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孤城太原(三)
對於蔣介石和胡宗南置富饒的晉南於不顧,一心猛撲陝北延安的戰略計劃。閻錫山頗不以為然。需知延安對於中國**人竟不如莫斯科之於蘇聯—是重要交通樞紐和工業中心,也不如巴黎之於法國—是所有文化和歷史的驕傲之所在。延安地區即便是貧瘠的陝北也是有名的窮鄉,雖然經過中國**人經營多年。但其經濟價值也原非中心城市可比。
佔領延安一座空城,除了令胡宗南空有了一個奪取「紅都」的虛名之外,對於**方面幾乎毫無助益。對於南京方面大肆宣傳其重大「勝利」,狂妄地叫嚷:「**已成流寇」,「共軍不堪一擊」。閻錫山只能以冷笑相對,而蔣介石頭腦還算清醒,除表示「嘉勉」要親自到延安視察以外,卻還知道命令胡宗南儘快尋找「共軍主力決戰」。
但是撤離了延安的**西北野戰軍主力早已成為了一支再無牽絆的奇兵。而胡宗南卻背負著眾多佔領區的負擔,解放軍主力撤出延安才六天,便在青化砭地區以優勢兵力圍殲了**整編三十一旅旅部和所屬第九十二團,第三十一旅旅長李紀雲以下官兵二千九百餘人全部被殲,無一漏網。
青化砭戰鬥之後,胡宗南才發現解放軍主力不在安塞方向,急令整編第一軍和第二十九軍掉頭向東。十個旅八萬餘人馬,擺開幾十里方陣,經青化砭一直推進到延川、清澗,武裝遊行了四百多里,結果又撲了個空。4月3日,胡宗南所部主力又向西折返,佔領了子長縣(瓦窯堡),這樣的武裝大遊行,處處撲空,戰線長補給困難,弄得官兵上下精疲力竭,士氣沮喪。
面對補給的日益緊張,胡宗南只能除留第一三五旅守備子長縣外,主力南下青化砭、蟠龍進行糧食補給。4月12日,胡宗南又令其第一三五旅從子長南下,第二十九軍、第一軍從蟠龍、青化砭出動接應,企圖尋殲我主力部隊。但解放軍偵知胡宗南所部動向以後,決心來個「虎口奪食」,以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抗擊敵兩個軍,把胡宗南主力引向蟠龍、子長大道以西;第二縱隊和教導旅、新四旅在第一三五旅南下必經的羊馬河設伏,將敵一三五旅一舉殲滅。
羊馬河之役,第一三五旅四千七百餘人全部被殲,代旅長麥宗禹和兩個團的團長被俘,首創了**西北野戰軍全殲**一個整旅的戰例。而同時西北野戰軍第一縱隊也給胡宗南主力第一軍、第二十九軍以重創。隨後解放軍除留偵察部隊和第一軍、第二十九軍對峙外,主力迅速秘密地撤出陣地,向安定以北地區轉移。第一軍、第二十九軍為尋找解放軍主力又在子長東南無糧無人地區武裝遊行數日,到4月20日,才疲憊不堪地回到蟠龍、永坪地區休整補給。在返回途中,解放軍在新岔河襲擊第一六五旅,又使其傷亡二千餘人。
4月下旬,蔣介石不知從哪裡弄到的情報,說「**中央及共軍主力已開始東渡黃河」。他急忙命令胡宗南部迅速沿延榆公路北進,鄧寶珊部由榆林南下,要將我軍一舉殲滅在葭縣(今佳縣)、吳堡地區,或逼解放軍東渡黃河。胡宗南即傾全部九個半旅,分兩路於4月26日北上,只留整編第一六七旅旅部率一個團,在蟠龍修築工事,守備其前進補給基地。
但實際上北去的僅有解放軍第三五九旅一部,並抽各旅一個排配合綏德分區的警備四團、警備六團,節節抗擊,引誘胡宗南北上。擔任誘敵北上的這些部隊,一路上丟下一些符號、臂章、破舊衣物等東西,裝出一種許多部隊潰逃的景象,並在黃河沿岸布置要渡河的假象,迷惑胡宗南。胡宗南所部又排成縱橫幾十里寬的方陣,又開始武裝大遊行了,本來乾旱少雨的陝北,這時也湊熱鬧下起小雨,泥濘不堪的黃土高原,使**吃盡苦頭。
經過了七天的武裝遊行第一軍、第二十九軍終於到達綏德,董釗、劉勘還興高采烈地給胡宗南發報,說「共軍潰不成軍,……我全部兵力南北夾擊,當將共軍主力壓至黃河邊,一舉殲滅之。」但胡宗南主力北上之後,蟠龍便成了一個孤點,**西北野戰軍司令部立即命令第一縱隊集結到蟠龍西北的核桃坪地區,二縱獨四旅集結於蟠龍東南的何家峁子,新四旅集結於蟠龍東北的卧虎鎮,伺機攻殲蟠龍守軍。
守備蟠龍的**第一六七旅是胡宗南的精銳,裝備精良,蟠龍周圍修有很多地堡、碉堡工事,形成交叉火力網,有交通壕、外壕連接,陣地之間可以互相支援,各種火器都有精密的射擊計劃,其主力北上之後,該部又冒雨繼續加修工事。但在進攻之中解放軍採用對壕作業和爆破技術,破壞其工事障礙物,短時間之內便瓦解了第一六七旅的防禦體系,守軍被迫放棄外圍逃入蟠龍鎮。1947年5月4日黃昏,解放軍對蟠龍鎮發起總攻,在轟隆的槍炮聲下,各部隊由四周居高臨下,沖入蟠龍鎮街區,經過一個多小時戰鬥,鎮內守軍便被全殲。
蟠龍之戰,解放軍全殲守軍第一七六旅旅部及第四九九團,**損失六千七百餘人,胡宗南的「四大金剛」之一,少將旅長李昆崗被俘,解放軍繳獲了堆積如山的武器、彈藥、糧食、軍衣等許多軍用物資。蟠龍守軍被圍之時,胡宗南急令董釗、劉戡帶其整編一軍、整編二十九軍回援。但是遠在綏德的數萬步兵,失去了補給,幾天的路程連飯也沒得吃,胡宗南只得派飛機空投接濟,這兩個軍才於5月5日放棄綏德南返。獨一旅二團一營又緊隨其後進行襲擾,沿途群眾堅壁清野,使得**一路上尋不到糧食,狼狽不堪。四天之後才回到蟠龍,而此時解放軍早已轉移到安塞地區休整去了。
對於放棄晉南的胡宗南在延安戰場上的落魄,閻錫山頗有些得意的授意太原市的《復興日報》在社論中說:「在20餘天中,晉南丟了17縣,如以經濟和戰略估計,這個損失的確不是『收復陝北』所能補償的。」而山西的其他報紙也紛紛附和說:「共軍在陝北丟掉一根雞肋,換來晉南一隻肥牛。」
不過揶揄歸揶揄,嘲諷歸嘲諷。已經被解放軍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三大軍區壓縮在晉中平原之上的閻錫山其實很清楚,僅以晉綏軍一己之力事實上已無力抵擋解放軍的逐步蠶食,如果不與國民政府陝西、華北兩大戰區密切配合,即便是自己苦心經營的太原,最終失守也只是時間問題。因此當解放軍晉察冀軍區在在石家莊及正太鐵路(正定—太原)東段發起正太戰役之時,向來吝嗇的閻錫山竟主動派兵馳援。
在閻錫山眼中三晉大地之中的解放軍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三大軍區之中,劉伯承、鄧小平所領導的晉冀魯豫無疑實力最強。其控制地區包括山西東南、河南北部、山東西部、河北南部和西南部及江蘇部分地區,人口2500餘萬。除了號稱「軍神」的劉伯承之外,劉、鄧麾下的強兵悍將也絕非晉綏軍可以匹敵的。
而閻錫山深感陳賡名列「黃埔三傑」,盛名之下,其實無虛。胡宗南和董釗這樣黃埔一期的名將都不是對手,而晉綏軍十三太保之中所余孫楚、趙承綬、王靖國便更不是對手了。但正在閻錫山對陳賡和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又恨又怕,卻又無可奈何之際,卻意外的聽到了**方面有意將陳賡所部從山西調往陝北,拱衛**中央的「好消息」。
與晉冀魯豫軍區相比,解放軍晉綏軍區賀龍所部,雖然也經歷了抗戰八年的嚴酷考驗。但是晉北、歸綏一線土地貧瘠難以養兵。因此下轄第三五八旅、獨立第一、第二、第三旅和以後成立的獨立第四、第五旅,這樣的兵力如果僅僅用於晉北作戰,也許仍是閻錫山晉綏軍的一支勁敵,但事實上賀龍所部除了要在晉北、歸綏一線作戰之外,更擔負著保衛陝甘寧邊區的重任。
1946年11月10日,**中央軍委便決定取消晉綏野戰軍和晉北野戰軍(於1946年6月組建,屬晉綏軍區建制)番號,將兩野戰軍部隊統一組成晉綏軍區第一、第二、第三縱隊。第一縱隊張宗遜任司令員,廖漢生任政治委員,轄第三五八旅和獨立第一旅;第二縱隊王震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轄第三五九旅和獨立第四旅;第三縱隊許光達任司令員,孫志遠任政治委員,轄獨立第二、第三、第三旅。而將晉綏軍區成立伊開始,其主力第一縱隊便被調駐陝甘寧邊區。
而為了迎擊胡宗南所部對陝甘寧解放區的重點進攻。1947年2月10日,**中央軍委又決定以晉綏軍區第一縱隊和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所轄新編第四旅、教導旅、警備第一、第三旅,共6個旅2.8萬餘人組成陝甘寧野戰集團軍。無形之中將晉綏軍區的骨幹老兵全部調往陝北戰場,而在山西僅留下了深入呂梁戰區王震所部的第二縱隊和雁門附近的許光達的第三縱隊。
曾以南泥灣建設而聞名的第三五九旅雖然是八路軍的老部隊,但是自1944年10月,**中央決定其主力改編為八路軍第一支隊(也叫南下支隊),南下湘粵邊,打通與廣東東江縱隊的聯繫並開闢湘鄂贛根據地之後,這支部隊事實上已經深入了國民政府統治區域的核心。
日本投降后,根據黨中央「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部署,第三五九旅從廣東揮師中原,1945年10月歸屬中原軍區編製。1946年6月26日,隨著**向中原解放區大舉進攻,第三五九旅在中原軍區指揮下,浴血奮戰,先後轉戰鄂、豫、陝、甘四省,歷經大小戰鬥86次,粉碎了20倍於己的**的圍追堵截,最後才在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的接應下,於1946年8月底勝利到達陝甘寧邊區。在這場後來被稱為「中原突圍」的戰略轉移之後,原解放軍中原軍區各路部隊雖然均先後勝利突出重圍。但是其承受的巨大損失卻也可想而知。
以至於**在宴請南下歸來的王震等營以上幹部時,也動情地說:「南下支隊的同志們!你們辛苦了。我們勝利了!你們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勇猛頑強,深入敵人心臟,敢於和敵人作鬥爭,打破了國民黨反動派數十萬大軍的『圍剿』,勝利地返回延安,這是我們黨歷史上第二次長征。你們雖然犧牲了不少同志,但是光榮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你們是黨的寶貴財富,也可以說是從戰爭這所大學里畢業出來的優秀大學生!」
而在隨後開闢呂梁根據地之時,解放軍攻克隰縣,陳賡和王震曾一起從南關進城。由於部隊打掃戰場不徹底,沿途有不少晉綏軍軍隊遺棄的手榴彈。王震邊走邊撿,說:「我是窮小子,這麼多手榴彈丟了,我心疼。」陳賡說:「對呀!我們部隊有點大少爺作風了,大手大腳的。我們馬上改。」他回身對參謀說,「去,叫部隊派人再來打掃戰場,把收集的彈藥,交給地方部隊。」但是王震還在彎著腰撿地上的手榴彈。最後惹的陳賡只能說道:「喂,老兄,你別撿啦。我們有經驗,閻錫山造的手雷和手榴彈一個樣子,很容易爆炸,別弄響了一個,把咱們倆都『報銷』了。」王震所部當時的窘迫可見一斑,因此陳賡和王震轉戰晉西南期間,陳賡幾乎把所有的繳獲都交給了王震所部。
而聶榮臻所領導的解放軍晉察冀軍區雖然在抗戰戰爭結束之後一度兵強馬壯。但是經過了大同—集寧—張家口三役之後卻元氣大傷。更鑒於聶榮臻是敗在自己昔日的下屬—傅作義手上,因此閻錫山對其頗有些不以為然。因此當解放軍晉察冀軍區撤出張家口之後,在保定南北地區與**形成角逐局面之時,閻錫山一直視晉東形勢一片大好,並非將自己的注意力投向該處。直到1947年4月,聶榮臻避開**方面30個師麇集的平津保(定)三角地區,率部向孫連仲兵力薄弱、分散的正太鐵路沿線出擊之時,閻錫山才第一次意識到晉察冀軍區已經重獲主動。
事實上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的保定南北的拉鋸戰中,解放軍晉察冀軍區部隊已經整建制地全殲**8個團又4個營,同時冀東、熱東、冀西、察北及冀中、冀晉等地的地方武裝,積極向**兵力薄弱的地區挺進,收復了廣大地區。而其中冀熱察軍分區更以獨立第五旅在趙川堡基本殲滅傅作義所部第五十三軍第一○一師的1個團,可謂一掃大同—集寧之戰後的頹勢。
而1947年春以來,國民政府北平行轅在蔣介石集中兵力重點進攻山東和陝北解放區的情況下,為確保北平、天津、保定戰略要地,維護交通線,保持與東北國民黨軍的聯繫,將其正規軍9個軍收縮在平、津、保地區及其間鐵路沿線,僅以第九十四軍所部7個團的兵力向大清河以北地區進行局部進攻,而石家莊及其外圍和正太鐵路沿線僅有正規軍1個軍和地方保安團隊守備,在戰略上基本處於守勢。而解放軍晉察冀軍區發起正太戰役之後,便先後攻克正定、欒城兩縣城及石家莊外圍據點90餘處,殲滅守軍1萬餘人,客觀上造成了攻奪石家莊之勢。據守石家莊的國民黨軍第三軍不得不退守市區待援。
正太鐵路是山西省最早的一條鐵路,1897年4月,津海關道兼督辦鐵路大臣盛宣懷,受清廷委派興建盧(溝橋)漢(口)鐵路。同時,山西巡撫胡聘之籌劃修建正太鐵路。幾經勘測,權衡利弊,決定將兩條鐵路交匯點選定在正定府南滹沱河南岸的柳林鋪。因此,山西人又將正太鐵路稱為「柳太鐵路」。1901年,在八國聯軍的威逼下,清王朝同意將盧漢鐵路北端延伸到北京正陽門,從此改稱京漢鐵路。1902年,京漢鐵路通至石家莊村東,並建站。因當時石家莊村小,知名度低,所以取七裡外的大鎮——振頭作為站名。但是這一站的設置,對石家莊的發展起了歷史性的決定作用。為了壓縮開支,就將正太鐵路東端起點由柳林鋪向南移至振頭站(今石家莊站)。因此當1907年全線竣工通車之後。從此,石家莊成了京漢、正太鐵路的交匯點,成為晉冀間物資轉運樞紐,石家莊作為中心城市崛起的標誌。
此時閻錫山所盤踞的晉中盆地已是三面受敵,正太鐵路事實上已經成為了晉綏軍陸路生命線,因此當石家莊告急之後,閻錫山曾一度計劃馳援。但是不得不集結於太原腹地的晉綏軍集結完畢,聶榮臻所指揮的晉察冀軍區部隊主力卻由石家莊地區突然沿通往太原的鐵路線進擊,向西直撲晉東地區。
正太路全長249公里,橫貫太行山脈。這條鐵路線在山西境內有天險娘子關,以及煤城陽泉和井陘。這一戰區的地形對聶榮臻來說並不陌生,「百團大戰」期間他曾在正太路指揮部隊與日軍作戰。由於晉綏軍方面只道解放軍主力仍在作著攻堅石家莊的準備,因此上下懈怠。因此解放軍秘密西來之後,可謂出其不意,晉察冀軍區三縱隊激戰14個小時攻克井陘城和煤礦區。又攻克被閻錫山稱為東方要塞的天險娘子關。爾後,直逼陽泉。與此同時,晉察冀軍區第二縱隊攻佔獲鹿,繼占盂縣,迂迴壽陽。
面對凌厲攻勢,閻錫山急派第三十三軍七十一師,暫編第四十六師增援陽泉。為殲滅晉綏軍有生力量,聶榮臻下令所部放手讓閻錫山的援軍進入陽泉,使陽泉總兵力達1.1萬多人,而陽泉以西的壽陽附近閻錫山還集結了七十一師1個團,暫編第四十九師等部1.2萬人。二、三縱隊實施正面進攻和斷敵退路,第四縱隊從井陘地區西進加入戰鬥,三個縱隊密切配合,於5月2日、3日將駐守陽泉、壽陽的晉綏軍大部殲滅。至此,正太戰役勝利結束,解放軍控制東自獲鹿西迄榆次約180公里的正太路,解放沿線7座城鎮,不僅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兩大解放區連成一片,更令晉中盆地的太原徹底的淪為了一座孤城。
面對日益艱難的局勢,閻錫山除了大罵部下之外,再也拿不出什麼妙招。1947年不僅沒有成為他在年初所期待的成為「復興年「,反倒成為晉綏軍走向最後末日的轉折年。或許唯一令他感到欣慰的是隨著解放軍逐漸從華北戰場轉向全國,原先雲集於山西的強兵悍將開始陸續調出山西。1947年6月30日,由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7個縱隊,在魯西地區強渡黃河,向大別山進軍。隨後陳賡將軍指揮所部8萬餘人也南下中原。1947年8月初,奉中央軍委命令,許光達所統率晉綏軍區第3縱隊西渡黃河,歸西北野戰軍彭德懷司令員指揮。一時之間,山西戰場之上,只剩下以太岳軍區、太行軍區和冀魯豫、冀南軍區的地方武裝重新組建的野戰部隊,這些新擴充組建起來的部隊不僅缺乏大規模的正規戰經驗,更缺乏對城市攻堅作戰的經驗,武器裝備也十分落後。對於盤踞太原以待時局之變的閻錫山來說,似乎是一個難得的反盤機會。
但是閻錫山並沒有預料到就是這樣一支看似毫不起眼的地方武裝會在接下來的一年多里將晉綏軍徹底送入墳墓。因為指揮他們的正是另一個被閻錫山認定可以輔佐自己一統中國,卻最終錯過的五台老鄉、文武全才—剛剛就任晉冀魯豫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的徐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