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太史子義

第二十一章 太史子義

正在焦急中的太史慈,突然間看到孫策長矛刺空之後來不及收回,胸前毫無防範,正是自己可乘之機。來不及多想,太史慈立刻用長塑狠狠的砸了下去,孫策果然來不及收回手中的長槍,只能槍尾架住長塑,這時太史慈發覺到孫策的眼中竟然露出了一抹笑意,頓時心中一緊,一種不好的預感籠罩了自己。果然,孫策借用太史慈的力量,利用長槍的韌性雙手一抖,長槍竟然一種不可思意的角度刺向了太史慈的後背。太史慈只能用左手抽出背後的小戟格擋。這種小戟一般都是背在背後幾隻,隨時投擲向對手作為暗器使用的,現在太史慈沒有別的辦法只能把它用做近戰武器來格擋孫策的長槍。

沒想到孫策這一招依舊是虛招,他雙手一壓,槍尖直接奔著馬腹就扎了下去。太史慈的戰馬一聲悲鳴,鮮血順著槍尖就噴涌了出來。戰馬吃痛,後腿一用力就竄了出去。太史慈右手持長塑、左手拿著小戟,只用雙腿夾住戰馬保持平衡,戰馬猛然向使得前太史慈無法夾住戰馬,直挺挺的從戰馬上摔下。電光火石之間,太史慈一把抓住孫策的長矛,用力向下一拉,想借著力量一躍而起。一切來的太過突然,太史慈又用力過猛,孫策猝不及防,竟然被太史慈把他也從戰馬上拉了下來。兩個人翻滾著落地,雙手都放棄了兵器抓住了對手,想把對手壓倒在地。孫策一手抓住了太史慈的胳膊,一手抓住在太史慈的背後,而自己的頭盔也被太史慈抓個正著。兩個人抓緊對方一用力,刺啦一聲之後,兩個人分別踉踉蹌蹌的向後倒退。孫策手裡還抓著太史慈的小戟,但頭盔已經落入太史慈之手。長發沒有了束縛,披散下來隨風飛舞,英雄之氣顯露無疑。

兩個人意猶未盡還想衝上去繼續廝殺,就在此時,一支長箭呼嘯著破空而來,射入了兩人中間的空地上,箭尾還在不停的震動。兩個人先是一愣,隨後順著長箭射過來的方向望去。

原來,剛剛的兩人落馬發生的太快,電光火石之間韓當根本來不及射出手中的長箭就看見兩個人就從馬上掉來后糾纏到了一起,這時韓當根本不敢再射生怕誤傷了孫策。好不容易等到兩個人分開后韓當才張弓搭箭,眼看著兩個人又要攪在一起,連忙射出一箭把二人分開。

孫權剛剛看著孫策落馬,心都跳到了嗓子眼了,張大了嘴卻發不出聲音,再也顧不上孫策的命令,立刻就向前急沖。根本不管自己能不能打得過太史慈,只想著:拼了性命也要保證孫策安全。孫策軍的將領們也和孫權的想法一致,都縱馬前沖,幾個呼吸間就衝到了孫策的身前,隨後向著太史慈就沖了過去,手中的武器也紛紛舉了起來。

孫策和太史慈連番打鬥,佩服太史慈勇武膽略,對這個人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覺,已經下定決心要招攬他,那裡能眼看著眾人把他亂刀斬殺,連忙高呼:「不可動手!」孫策軍的紀律嚴明,就是眾位將校對軍令也是嚴格遵守不敢有違,聽到了孫策的話后連忙收起來武器,掉轉馬頭而回。

孫策望著還拿著自己頭盔有些狼狽的太史慈親切的一笑,張口說道:「太史將軍果然勇武非常,孫策今天有幸能與將軍一決高下欣喜異常。太史將軍我們今天就算是平手,你帶人回去吧,我一定不會趁機襲擊將軍的。孫策期盼著以後能再和將軍戰場相會,到時候孫策定然再與將軍一決雌雄!」

太史慈也笑了,對著孫策一拱手:「孫將軍武藝高強在下佩服,日後戰場有幸再會的話,在下一定要再向將軍討教一二。在下感激孫將軍高義,現在有一事相告:剛剛我方已經派人通知後方支援,援兵隨時都可能趕到,還請將軍帶著部屬迅速回營!」太史慈雖然認為孫策是個守信的君子,但畢竟是戰場上的敵人,不能把自己和同伴的安危放在他人之手。只好出言恫嚇一下孫策軍的眾位將校。

孫策那裡知道太史慈是在虛張聲勢,心裡也擔心一旦劉繇軍大舉來襲,自己一方的將校可不能在這種情況之下殞命沙場,覺得不能再耽擱時間了,上馬之後對著太史慈一拱手,敬佩之情溢於言表,轉頭對著手下的眾將說了聲「走」。太史慈微笑著看著眾人離去,才收回了笑容帶著探馬們上馬而回。

下了山坡,眾人還在為剛剛的孫策歷險而後怕,只有孫策一臉的陽光般的笑容,顯得開心無比,根本沒有在意眾將陰沉的臉色。孫權看眾人都不方便勸諫孫策,自己身為孫策的弟弟,雖然孫策可能不太在意自己的勸告,但也只能硬著頭皮來到了孫策的身邊,小聲的說道:「兄長,你知不知道我剛剛的心都快跳出來了?」

孫策半轉頭,臉上的笑容依舊:「哦,二弟,莫非你對兄長的武藝沒有信心?」

孫權知道孫策沒有太在意剛剛的危險。只好繼續說道:「這和兄長武藝如何沒有關係。兄長你對這支軍隊,對我們孫家,對江東來講都太過重要了。我們孫家的未來就落在兄長的身上,父親的遺願、母親的牽挂兄長都是比我更清楚的。」

孫策聽到孫權拐彎抹角的勸解,還把父親母親都拿了出來,不由得有些哭笑不得:「你的擔心我都知道,你放心,你哥哥我的命還長著呢!大營里有諸位先生天天嘮叨,現在又加上個你。嗨,以後拼殺的機會肯定是越來越少了!」

孫權也是苦笑不已,指了指身邊的眾人說道:「兄長,不光是我,你看看他們,那個人剛剛不是驚出了一身的冷汗?只不過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麼和你說才好,我只好厚著臉皮替他們說了。」

孫策看了看身邊這些人,看他們一個個的都是滿臉的緊張,顯然還沒有從剛剛的擔憂中解脫出來。孫策想了想,張嘴嘆了一口氣后搖搖頭,沒有說話。

一群人就這麼沉默著往回走,孫權感覺到氣氛有些沉悶,換了個話題說道:「現在看來,那個劉繇根本沒有識人用人之明,這麼好的將領他非要用他來做探馬,像樊能這種人他卻非要任命為將領。真不知道劉繇是怎麼想的!不過對我軍來說這也是一種福音,要不我們的困難就增加的太多了!」

眾人紛紛出生附和,周瑜則笑著說到:「我看那太史慈也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男兒,如今他在劉繇軍中肯定是極不得志的。伯符兄是否有意招攬啊?」

孫策搖了搖頭,一臉遺憾的回答道:「我看他身上極有古風,是個君子,即使現在不得志,但也絕對不會對我們的招攬有意的。要招攬他只能等到我軍趕走劉繇佔領曲阿之後了。」孫策雖然口中這麼說著,但心裡早已經刻下了『太史慈』三個字,暗暗期盼著早些能招攬到這樣的英雄人物。

被孫策惦記上了的太史慈現在也在琢磨著孫策。太史慈字子義青州東萊人,也算是劉繇的老鄉,但卻是歷經坎坷才來到劉繇陣營的。他少年好學名揚郡里,被太守任命為郡吏。後來因為郡守和刺史的矛盾,太史慈不得不損壞了刺史寫給朝廷的奏章以幫助郡守度過難關。之後為了防止刺史的報復只能遠渡大海避難於遼東。幾年後返回家鄉看望母親,母親告訴他這段時間內她得到了北海太守孔融的多次幫助,身為一個孝子他只能去孔融帳下出力報答他對母親的恩德。北海被黃巾賊寇包圍,他隻身殺出重圍找到了劉備搬來救兵,給北海解了圍,算是報答了孔融。回到家中告知了母親,母親也很高興太史慈能夠報答了孔融的恩情。太史慈發覺孔融不過是個坐而論道之人,不能在這個亂世中立足,而同鄉劉繇又多次派人邀請太史慈到丹陽。太史慈便來到曲阿投奔劉繇,可惜劉繇卻也是一個清談之士眼拙之人,只任命太史慈為探馬首領,負責偵查敵情。太史慈空有一身好武藝一腔報國立功之志卻屢屢不能施展,不由得暗自神傷。

太史慈不由得感嘆:今天碰到的孫策倒是一個英雄人物,不僅武藝高強為人也是光明磊落,看樣子對自己也是起了招攬之意,否則如何肯放自己這個小隊回來。想到這裡,太史慈不由得苦笑搖頭:不管孫策是多麼優秀多麼看重自己,而劉繇又是多麼的輕視自己。但自己的為人就註定了自己絕對不可能背叛劉繇轉投到他的帳下,尤其是現在劉繇軍和孫策軍正處在敵對狀態。心中不由得有些遺憾,只能怪造化弄人,英雄不但不能聚首一處共立大業,兩個互相仰慕之人卻要對決沙場。也罷,這也可能就是我的宿命。希望下次能夠在戰場上相遇能再一決生死吧,即使死在這種英雄手中,也好過現在這般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不一樣的孫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不一樣的孫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太史子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