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登『壇』拜縣長

第十三章 登『壇』拜縣長

孫策已經決定了的事,程普、周瑜和孫權自然沒有任何問題。至於袁渙和張紘等人,雖然沒有達到最理想的結果,但也不是最差的結果,總算可以接受,再說政治本來就是一個妥協的藝術。於是袁渙等人也同意了孫策的看法。最大的衝突解決了,那麼之後的事情也就迎刃而解了。由於孫策軍未來的戰鬥任務還很繁重,所以孫策軍實行文武並重的策略。

最後眾人商議的結果是,孫策軍實行有限的抑制豪強也就是有限的扶持世族的策略,致力於發展江東生產,擴大人口儲備糧草,而後以軍事力量向外發展。孫策軍的權力構架為文武平等互不統屬之策,文官扶著治理郡縣和供應大軍輜重,而武將負責安定地方和在將軍府的指揮下統一作戰,孫策則通過將軍府負責制定施政方針、指揮大軍作戰、協調文武關係以及選舉將校官吏等。

這樣一來,孫策軍上下基本上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文官可以不受干擾的治理郡縣實現了他們的治國之志,武將獲得了和文官平等的地位不在到欺壓,而孫策則通過將軍府實現了大權獨攬穩固了自己的地位。

人員的任用方面,孫策任命張紘為正議校尉參與將軍府軍機,暫時代理長史,全面的負責將軍府的日常行政工作。對於這個任命任何人都沒有異議,畢竟張紘是孫策軍發展方向的創造者,經過了短暫的接觸袁渙等人雖然不贊同他的一些想法,但依舊佩服他的學識。秦松為東曹從事,袁渙為西曹從事,兩個人共同負責選舉之事。秦松為人正直剛烈,決不妥協;袁渙外圓內方,原則問題上從不妥協。兩個人都是為孫策軍選拔人才的合適人選。陳端則接手袁渙留下來的老營工作。張范、張承和劉馥依舊擔任著原來的職務沒有變動。

武將方面孫策的中軍共2600人,其中600人為騎兵,再加上孫策的親衛騎兵200人由孫策直接指揮,100人的親衛親兵有呂蒙率領護衛孫權及軍中的諸位文人,身下的1700人分為左右軍又孫河呂范分別率領。程普、周瑜、黃蓋、韓當、宋謙、徐琨和蔣欽七人每人統領兩千人。主治率領1500人依舊負責維護軍紀,而陳武這統領4500人的新兵轉化成的新軍。鄧當和周泰則被提升為軍司馬,分別統領1000人,全軍共24600人。再加上吳景的2000人和孫賁的1500人,整個孫策聯軍在丹陽的兵馬總數28100人。

至於大軍的攻擊方向也在商議中做了安排,根據周瑜的提議,孫策軍首先攻擊盤踞在秣陵的薛禮然後再攻擊縣南的笮融,最後是駐守在曲阿的劉繇。這樣的選擇充分體現了先易后難的原則。最先攻擊的薛禮只有兵力不到3000人,而且又被孫策軍嚇破了膽子了,應該是最容易攻取的;然後是縣南的笮融,笮融的兵力也不足3000人,但是縣南地形險要易守難攻;最後才是殲滅擁有7000人的劉繇部。

再次整編並確定了孫策軍佔領丹陽之後的戰略后,孫策下令全軍明日休整一天,後天發起對劉繇軍發起新一輪的攻擊!

北風蕭蕭江東之地萬木蕭瑟,然而在這一片消殺之中一隻軍隊迎著北風而來,戰旗迎著北風獵獵作響,火紅的軍旗上一個斗大的『孫』字隨著風飛舞。軍旗之下,孫權悠閑的坐在馬上,他現在的心情還不錯,張紘一直沒有考教孫權課業,孫權的擔心也一點點的消退了,好不容易才和朱然一起惡補了兩天的學業,現在面對著張紘孫權不再像前兩天那麼心虛了。孫策依舊在士兵中和士兵們一起談笑鼓舞著士氣,一陣陣的笑聲不時的隨著北風傳入孫權的耳中。現在孫策軍上下信心滿滿,都期望著佔領秣陵佔領曲阿佔領丹陽!

士氣高昂的孫策軍就這樣一路望北而來,寒冷的北風也無法撲滅這支隊伍昂揚的戰意。遠遠的一騎探馬迎著隊伍飛馬而來,到了軍旗所在處哨探沒等戰馬停下來翻身下馬,快步來到張紘面前單膝跪地,稟報著他帶回來的消息:「稟將軍,我部已經探明秣陵城現在城門大開,沒有兵馬駐守,而薛禮部去向不知。屯長命我回來稟告將軍,並請將軍示下我部行止。」

張紘皺著眉頭想了想,他實在是想不出薛禮部的三千驚弓之鳥能對大軍做出什麼威脅來,估計薛禮已經率軍逃竄。張紘命令探馬們仔細搜索秣陵城內外以防伏兵,又命令大軍加速前進,爭取早些趕到秣陵。

等到孫策軍趕到秣陵城下之時,果然秣陵已經沒有了一兵一卒在駐防,就連原本的縣官和一種衙役也都消失不見,大開的城門並沒有百姓往來,街上也是冷冷清清,整個秣陵陷入了一種詭秘的安靜之中。探馬也早已查遍了秣陵城及其周圍,根本沒有發現薛禮部的一絲一毫的痕迹。孫策的臉上洋溢著笑容,他堅信薛禮已經帶著軍隊望風而逃了。孫策命令大軍進城,今夜全軍就駐紮在這秣陵城。

秣陵不過是一個普通的五百里的縣城,但現在她對孫策軍的意義卻是不一般的。薛禮的望風而逃,更加明確的說明了目前的丹陽已經沒有力量可以和孫策軍正面對峙。在丹陽郡如今的局勢之下,沒有任何勢力能夠再從孫策軍的手中拿走她,這意味著孫策軍從此開始了佔領丹陽的過程。孫策軍要從這裡開始,佔領曲阿、佔領丹陽、佔領整個江東!從這裡開始成就孫策軍橫行大江兩岸窺探天下的傳奇歷程!孫策軍的夢想和未來,就從這個小小的秣陵開始!

進城后的孫策軍上下開始忙碌起來,安營紮寨取水埋鍋造飯安排職守等是一一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孫策也有自己要忙的事情,他要任命秣陵縣長(漢制:大縣的縣官叫縣長,小縣的縣官叫縣令,秣陵算是一個大縣,作者按)和秣陵縣尉。一向是先聽取眾人意見的孫策這次卻是乾坤獨斷,沒有同任何人商議,他早就有了心目中的人選。孫策就直接把眾人召集到中軍帳內,當眾公布了他對秣陵縣長、縣尉的任命。

秣陵作為孫策軍第一縣的名字是坐實了,有著非比尋常的象徵意義。在孫策和江東人的眼中,第一縣治理的好壞就能從一個側面證明孫策軍對江東的治理能力。如果第一縣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那麼就說明孫策軍不僅英勇善戰,而且也有治理好州郡的能力,孫策軍由此就成了亂世之中保境安民的一個政治勢力集團,孫策軍就有一統天下的資格。否則,一旦連第一縣的治理的一塌糊塗,那麼所有人就都會認為孫策軍不過是一個四處燒殺劫掠的流寇,成不了大事。那麼,孫策軍就不會得到天下人民尤其是士人的支持,而沒有了士人支持孫策軍就根本沒有任何發展的空間。所以,儘管秣陵不過是個百里之地,但孫策對她絕對不敢大意,怎麼小心翼翼也不算為過。

在眾人期望的目光中,孫策說出了他鐘意的秣陵縣長人選:「元穎先生(劉馥)」。孫策對劉馥處理複雜繁瑣問題的能力一直都很是欣賞,自從出征歷陽以來隨軍家眷老弱等事情一直都是交由劉馥負責。劉馥也沒有辜負孫策的期望,一路上盡心竭力的安排著這些人的行止,一切都是井井有條。他還把這些老弱組織起來,依照他們的能力分別協助老營轉運糧草、管理孫策軍的戰略物質,救護受傷的士卒等等工作。讓這些老弱不但沒有成為大軍的『拖累』,還成了大軍後勤供應的有力協助者。這讓孫策對劉馥倍加青睞,如今這個第一縣的行政主官的任命就是一個明證。

孫策把劉馥請到了軍案之後讓他面南而立,孫策卻來到了軍案之前,對著劉馥行了一個深深的躬身之禮,孫策一臉肅然的對著劉馥說道:「元穎先生,孫策素來知道你是社稷名臣絕非百里之才,不過孫策目前只是一個統軍武夫,不能讓先生一展才學,只好委屈先生在這秣陵小縣之中,還希望先生不要嫌棄,給天下百姓在這亂世之中建設一個美好家園。日後如果孫策僥倖有所成就,定然讓先生一展胸中才華,讓先生名傳青史!」

劉馥知道孫策這是依照高祖皇帝(劉邦)的登壇拜將之禮,也就沒有躲避,站直了身體受了孫策一拜。等孫策說完之後,劉馥連忙還孫策了一禮,一臉鄭重的對孫策說道:「明公不介意在下的德薄才淺,把如此重任交付給在下。在下不敢謙讓,一定事事親為不負明公的信任,把這秣陵建成一個人民安居樂業,糧草豐沛的之地,讓這秣陵成為對明公大業有所幫助之地。」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一樣的孫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不一樣的孫權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三章 登『壇』拜縣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