽話里的錯來。
「在下原先確是在家父帳下聽命,後來犯了些事,便漂泊到了江湖。為免連累父母,所以未曾回去,才與石守信石大哥、韓重贇韓兄弟幾人同投郭大帥帳下效命,郭大帥抬愛在下兄弟幾人,便發往團練使李重進將軍麾下效命,如此才結識鄭恩兄弟,得與木兄相識。」
皇帝就是皇帝,說出話來不卑不亢,但又讓人聽不出不滿來,這位趙爺將來得到眾多兄弟支持兵變稱帝,看樣子拉關係打基礎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鄭斌知道趙匡胤說自己犯了點事並非犯了點小錯那麼簡單,在五代這個缺少法制的時代,要說犯事最少也是殺了個把人。這個時代疾惡如仇的人頗多,誰要是殺個惡霸替民除害,就算官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發文緝捕,老百姓特別是江湖漢子卻是要高看一眼,所以趙匡胤才敢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說出來。從這上頭來說,未來的皇帝陛下倒是和未來的土匪頭子算是一類人,要不然木羽當初也不會來鄴北客棧挑事找茬了。
鄭斌暗叫慶幸,幸好那天木羽上門時自己表現不錯,要不然現在恐怕已經與蔣門神、西門慶他們一起流芳百世了。
「原來如此,趙兄弟倒是個敢做敢為的漢子。」
木羽的目光柔和了下來,他把趙匡胤稱為兄弟,這和當初把鄭斌稱為文斌兄一樣是結納的意思。這些草莽漢子倒是真直爽,一句話投機便稱兄道弟。那他們走到了一起,大宋開國是不是又多了一員虎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