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姜子牙
姜子牙的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確實稱得上是奇人、奇事、奇男子。史家曾言:「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可以說,姜子牙最擅長的就是各種各樣的「謀」,在這一點上,他的眼光遠遠超出商周時期同時代的其他人。
史書上和民間有許多關於姜子牙的傳說,這些故事,真真假假,難以分辨,但也很可能對這位歷史上的半仙從某個側面有所了解,姑且在這裡舉幾個例子:
歷史上記載姜子牙曾在紂王的朝中做過官,因不得重用而離去,還說他在朝歌當過屠夫,賣過麵食,後人據此推測,這可能是姜子牙為周國進行的一系列間諜行動,屠夫中種種,掩人耳目而已。
史書中有「文王夢熊」的說法,文王夢見飛熊,醒來后問身邊的人這是什麼兆頭,有人說這次姬昌出行,將會遇到一位「霸王之輔」,結果姬昌還真就遇到了姜子牙,兩人身份差異極大,卻偏偏就對上了眼,一見如故,最後姬昌甚至還說:「我先君太公曾經預言:『當有聖人來到周國,周國因而會興盛起來。』你真是太公預言的那個人嗎?我太公望你來,已經等得太久了。」姜子牙因此而得到「太公望」的稱號。姬昌與姜子牙乘同一輛馬車回到宮廷中,立即拜姜子牙為「太師」,這是國中文武兼管的最高官職。
後人讀到這個故事,許多人懷疑這是姜子牙和姬昌兩個人唱的一出雙簧,先是夢見「飛熊(姜子牙號『飛熊道人』)」,引得姬昌向臣下討論這個問題,接著就有人說這是吉兆,由此姬昌有了足夠的理由出去溜達,然後就是兩人相遇,「一見如故」,姬昌提起太公說過的話,更讓姜子牙身份大漲,接下來被姬昌任命為太師,一下子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周國最高長官,似乎就順理成章了。
商周之際最講究人的血統出身,姜子牙有大才,所以姬昌要委他以重任,可是姜子牙出身貧寒,提拔這樣的人必然會讓朝中貴族大臣不滿,變用這種虛無縹緲的夢境預言來為姜子牙正名分,可謂是用心良苦。
周武王姬發出兵伐紂前,曾叫太史進行占卜,結果占卜顯示的兆象都是大凶。眾人都有些猶豫,這時姜子牙站出來,大聲道:「這些枯草,朽骨,怎麼知道凶吉?」說罷用袖子一掃,將神案上的龜殼和蓍草都掃落在地,並用腳把龜殼踩得粉碎,鼓動姬發即刻出兵。
古人鮮有不信鬼神者,姜子牙卻敢如此行事,足見他對待鬼神持的是一種明確的實用主義態度——合我的意就拜一下你,不合我的意就把你一腳踢開!
伐紂的軍隊出發后,姜子牙先期到達殷都附近,設計給這裡的小孩吃一種丹藥,使小孩渾身發紅,並教他說「殷亡」二字,殷民看見全身紅色的小孩,以為天神下凡,聽小孩口口聲聲說:「殷亡」,就認定殷亡在即,這是天意,消息傳開,殷民及軍士惶恐不安,毫無鬥志。
這說的也是姜子牙的間諜行動,只是也太陰毒了些,似乎可以為他的某些性格做一個註腳。
伐紂取得勝利后,如何安定廣大殷民,姬發心中沒數,就徵詢姜子牙的意見,姜子牙回答:「臣聽說,如果愛其人則兼愛其屋上的烏鴉(愛屋及烏),憎惡其人則兼惡其身邊的僕人。殷的士眾是我們的敵人,應當把他們統統殺掉,不要留下禍根!」姬發沒有採納他的意見。
對待敵人,斬盡殺絕,姜太公似乎真不是什麼善類。
周初發生「三監之亂」,商朝殘餘勢力多有附從者,周公旦將要東征,向姜子牙問策,姜子牙的回答是:「將反叛的人全部殺掉!」
老當益壯,崇尚鐵血,這種人簡直就是中國版的俾斯麥!
周初大封諸侯,姜子牙被封在齊,「齊晉秦楚,齊在成周甚微,或封百里,或五十里。」「齊地負海瀉鹵,少五穀,而人民寡。」「昔太公封於營丘,辟草萊而居焉,地薄人少。」
這些描寫,說白了就是姜子牙的封地地盤小,到處是鹽鹼地,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人口稀少,凡此種種,足見姜子牙當初創業有多麼艱難,可是他「變其俗,革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農工商同時發展,重點又是發展工商業,最終「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鄉土之中的野草,生命力及其頑強,於艱難險阻中奮勇上前,永不言敗,姜子牙就是這種人,也最是難纏。
姜子牙治理齊國,還跟當地某些勢力發生過一些故事,這又可見他的手段。
一,誅殺拒不合作者。「太公望東封於齊,齊東海上有居士昆弟二人,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飲之,吾不求於人也。無上之名,無君之祿,不事仕而事力。』」這段話說得很有些無政府主義的味道,當年堯帝也聽過類似的一段話,不見有什麼激烈反應,姜子牙卻不同,「使吏執殺之,以為首誅。」(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二,誅殺擾亂思想者。姜子牙問一個叫營盪的人治國的要領,營盪對曰:「任仁義而已。」姜子牙道:「任仁義奈何?」營盪對曰:「仁者愛人,義者尊老」姜子牙道:「愛人尊老奈何?」營盪對曰:「愛人者,有子不食其力,尊老者,妻長而夫拜之。」這段話聽起來也是極有道理,哪知姜子牙卻道:「寡人慾以仁義治齊,今子以仁義亂齊,寡人立而誅之,以定齊國。」(出自《春秋繁露》)
從這些故事中,我們可以大概拼湊出姜子牙的性格特點:百折不撓,崇尚鐵血政策,對待敵人毫不留情,手段強硬,講究實用,厭惡繁文縟節,做事頗有些不擇手段。
小時候看《封神榜》,覺得姜子牙是個慈祥的老人,現在想想,真是大錯特錯,所謂「慈不掌兵」,這麼一個輔助君王推翻一個王朝的能人,怎能稱得上慈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