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長崎和約
朝鮮國遭到了女真政權首領努爾哈赤的進攻,秀秋滿臉不信的望著來使李貴,如果是平常的話他一定相信來使的話語,可是他是穿越來的人物,清太祖努爾哈赤何許人也,他比這個時代的任何人都清楚他過往。
他沒有說實話,秀秋咧開嘴巴一笑,疑惑地問道:「原來如此,天朝的態度如何?」
面對秀秋突然的詢問,李貴早就準備好了一切,不慌不忙地回答道:「九州太宰殿下,大明天朝認為兩者俱是番邦臣屬,不好直接動手,故而以不出兵為主,臣等奉宣祖大王命,只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是難以抵擋野蠻子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您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
秀秋搖了搖頭說道:「朝鮮國剛剛與我們發生過三場戰爭,現在還處於戰爭狀態,如果我們有意的話,早就為報數年前貴國侵略的仇恨了,難道閣下還會認為我方還會幫助你們嗎?」
李貴聽了這個話語,臉上有些潮紅,他也清楚自己要完成這個使命有多麼困難,朝鮮國與日本王朝在十五年內已經發生了三場大規模的戰役,其中兩場是豐臣秀吉挑起的,而後一場是李琿發動的,雙方到目前為止還處在戰爭狀態。
李貴臉皮略微一抽動之後,立刻又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氣,說道:「九州太宰殿下可能並不清楚女真人的同盟是誰?」
秀秋示意他說下去。
李貴故意低聲說道:「女真人現在與元朝的遺孤後代蒙古人狼狽為奸,試圖擊敗我們朝鮮王國,然後一舉實現他們當年未完的事業。」
秀秋當然知道他下面該說什麼,小西行長等人也清楚蒙古人當年未完的事業是什麼,還不是那兩場靠著神風滅掉的蒙古侵日戰爭。
秀秋一見李貴不再說下去,明白在等著他開口提出條件,笑道:「正所謂,無利不起早,朝鮮王國想要獲得我們的支持,不知道我們能夠得到什麼好處,難道只是一個蒙古人的妄想嗎?當年我們的先祖能夠擊敗他們的先祖,我們能夠擊敗他們。」
李貴心裡咯噔一聲,他就知道倭寇矮子們不會好心幫助自己的,可是他又有什麼好的辦法呢,為了自家身家性命安全,他已經顧不得理會朝鮮王朝會因此遭到慘痛的代價了。
秀秋眼見李貴已經默認了他的意思,說道:「右參贊大人應該清楚,日本王國是不會出動一兵一卒前往朝鮮王國抵擋女真部族的,就算是出兵了,我想貴國國主也不會同意出兵的要求的。」
李貴拜道:「多謝九州太宰大人見諒,宣祖大王的意思是獲得您的支持,獲得最優惠價格的火器支持,最好能夠出兵從海上攻擊女真政權的城池。」
秀秋大笑道:「原來如此,此事就交給老中會議與他商談具體內容,不要讓日本王國吃虧,但也不能夠多佔對方便宜!」
小西行長點點頭拜道:「臣明白!」
秀秋站了起來,點了點頭表示歉意,立刻了會場,他實在有點不能談論下去的意思,好像有點在賣國一般的模樣。
一走出會客廳,秀秋就找來了宮本忠藏,低聲命令道:「不惜一切代價從朝鮮使臣侍從的口中知道朝鮮國倒底發生什麼事情了?」
第二天一早,宮本忠藏得到了秀秋想要知道的一切,原來朝鮮國內真正出現困局的並不是努爾哈赤的進攻,而是黨爭,由於黨爭引發了戰爭。
一切的根源還要算在秀秋的份上,原來當年攝政王(現在應該被稱呼為廢王)李琿軟禁了宣祖大王,並且與努爾哈赤達成了協議,認努爾哈赤為異兄,而努爾哈赤為了避免兩面作戰,也為了得到朝鮮國的支持統一女真族,對於朝鮮王朝也是採取拉攏的政策,暗中達成了結盟的意識形態。
1599年李琿發動侵日戰爭,不到一年就被秀秋的九州討伐軍擊潰,自己還當了俘虜,如此一來,朝鮮國內就形成了兩派,一派主張擁立宣祖以及其嫡子李珒為朝鮮國王,而另外一派則擁立李琿的世子李祬,兩派開始爭鬥不休。
原來支持李琿稱王的大北派不甘失敗,他們一是暗中邀請努爾哈赤前來支持公道,二來立刻將世子李祬扶上王位,自稱仁祖,上報大明朝廷。
支持宣祖以及其嫡子李珒的小北派哪裡甘心,也以原宣祖未退位為名,號召眾牧守起兵勤王,如此一來,雙方都號召各自的擁立派,開始一場從暗鬥變為明戰的轉變。
一開始支持宣祖的小北派由於得到了侵日戰爭的五萬大軍,一舉將大北派趕出了漢城,努爾哈赤當然不期望看到一個團結一心在大明朝的朝鮮王朝出現在他的側翼,立刻起兵三千前來援救,雙方在漢城發生大戰。
小北派不敵,退卻,雙方在漢城互相對峙,一時間勝負難料。
如此小北派才會想到尋求外援的幫助,而大明朝沒有意思前來幫助朝鮮王朝打內戰,他們本身還處於國本爭端當中,所以才退而求其次,向日本王國來請求了。
秀秋對於朝鮮王國的事情本來就有點矛盾,可見他對於朝鮮國所持的態度是非常謹慎的,所謂矛盾,並非等於不願意出兵,何況此刻的日本王國還處於豐臣秀吉後世代,將領們的心中還頗有經略中國的雄心,他的心理矛盾點就在於此。
出兵和不出兵,他不得不權衡利益得失,慎重對待之。
朝鮮王國必須存在,而且還必須給后金政權給予一定的壓力,這是當前秀秋所能夠做的唯一一點,當然能否從中得到一點好處,也能夠給家臣們一點念想,不用來反對自己。
會談是緊張而謹慎的,雙方七天後終於和談完畢,在長崎港簽訂了具有跨時代意義的協議,史稱《日朝長崎和約》,全文如下:
日朝長崎和約
仔以兩國有所不愜,日本王國天皇后陽成天皇與朝鮮王國國王宣祖合意修好,保其嗣後不至失和,為此朝鮮王國國王宣祖特派右參贊李貴,日本王國天皇特派九州太宰豐臣秀俊,共同會議,各將本國本國恭奉欽差全權大臣便宜行事之上諭、敕書等件,互相較閱,均臻妥善。
現將商定條約開列於左:
一、嗣後朝鮮王國國王、日本王國天皇永存平和,所屬日朝人民彼此友好,各住他國者必須受到該國保佑身家安全。
二、從今以後,朝鮮王國國王恩准日本王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朝鮮沿海之鎮海、木浦等二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且日本王國天皇派設立奉行、管事等官住二處城邑,專理商賈事宜,與各該地方官公文往來;令日本國人按照下開敘之列,清楚交納貨稅、鈔餉等費。
三、因日本國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朝鮮王國宣祖大王准許將濟州一島給予日本王國天皇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四、因朝鮮王國攝政王李琿於萬曆二十七年九月間起十五萬軍隊攻佔日本多處土地,殺害多人,今朝鮮王國國王准以一百萬銀元補償。
五、凡日本王國商民在鎮海、木浦兩處港口貿易,向例全歸額設行商,亦稱公行者承辦,今朝鮮王國國王准以嗣後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日商等赴各該口貿易者,勿論與何商交易,均聽其便。
六、凡系日本國人,無論本國、屬**民等,今在朝鮮王國所管轄各地方被禁者,朝鮮王國國王准即釋放。
七、前第二條內言明開關俾日本王國商民居住通商之鎮海、木浦等兩處,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由部頒發曉示,以便日商按例交納;今又議定,日本王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後,即准由朝鮮國商人遍運天下,而路所經過稅關不得加重稅例,只可按估價則例若干,每兩加稅不過分。
八、以上各條均關議和要約,應候大臣等分別奏明日本王國天皇、朝鮮王國國王各用親筆批准后,即速行相交,兩國分執一冊,以昭信守。
九、此條約相交后立刻前往大明天朝複議。
萬曆三十三年八月二十一日即日本王國記年之後陽成天皇慶長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即西洋記年之一千六百零五年八月二十一日由長崎港市會賓堂。
長崎和約是公開的,當然秘密的還有許多,比如其中一百萬賠償金說是賠償金,其實是購買武器糧草彈藥的購買款,濟州島說是割讓其實是租借為攻打女真政權的避難港,不過這一切都還沒有具體實現,所缺少的還有兩個國家的國王的玉璽。
不過這個和約還是讓那些豐臣秀吉后時代的人們看到了不用武力就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的方式,這個也使得朝鮮王國的獨立地位遭到了破壞。搶佔濟州島,損害了朝鮮王國的完整,也給予了日本國侵佔朝鮮王國的橋頭堡。
通商口岸成為了日本國對於朝鮮王國進行殖民掠奪和不等價交換的中心。
正當家臣們慶祝和約的簽訂所能夠帶來的巨大利益的時候,秀秋獨自一人躲在了房間中間深深的自責著。
朝鮮王國使臣李貴帶著和約以及一門神武大炮返回國內,跟隨著他一同離開的還有秀秋派遣出去的使臣,正當他們上船的時候,大明天朝的使臣也上了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