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求和
景帝二十六年,京城熙熙攘攘,朝野上下一片繁忙,蓋因消停了十幾年的邊境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戰爭,新年剛過,西疆草原青黃不接,赫蠍人只能將目標放在了和它接壤的繁華大秦身上,與此同時,北邊的大燕也受到了游牧民族的騷擾,南邊的大周大約是唯一一個歌舞昇平,被浮靡奢華包裹的王朝。
大秦人是自傲的,戰神古家百年的庇佑,讓他們樹立起了無比的自信,他們從不會認為他們會敗給赫蠍,赫蠍在他們的印象中,永遠是手下敗將,一個討厭的跳蚤,傷不了人但噁心人的存在,所以,對於即將出征的後勤部隊,他們沒有陷入戰爭來臨的惶恐中,反而積極火熱得彷彿是一個盛大的典禮。
西疆的將士們果然也沒有讓他們失望,在京城的後勤部隊到達后一個月,以物資做誘餌,打敗赫蠍主力騎兵,斬敵三萬餘人,活捉三名赫蠍王子,迫使赫蠍退守四百里!
消息傳回京城,朝野上下一片振奮!
自從古戰去世,古家軍分崩離析后,大秦已經沒有打過這樣酣暢淋漓的仗了!
更別說斬敵三萬餘,一下子就將赫蠍的精銳兵力消耗了三分之一,四百里的退守之地,讓大秦邊境的百姓心靈上獲得了很大的安全感!
為此,景帝特意吩咐,萬壽節從簡,待凱旋的將士回京后,一併慶祝!
誰也沒有不識趣地在這個問題上勸諫皇上,反而要讚美景帝顧念邊關將士。
景帝的萬壽節可以從簡,太后的千秋節自然不可能大辦,就算景帝有心,太后也不會允許,最終,在太后的嚴詞拒絕下,一切取消,只皇宮內部舉辦一次宮宴便罷了。
清安自然在「自己人」之列。
清安在紫晨園露天的團桌椅旁招待著趙雁,提起青花瓷的茶壺,傾下一縷淡綠清澈的水柱,熱氣氤氳,四周繁花似錦,陽光柔和明媚,襯得兩個姑娘人比花嬌容色逼人,宛若精細描摹的工筆畫。
趙雁容顏漸漸長開,輪廓比幼時的一團孩子氣柔和秀美多了,但氣質依然乖巧天真,十分乾淨純澈。
趙雁雖然和清安的身份相等,且父母健在,哥哥深受重用,身為未婚的宗室郡主,按說地位隱隱在清安之上,只是清安身受皇上和太后雙重看重寵愛,這卻是趙雁萬萬比不過的,且清安早已晉陞為一家之主,手握權柄,更不是趙雁一個閨閣姑娘能比的。
故而趙雁雖然很想和清安坐在一起,卻也知道不可能。
她在宮宴舉辦前一天來找清安,卻是得知了一個消息,宜和公主讓她轉達給清安。
「世人多半勸和不勸離,都以為善意的隱瞞比直接揭穿好,但是我娘說我們和你才是一條戰線上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們知道了,總不能瞞著你。」
趙雁嘟嘟嘴道。
清安疑惑道,「小姨母有什麼話要告訴我?」
「我說了,你不要激動,這消息不知是真是假,我娘說應該是七分假三分真,並不值得憂心,只怕你驟然得知,一時慌亂,才預先告知你。」
清安越發奇怪,什麼事會讓一向鎮定從容的宜和公主心中不安,以至於要先來穩住她的情緒?跟她有關的……
難道,長風受傷了……
「前段時間,不是說邊關大捷么?我爹說,赫蠍求和了,不但求和,還將他們最得寵的公主獻了出來,說是要,要嫁給打敗他們的顧將軍,這回要跟著凱旋的將士回大秦京城,請皇上賜婚!」
清安一愣,驀然抬頭,正對上趙雁愧疚關切的大眼睛。
她忽然想起,難怪這段時間古管家等人都若有似無地避著她,連許嬤嬤和白嬤嬤都沉默了許多,她一直牽挂著邊關的戰事,也沒有留意,若是平時,她早就能發現他們的異常了。
趙雁見她不語,心中更是忐忑,又害怕真的讓清安傷心,忙安慰道,「我娘說了,赫蠍獻出公主可能是真的,但是什麼賜婚之類恐怕是以訛傳訛,既然赫蠍獻出公主是為了求和,那公主就是赫蠍送給大秦的禮物,又豈有底氣挑三揀四,還敢指明要顧將軍?多半是一些不懷好意的人故意傳出來的,想讓皇……別人對顧將軍生出忌憚之心。娘還說,這回進宮,宮宴上可能會有人挑撥離間,叫我特意跟你說一聲,千萬別被那些人亂了分寸。」
「……替我謝謝小姨,」清安深吸了一口氣,壓下了心頭驟然而起的紛亂,冷靜地道,「我明白小姨的意思,我也相信長風,長風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誰敢隨便塞給他一個赫蠍公主?」
趙雁聞言,頓時鬆了口氣,嘴角漾出兩個小梨渦,甜甜的,沁人心脾,「你能這麼想就太好了,我娘就擔心你關心則亂,以我說,這事怎麼可能發生嘛,就算赫蠍獻出公主求和,那也該獻給皇上才對,唔,還有皇子們呢,哪裡就輪到顧牧了,再說顧牧那廝……嗯,顧公子脾氣那麼壞,才不會被人左右呢!」
顧牧的脾氣滿京城無人不知,她倒不奇怪赫蠍的公主會看上顧牧,但是,顧牧那廝是誰看上就會搭理誰的嘛?沒看之前追得沒臉沒皮的白若萱,如今都什麼下場,哼,敢跟靖安搶夫婿,簡直是活膩味了!
趙雁對清安的得寵程度可是毫不懷疑的,既然娘說顧牧和清安之間有意,那就錯不了,而且肯定是得到了皇上和太后的默許,她就不信,皇上和太
,她就不信,皇上和太后,還會把清安的夫婿讓給一個不知所謂的赫蠍公主,別說備受寵愛的清安的未婚夫婿,就是換成她這種不受寵的宗室郡主,皇上也不會讓外人欺侮的!
……
太后的宮宴在慈寧宮西配殿舉辦,隔著一道窄窄的水榭,天氣和煦,暖融融正好,男賓和女賓分列兩旁,男賓自然是由皇上帶領,幾位親王和皇子打頭,另有相對體面親近的宗親老少爺們。
女賓這邊,太后高坐在上,後宮的嬪妃由安貴妃率領,皇子妃中蕭氏被廢,如今自然是以勇王妃為首,而宗親王妃公主中則有康王妃領頭,並不隆重嚴肅,倒更添溫馨熱鬧。
從顧牧出征后,別說清安,就是太后也沒有幾個笑臉,清安心中也有所醒悟,想必,太后對顧牧的身份怕是也有猜測,最大的證據就是她不再試圖「拆散」他們了,倘若太后不知顧牧的另一重身份,又怎麼可能就這麼偃旗息鼓呢?
當然,清安也沒辦法拿這個去問太后,這種皇家隱私,她是無論如何也不該攪入進去的。
因宮宴更是家宴,大家坐的也並不分散,清安地位特殊,得以坐在太後身邊,好在她根本就是宮裡長大的,眾人對她的得寵早就麻木了,也生不出多少嫉恨之心,雖說幾個這一代的公主沒一個看她順眼的,可看到親昵地依偎著太后的清安,到底不敢說什麼。
今天到底是喜慶日子,清安擯棄一貫的素雅,別出心裁地和太后穿了一樣布料顏色的禮裙,雍容沉穩的絳紫色貢緞,穿在太后的身上倍顯威嚴,而出乎意料的是,清安小小年紀竟也壓得住那一份沉悶,反而削弱了平素的清冷之感,平添了成熟大氣,那面帶微笑的模樣,莫名地讓人不敢小覷。
皇上這段時間心情很好,就算萬壽節和千秋節從簡了,也沒影響什麼,帶著眾人向太后祝壽,清安忙避了開,皇上倒是眼前一亮,哈哈笑道,「安兒這身衣服有趣,倒是讓朕目睹了母後年輕時的風華!」
清安面對皇上和眾老王爺小王爺,倒不好表現得和景帝過於親近,靦腆地一笑,避在了一旁,太后見狀,忙笑著維護道,「皇帝你都多大了,還來打趣安丫頭個小輩!」
「是安丫頭這番綵衣娛親的孝心難得,朕方才生了感慨。」景帝唇畔含笑,隨後鄭重地道,「母后心疼兒子,心繫邊關將士,為此簡辦千秋節,兒子也不能辜負母后的一番心意,雖不能舉國同慶,然咱們一家人卻不能不進上孝心,兒子願母後年年歲歲有今朝,兒子這輩子,有許多對不起母后的地方……」
景帝說到這裡,聲音有些哽咽,他身後的眾人只恨不得沒帶耳朵,紛紛低下頭去,太后卻一伸手打斷了景帝的話,面色微帶複雜,亦有幾分釋然之意。
她慢慢地道,「皇帝說的什麼話?咱們皇家的人,子以母貴,母以子貴,哀家生了你,給了你嫡長子的身份,你卻也讓哀家享受了後半生無邊的榮華,並沒有對不起哀家的地方,這些年我們偶有分歧,到底也是親母子,哀家知道你的難處,你的所作所為,對得起蕭家列祖列宗,對得起天下蒼生,這便夠了,哀家以你為傲!」
往事隨風,阿曦的孩子都快要成親了,很多事,她也早就放下了。
景帝也明白了太后未竟的話語,那背負在心頭的重負不知不覺間便消失了過半,心頭迎來了久違的輕鬆,母子倆遙遙相望,心中最後的一絲隔閡也就此消失無蹤。
一直旁聽的清安眸光微閃,別人沒有聽懂,她卻似乎從中體會到了別樣的意味——她一直知道,太后的心中對她的母親始終懷著一份內疚,而舅舅的心裡對她的父母都抱有一份神秘的情感,她從不去深究,而這一刻,她從太后和舅舅的身上,都感到了那种放開往事的釋懷。
也許,她的母親是太后和舅舅心中的一根刺,但原諒她不孝,她寧願太后和舅舅拔去那根刺,在傷口疼痛后癒合起來,也不希望他們永遠藏著這份愧疚,再將一切彌補到她身上。
去了的人終究去了,活著的人還要活著,背負著沉重的包袱往前走,時間一長,誰能受得了?
原諒她的冷血自私,比起從未見過的父母,她還是更加心疼太后和皇帝舅舅。
別人未必能聽懂皇上和太后的對話,但周圍的氣氛驀然鬆快下來,卻是誰都能感受到的。
皇上祝壽完畢,率先獻上了壽禮,若是往年,自然是數不清的奇珍異寶,但是今年都說了要一切從簡,獻禮環節便被砍了,倒是往日由宮中了樂坊司提供的節目,也不知是誰提出的,改成了由眾嬪妃公主郡主等小輩女眷自發進獻節目祝壽,也是給了她們表達孝心表現自我的機會。
這種在太后甚至皇上面前露臉的機會,自然是沒人肯錯過,就是清安,提前得知了這個環節,也準備了一支特特編寫的祝壽的曲子,不在於多新穎出奇,總歸是她的一片心意。
畢竟有宗室的王爺們在場,後宮的嬪妃們無論多麼想在皇上和太後面前出出風頭,到底忍住了,王妃們理由同上,倒是公主們顧忌較少,無論是已婚的未婚的都躍躍欲試。
端寧公主是第一個上台的,這段時間她過得不是很好,反而隱隱失了宮裡眾巨頭的歡喜,今晚就是她的翻身仗,她是費盡了心思,生怕功虧一簣。
清安聽到端寧公主選擇了一支琴曲,倒也不懼,她雖然同樣準備了琴曲,但並不是為了獨佔鰲頭而來,也不在乎輸贏得失,純粹是為了給太后祝壽,不假手他人而親自準備了『禮物』,心態自然好,她很能看得開,畢竟整支曲子完全出自她這個樂律天賦一般的人之手,不難聽就不錯了,哪裡還能脫穎而出?
端寧公主想必也是準備了許久,一支古樸厚重複雜跌宕的琴曲緩緩地響起,所有人都在關注著台上端寧公主,唯有誠王的母妃、剛剛解禁的淑妃,望了望清安沉靜的側臉,見太后似乎被琴曲聽住了,遂壓低聲音,沖清安充滿惡意地笑道——
「聽說顧小將軍在戰場上神勇無匹,立下赫赫戰功,反而引得一向崇拜強者的赫蠍族公主傾心不已,不惜以敵對身份,死活下嫁,據說還要和顧小將軍一同回京,請皇上主持賜婚,結兩國之好,郡主怕還不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