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歷陽建制
三路軍馬聚集在歷陽,小小的歷陽成一下就變的熱鬧起來。整日里人喊馬嘶,運送糧草兵器鎧甲的車馬絡繹不絕。
孫策卻一反常態,並不參與到日常的兵士訓練了,而是把這些事情都委託給程普和呂范。孫策和周瑜袁渙等人在中軍帳中商議著,孫權坐在一旁靜靜的看著,他對這支軍隊的結構還不是很了解,還插不上嘴。
孫策軍的結構不與大漢一般的軍制不同。大漢的通用軍制是五個人為一伍設伍長一人,是最基本的作戰單位。兩伍為一什設什長一人,五什為一為一隊設隊率一人,五隊為一屯設屯長一人,一屯為二百五十人。四屯為一曲設軍侯一人,軍侯地位與縣令等同。另外可以兩個屯為一個別部,設別部司馬一人。四曲為一部,設校尉一人,校尉就屬於比較高級的軍官了。這些都是常設的軍制。一旦有戰爭,朝廷委派一個將軍或中郎將來統領這些軍隊,但帶兵多少要看將軍的品級和戰爭的規模而具體規定了。這兩年戰爭越來越頻繁,皇權旁落,將軍的封號一個接著一個的發放,但人口和軍隊的數量銳減,所以越來越沒有規矩了。經常是一個將軍只有兩千兵,還比不上平時的一個校尉。
而孫策軍的卻因為孫策之前在袁術手下沒有名分,主要是依靠父親的恩澤才維繫住這支軍隊的,在加上袁術控制和打壓,一直都只有兩千人配置,但校尉啊,別部司馬啊卻是一大堆。所以就造成了一個比較畸形的軍制,基本上屬於私兵制,每個將領靠能力和戰功分別統領不同規模的軍隊。孫策對這支軍隊的控制更多的是體現在將領的忠誠上。
現在一下子多出了兩千兵,再加上周瑜帶來的三千人,足足多了五千人,這些人如何的分配直接關係到軍對的穩定,所以就連孫策也不得不慎重對待。
軍中的將領分為兩個大的派系,一派當年跟隨者孫堅作戰到現在的元老派,如程普,朱治,黃蓋,韓當,宋謙,孫河,徐琨等。這些人都是戰功赫赫,軍中威信也很高,唯一的缺點除了孫河外這些人對孫策並不是完完全全的忠誠或者說信任,他們擔心孫策無法統御而導致了孫堅一生辛苦付之東流。另一派就是孫策這幾年陸續招募和提拔的人,如呂范、蔣欽、陳武還有小將周泰、鄧當等人。他們對孫策是忠心耿耿,因為他們的一切都和孫策的未來緊緊的捆在一起,孫策越強大他們的未來也就會越好,但這些人的威望不足,一旦上升的太快定然會讓老將們不高興。現在周瑜也可以勉強算做這個派系。
對於任何一個孫策軍的將領來說,自己領兵多少代表著他在軍中的地位和他的未來的富貴,這兩個事情是任何人都是要爭的。所以,這次兵力的分派孫策把所有能幫他分析的親信都叫了來,但兩派的將領卻一個沒有叫。幾個商議了半天,沒有解決問題的任何辦法,最後只能按照現在有的兵力來平均增加,並且還要適當的平衡兩派的力量。
首先從軍中挑選最精銳的士兵一千五百人組成孫策的親軍,分成兩部分別有孫河和呂范統領,一部為六百人,剩下的三百作為孫策的親衛負責保護孫策的安全,孫策又分出一百人來護衛孫權和幾位文士。
周瑜這次帶來了三千人並且大方的交給孫策安排,這次就先分給兵一千人,擔任建威校尉相信沒有人能說出什麼來。程普在所有將領中年紀最長功勞最大威信最高,就和周瑜同例領兵一千人,官職撫軍校尉。
黃蓋擔任破賊校尉,領兵六百。韓當擔任先登校尉,領兵六百。宋謙擔任除賊校尉,領兵六百。徐琨擔任破軍校尉,領兵六百。蔣欽擔任討賊校尉,領兵六百。此五部當孫策軍的有了俘虜后優先補充。
雖然這個人官職都是校尉,但區別也是明顯的,程普和周瑜雖然也是校尉,但這完全是因為孫策現在還沒有一個朝廷的正式的任命(孫策現在的官職是袁術搶了太傅馬日磾的持節后授予的)。一旦孫策得到了正式的任命,孫策肯定會表舉兩人為中郎將的。這樣在攻擊劉繇的過程中,孫策軍如果需要分兵攻擊它處,那麼二人就可以督率其他人進行攻擊了。
朱治受官為督軍校尉,帶兵五百,負責對全軍的軍紀進行督察,發現違反軍紀的可以直接處罰而只需要事後通知孫策即可。而陳武受官建軍校尉,負責對招收的新兵訓練。訓練成軍后暫由陳武統帶。
而孫策喜愛的小將周泰和鄧當官職位別部司馬,各領兵五百人。
如此一來,孫策作為整個部隊的主帥,率領的是全軍最為精銳的一千五百人,戰鬥力不同凡響,可以壓制住所有的部將,老將們在軍中處於主要的地位,這符合他們在軍中的威信和他們的功勞。相信老將軍們不會有意見。而小將們也得到一定的地位,保證了他們有著足夠的上升空間,他們是這支軍隊未來的骨幹,在周瑜的帶領下穩定著孫策的地位,尤其是陳武負責新兵的訓練保證了孫策未來對這支軍隊的絕對掌控。
朱治為人正直不徇私情,擔任監督軍紀的任務非常合適,不需要擔心他假公濟私,保證了軍紀的嚴明。
袁渙負責老營,也就是掌管著全軍糧草輜重。張范張承擔任將軍府參軍,負責輔助孫策制定軍隊行止。劉馥負責隨軍老弱的安置,這是一個複雜的工作,孫策和孫權都堅持有他來負責這個工作,對他處理複雜的民事問題很有信心。
最後就是孫權,名為將軍府主簿,樣樣負責也就是樣樣都不負責,跟隨大家學習各種事情的操辦。在加上的身份,眾人心中都明白了孫策的用心良苦。孫策如今並未娶妻,也沒有兒子,並且孫策酷愛上陣廝殺,而孫權作為孫策最年長的弟弟,通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對軍旅之事熟悉了后能夠成為一個中規中矩的軍事指揮者。孫權——副帥和孫策的接班人的地位在眾人眼中就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了。當然,如果孫策這個時候發生了什麼不測的事情話,孫策軍能否繼續存在的這種情況並不在孫策的考慮範圍之內,孫策只是盡最大的力量不懂聲色的告訴孫策軍的所有人,孫家不放棄這支軍隊的決心。孫權也感覺到了兄長的重託,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儘快的熟悉其軍旅之事,為兄長分憂。
袁渙還提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是否同樣也把吳景和孫賁的軍隊整編了,孫策和孫權不約而同的出聲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也幾乎是相同的。吳景很有可能同意整編,畢竟他的一切都是依靠著孫堅和吳夫人才得來的,他不會擔心孫策會對他不利。而孫賁就不一定了,他和孫輔雖然也是孫家成員,但孫賁現在還有雄心,期望著有一天能做成孫堅一樣的事業。況且他目前的實力和孫策相比來說還是有一定的,孫策和孫權不想在擊敗劉繇前會出現什麼變化。最後還是孫權出了個壞主意,擊敗當面的橫江和當利口后,留孫輔帶著部隊守在居巢,防備袁術的反覆,保障全軍的後方,另外還可以將孫賁部一份為二。這樣孫策在全軍渡江攻擊劉繇的時候孫賁另起異心了。
商議結束后,孫策立刻召來諸將,把整軍的決定告訴了眾將,並讓他們加緊時間整理自己的部下,因為時不我待,孫策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攻擊橫江了。
————————————————————————————————————————————————————————————
PS:
程普字德謀,右北平人,早年跟隨孫堅討黃巾破董卓,征戰於豫州。孫堅死後跟隨孫策征戰,是眾將中年紀最長的人。
黃蓋字公覆,荊州零陵人,早年為郡吏,後跟隨孫堅南北征伐,拜別部司馬,孫堅死後隨孫策,作戰勇猛,對士兵非常好。
韓當字義公,遼西人,跟隨孫堅征戰,騎射見長,有膂力,常衝鋒陷陣拜別部司馬,孫堅死後跟隨孫策,攻擊時先登殺敵。
孫河字伯海,本是孫氏子弟,後來過繼過姑父,改姓俞,跟隨孫堅征戰,成為孫堅的心腹,等孫策掌軍后因為喜愛孫河,又把他改回孫姓,執掌孫策中軍,是孫策的族兄。
朱治字君理,吳郡人,江東大族,早年為縣吏,后被查為孝廉,成為州從事,跟隨孫堅征伐,拜司馬,屢立戰功,升為督軍校尉,別領一軍督軍紀。孫堅死後,幫助孫策投效袁術,發現袁術不能成事,就勸孫策回江東。
宋謙字公治(我編的),三國志中沒有他的列傳,但在孫權、太史慈和陸遜等人的傳中都提到了他,由此可以推斷宋謙與黃蓋韓當等人身份相近,而且知道陸遜掌軍后依舊是江東軍的骨幹。
徐琨字季才(我編的)孫堅妹妹的兒子,早年隨孫堅征戰,功勞很高,孫堅死後跟隨孫策。
蔣欽字公奕,九江人,孫策領兵後跟隨孫策做事。
呂範字子衡,汝南人,早年為縣吏后避難於壽春,領族人投靠投靠孫策,與孫河一起執掌孫策的中軍。青年時代媳婦取得相當霸道。他看上了一個富家美女,未來岳母嫌棄他家沒錢又沒有勢力,可是未來的岳父看出他是個人才,非要把女兒嫁給他。PF啊!拔劍四顧,怎麼就沒有人看上我捏?而整個三國時期我認為找老婆最牛的就是陶謙,此公十四五了還騎著竹馬帶著一群家鄉的小孩玩,被他岳父路過看到了,覺得他面相奇佳就非要哭著喊著的把女兒嫁給他。衷心的希望諸位也能玩的時候遇到這種好事!
陳武字子烈,廬江人,孫策在壽春時,十八歲的陳武直接去拜見后投靠。
周泰字幼平,九江人,跟蔣欽一起參見孫策軍,勇猛多次立功。
鄧當沒有什麼名氣,但有個優秀的小舅子——呂蒙。
周瑜就不用介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