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冊封
楊業新政策的發布,所引起的一系列反應,使得他的聲名不斷提升,就連附近各州郡的人們也都知道穎川新來的城守,為人仁義,心胸寬闊,樂善好施。
穎川郡的百姓對於太守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更是感激得無以復加,都為穎川郡能有這樣的一位好太守而感到自豪不已。雖然楊業現在是城守,但卻沒有得到過朝庭的認可,於是眾百姓以及穎川郡治理下的各官員都紛紛為楊業聯名上奏,舉為孝廉。
此時的朝庭**不堪,靈帝更是寵幸朝中內侍,其共有十人,號稱為『十常侍』,他們分別是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靈帝更是尊稱張讓為「阿父」,朝政大權俱握在這些人手中,致使朝政日廢,各地戰亂四起,才有了後來的黃巾之亂。
如今已是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據黃巾起義已有二年了,在朝庭無力征剿下,只得發榜文令各地自行召寡士兵鎮壓,經過一年多對各地黃巾勢力的打壓,致使黃巾的實力大受打擊,再加上張角的病死,黃巾無人領導,其內部分裂,各地強大的幾股黃巾勢力也已被鎮壓了下去,其餘的黨匪則散布各地,各自為戰,四處為禍鄉鄰。
而朝庭對於剿滅黃巾的有功之臣也都大加封賞,楊業就是在這個時候被舉為孝廉的,再加上他之前剿滅了陽翟一帶的黃巾,奏章已送往朝中。
本就對朝庭失望透頂的百姓們,在楊業的這一新政策發布下,他們又開始重燃起了希望。此事早已傳遍天下,朝中眾人自然不會不知道,一般來說為了獎勵有功之臣,這次本該正式冊封楊業為穎川城守之類的官銜的,可是十常侍張讓卻出人意料地加封楊業為豫州牧兼領穎川太守,官位一下子就升了好幾品,雖然手底下有些人不服,但實權握在他們手上,也沒辦法出來反對的。
而張讓這樣做,一是張讓本就是穎川郡人,他自入宮前就一直生活在那裡,現在聽說自已家鄉被新來的太守楊業給治理得一派欣榮昌隆的景象,不由大為欣喜,有意提拔他。其二是自已這些人雖手握大權,但朝中也不乏有人和他們作對,尤其是以大將軍何進為首的軍方人物,他們也想在外面找個有實力的援手,楊業就這樣被他們給看上了。
朝中的眾官對張讓的冊封都頗有微詞,有的人認為楊業和張讓等人同流合污,有的認為是張讓這樣有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也有的人認為楊業是仁義之人,斷不會做出這種事來的,就從他收留大量流民就能看得出來......
而此時在朝的幾個豪傑曹操.袁紹.袁術等人現在都在大將軍何進的手下做事,他們聽說了楊業的事之後,都很想見識一番,對張讓的冊封甚是不滿(自已這些人討伐黃巾只是得到一點封賞,而楊業卻能一下子連升好幾級,怎麼能不讓人眼紅)但大將軍都沒有表示反對,自已這些人也不好出來反對什麼,即使要出面反對,也算準了沒有結果的,也就沒去干涉,因為他們知道,靈帝對張讓等人是言聽計從的。
而穎川城的百姓此時正緊羅密鼓地為楊業準備慶祝,就只等朝庭的任命了。巧的是,朝庭的冊封令很快地就傳到穎川,楊業怎麼也沒想到自已一下子就當了這麼大的一個官,心裡也是挺高興的,當宣讀的宦官事後向楊業索要賄賂時,楊業真是氣壞了,這次他可算是真真切切地見識到了朝庭的**了,使者竟然就這樣光明正大地向地方官員索要財帛的。
楊業差一點就把使者給轟了出去,幸好被陳群攔住了,勸道:「大人切不可因此而得罪使者,他們代表的就是十常侍,現在朝中大權都握在他們的手上,如今大人好不容易坐上穎川太守之位,百姓們也都有了依靠,萬一您這一得罪他們,說不定大人您就會被貶到別的地方去了,那新來太守說不定又要剝削這裡的百姓了,以後這裡百姓的日子就會更苦了,請大人為了穎川百姓的幸福著想,還是暫且忍耐下吧!」
楊業滿臉地怒容地說道:「文長說得甚有道理,可是我自穎川上任以來,一不偷,二不搶的,哪來的錢財可以給十常侍他們的啊。」
陳群思索了下,向楊業建議道:「之前于禁將軍來投時,不僅運來了不少糧食,而且還獻上了不少打劫貪官時得來銀兩,雖然我們花費了一些,但庫房內的應該也夠應付十常侍他們的了。
當時穎川郡的重要官員都在場,聽到這種**裸地索要,臉上都露出一絲絲的憤怒,但太守大人說沒什麼,他們當然也不好發表意見,楊延慶當時聽到使者的話,差點就忍不住出手,想上去鞭打那個宦官一頓,幸好被我及時給攔了下來,勸道:「三哥,爹好不容易當上了這個太守,雖然朝庭**,但現在我們還不得不受朝庭管制,切不可衝動行事,壞了爹的大事,你還是先忍忍吧,等爹回來再作決定。」
陳群從府衙庫房內取了一盤銀子拿到楊業面前,讓其過目后,然後走到大廳孝敬那位使者,那個宦員見到白花花的銀子,頓時兩眼發光,馬上就露出了一副諂媚之色對楊業說道:「楊太守果然深明大義,愛惜百姓,傳言果然是千真萬確,沒有辜負朝庭此次的提拔。」說了些恭維話后,那宦官拿著錢財屁顛屁顛地回宮交差去了。
楊業無奈極了,他可是勤勤業業地在治理穎川啊,與當地百姓秋毫無犯,手中也沒有多少錢財,可是朝庭的**竟然到了這種程度,難怪會有這麼多當官地要拚命地在百姓身上剝削了。
回過神來后,他對坐在他下首的眾官員說道:「剛才之事眾位也看到了,如今的朝庭就是這個樣子,我也不是想巴結十常侍才送錢財給他們,剛才陳先生說得很對,我們不能就因為這事而得罪了十常侍,致使連累整個穎川郡的百姓,所以不管我們是為了百姓或是為了自已都要忍耐,切不可意氣用事而遭來無妄之災。」
眾人聽到楊業這樣說,俱都沉默了,紛紛告辭下去了,大廳內只剩下了幾個重要的官員陳群.辛毗和陳琳,以及楊業的幾個兒子。
陳琳首先發言道:「照朝庭這樣下去,我看不出三載,天下必將大亂,到時候烽火一起,百姓就再無安穩日子可過了。」
楊延平也贊同道:「孔璋先生說得不錯,看來眼下的朝庭真是**極了,不知有沒有什麼辦法避免呢,戰亂一起,那可就生靈屠炭,百姓流離失所了。」
「辦法倒是有,那就是以戰制戰,只有強大的一方才能提早結束戰爭。」陳琳神情慘淡地說道。
「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嗎?孔璋先生,我不想因為戰爭而使更多的人家破人亡啊。」楊業感嘆道。
「太守仁義,我們又怎麼會不知道呢,但這是唯一的辦法,要是太守你想偏安一方,給百姓一個太平的日子,那也是不太現實的,就算我們想置身事外,可別人也會主動來攻打我們的,到時候我們也只有處處挨打了,甚至還會招來殺身之禍,還是請大人以大局為重,好好考慮一下在下的建議吧。」陳群十分嚴肅地對楊業說道。
「好吧,我會好好考慮陳先生剛才所說的那番話的。你們就先退下吧,讓我再安靜地再想想。」楊業向眾人說道。
眾人走出大廳,邊走邊在路上談論道:「朝中敢和十常侍作對的,差不多都被他們肅清了,宦員當權,看來亂世即將來臨,我們要想在這個亂世生存下去,就要有足夠的實力,才能自保,幾位將軍還是趁現在時機尚早,加緊練兵,好為日後多做點準備吧。」
第二天,楊業召眾人前來,決定為了自已家人和眾百姓,應該努力壯大自已一方的實力,加緊操練士兵。由於軍隊人數過多,指揮不便,楊業頒布了一系列的軍事措施:
第一,把自已手中的八萬士兵交給了自已的各個兒子,讓他們分別指揮訓練,楊延平,楊延廣,楊延慶,楊延郎以及楊延昭五人各擁兵一萬,至於楊延德一心向佛,厭惡戰爭就沒安排他,楊延嗣則很小,也沒給他配兵,剩下的三萬則統一歸楊業親自指揮。(至於那些追隨楊業等人而來的二千精銳士兵,楊業並沒有想讓他們捲入其中,何況他也保證過要想辦法讓他們安全回去的,要是讓他們加入隊伍,在戰場上難免會出現傷亡,這是他所不願看到的。於是這支二千的精銳士兵就成了只負責保護楊家一家老小安全的特別隊伍。)
第二,特許他們在穎川城內招寡士兵。
第三,在穎川城修善,建造一個大型的訓練場,希望能訓練出一支能跟宋朝士兵相比毫不遜色的楊家軍。
第四,冊封自已幾個兒子的官銜,都有其他各將官在旁輔佐,這樣也算是符合朝庭的那些軍政官制。
(本人是第一次寫小說,大家如果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可以給我留言或加本人建的QQ群:826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