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袁斌大勝而歸,掌得勝鼓回營。對於郝昭、陳到、孫禮、牛金等人來說,在戰場上學到了學校中難以學到的實戰經驗。而徐庶、崔鎰、石韜、孟建四人順利掌握了一個參謀應該盡到的職責。雖然他們還很年輕,將來的路還很長,任重而道遠,但是,一個好的開始,畢竟是成功的一半,他們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剩下的就要靠他們去自行領悟了。
建安八年秋(公元203年7月),平定了豫州的曹操,聽從了被袁斌放回的程昱的勸告,終於下定決心,要同袁斌全面開戰。
曹操知道袁斌騎兵的厲害,自己想要對付袁斌的騎兵,靠自己那點騎兵是不行了,只有大力發展步兵和弩兵了。步兵本就是曹操的強項,如果配上長槍、巨盾,確實可以抵擋袁斌的騎兵,但是,步兵只能用來被動防禦,不能消滅袁斌的騎兵。等著被動挨打,這不是曹操的作風。而弩兵訓練起來又費時費力,難以迅速見效。曹操就大規模地徵兵,想要以量來取勝。這也算是無奈之下,想出的辦法吧。
曹操從兗州、豫州、司隸徵集了三十餘萬的流民、山賊和青壯百姓,再加上曹操原有的兵力,幾乎達到了五十萬,規模是空前的。
曹操把這些軍隊稍微訓練了一下,對外號稱「百萬」,再次駐紮於官渡,準備與袁斌決戰。
而擁有冀、青、幽三州的袁斌,他的常備兵力是十萬左右(徐州的友軍不算)。袁斌當初在鄴城,試圖營建當時大漢或者世界最大的文化機構―――「鄴城三台」。袁斌對三台傾注了大量的心血,這些心血沒有白費。鄴城三台源源不絕地為袁斌提供了相當數量地文官、武將、醫生、工匠以及大量的先進科技和生產技術。
袁斌的想法是利用手中的優勢資源―――「先進的科技」(相對於其他勢力和當時世界),來打造一隻高、精、尖的精銳部隊(猶如後世的美國大兵,但個人素質要稍有過之,不會離開了武器,就不能打仗了)。在袁斌指導下的工匠已經熟練掌握了「灌鋼法」(最早見於東漢末年王粲(177—217)的《刀銘》)和「炒鋼法」(最早見於東漢《太平經》卷七十二,也叫「百鍊鋼」),能通過這兩種方法得到鋼製器具(關於怎麼煉製鋼鐵,任何一本架空歷史小說中都有詳細的介紹,此處就從略了)。原來歷史上曹操的兩把寶劍「倚天」、「青釭」;五把寶刀「百辟刀」,應該都是鋼製品,因此才能削鐵如泥。而在當時的三國時期,鐵製品也才算是剛剛普及,有的地方還在用銅製品、石製品甚至木製品,更不用說鋼製品這種高級地冶鍊金屬工具了。在冷兵器時代,精良的裝備就意味著戰爭的勝利,雖然打戰的時候,好的兵器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好的兵器是萬萬不能的。
袁斌有了鋒利的武器,堅固的鎧甲,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騎兵的裝備升級了,但載重也隨即增加了,中原的馬匹載重能力有限,中原馬的體力不能保證騎兵正常的征戰。袁斌為此,通過烏桓向匈奴、鮮卑、夫余、丁零等少數民族收購馬匹,或用金銀購買中,或以糧食、布匹交換。共得北地馬一萬三千餘匹,其中成年馬八千六百匹,幼齡馬四千四百餘匹;西涼馬七千餘匹,成年馬五千餘匹,幼齡馬兩千餘匹。其中,在西涼馬中還發現了大宛馬(即《射鵰英雄傳》中的「汗血寶馬」),一共有七匹,一公六母,都是成年馬,其中兩匹母馬還懷著小馬駒。
袁斌令人專門看護這些馬匹,而大宛馬由烏桓中請來的最有經驗的牧馬人來看護。為此,袁斌在幽州范陽郡以西,劃出千餘平方公里的地方,再開一個馬場來牧馬,並在此駐有重兵把守。
從此,范陽一代,就成了大漢朝(確切地說是袁斌的)著名的產馬盛地,不必再依賴於外族的供應。雖然袁斌因重視騎兵而重視馬匹,但袁斌還是鄭重地告誡了幽州牧閻柔,不能因為養馬而無故圈佔百姓的土地(袁斌不想讓後世英國的「圈地運動」在中原上演)。
這時,又有兩位賢才帶著宗族家眷來投,兩位賢才是親兄弟,名叫公輸輅(字軒轅)、公輸輇(字輻轅),二人乃名匠公輸班(魯班)的後人,二人的宗族家眷和徒弟有百餘人。袁斌當即將他們編為軍匠,為軍中生產各種器械。而公輸輅則被任為工部尚書;其弟公輸輇為侍郎。而原來的工部尚書王修,則另有公幹。
以工匠的身份而做高官,兄弟倆是第一個。一聽說工匠能在河北做官,大漢所有的工匠都瘋狂了,紛紛向河北湧來。反應遲鈍的諸候,治下的工匠都跑光了,才反應過來;像曹操這樣反應快的,也只攔住了一半的工匠,還有一半,已經跑到河北了。
這一批來投的工匠中,其中最著名的是冶鍊師傅歐方(古代著名鑄劍師歐冶子的後人)和他的徒弟蒲元。歐方也被袁斌任為工部侍郎。
曹操見袁斌在河北搞得有聲有色,他也很眼紅,也開始提高工匠的待遇,允許工匠做官,但是他還是不如袁斌有魄力,只讓工匠做一些低級的小官,歸在謀士劉曄的轄下。
劉曄可以說是漢代學者中的另類,首先,他是漢朝的宗室,跟劉備、劉表等人一樣,是皇親;他又是曹操身邊的高級幕僚,是個有身份的人,但他偏偏喜歡機械和製造。因此,他是漢朝學者眼中的另類,但劉曄不以為恥,依然我行我素。而曹操的用人原則是,對我有用,我則用,不管你的名聲有多差,只要能為我所用;不能為我所用,或是威脅到曹家的地位的,就殺掉,也不論你的名望有多高。因此,他對這個所謂的「漢室宗親」的劉曄,一方面是依重他的才華,另一方面又暗中防範著他,但裝著不防範。
而聰明絕頂的劉曄也知道自己身份的敏感,所以他在曹營中屬於多做事,少說話那種,非說不可的時候,才說那麼一兩句,如果曹操不採納,他馬上閉口不言,生怕惹禍上身。
曹操也對劉曄非常支持,想讓他率領那些工匠也能製造出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器械出來。讓未來在與袁斌的戰鬥中,多增加幾分勝算。
袁、曹兩方都在積極地備戰,硝煙還未散心的河北,再次被戰爭的陰雲所籠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