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18章 鹽引

18.第18章 鹽引

楊鶴隨意翻看了兩頁,上面只是記載著天子近期的兩份諭旨,還有幾分督查院的摺子,看得出他的心情不錯,前段時間成功消滅杜家叔侄的叛軍的奏摺讓朝堂上反對他主撫策略的一派的聲音低沉了不少。楊鶴有些漫不經心的翻過前面兩頁,突然他的手指停住了,臉上也露出了一絲難以壓抑的笑容。

「老爺,有什麼喜事嗎?」站在楊鶴的老僕已經跟隨他進四十年了,立即就感覺到了主人情緒上的波動,低聲問道。

「嗯!」楊鶴並沒有在自己的老僕面前掩飾:「文弱(楊鶴之子楊嗣昌)升任右僉都御史了!」

「恭喜老爺!」那老僕的笑容就明顯的多了,久在官宦家庭的他自然明白楊鶴口中說的意味著什麼。所謂右僉都御史乃是明代都察院的長官之一,其位僅次於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察院乃是由前代的御史台發展而成,乃是古代國家的監察機關,擁有對行政機關彈劾、考核、監督的權力,甚至還擁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的權力,顯然都察院實際上還擁有一定的審判權。鑒於元朝政事混亂不堪,中央與地方矛盾突出的教訓,明太祖將地方政府權一分為三:布政司、都指揮使司、按察使司,即將行政、司法、軍政三權分割開來,以免出現地方尾大不掉的狀況。顯然這種行政結構遇到戰爭等非常時期必然會出現事權不一,指揮失措的局面,為了應對非常狀況,明代又設立了巡撫等中央官員來統一指揮軍政權力,而理論上講,這些派出大員的任務是監督、巡查、探查、上奏等監察權,因此他們的本官往往是屬於都察院,比如監察御史、左右僉都御史、副都御史,在這兒監察權蛻變成為一種超乎普通行政系統之上的行政權,如果打個比方的話,類似於今天新聞聯播里時常提到的某某「中央工作組組長「。因此楊嗣昌升任右僉都御史標誌著他在仕途上邁上的一個重大台階,標誌著他已經有資格作為疆臣統轄指揮一個方面的軍政了。

「罷了,這次文弱要被巡撫永平、山海關諸處軍務,這可不是個容易的差事呀!「楊鶴臉上很快就恢復了往日的平靜:」東虜破邊,圍攻京師,覆軍殺將,裡面的事情多得很,水也深的很,若是做的一點不好,只怕就是沒頂之災!「

「老爺,老奴說句失禮的話,若是論做官做事,少爺與老爺相比,恐怕是雛鳳清於老鳳聲呀!「

「呵呵!「聽到這裡,楊鶴笑了起來,點著那老僕的鼻子笑道:「你自小便寵著他,老了也是不變!」

主僕二人在書房裡正說笑著,外間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一名身著紅色袍服的中軍將佐進得門來,朝楊鶴跪下磕了個頭,雙手呈上一份文書:「稟告大人,延安鎮有緊急軍情來報!」

老僕趕忙上前接過文書送到楊鶴手上,楊鶴拆開文書剛看了兩行,他臉上的笑容便凝固了,他將文書重頭到尾又翻看了兩遍,站起身來:「替我更衣,去籤押房!「

籤押房裡,十幾個文武員僚早已聚齊了,幾個相熟的低聲交談著,臉上滿是憂慮之色。這時外間傳來通傳聲,官員們趕忙按照文左武右的秩序站好。這時楊鶴已經進來了,他剛剛在當中坐下,便沉聲問道:「延安鎮的事情你們都知道了吧?」

「下官都已經知曉了!」眾人齊聲應道。

「嗯,神一魁引兵南下,一夜之間延安鎮周圍諸堡皆下,賊兵直薄城牆,城內兵糧兩缺,形勢危急,你們說應該怎麼辦?」

籤押房內死一般的寂靜,這些文武官員都很清楚信中說的是什麼意思:像延安鎮這樣大明經營多年的重鎮,其周邊道路要害是有許多城堡的,其防禦重心其實在於這些堡壘而非延安本身那道城牆,如果這些堡壘都丟失了,說明守軍只有自保之力,延安鎮扼守延通往關中平原要道的戰略意義也不復存在。即使能夠明軍能夠守住延安,神一魁為首的叛軍也可以以少量兵力包圍延安鎮,以大軍沿著河谷一路南下,由於陝西軍隊的主力正在賀虎臣、杜文煥麾下,關中平原空虛,神一魁就可以領騎兵裹挾著數十萬饑民沿著河谷向南直接殺進關中平原。而如果延安被攻破,那兒的萬餘軍戶會加入叛軍的隊伍,使其勢力迅速膨脹到無法控制的地步。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楊鶴唯一能做的就是收拾家什,去詔獄報道了。

「要不讓賀、杜兩位大人迅速領兵回援——」一個幕吏剛剛說了一半,就被眾人鄙視的眼神封住了口,賀虎臣、杜文煥兩人現在還在甘肅慶陽一帶,等到西安這邊派出使節,那邊再回師,黃花菜都涼了。倒是楊鶴不願意搞得沒人說話,便隨口應道:「也好,來人立即派出軍使讓賀、杜二位將軍回師。不過恐怕二位將軍所在偏僻了些,鞭長莫及,列位還有什麼良策,速速說來聽聽。」

「以下官所見,其實賊眾雖多,但其中多半為烏合之眾,其中彪悍善戰之邊賊不過千餘。若是以數千精兵迎頭痛擊,不難將其擊敗!」另外一個三十許人的幕吏說道:「其實這關中並非無兵,而是乏餉!」

「不錯!」

「文德所言甚是!」

「文德所言甚和我心!」

這個名叫趙文德的幕吏的話引起了一片贊同聲,崇禎三年的西北大地上雖然可以說遍地民變,但還遠遠沒有達到後來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成、老回回等動輒擁兵十餘萬、破州陷府,轉戰萬里的局面。絕大多數參與者與其說是有政治目的的叛軍,不如說是只求一飽的饑民,即使是像神一魁這種邊兵出身,有著不錯軍事素質的叛軍,其首領的腦海里也沒有什麼清晰的政治目標了。對待這種沒有什麼作戰意志的烏合之眾,其實並不難擊敗。但糟糕的是明軍一邊的狀況也好不到哪兒去,絕大部分明軍士兵不但多年欠餉,而且常年為官府和將官作為免費奴工使用。要想在這場「比爛「的競賽中贏得勝利其實也不難,不過必須拿出白花花的銀子來。

「嗯!那建生你說要多少銀子呢?」楊鶴用趙文德的字稱呼對方。

「若是以六千兵算,先補足一年的欠餉,然後開拔費,醬菜銀。算下來至少要十萬兩!」

趙文德口中的數字讓楊鶴的臉色一下子陰沉了起來,他雖然身為三邊總督,統轄西北軍務,但他本身並沒有掌握向俗稱「藩台「的承宣布政使司獲得財源的權力,換句話說,他的每一兩銀子都必須來自中央。顯然這種體制設計的初始目的是為了防止掌握軍權的總督、巡撫們與地方財力結合起來,成為與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據勢力,但這也使得地方的軍力財力發生巨大的內耗,減弱了邊疆地區對外部入侵的抵抗能力。當時大明的主要軍事重心已經放在遼東,給予楊鶴的財力有限,先前賀虎臣、杜文煥的軍事行動已經將總督所有的錢糧用的七七八八了,哪裡還有多餘的錢支付突然而來的負擔?

「以下官所見,可以向城中鄉紳支借,畢竟這裡也是他們的鄉里,若是神一魁打進來了,倒霉的不還是他們?他們出些錢來,也是份內之事?「說話的還是那個趙文德,不過這次就再沒有人出言附和他了,籤押房裡的絕大部分人都是一副高深莫測的神情。

「大人,趙兄此策下官以為還需再三斟酌!「一個年齡最大的官員開口反對:」十萬兩並非小數,倉促間也難以籌足,俗話說兵貴神速,恐怕錢財尚未湊足,神一魁就已經打到西安城下了,還是另尋他策為上!「

「是呀,若是這般做了,只怕朝堂上那幫都老爺們又有許多閑話了!「另外一人應道,他口中的都老爺說的便是督察院的御史們,這些言官們無事尚要找出些事情來,楊鶴若是向士紳要錢,恐怕陝籍的言官們第一個就饒不過他。

「是呀,此時萬萬不可,都老爺可是得罪不得!」

面對一片的反對聲,趙文德的臉色也變得難看起來,他畢竟還年輕,性子也急得很:「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莫非你們還有什麼別的法子不成?總不能看著神一魁打到西安城下吧?「

面對著幕僚屬下的爭吵,坐在上首的楊鶴面色陰沉,一聲不吭,過了約莫半響功夫,他低咳了兩聲道:「你們都下去吧,讓我一個人蔘詳下!「

「是,大人!「

眾人離開籤押房,趙文德剛出得官衙大門身後便傳來一個聲音,依稀是叫自己的名字,回頭一看卻是楊鶴的貼身老僕,他趕忙回身行禮。那老僕伸手延請:「趙先生,老爺請您回去有事相商,請隨我來「

趙文德心知定然是關於籌款之事,他心中暗喜趕忙跟隨老僕,穿過兩進院子,便到了楊鶴的書房。他進得屋來,只見楊鶴正站在牆邊,皺眉看著牆上的輿圖。趙文德趕忙躬身行禮:「下官參見大人!「

「免禮!「楊鶴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你方才向城中士紳籌款,可有詳細方略?「

「自然是有的!「趙文德笑道:」若是直接要錢,城中士紳恐怕是不肯出血的,至多拿出個三五百兩應付應付,於事無補。下官的意思是以鹽引換銀。「

「鹽引換錢?「楊鶴皺了皺眉頭:」你這是仿效先賢吧?「

「不錯!「趙文德笑了起來,臉上頗有自得之色:」本朝開國之時,有開中之法,商人運糧至邊關,然後換取鹽引,於是商人在邊境屯田種糧以換取鹽引,使得士馬飽騰。現在官府里沒錢,但卻可以開出鹽引,換來錢糧餉士擊賊。「

楊鶴點了點頭,卻沒有說話,他心知趙文德說的是一個可行的辦法,雖然作為三邊總督,他並沒有權力向陝西藩台索要計劃外的錢糧,但發放鹽引的權力卻是有的,畢竟這玩意實際上不過是一張憑證,官府想開多少就能開出多少來,就算後來鹽產地沒法兌現那也是幾個月以後的事情,眼前這一關總是能熬過去的。但這麼做意味著要插手地方事務,這必然會與陝西省的地方官員產生衝突,而且也會和壟斷鹽業的商人集團產生衝突。楊鶴權衡了一下利弊,最後還是決定採納趙文德的建議。

「你馬上給我立一個章程下來,需要支領多少鹽引,換取多少錢糧,都理好了,就在這兒寫,寫好了就隨我去見藩台!」楊鶴點了點書案對趙文德道。

「是,總督大人!」看到楊鶴採納了自己的建議,趙文德的臉上立即露出了躍躍欲試的神情。

按照明朝的風俗,每年正月初八開始到十七日結束,各地都會組織燈市,以慶祝新年的開始。雖然崇禎三年的西北大地處於戰爭與飢荒的統治之下,但這並沒有影響西安的燈市,許多為了躲避戰禍的官紳攜帶著家人和財產躲入了這個堅固的堡壘,這反而給西安帶來了一種畸形的繁榮。在這十天的燈市期間,從東門到鼓樓這段數里長的大街上白日里是市場、晚上則是燈市。來自南北兩京十三行省的、甚至海外的各種貨物按照行業分類,羅列在這條街道的兩側。每天巳時剛過,大街小巷便涌動著人流,有買東西的、有看熱鬧的、有來開眼界的,甚至連平日里較少出門的大姑娘、小媳婦也在家人的陪伴下出了門,人們有時被踩掉了鞋、有時被偷走銀兩、還有甚至被與家人擠散了的,叫嚷聲、呼喚聲,就好像滾了的一鍋粥。到了晚上,店鋪關了門,路上的行人開始觀賞燈籠和煙火。在以鼓樓為中心的東西長街兩側,儘是彩樓,這些彩樓上多半掛有簾幕,這說明彩樓上關燈的是某位官宦或者縉紳的女眷。在道路兩側,掛滿了各種燈籠,還有煙火、雜耍,在鼓樓上更有成隊的綵衣童子通宵擊鼓,時人稱之為「太平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1630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大明1630
上一章下一章

18.第18章 鹽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