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熱鬧非凡
正俗坊的南坊門挨著永通大街,冬月時分極其熱鬧,烏泱泱的一大堆男女老少在那裡排隊。除了正俗坊的,還有街對過仁和坊的住戶。
「別搶別搶,都有,都有啊都有。這凡是正俗坊的啊,都有,都能領十斤,領十斤啊領十斤——」
扯開嗓子狂喊的漢子抹了把汗,冬月雖然冷,可一旦幹活,人堆里照樣熱。一邊擦汗一邊從板車上卸貨,板車上堆著一筐又一筐的煤餅,蜂窩煤也有,不過是另外一撥人才有得領。
「這憑什麼隔壁能領蜂窩煤?這一排就只能領煤餅?」
「哎喲我的哥哥,隔壁那是認購了股票,那能一樣嗎?」
「甚麼股票?是三證畫押的還是沒名沒姓的?」
「這當然是三證畫押啊!」
漢子一邊抓著煤餅,往天平上一放,手指點了點,「十斤煤餅,高高的啊哥哥。」
「受累。」
「哥哥您請。」
「這『您』是出何典故?」
「哥哥你有心,『上你下心』,尊稱一聲『您』。」
「嘿……」
拎著十斤煤餅的漢子也沒直接回家,而是好奇地站到另外一邊,看著那些個排隊領蜂窩煤的:「仁和坊那邊也有人發股票?這不是亂髮的吧。」
「『龍尾堂』管氏,能亂髮?」
「『管寧割席』那一家?」
「對,就那一家。」
「那稱煤餅的漢子,說是有三證。是華潤號、忠義社的作保?」
「華潤號幫著發賣,『忠義社』京城輪值的公子作保,還有前大理寺卿孫公親手寫的條文,票本上有孫公的私印。」
「那這管氏有點厲害啊。」
「聽說是六七個小郎拜在李江北門下,年長的兩個,一個在《揚子晚報》做採風文書,一個在《洛陽日報》做編輯。」
「嚯……」
一聲感慨,聲調拉得老長,拎著煤餅的漢子思索了一會兒,又問道:「那現在管氏發賣的股票,還有份子么?」
「也不是管氏一家發賣的,幾十家一起發賣的。聽說還有,不過永通大街這一塊,那肯定是都沒有了,前頭李狂人走了一遭,全賣光了。要是有,南市那邊去看看興許還有,不過那價錢可高了去了。」
「多高?」
「多高?你問多高?比文宣王廟還要高!當天就有人把到手的股票轉手賣了,十貫的票本,翻了一番。到我了,告罪告罪……」
「您請您請……」
打著招呼的漢子連連點頭,現學現用了一個「您」,跟人告辭之後,回到正俗坊的家中,見妻子都在,便問道:「娘子,仁和坊管氏發了股票,此事你曉得?」
「曉得啊,管氏二房的四嫂時常來串門,聽說管氏這會子要分家,他們家的老大,把仁和坊的房子都抵押了出去,借了很多錢。她說得艱難,妾便幫了一把,從她那裡,買了二百貫的票子,也不知道是個甚麼東西,只當是幫忙一把,也好讓她家渡過難關。」
「渡甚麼難關!她家那是……嗯?娘子買了股票?」
「股票?那是個甚麼?是些票子,妾只認得幾個字,上頭蓋了好些個印。」
「你不知道是甚麼還買了二百貫?!」
「四嫂說是跟華潤飛票一樣的物事,也能轉手出脫的啊。」
「……」
漢子愣了一會兒,又出去轉悠了一下,溜達到仁和坊,就聽到那邊有掮客在那裡拉客。
「這位哥哥,給您請安則個。」
「甚地事體?」
「哥哥是本地人?有『天竺票』在手上嗎?要是沒有,家裡有人手上有『天竺票』嗎?」
「『天竺票』?甚麼物事?」
「天竺股份會社的股票啊,怎麼,哥哥不是本地人?」
「我就住在永通大街,怎麼不是本地人?」
漢子瞪了一眼掮客,倨傲地揚了揚下巴:「一百貫的票子,你那裡抬多少價?」
「昨日翻一番,今日還是看漲。也不瞞哥哥,有了前大理寺卿的私印,這票子可比廣利坊的『陳氏票』強多了。」
「幾個價?」
「一百貫的……小弟願意出這個數。」
掮客伸出三根手指,然後抖了抖,堆著笑,「小弟也就是跑腿賺個辛苦錢,能吃個把月飽飯即可。」
「三百貫……那我得思量思量。」
神色雖說淡定,心中卻是狂呼:我的好娘子好老婆,二百貫變了六百貫,真是娶妻娶賢的典範,我這是要發呀。
「哥哥若是願意,去里仁坊或者南市尋小弟即可,這是小弟的名片。」
說罷,掮客摸了一張名片出來,上面寫了南市和里仁坊的地址,典型吃江湖飯的市井人物。
只不過,能在京城市井之間廝混的,沒點根腳淵源,也是不太可能。
「阿郎適才出去作甚?」
回到正俗坊的家中,漢子忙不迭把家門關了起來,衝過去一把將老婆抱在懷中,「好娘子,那二百貫票子著實不虧,大賺了一筆啊。不過咱們得先等等,說不定還要漲價!」
「甚麼漲價?哎呀,你作弄個甚麼,快些說說,四嫂那些個票子,是個甚麼物事?」
「你識字少,卻不知道上頭有前大理寺卿孫公的私印,聽說這票子,將來要成文立法,外邊街坊里傳得沸沸揚揚。眼下這二百貫票子,已經漲到六百貫了!這價錢,我尋思著定然不是個高價……」
「六百貫!」
婦人手指掰扯了一下,「四百貫……凈賺?這才兩天?!」
「哎呀,善有善報,善有善報啊。娘子就是想著幫襯一下四嫂,豈料這是撿了大便宜。」
「這紙片還能再漲?」
「外間街坊都說還要漲,這『天竺地』萬里之外,就是再如何賺錢,難不成還能把金山銀山搬回來不成?」
「有漲就有跌,這萬一跌了呢?」
「對哦,跌了怎麼辦?上何處去叫賣?」
夫婦二人一時又惆悵起來,只不過惆悵只是片刻,一想到兩天賺了四百貫,簡直跟吃了滷汁牛肉一樣,回味無窮。
「『天竺地』的金山銀山,可比東瀛州多得多!玄奘法師前頭拆了的那座廟,光坑裡刨出來的金器,就有三百斤!」
「金山銀山頂個屁用,能吃?『天竺地』今年能產多少香料出來?」
「香料都是『廣交會』和『西秦社』在做,他們在捂盤子。」
「這是瘋了?大冬天的捂這個盤子?」
「誰知道呢。」
「孫公當真要把這股本成文立法護持起來?」
「當真,孫公當年的門生故吏,都在忙活。除了孫公之外,下個月入京的長孫公,同樣也在聯絡門生故吏。」
「這個年,還真入娘的熱鬧。」
「誰說不是!」
冬月吃火鍋的極多,因為調味料的豐富,加上飼養技術管理技術的提升,秋膘待宰的牲口比貞觀朝之前的歷朝歷代都要好得多。大貴族的圈子裡,已經吃了有小十年的肥牛火鍋,入冬之後,還有肥牛卷,口感質感都是頂級的好。
至於普通階層,牛羊肉消費就有些艱難,但京城之中,本地市民階層,一個月飽餐一回牛肉,還真的有去處。
入秋之前,秋糧押送的最後一波漕運熱鬧,就是牲口運入河南府。北運河、南運河各有特色,南運河主要運送鴨、羊、狗,北運河主要運送鵝、雞、牛。
北運河運送的牛,都不是耕牛,而是原定襄都督府、幽州都督府地區的食用牛。除此之外,還有一條「犎牛」貿易線,是從河套過來的,做這個生意的,主要是鐵勒人。
因為「兩門神鎮殺犎牛王」的緣故,權貴們極為喜愛犎牛,加上突厥可薩部至粟特人和鐵勒人的範圍內,有大量的犎牛生存,捕殺這種野牛,也就成為當地探險隊的重要收入之一。
而且為了保證犎牛的種群,契苾部專門請了賈氏高人,把犎牛在培育在了河套、河東還有河北。
參一腳的勢力不少,除了匈奴呼延部之外,還有鐵勒斛薛部,也就是現在的薛州。除了雜胡,漢家老世族中,太原王氏、溫氏,河東張氏、柳氏,河北名宦高門……都從中分一杯羹。
實際上若非沒有法律層面的背書,這些雜七雜八的勢力,早就湊了一個股份商號出來,好安安穩穩地收錢。
對於海外的冒險,他們這些勢力不是不想染指,而是手伸不了那麼長,跟沿海的地頭蛇碰撞,基本沒有勝算的可能。
同樣的,東南豪族想要在草原上搞點風雨,可能性也不大。
而且相較風險和收益,草原上的皮草、木材、藥材、礦石、寶石等等收益,也是不差。
加上五都及北地各大城市的肉類消耗每年劇增,大宗物資的生意,才是真正的金山銀海。
只可惜殺牛這個事情,至今還找不到突破口,只能通過迂迴的方式來解決吃牛肉問題。
比如牛自殺了,比如吃牛的人是蠻子……
不過隨著「天竺票」的發行,北地豪族也尋著味道過來,感覺這時候,似乎就是他們等候已久的一個機會。
冬月下月,張德約談了名門薛氏之後,北地豪族紛紛找上薛氏,打聽內情,然後在冬月結束之前,悄悄地在北市掛了個「漠北股份」的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