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都新政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都新政

第一百三十七章新都新政

帝國30年(1290)十月初一,大吳帝國文武雲集新都北京,舉行了遷都后第一次文武官員齊整的早朝。

大明殿上排立著百餘名文武大員,文官有丞相顧雍、新任御史大夫華歆、廷尉黃敘、尚書令周循,衛尉陳到、大鴻臚韓悅、大司農閻甫、新設帝國國情局局長陸順,會籍郡王劉禪。以及他們的主要下屬。

武將有平北大將軍張遠、征東將軍領重騎兵營大將陸延、征南將軍領弓騎兵營大將陸抗、征西將軍領裝甲步兵營大將陸成、征北將軍領裝甲步兵營大將孫敦、車漆將軍領後勤營大將陸郁生、驃騎將軍李典、衛將軍周泰、青龍軍軍長郭籍、副軍長許褚、新兵訓練營統領於詮、白虎軍軍長陸順、參軍孫朗、朱雀軍軍長周然、副軍長丁奉、參軍胡濟、玄武軍軍長蔣琬、副軍長杜瓊、參軍唐咨、騎兵師師長張瓊、近衛師團大將張彪、海軍東海艦隊都統衛溫,副都統衛曉,參軍孫宏、南海艦隊都統賀齊,副都統朱然,參軍孫亮、巡獵艦隊都統司馬懿、濟州艦隊都統徐盛、長江艦隊都統孫弁、華夏大學副校長孫紹等。

大禮參拜山呼萬歲后,我先簡要彙報了本次北伐的主要成果,隨後孫權親自頒布本次北伐嘉獎令。所有文武官員幾乎全部各升一級,幾個功勞大的還升了二級,還調升了各級文武官員的薪餉,並特別恩賞了許多官員。升級陞官升銜升薪得賞,整個大明殿上喜氣洋洋,歡聲笑語。

緊接著我上奏了遷都北京的后對朝廷機構的調整。最大的變化是重新設立丞相和副丞相的職位,原因很多,一則我本人經常領兵出征朝中需要負責之人;二則經過十年以上的歷練,我已經幾乎掌握了政權,不用擔心丞相的制肘;三則我也想多偷偷懶;最後是為我設想的將來的立憲體制打個基礎。

孫權在再三考慮后,最終還是通過了我的上奏。

丞相由陸遜(正一品)擔任。陸遜擔任丞相孫權還是非常放心的,首先是他令人敬佩的品德,再有這天下其實就是陸遜打下來的。當然在孫權的眼裡陸遜的治政能力可能稍微弱了些,屬於守成有餘開拓不足的,但孫權不會長時期離開,而且有顧庸這個更具靈活性的在旁,應該還是比較合適的;

副丞相由顧庸(正二品)和張布(正二品)擔任。顧庸頭腦靈活頗具手段,還是做出了不少貢獻,任他做副丞相一方面是對他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看中他和陸遜之間的互補性。張布是張昭的兒子,對我扶持很大,我和他深談過,希望過些日子他勸顧庸退仕,為年輕官員讓道,他沒有二話。這副丞相一職應該說是個過渡而已;

新設吏部尚書虞翻(從三品),為人方正,任吏部尚書正好;

新設禮部尚書華歆(從三品)。新禮部尚書華歆原是魏國的名臣,能力不錯;

新設戶部尚書張華(從三品)。新戶部尚書張華原是魏國新一批的能臣,去年歸順帝國,受到孫權的賞識;

新設工部尚書朱然(正三品)。新工部尚書朱然是原南海艦隊副都統,功勞不小;

新設兵部尚書司馬懿(正三品),副部長徐盛(副三品)。新兵部尚書司馬懿原是原巡禮艦隊都統,此人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卻不諳於水戰,司馬懿被調任兵部部長;徐盛是原濟州艦隊都統。

新設邢部尚書黃敘(從二品),黃敘乃黃忠之子,獄事多所辯明;

尚書令還是周循(正二品),新任黃門侍郎唐咨(正四品)。

新任尚書左僕射鄭玄(從二品),鄭玄是著名史學家注音學家,不過他年齡已是將近百歲,且醉心學問,看來也不能指望他長期幹下去;

帝國國情局改名國情署,主要負責探察帝國周邊勢力情況,署長是原國情局局長陸順(從四品);

南八省北八省總共十六個省的主要官員也分別作了安排,其中吉林省的官員先在北京和遼寧省培訓鍛煉,待明年吳軍佔領這塊女真發源地再行上任。

除此之外,為了將朝廷法令貫徹到最基層,官制上新設了鄉長一級。原本朝廷任官到縣一級,鄉一級縣上只能派縣吏走訪,主要靠當地鄉老會自主管理。但鄉老會非常容易成為宗族勢力的工具,導致一些弱小家族受欺負。在非漢族聚居區,鄉老會有時成為對抗縣治的牽頭人。北方剛剛收復,眼下朝廷肯定是派不出鄉一級官員的,但今後隨著大學畢業生的增加,朝廷遲早要派任這一級的官員。

(具體官員改制情況,見作品相關里的大吳帝國官員品級)

攤子大了,更需要系統和法制的管理,除了完善朝廷治政體系,先後頒布和修訂了多部法案。

朝廷每年撥給皇室內孥100萬貫,用於皇室私用。我這麼做的目的一是要立個皇室也要公私分明的規矩,二是未來如果實行君主立憲,皇室得有筆固定收入。

.

這些調整固然會增加朝廷的財政支出,但也能穩定官員隊伍,讓他們獲得與責任權力相對應的報酬,減少他們貪污**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后三國時代之我的奮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后三國時代之我的奮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 新都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