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之從小縣城為何考不上清華了
【胖子早起努力碼字,沖啊沖啊沖啊,這篇文章深有感觸】
因為最近很流行的說法就是BJ的學生考清華北大很容易,那麼BJ的學生和外省的那些狀元們相比水平會有差么?
如果在進入北大清華之後,地域的差異並沒有影響個體的發展高度是否意味著現有的選拔制度是合理的?
和她談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這個問題。總結了下,我說說我的感受和看法:
我想我有必要開宗明義地講一下,我只是陳述我這些年的見聞。我老家在農村,初中就讀於一家小縣城中學,高中來到省會城市,大學考到清華,大學期間還輔導過學生,我親身體驗到了中國各個發展程度不同的地區在教育資源上的差異。
至於社會是否公平,制度是否合理,不在我討論範圍之內。所以如果你覺得我描述的現象不公平,那也請你想清楚:我,就是你所說的不公平遭遇的實際經歷者、承受者。
我相信我的答案還是道出了一些人的心聲的,所以我也希望有的人不要把贊同我的回答等同於維護這個制度,謝謝。
作為一個外地考生,我曾經一廂情願地以為,清華北大在BJ招生名額多,所以BJ學生比起我們一定弱爆了,你們有啥了不起啊,信不信來SC我分分鐘考死你啊。呵呵,老子來清華了,你們就等著給我們墊底吧。
群里有些同學質疑才藝的作用,並且玻璃心地認為我說大城市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展自己的才藝,所以素質更高更應該被錄取。才藝最重要的價值不是拿來比較考核,才藝最大的作用是豐富學生生活,讓人快樂起來。
我說小縣城學霸容易缺少發展個人才藝的機會,不是說他們素質低人一等,而是他們太容易把考第一當作自己唯一的愛好了,但是當他們到了強手如林的名牌大學,第一名離他們遠去之後,太難找到生活的樂趣所在了。
有種觀點很有趣,意思是說「從落後地區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天賦上自有其過人之處,所以……」。這句話符合大多數人的想法,但以我多年來的實際觀察,對來自教育相對落後的地區考入名校的學生而言,這種想法帶來的負面作用遠大於正面作用。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相信自己的傑出而是接受自己的普通,不是盲目相信自己在中小學時代神話將會延續,而是從獨立完成每一次作業、跟上每一堂課開始做起。
而他們的普通,並不是徹底的泯然眾人,而是在優秀環境中的普通。但是的確有許多人沒有完成從「英雄」到「凡人」的心態轉變而墮落。但只要堅持下來的人,最終取得的成就還是不錯的,但是在他們所比較的環境來看,他們取得的成績依然是「普通」的。
結果實際上,BJ學生的表現整體上是比較優秀的,而且實際上名牌大學里比較容易墮落墊底的是小縣城學霸……
小縣城教育條件落後,學霸為了考入名牌大學在學習上投入的時間要多於京滬大城市學生,興趣愛好、視野就遜色了。
而BJ學生的優勢在哪裡?
視野、才藝這些容易引起爭議的,我就不說了,只說學業。
BJ在基礎教育上的優勢之大是我在外地的時候難以想象的。
我曾經在BJ一家教學機構長期輔導高中生參加物理競賽,也帶過多年的家教,BJ優秀的中學生的水平真是好的出人意料。
而且我發現,儘管清華北大在BJ招生名額很多,但是父母教育程度不高的BJ土著家庭卻很少有孩子考上清華北大。
就我在BJ的生活經驗來講,儘管清北在BJ的招生比例遠高於外省,但是對於很多土生土長的老BJ而言,清北還是那樣遙不可及。
我甚至可以講,清華北大在BJ的招生名額,多數被那些早些年通過自己努力考入BJ、留在BJ的外地人的後代所瓜分。
我在清華認識的BJ同學,大多數父母教育程度都很高,就職於BJ的政府機關、高校、科研院所、高科技企業等。
你只要想想,每年有多少學生考入BJ的高校,然後留在BJ繼續發展就可以理解,BJ的學生家長這個群體相比外地學生家長這個群體,在教育程度上的優勢是不斷擴大的。
清華北大純理科專業的學生,有不少因為就業的壓力選擇當中學老師。
我當年在做物理競賽的時候,老師把很多題目講的繞,而我吃透這些題目后就非常簡潔直白的做了出來。我在給我的學生講的時候,學生就會覺得這題目原來這麼簡單直接。
其他的答案、評論里反覆提到一個事實,就是BJ高考題難度比較小。但是BJ的尖子生日常訓練的題目,難度絕對是不小的。而且水平較高的老師往往把難的東西講解的很簡易,所以BJ的尖子生也往往自以為自己學的東西很簡單。
學習好的學生不是刻意教出來的,但是往往是熏陶出來的。教育程度比較高的父母、老師熏陶出成績好的學生,容易太多了。
BJ學習最頂尖的學生是非常強的。而且近年來的趨勢是BJ最優秀的學生選擇直接出國,而不是上清華北大。
最後,我對那些即將進入清華北大的外地考生,特別是小縣城的考生說:你們的確比BJ考生付出了多得多的努力,但是你們多出來的努力並沒有用在學習新知識上,只是重複性的訓練以求少犯錯誤而已,而你們將來的BJ同學,有不少已經在大學的課程上走了很遠很遠了。
再補充三點:
1我只是在陳述事實,我並沒有表達「BJ人考清華北大更容易是合理的」這樣的觀點。
2我發現有一些人熱衷於用開國領導人舉例。
的確,以今人的眼光來看,中國的開國領導人普遍文化程度是不高的,也沒上過名校,但是考慮到當時中國識字率之低,文盲數量之龐大,戰亂、飢荒之頻繁,而他們能在學校念書,並且在念書的時候能夠接觸到各種政治思想,這說明:在大學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以今人的眼光來看,他們的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從他們所處的時代來看,他們的起跑線真的領先絕大多數人太多了。
3中國經濟相對落後的地區的確有一段基礎教育的黃金年代,但是這段黃金年代即將成為歷史,落後地區和大城市在基礎教育上的差距是在不斷拉大的。
我的父親當年在SC的一個農村讀書,而他的高中數學老師,是SC大學數學系的教授。
為什麼?
文and革。
文and革的確害了很多優秀的知識分子。很多本來大有可為的知識分子,被迫勞動改造,但是頗為黑色幽默的是,這又讓很多偏遠落後地區的孩子誤打誤撞地接接受到了比較好的教育,比如我的父親。
在那個如火如荼的年代里,BJSH等大城市的學生在政治運動中卷的太深了,而我父親這樣落後地區的人,反而有了安心讀書的時間,並且在被下放的知識分子的教導下,學到了很多東西。
我父親這代人,在高考之後很快就嶄露頭角。
而我父親這代人在考學的時候,城鄉二元制是很森嚴的,農民是農民,幹部是幹部,許多來自農村的優秀的孩子,因為急於擺脫農民身份,加之信息閉塞,報考的志願往往嚴重低於他們的水平。很多本來學習非常優秀的學生,誤打誤撞成了小縣城的中小學教師。他們憑藉紮實的功底,創造了落後地區基礎教育的第二波奇迹。我清楚地記得,我初中的時候一個中年化學老師,做初中數學競賽題,如同砍瓜切菜,比很多年輕的數學老師都要熟練。
但是這第二波奇迹,也在逐漸離我們遠去。因為小縣城出現這樣優秀的老師會很快被大城市的中學挖走,而且這波人,也到了退休的年紀。
以SC為例,曾經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在各個城市、縣城是比較平均的。但是這些年,清華北大在SC的招生名額日趨被幾所超級中學壟斷,而周邊的小縣城,年級第一能考個川大電子科大就謝天謝地了。
而那個小縣城基礎教育的黃金年代,是以無數優秀的知識分子,被迫紮根在基層從事基礎教育為代價換來的。
而現在,這樣的情況恐怕再也不會發生了,所以奇迹之後,再無奇迹。
起點中文網www.qidian.com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