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高歌猛進(一)
當全世界的空軍都為俄-印聯合「方塊-A」中隊的折翼而唏噓不已之際,他們也不得不開始猜測,2008年1月17日出現在馬六甲海峽上空的兩種截然不同的中國空軍新型戰機究竟哪一種型號才是中國空軍未來裝備的主力。從通過實戰表現出來的性能參數來看,這兩者可以說不相伯仲。誰是中國空軍未來的空中長劍?未來可能遭遇的對手呢?
其實同樣的問題也困擾著中國空軍本身。自1993年中國政府對原航空航天部進行公司化改造,將航空航天部被分拆為兩個公司:專攻飛機研製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公司和分管火箭/導彈研製的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
目前幾乎所有中國飛機製造企業都隸屬於兩家大型控股公司—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和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這大兩集團公司擁有著100多家製造企業、33個科研機構及42家其他公司和機構,共計擁有員工45萬人。
其中沈飛、成飛、西飛和貴州飛機工業公司隸屬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而陝飛、哈飛、昌河和洪都隸屬於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公司。其中中航一集團所屬企業主要研製戰鬥機、轟炸機和運輸機,而中航二集團所屬企業主要研製攻擊機、直升機。
雖然中國是世界上少數能夠製造所有主要類型軍用飛機的國家之一,但不可否認中**用航空工業在戰機研製能力等方面仍存在較大缺陷,這也是一系列旨在打破壟斷和培育「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結構重組的目的所在。
雖然中航一集團和中航二集團仍在共同使用位於北京交道口南大街67號的同一座辦公大樓。但是面對中國空軍不斷膨脹的採購訂單,在運輸機和教練機製造領域中航一集團和中航二集團仍然拿出了各自的「拳頭」產品。
面對中國空軍的高級教練機採購計劃,中航二集團所屬的洪都集團在成功研製了K-8型教練機的基礎上,設計研製了L-15型「下一代高級戰鬥/教練機」,而中航一集團所屬的貴州飛機公司則一直在加緊研製FTC-2000和LFC-16高級教練機以對應。
兩大控股公司之間的競爭雖然激烈,但是畢竟生產業務重合程度很小,無關雙方的生死存亡。真正慘烈的競爭卻爆發在在共同致力於戰鬥機研製領域,同屬於中航一集團沈飛和成飛之間。
在中航第一集團之中各分公司也可以說是各有專攻,比如西飛主要擔負著轟-6系列轟炸機和殲轟-7系列戰鬥轟炸機的循序改進工作,以及新一代的轟炸機/戰鬥轟炸機的研製工作,貴州飛機工業公司則致力於開發新型教練機及包括發動機在內的航空部件。
沈飛致力於重型制空戰機的研製工作,從殲-8系列戰機的研發和改進,到中國空軍武器裝備的飛躍之舉—引進和仿製俄制蘇-27系列戰機的「11號計劃」。沈飛始終擔任著中國空軍主要戰鬥機供應商的角色。
比其歷史悠久的沈飛來,年輕成飛近年來勢頭顯得咄咄逼人。1997年歲末成立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正日益成為負責中國新一代戰機設計、研製、生產的重要基地。
其擁有的18000多名高素質員工,5280多台設備中800餘台已形成CIMS計算機集成製造環境,這在中國航空工業是首屈一指的,遠遠走在了沈飛集團和西安飛機工業公司等老對手的前面。其主打產品殲-10系列戰鬥機和FC-1型外貿戰機更因其價格低廉和多用途設計而深受國內外客戶的好評。
沈飛和成飛雖然在所研製的戰鬥機領域構成高低搭配,但是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軍的採購份額畢竟有限。在中國空軍第三代戰機市場的角逐中,起步稍慢的殲-10系列戰鬥機,便由於蘇-27/30系列戰機的引進,以及殲-11型戰機的提前量產,大大壓縮了中國空軍軍對殲-10系列戰機的需求。
不過成飛集團對殲-10系列戰機的產量仍持樂艱態度,殲-10系列戰機成熟的技術和生產工藝,即使僅維持300架的產量也足以保證成飛收回成本。
不過在中國空軍第四代戰機項目的角逐上,已經進行大規模研發投資的沈飛和成飛卻不得不刺刀見紅。
沈飛集團一直對於中國空軍繼續引進和仿製俄制蘇-27系列戰機的要求持保留態度。雖然仿製殲-11系列戰機已經佔據了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主流裝備的地位,但沈飛顯然清楚隨著中國的加速崛起和航空技術的進步,殲-11系列戰機將在數年之內顯得落伍。
所以沈飛希望在2010年完成殲11的生產任務后,可以直接投入自主研發的第四代主力戰鬥機生產工作。如果新一代戰鬥機的發展權被成飛集團奪走,那麼沈飛將只剩下低速生產和改進殲-11系列戰機的工作了,這對於一個擁有龐大戰機生產基地的大型航空企業來說將是一場災難。
而成飛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雖然殲-10系列戰鬥機和FC-1型外貿戰機一掃陰霾。但是在成飛的歷史上卻也同樣有著殲-9、殲—9VI那一系列慘重的失敗。就在殲-10系列戰鬥機大獲成功的同時,沈飛就通過引進和仿製雅克-141M型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攻擊機,奪走了中國海軍航空兵艦載機採購訂單,令由611所研發殲-16型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項目被迫下馬。更令成飛人難以接收的是沈飛仿製的雅克-141M型垂直短距起落戰鬥/攻擊機竟使用了成飛人一直魂牽夢繫的殲-13型戰機的序列編號。
不難想象雙方在中國空軍第四代戰機的研發工作上都是卯足了勁,勢在必得。在2007年沈飛便拿出了殲-14型第四代重型戰鬥機和殲-15型第四代中型殲擊機兩套研發方案,而成飛則以殲-16型第四代中型隱身戰鬥機和殲-17輕型第四代多用途戰鬥機以回應。如此之多的新型戰機方案一度令中**方難以抉擇。
雖然雙方都清楚最終的結局極有可能是,中國空軍採購同時採購殲-14型第四代重型戰鬥機和殲-16型第四代中型隱身戰鬥機,構建其中國空軍在20世紀類似於美國空軍F-22型制空戰鬥機和F-35型多用途型戰鬥機的高低搭配。但即便如此也要分個主次從輔。
而通過實戰檢驗無疑是最好的試金石,在得知印度空軍在戰鬥中投入裝備著俄制蘇-35型戰鬥機的俄-印聯合「方塊-A」中隊時,沈飛和成飛的軍工都深為之興奮,加班加點分別將2架殲-14型第四代重型戰鬥和殲-16型第四代中型隱身戰鬥機的樣機進行全面改進,使其具備實戰能力。並投入各種渠道主動請纓要求親赴第一線。
結果當然可想而知,經過全方位加強的全新樣機在兩大公司挑選出的最好試飛員的駕駛下,輕鬆的擊落了「方塊-A」中隊最後的精銳。但是同樣優異的性能和幾乎相同的成績同樣令中國空軍難以抉擇。
「可惜都只是樣機而已,一代大規模投產性能估計會有不小的滑坡啊!」雖然消滅了不可一視的「方塊-A」中隊,但是中國人民國防軍印度洋戰區司令胡維風中將卻清醒的知道,和所有的商家一樣樣品的優秀並不能代表所有產品。
如果讓胡維風來選擇,作為一個戰區級的指揮官。他更傾向於成飛殲-16型第四代中型隱身戰鬥機。畢竟作為一種多用途的中型隱身戰鬥機,如果中國空軍大量裝備殲-16型戰鬥機的話,就意味在戰區內的部隊能獲得更多全方位的空中支援。
「不過還是請您在報告里能對殲-14型第四代重型戰鬥機在戰爭起到的作用能多有提及。」但此刻站在胡維風中將的參謀長林太平卻突然低聲的提醒道:「您應該知道這絕不是我個人的意思。」
從與林太平共事以來,胡維風正日益感覺到這個年輕參謀長的城府和謀略之深遠超出自己的想象。在總參初見時那怯懦、迂腐的畫皮在胡維風早已揭去。胡維風甚至感覺到這個看似文靜的男子背後蘊藏著何等巨大的能量,而這種能量並來自於林太平個人,而是屬於一個可以改變共和國命運的利益集團。
「這個是自然。」胡維風對他報以一個友善的笑容,不過如果他此刻可以預見到數年之後,他今天的決定將陷數十萬共和國的將士和他自己於絕境的話。他或許將再也笑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