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危機四伏的革命政府
國共合作有力的促進了國民革命運動的開展和工農運動的日漸高漲,。但卻引起了帝國主義,軍閥及買辦勢力的仇視和恐懼,為顛覆廣東革命政權,他們蓄意製造了商團暴亂。
早在1924年夏,英滙豐銀行廣州分行買辦,商團團長陳廉伯向英商購買了一大批軍火物資,由英商通過比利時的哈佛號輪船從廣東省違法私運入口並逃過英國政府多次收查,唯恐中國爆發內戰而妨礙其在華貿易,因此在落實「對華武器禁運協定」上,表現得盡心儘力的英國政府緊急通知的廣東省政府,並最終在廣州被查獲沒收,此舉成為商團蓄謀已久的叛亂導火線。商團分子2000人在其頭目陳廉伯、陳恭受的組織指揮下赴大元帥府請願,並矇騙與脅迫商民罷市,到8月25日,包擴廣州在內整個廣東省已有一百多個城鎮陸續罷市。大批商團分子更是攜帶武器,盤踞廣州西關,企圖以武力相威脅。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孫中山與商團叛亂分子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廣州政府發表聲明,揭露商團叛亂的真相,並召開軍政聯席會議,議決採取果斷手段解散商團,「派譴大隊軍隊,拆毀西關街閘,強制商店開業」在此形勢下,西方列強進行了干涉。8月28日,各國駐廣州領事團向廣州政府提出口頭警告與抗議,要求廣州政府對外國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負責。而英國似乎走得更遠。同日,英國海軍派出軍艦齊集白鵝潭示威恫嚇,並將炮口指向中國炮艦。8月29日,英國駐廣州代理總領事翟比南(bertramgiles)私自以英國的名義向廣州政府遞交一封抗議信,宣稱:「奉香港艦隊司令之命,如遇中國當道有向城市開火時,英國海軍即以全力對待之。」
由於翟比南事件,英國內閣分裂為兩派:一派支持翟比南,一派以英外交部為首支持孫中山,英國政府也反對英國介入地方糾紛,最終,英滙豐銀行迫於國內壓力宣布討回軍火,廣州分行經理德寇西不惜親自出面代表陳廉伯請求英駐廣州領事翟比南的援助,但遭到拒絕。而英**方正式宣布:限制海軍軍官參與政治事務,駐華公使麻克類向代理總領事翟比南提出了斥責,指出他的行動過於魯莽和欠考慮。對於駐香港的英國艦隊司令的問題,9月16日,麻克內向外交部提出的建議是:外交大臣應就此事要求英國海軍駐中國站司令發布一道命令:「英國政府認為,除非發生象英國的租借地確實遭受攻擊這樣的極端事件,或是在危險當頭時作為保護英國臣民與其他外國人生命財產安全的最後手段,英國海軍採取武力干涉甚或只是威脅動用武力都是不恰當的。」英國的表態迫使商團尋機發動叛亂,廣州商團頭子陳廉伯因槍械被扣,氣急敗壞,於8月12日宣布罷市,要挾孫中山發還軍火,空氣頓時緊張起來,20日,廣州政府下令通緝陳廉伯。21日,商團總部遷往佛山,陳廉伯躲在沙面,由佛山商團惡霸地主陳恭受主持活動。他們決定在全省總罷市,從18日至22日,全省有幾十個城鎮罷市。8月24日,孫中山下令調兵戒備,準備對付商團叛亂。這天,廣州海員、機器、藥材等工會組織2萬多人在廣州第一公園集會,聲討陳廉伯、陳恭受。決定組織商民維持會,誓作政府後盾,並以84個團體名義發表宣言,反對罷市。黃埔軍校學生也表示誓與商團決一死戰,大有一觸即發之勢。
商團事件,在通緝陳廉伯后,日益嚴重,8月29日,英國廣州總領事致公文與孫中山大本營,實際是一份通碟:「於現接上級英海軍官通告,謂彼已奉香港海軍總司令訓令,倘中國當局,對城市開炮,所有一切可用之英海軍隊,應立即行動。」通令當天,英艦9艘駛人省河,炮口對準監視商團武裝根據地西關的「永豐」、「廣貞」等廣州政府軍艦。就在同一天,廣州工團軍、農民自衛隊800多人到大元帥府請願,要求討伐商團。31日,孫中山見形勢嚴峻,而滇軍又鬧著要槍,便到軍校與蔣介石密議,為緩和勢態,於同日接見商團代表,提出5項條件,如能滿足即發還槍械。如不同意,則用武力較量。此5項條件是:「一、陳廉伯通電謝罪。二、省署撤銷對陳廉伯、陳恭受等通緝。三、商團報效政府50萬元。四、政府發還所扣槍械。五、政府撤退新駐市區軍隊。」但因商團不肯拿出50萬元,而無結果。9月1日,孫中山特為港英當局干涉中國內政,而發表宣言。這是孫中山第一次公開、正面地反對帝國主義的宣言。宣言的最後一段指出:「帝國主義所欲摧殘之******政府,蓋此實今日中國惟一之革命團體……惟其然也,故英國乃以炮指之。」「吾人前此革命之口號日排滿,至今日吾人之口號當改為****帝國主義者之干涉。以排除革命成功之最大障礙。」9月10日,他又致電英國政府麥克唐納首相,提出抗議:「對於最近此種帝國主義干涉中國內政之舉,余特提出嚴重抗議。」恰在這時,曹錕賄選總統后,直系孫傳芳自福建三路進攻浙江,直皖戰爭爆發。皖系盧永祥電請孫中山出師援助。孫中山即日召開大本營會議,決定派5萬人入贛。2日召見樊鍾秀商議北伐之事。9月3日,孫中山主持中央政治委員會第7次會議,伍朝樞。溜秋白、鮑羅廷出席會議。會議決定北伐,並發表北伐宣言。繼移大本營於韶關;大本營特設政治訓練團;至9月7日,國**動大會反對帝國主義運動周開始。
1924年雙十國慶節,是辛亥革命紀念日,****廣州地委呼籲改「雙十慶祝節」為「雙十警告節」,動員和組織了民族解放協會、反帝國主義大同盟、廣州工人代表會、廣州工團軍、廣州農團軍等30個團體共5000多人,在廣州第一公園召開警告商團大會。會後列隊遊行,當遊行隊伍途經太平南路西濠口時,商團竟向遊行群眾開槍射擊,打死打傷群眾數十人,,被捕多人,史稱雙十慘案,商團還四處張貼傳單,叫器****孫政府,欲與陳炯明裡應外合,****革命政府,。商團屠殺革命群眾后,還到處張貼標語,呼喊:「孫文下野」、「反對******」、「驅逐孫文」等反動口號,發動******武裝叛亂。
雙十慘案的發生並沒有出乎我們的意料,從大學歷史系教材中就有相關資料,為此我們還分別照會了國共兩黨,提醒他們注意,但歷史還是按照歷史上發生的事件一件件發生了,這讓我們有點無奈:能做的都做了,就差告訴他們我們的真實的身份了,但是可能嗎?就算說出來,又有多少人會信??
雙十慘案發生后,各團體紛紛要求消滅商團軍,並表示「誓為政府後盾」。在******人的積極推動下,孫中山感到有了廣大革命群眾可以依靠,同時也看到了時局的嚴重性和妥協退讓的危害性,遂下令建立革命委員會,1日,孫中山組織革命委員會,自任會長,特派許崇智、廖仲愷、汪精衛、蔣介石、陳友仁、譚平山6人為革命委員會全權委員,並命令該會用會長名義便宜行事,弭平商團事變。12日,令胡漢民將廣州商團機關一律解散並繳械,令韶關警衛軍及北伐軍一部回師廣州。命鮑羅廷為顧問,領導平定商團叛亂的鬥爭。革命委員會下設臨時軍事指揮部,譚平山、周恩來、陳延年、阮嘯仙、楊匏安、劉爾崧等******員參加了臨時指揮部的工作,發動和組織廣州工人、市郊農民配合革命政府鎮壓商團叛亂。10月14日傍晚,廣州的革命軍隊向商團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廣州地委領導下的工團軍和農團軍共500多人參加了戰鬥,奉命攻擊設於西瓜園的商團總部,擊斃商團軍數百人,立下了卓著的戰功。15日凌晨,革命軍隊經數小時的激戰,一舉擊潰了商團叛軍,廣州革命政府轉危為安。15日,工團軍、農民自衛軍、黃埔軍校學生,以及桂、湘、豫、粵各軍,分5路包圍西關,經數小時激戰,商團紛紛繳械。陳廉伯、陳恭受逃往香港,商團叛亂遂告平定。17日,廣州全市商店一律開業。商團叛亂的平定,給了帝國主義和和買辦勢力以沉沉重的打擊
商團叛亂平定后,廣東革命政府仍危機四伏,各派反動軍閥勢力,盤踞著廣東省大部分地區,東江的陳炯明,粵南的鄧本殷,與革命勢力貌合神離的滇軍楊希閔,桂軍劉震寰,他們與帝國主義和北洋軍閥相勾結,時刻準備****廣東革命政府
註明:
買辦
「買辦」,從本質上講是經紀人,是我國經紀人和經紀業發展史上的一個特殊的階層。「買辦」一詞是葡萄牙人(pardor「康白度」)的義譯,原意是採買人員,中文翻譯為「買辦」。清初,買辦專指為居住在廣東十三行的外商服務的中國公行的採購人或管事,後來逐步發展為特指在中國的外商企業所雇傭居間人或代理人。買辦是一個特殊的經紀人階層,具有洋行的僱員和獨立商人的雙重身份:作為洋行僱員身份的買辦,得到外國勢力的庇護,可以不受中國法律的約束;作為獨立商人的買辦,又可以代洋行在內地買賣貨物或出面租賃房屋、購置地產等。
鴉片戰爭以後,「買辦制度」隨著洋行業務的開展而發生了變化。買辦階層同外商利益上的共同點使其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極具獨特色彩的集團,他們成了西方國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侵略和控制中國的工具。這些買辦階層既經營錢財的進出和保管,也參與業務經營和商品交易事宜,並常常代表洋行深入內地進行購銷業務;同中國商人商定價格,訂立交易合同,並憑藉本身的地位,在貨物的收付上取得雙方的信任。他們逐漸成為外商對華貿易的代言人。隨著公行的取消,買辦階層就成為壟斷中外貿易的中間商,一些人逐漸失去公平的立場,趨附外國侵略勢力,欺壓中國商人,有時還可以在列強根據不平等條約向中國勒索的賠款中分享「賠償金」。他們中的不少人富了起來,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的大買辦。這些買辦在民國時期被外商改稱為「華經理」,以消除中國人的仇外情緒,而買辦的工作性質並沒有改變,除自身經營商業以外,仍是外商的高級僱員。
歷史上對買辦的認識褒貶不一,但從經紀史角度看,買辦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種特殊經紀人。買辦的活動一直延伸到新中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