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千古忠良孔文舉
冬月一日,陶謙邀請劉備,並有孔融作陪,在陶府後花園一敘。劉備心知:這位大漢忠臣必然有事相告。所以自己單身一人騎馬進了陶府。
「玄德,老朽今日邀你前來,乃是受文舉所託。他有些肺腑之言,你先聽聽!」
「文舉兄能托兄長,必是振聾發聵之言,劉備洗耳恭聽!」
「賢弟,不要抬舉孔融,你看我這一張老臉都紅了!玄德,我後面的言語頗有些出格,你姑妄聽之吧!」
「兄長,但說無妨!」
「賢弟,我們就不客套了!玄德,如果袁紹表公孫瓚屬下例如其弟公孫越、公孫范異或其子公孫續為北海東萊太守,我們如何應對?」孔融問道。
「伯珪兄應該識得此乃袁紹分化瓦解我等兄弟之謀,必不上當!」
「伯珪剛烈,恐怕會把朝廷使臣轟出幽州。不過,袁紹也就有了未來討伐公孫瓚的理由。」
「如此,確是一石二鳥!但是我們總不能讓公孫瓚上表請辭!」
「玄德,即使公孫瓚上表請辭,袁紹、曹操、袁術之流安能不繼續在朝廷的名義上做文章?」孔融反問道。
「兄長所言甚是,不過,如何應對?劉備是宗室,總不能不顧朝廷,寒天下忠義之心?」
「賢弟,漢室天下如何而來?」
「前秦無道,高祖起義兵而取之!」
「前秦天下,來自何處?」孔融追問。
「周室衰微,諸侯並立,前秦一統!」
「周取天下於商,商取天下於夏。如此這般,如果列朝開國之君心懷忠義,輔佐皇廷,安能改朝換代?」孔融問道。
「這---」劉備一時語塞。
「既然漢室天下取自前秦,緣何他人取不得漢室天下?」孔融此言一出,劉備、陶謙俱側向而視文舉。在當今忠義之人看來,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論,居然出自博學大儒孔融。
「兄長,請繼續,劉備虛心聽之!」
「劉皇叔,果然當世英雄!文舉今日是想提醒玄德,天下非天子一人之天下,乃是天下億兆黎民之天下。如果天子不恤黎民,市井之中,必有豪傑揭竿而起,取而代之!如果玄德只知忠於當今天子,必然受制於人,不能施展平生之學,更不能實現人生抱負。何況當今天子受脅於李傕,當今天子之命,恐怕只是李傕之命。如今若聽從朝廷蛇蠍之命,不是忠義,而是附賊!」劉備聞聽此言,大吃一驚,手中所執茶杯,不覺落於地下。正值大雨將至,冬雷震震。玄德於是從容俯首撿起茶杯曰:「一震之威,居然至於此。」孔融笑曰:「大丈夫也畏懼驚雷嗎?」玄德答道:「聖人言『迅雷風烈必變』,劉備是凡人,怎麼可能不畏懼?」三人大笑。
「兄長繼續!」劉備品了品茶。
「玄德,高祖皇帝是希望大漢由自己的賢德勇武之血脈傳承,還是由自己的懦弱後世亡國滅族?李傕與外戚王莽何異?你與光武帝何迥?玄德,你若忠義,須大忠大義於大漢列祖列宗,重振高祖神器!斷不可為了沽小名、釣末譽,而失天下!如果當今朝廷下詔讓你自戕,你便行此荒誕無稽之皇命嗎?那可就真成了忠義者痛,宵小輩快的千古遺憾了!」
「兄長,玄德受教了!」劉備起身向孔融一拜。
「玄德,當今朝廷之命,我們不妨也姑妄聽之!只要外結忠義之士,內置精武之軍,待機而動,可重振大漢朝綱!武皇帝『廢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因為董仲舒之儒術以忠義在位之皇帝為重,這樣則天下沒有不是的皇父,只有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臣子。如此偏袒,緣何不得朝廷大用?但是高祖不用道家之『無為而治』,如何安撫六國貴族餘黨?武帝不用法家之霸術,如何統一內政,破擊匈奴;不用兵家之『詭道』,如何奇襲龍城;不用墨家之『奇淫巧計』,5千步弩,如何抗衡十幾萬匈奴騎兵?可見,自古帝王皆應時而擇用輔保自己統治之理學,而諸子百家皆有法術可佐帝王。武帝之後以董仲舒之儒術立德為帥,是為了穩固皇權!愚忠之人,即使有諸子之才,安能攪擾乾坤?只是儒書口中念,心飛千裡外,天下皆是愚憨之人嗎?你那財主從事糜竺如何富豪天下?如若後世天子昏庸,必然有人遂起猖獗。家祖之道乃是以萬民為重,以除天下黎民受難於改朝換代!何況家祖也知『倉廩實而知禮儀』,重視農樵漁牧。那些勛貴權臣不願農作,偏要杜撰家祖輕視農耕而重詩書之論來誤導百姓,悲哉!玄德,如若有日你登大寶,你能保證你的後世子孫不會重蹈今時之亂嗎?皇帝英明神武,則御群臣;天子昏庸暗弱,則被臣下所執;即使有忠臣所輔,人心難測,你能保證其世代人人皆忠良嗎?與其讓他人保駕護航,不如自己奮發有為!只有歷代天子以萬民為重,皇帝之位為輕,方能小心謹慎,皇祀才能萬世相傳,黎民才能不受動亂之苦!」亭外,冬雨正急。
「兄長肺腑之言,備銘記在心!從今以後,以天下億萬黎民為重,擇良策而行天下!」
「主公,文舉此後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孔融起身向劉備下拜。
「兄長,這如何使得?兄長對玄德,關愛備至,快快請起!」劉備連忙下拜
「主公,文舉代天下百姓拜謝主公!」孔融把住劉備雙手再拜。
「孔文舉,當世大儒!玄德得文舉傾心相輔,必成大事!陶謙提前祝賀玄德,來來來,我先飲為敬!」陶謙舉杯一飲而盡。
「主公,文舉有一延請人才想法,請主公示下!」
「兄長,還是直呼玄德即可,請兄長賜下延請人才的方法!」
「主公,徐州年前經歷戰事,人多逃散。文舉希望在徐州建學宮。一則讓主公治下黎民皆有教化之基礎,播主公之賢名於天下;二則以學問交流為名赴各地延請名士以為主公所用;三則發展諸子百家之才輔佐主公;四則為主公大業培養官吏後備。」
「此舉甚好!不過,文舉,你的所作所為包容諸子百家,歷史上哪一大家不是想得到君王的親睞,獨霸天下?你不怕先祖責怪嗎?我有兩個顧慮:其一,『萬民為貴,皇位為輕』的思想暫時不能在學宮中散播,否則會增添不必要的麻煩。天下黎民百姓受董仲舒之論影響太深。貿然宣傳,一些愚忠腐儒必然朋黨引發混亂,而曹操、袁紹、袁術之流必然借亂興兵,徐州目前若遭遇兵禍,不利於百姓休養生息,更不利於玄德整合徐州!此論如何推廣影響,需要從長計議!其二,其他各家法術在學宮之傳承發展,需要小心謹慎,萬不可立即觸動儒術之地位。你如何安排諸子百家進入學宮,需萬分注意!否則,你可就成了天下口誅筆伐的對象。晁錯之冤,你要吸取教訓!」陶謙插話進來。
「恭祖兄,老成謀國呀!文舉佩服!你對文舉關愛之情,文舉永誌不忘!」孔融起身向陶謙一拜,然後坐下道:「先祖如果責怪,大不了挨頓板子。只是,他們如何找尋的到我?」
聽罷孔融俏皮之言,三人舉杯大笑。
「兄長但請實施學宮之策!玄德盡全力相佐!只是目前郡守之才缺乏,兄長若離開北海,北海太守一職,可由何人擔當?」
「呵呵,子龍將軍足以勝任!雖然他暫時還是公孫瓚的屯長,主公豈無意乎?恐怕主公對這個四弟早已垂涎三尺了!可讓子龍暫代北海太守。如若他日子龍真的歸建伯圭,主公現在可以讓徐宣為郡丞,寶堅足以勝任太守一職!」
「呵呵呵呵呵,文舉呀文舉!」三人同時大笑。
「玄德,你和糜竺之妹的婚事定在何日?」陶謙問道。
「本月二十六,請兩位兄長攜親朋好友光臨!」
「先祝賀主公!主公這才是『先成家,后立業』呀!」孔融打趣道。三人再次大笑。
此時,雨雲散去,天邊顯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