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貸款下來了
三天之後,王慶突然親自跑過來通知王海,那一萬塊的貸款下來了,讓王海跟進跟他去辦手續提錢。
等王海從鄉里回來,說起這事的時候,王勇才知D縣裡所謂的扶持和大力支持還在討論之中,按照王慶的意思,估計是沒戲了。
這一筆一萬塊的貸款還是人家秦書記親自去縣裡找了有關領導之後,又跑到縣信用社幫著說情才特事特辦的。
「那些當官的要是都像秦書記這樣該多好?」
王海的感慨讓王勇很是無語的翻起了白眼,他知道就像是南巡首長自己說的,國門一開,免不了蒼蠅蚊子一起飛進來。受到國外各自思想的熏陶,加上某些別有用心的國家的和人員的蠱惑,像秦書記這樣能積極主動為民辦事的公僕可是都能上七點新聞了。
要不然後世怎麼會有一種說法,說是公僕不靠譜,真的遇到事了,連夫妻都照樣會大難臨頭各自飛,所以官員不應該說是當人民的公僕,應該說當人民的父母。
因為唯有父母才會為了自己的孩子甘願放棄所有,一心為孩子考慮,哪怕為此吃盡苦頭也從不後悔,退縮。
貸款下來了,雖然只有一萬塊,可是也夠王海建上兩三個大棚了。畢竟這年頭某些方面的物價,尤其是咱們能夠國產的貨根本沒法和後世比。
在後世一零年以後,想要建一個大棚,那每平米的造價差不多要五六百塊。可是這年頭,五六百塊差不多可以建一間房了。要知道村裡三間房的花費也就三五千塊罷了。要是簡陋一點,兩三千塊也能湊合。
因為縣長和鄉里書記都親自過來看過王海的大棚,所以王海找村裡老趙書記商量選一塊地建大棚的時候,幾乎沒有任何的阻力,一路綠燈的全力支持。
經過一番商量,王海按照大兒子的說法,說出了自己想把自家果樹地那一片地方都承包下來的想法。
果樹地是本村人的稱呼,因為上面號召,附近一大片的村子家家戶戶都要有一塊。一家按人口多少,大概四口人能有個一畝左右。
王海家裡四口人都趕上了,種了大概有一畝三分地的果樹。當然中樹的時候肯定事要交錢的買樹苗的,為此也有很多村裡人硬是頂著一點沒種,村裡也沒啥辦法,實在是人家真拿不出前來。
王海家的這塊地周圍除了老王家一大家子人之外,就是南對門老陳家的,包括對門的陳國棟,還有王勇同學李忠理也就是陳國棟的大哥陳國軍家的。
整個一片地大概能有十多畝,都是在一片山坡向陽地上,位置還算是不錯的。只是因為大部分地下都是沙土地,所以算不上好地,只能算是二等地。
為了這片地,王海按照大兒子王勇的交代,提出用他家的一等地和二等地跟其它人家交換,不夠的算是從村裡買的,每年給村裡交租金。
老王家一大家子人自然好辦,王海挨家挨戶的走了一遍,就都說好了。對門老陳家包括他大哥也沒啥說的,實際上村裡人對於這些果樹並不看好。
當年種下的時候還是沒有小拇指粗的小樹苗,據說要五年之後才會掛果。可這五年之中雖然同樣可以種地,但是因為種了果樹,不可避免的要對種植白薯造成了很多的不便。
原本可以一根壟通到頭,可是因為種了果樹,你只能一段一段的去耕種收穫,肯定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而且在沒有掛果的五年時間裡,你還得給果樹施肥,打葯,修剪,澆水,總之要比種白薯還要麻煩和耽誤功夫,投入著實不少。
很多村裡人都在今年把長得好好的蘋果樹給刨根了,因為這幾年蘋果根本不值錢,便宜的時候一塊錢都能買上一大簍好幾十斤,根本比不上種白薯來錢。
所以王勇提出的換地計劃非常順利,以至於很多換到好地的人家都不好意思要王海給出的每棵五塊錢的果樹錢。
把這片面積大概有五畝地的果樹地拿到手裡之後,村裡老趙書記也通知他果樹地周邊的十畝地已經由村裡出面幫他拿到手了。
村裡在別處給這些地塊的主人換了一下,然後每年王海只要給村裡交十畝地的地租就行了,完全不用跟地的原主人打交道。
這十畝地的定價是雙方協商出來的結果,因為都是二等地,所以每年每畝的地租是五十塊,一年一交。以後地租的價格隨行就市,市價多少就是多少。
在這一點上王勇並沒有仗著自己的先知先覺耍花招,真要是一畝地五十塊一下子把五十年的承包款全交上,那以後就算是不種大棚,種任何東西都夠讓他們一家小賺一筆了。
王勇正是因為對於未來有著無比清醒的認識,所以對於承包土地的這點錢完全看不上眼。作為農業用地,就算是記憶終止時的2015年,最高價也不過是八百到一千塊。
當然了,這是作為農業用地,要是變更為工業用地,或者用來開發房地產等商業用途,那可就不是這個價錢了,至少要翻上十幾倍甚至幾十倍才行。
不過因為王家莊地處偏僻,估計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紀末,房地產開發也開發不到他們村子這裡。
隨著第一次的額承包款五百塊交到村裡,王勇家的新大棚就開始動工了。期間劉彪和秦書記也不止一次過來看看,幫著王海解決了很多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劉彪帶著好幾個各縣和市裡的飯店的老闆們過來看過及次,這讓王海完全放下了擔心,因為不管蓋幾個大棚,所有的菜種出來就不用怕賣不掉。
這傢伙還嫌王海弄出來的規模太小,一個勁兒的攛掇著王海擴大規模,最好把十畝地全蓋上大棚,而不是現在的僅僅三個。
秦書記則是帶著鄉里植保站的技術人員,還請了縣裡農業局的幾個技術員過來,為王海提供技術支持。在秦朗的牽線聯繫之下,王海這裡甚至還成了市農科院的對口扶持基地。
於是,被王勇命名為老王農場的的這一大片地方很快就熱火朝天的忙活起來。最多的時候有上百口子人同時在這片不到二十畝地大小的地方同時勞作著。
有錢有技術,自然大棚的建造進度就快多了。不到半個月時間,三個大棚就全建好了。每個大棚都是產不多佔地一畝的面積,東西走向,靠北面是一堵厚度超過半米的泥土夯築的土牆。
大棚的架子除了一個是用的木料之外,其他兩個都是根據市裡專家的意見,參考東山省那邊的大棚,使用的是鋼管鋼筋焊接的。建成的大棚高兩米,寬十五米,長四十米左右。
也是通過這些專家的到來王勇才知道,早在五幾年我們國家竟然就引進了大棚種植技術,並且在京津地區和東北地區推廣。
只是那時建的都是小拱棚,,不適和在寒冷的東北,華北地區的冬天使用。後來,經科技工作者和廣大種植戶的不斷改進,才出現了現在人們見到的這種佔地一畝多的冬暖式大棚。
目前在北方地區大棚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七萬畝,只是因為各種原因大都在本地銷售,外地極為罕見。因為能在冬天種植出夏天才有的蔬菜,所以,經濟效益還是非常高的。只是其相對高昂的造價以及風險,擋住了大部分的農民投身到這個產業中來。
整個三個大棚建完了,一萬塊錢的貸款也花的差不多了。心急如焚地王海趕緊召集人手就開始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開始搶種各種蔬菜。
這次三個大棚里種的都是經濟價值更高的一些蔬菜,比如黃瓜,茄子,西紅柿這類高產,市場價格也更高同時也更受市場歡迎的蔬菜。
這天,繼續逃課的王勇(沒有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時候,小孩子不上學真的沒人管的,至少在農村是這樣,小學畢業就能少了一半的學生)背著在家裡的時候幾乎片刻不離身的**來到自家的大棚基地。
說起來,他身上這桿**之所以敢這麼明目張胆的背出來,可沒那麼簡單。要知道這時期國家可是在狠抓禁槍工作,就是**也不行!
要不是因為傳說他家裡得到了縣長和秦書記的另眼相看,特別是秦朗這個鄉黨委書記,幾乎隔三差五的就要到他家來看看,恐怕以當時國家禁槍的嚴厲政策,派出所早就有人過來繳槍罰款了。沒準,王海還得因為這事進去蹲兩年!
如今王勇的名聲在附近十里八村的可一點不比他爸王海小,誰不知道這個背著**到處閑逛著打鳥的小子就是王海的大兒子,那個如今讓王海賺了大錢的大棚的「發明家」。
在本地人眼裡,大棚就是王勇發明的。以這些農民的眼界,你跟他說國家早在幾十年前就從國外引進了技術一點用沒用,他們只相信自己親眼看到聽到的。
反正在當地,大傢伙都知道,是人家王勇這小子頭一個建起大棚這玩意兒的!
「爸,菜苗的出的怎麼樣?」
從十二月中旬開始下種,到如今已經一個月了,眼看著春節都要到了。至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放假之後,王勇還一次沒來過呢,天天帶著一幫小夥伴們滿村子亂竄的去打麻雀。
麻雀這東西就跟耗子似的,怎麼打都不見少。王勇這些天天天至少也幹掉了有百十隻了,可是每天一出門,電線杆,牆頭,樹上,田間地頭,柴火堆,屋檐下,仍然到處都是它的身影。
「今天打了幾隻?」
對於自己這個腦光好使但是卻又無比貪玩的兒子,王海也沒了辦法。人家現在身後站著劉彪和秦書記兩個大靠山,自己想打他一頓都得好好考慮考慮後果。
所幸這小子學習成績不差,這次考試語文數學雙百分!可是把他媽高興壞了,那恨不得見人就告訴人家她兒子考了全班第一然後喜滋滋地看著人家羨慕嫉妒恨的目光傻樂呵。
當然自己也挺高興,不過咱老爺們可不想老娘們那麼好顯擺,直接給大小子十塊錢算是獎勵!反正如今背著一萬多的外債,也不差這十塊八塊的不是?
「今天我就沒動手,光讓高貴練手了!對了,趕正月里能出菜嗎?」
「夠嗆!最快也得正月十五以後了,沒趕上好時候啊!這要是趕年前出菜,咱可就發財了!」
「嗯,我算了一下,咱家院里的那個小棚就這一段時間差不多又賣了有一千多塊了,加上之前的一千多,然後到春天家家戶戶院子里的菜長出來,估計還能賺一千。這麼一來,這一個小棚子一冬天就是三四千塊啊!」
王勇無時無刻地都想著給老爸打打氣,就怕他心裡負擔太重,出了亂子。畢竟那一萬塊錢的貸款可是讓老爸這段時間連睡覺都惦記著的壓在心頭的一座大山啊!
「嗯,要是家裡那個棚跟這裡的一樣的話,這一個冬天下來一萬塊的貸款就能還清了!」
王海看著眼前的大棚,無限感慨的說道。
總算是活過來了,明天開始加快更新速度!求收藏,求推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