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章 是始非終
這幾日皇帝李世民的心裡極不痛快,無論是身為皇帝還是父親,都是煩惱不斷。
不惑之年,兒子們都長大了,原本該為父親分憂的時候,現在卻麻煩不斷,而且都是彌天之事。
李佑在齊州謀反,導致半壁江山動蕩,剛剛才平定下來準備過個好年,東宮卻又接連出事。
先是李承乾所謂毆打老師一事,李世民本來已經了解清楚,太子縱然有不聽教導,頂撞太傅的行為,但並無毆打之舉。連孔穎達自己也說,那一跤是個誤會。
本來是打算尋機為東宮正名,畢竟這麼點事情遠遠沒有到廢太子的地步,身為皇帝李世民必須要維護兒子儲君的顏面和地位。當然了,某種程度上這也是維護他自己和皇家的顏面。
然而萬萬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然之間竟然又出了這麼一檔子醜聞。堂堂太子竟然在東宮裡和一個優伶行苟且之事,且被人目睹,傳遍長安。
皇家顏面丟盡,太子形象全無,這個的局面讓李世民惱怒異常。
該當如何處置?
這種事只能由自己來思索決定對策,唯一可以與自己商量的長孫皇后已經不在了。至於別的大臣,縱然是長孫無忌那等關係親密之人,也不能多說。相信他們也不會參與到這等關係重大的議題。
太平盛世,沒有哪個臣子敢對太子之位多嘴多舌,運氣好了是從龍之功,運氣不好回事滅族之禍,這種風險沒有人敢輕易挑戰。
為難啊!
廢太子?李世民心中浮現起這個大膽的念頭,隨即又很快搖頭。雖然李承乾不肖,這幾年很糟糕,自己也不是沒有動過這樣的念頭。
但是在這個時候,儲君易位實在不是什麼好事。國本動搖會出大亂子。而且李承乾雖然不成器,卻也還沒到讓李二陛下徹底失望的地步,即便要廢太子也不會用現在這樣的理由,還是那句話,不能有損皇家顏面。
另外自己的一系列計劃也會因此打亂,這是李世民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暫時必須要保住李承乾。
想要保住他,也難啊!
打人事件,好男風,沉溺胡戲……
一想到這些。李世民便覺得頭疼,也很是惱怒。自己英雄一世,怎麼會生出這麼一個混賬兒子來呢?
丟人啊,大唐江山敢放心交到他手裡嗎?李世民心中越發泛起某些念頭,然而心中還是會有幾分不忍,是不是需要再給他些許機會呢?沉下心來,還是不得不想辦法解決當前的問題。
該當如何呢?毆打老師,東宮風氣不正這些問題雖然棘手,但想要處理還是有辦法的。真正為難的是……
……
魏徵入宮了,誰也沒想到這個時候皇帝首先召見的會是魏徵,這是要做什麼呢?
眾人只知道在魏徵入宮之後不久,孔穎達便出面澄清是自己不小心與太子殿下碰撞才導致跌倒。先前之事完全是誤會。並且為此向太子殿下致歉,並向皇帝請罪。
張玄素也第一時間請辭,一來認為自己沒有教導好太子,二來是自己頂撞太子。有失為臣之禮,不宜再在東宮輔佐。
皇帝李世民第一時間接受了張玄素的請辭,孔穎達則在家中養傷。東宮只剩下一個于志寧,還要時常出入各王府教授其他皇子,實在是分身乏術。
東宮太子需要一個新老師,這是當前局面出現的首要問題,會是誰呢?
沒想到第二****會的時候,皇帝的任命便下達了,魏徵出任太子洗馬。
魏徵是什麼人大家心裡都清楚,以其才學能耐和資歷來說,教導太子完全足夠資格。只是魏徵的脾氣不大好啊,即便是這兩年不在那麼激烈地頂撞皇帝,但過於剛直的問題還是存在的。
本質上來說魏徵和張玄素、孔穎達是一路人,讓他進入東宮,太子能信服,能夠和睦相處,相得益彰?
所有人心裡都畫上了一個莫大的問號,但皇帝李世民對此似乎信心滿滿,而且態度堅決,完全是一副乾綱獨斷的姿態。其他的大臣根本沒有機會進言,也不好說什麼。
太子毆打老師的事情就這麼了結了,至於和稱心的醜聞,皇家採取了冷處理的態度。哪怕是事實,外面也只是傳言,皇家不承認,誰敢言之鑿鑿?縱然是那幾位上書的官員,也只是說太子殿下沉溺胡戲云云,直接攻訐太子殿下私德的話他們是不敢說的。
所以李世民的做法便是清理東宮侍從,迷惑太子殿下的優伶樂工全都被清理出東宮,其中就包括稱心。
這樣的處理方式,其他人也不好再多說什麼,各種甚囂塵上的傳言也逐漸冷淡下來。並不是因為皇室的公關做得好,其實這樣的手段太過簡單,壓根不能服眾。
但所有人都信了,因為皇帝陛下已經釋放出明顯的訊號,皇帝在維護太子。
訊號已經發出,大臣們也都心領神會,乖乖地閉嘴,全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畢竟和皇帝對著干,再得罪未來的皇帝純屬自己找死,大家都是聰明人,沒有人會這麼干。
當然了,想要當作什麼事情都沒發生也不可能,畢竟太子殿下有諸多不當行為,哪能就此不了了之?
皇帝也給出了懲罰,比如太子殿下的封賞俸祿被削去了很多,還被禁令在東宮讀書死過三個月。
相對來說,這些觸發都無足輕重,甚囂塵上的東宮醜聞,或者說東宮危機就這樣暫時告一段落。
不過機會所有人都清楚,這不是一個結束,而是一個開始。齊王李佑謀反,直接將皇子問題徹底激化暴露。
東宮太子又這般行為不當,品行受到質疑,雖然現在皇帝陛下在維護他,但不代表皇帝對他沒有沒有意見。東宮之位只是暫時穩定,將來怎麼樣還很難說,搖搖欲墜這話並非危言聳聽。
此番事件就是個危險的訊號,將來會是怎樣很難說啊!長安城裡所有的勛貴大臣們心裡都不免有些忐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