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第48章 白銀的光榮與夢想(1)

48.第48章 白銀的光榮與夢想(1)

白銀在50多種語言中都與錢是同義詞。白銀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曾是主要的貨幣。自鴉片戰爭至清末的50多年時間中,屢戰屢敗的中國,各種不平等條約簽了1000多條,累計賠款總額達到10億兩白銀。一貫喜歡金幣的西方人為什麼不首先掠奪中國的黃金呢?為什麼鴉片不被推銷到印度、非洲、美洲,偏偏賣到中國來呢?20世紀30年代,美國用高價收購了世界上大部分白銀。20世紀60年代,美國在官方與民間白銀儲備的巔峰時期,卻突然開始廢除白銀的貨幣職能,為此,不明緣由的肯尼迪總統因反對廢除白銀貨幣而命喪黃泉。此後,美國政府開始大批拋售白銀。打了這麼多年仗,花了那麼大的本錢,連搶帶買搞來了那麼多銀子,剛聚得差不多了,卻又開始當破銅爛鐵一樣地全給賤賣了。上至美聯儲,下至一些大銀行都在通過不同方式來大規模做空白銀以拚命壓低銀價。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本章將為您揭開其中的驚人奧秘。通過剖析白銀的前世、今生和未來,您將不僅可以獲得求知慾和好奇心的滿足,更能夠領悟到一個有生以來從沒遇到過的重大投資機遇。

未來的20年,將是世界貨幣體系發生翻天覆地大變革的時代。是一個以美元為代表的債務貨幣與以真金實銀為代表的誠實貨幣兩大板塊激烈碰撞的時代。它們碰撞的結果,一個逐步沒落,另一個則衝天而起,平步青雲。在美元與金銀兩大板塊劇烈碰撞的過程中,智者應該將資金投向不斷抬升的一方。它將像喜馬拉雅山的崛起一樣,把您的投資推上回報的巔峰!

2008年9月18日下午2點,世界金融體系幾乎崩盤!

由於信息不對稱,中國人幾乎完全不了解在那一時刻,全世界人民的財富面臨著怎樣一場浩劫。是的,這不是科幻大片的「盜夢空間」,更不是金融系統的災難演練,而是真實發生在現實中的金融噩夢!全世界都在美元崩盤的鬼門關前夢遊了一把,可絕大多數人至今都根本不知道!

這是一場發生在現代史上最恐怖的超級規模的「銀行擠兌」事件!時至今日,這一天所發生的細節仍被嚴格地保密著。

最早透露這一事件的是美國民主黨眾議員保羅·坎卓斯基,2009年2月,他在美國C-SPAN電視台做訪談節目時泄露出這一驚人的消息。

「星期四(2008年9月18日)上午11點,美聯儲發現美國貨幣市場中,高達5500億美元的資金在1~2個小時之內被國際投資人『瘋狂擠兌』。」

「財政部緊急開放救助窗口,立即注入了1050億美元試圖阻止瘋狂的資金抽逃風潮,但他們很快意識到這根本無濟於事。我們面臨的是一場電子銀行的擠兌事件。」

「財政部決定停止所有交易,緊急凍結所有賬戶,並宣布美國政府擔保每一賬戶25萬美元資金的安全,以阻止恐慌的蔓延。」

「如果他們不採取這些措施,到下午兩點,美國貨幣市場中的5.5萬億美元將被全部擠兌一光,美國經濟系統將完全崩潰,24小時之內,世界經濟體系也將徹底癱瘓。」

「如果這一情況真的發生,我們所熟知的美國經濟版圖和政治體系將變得面目全非。」

美國參議員詹姆斯·因赫費在俄克拉何馬州突沙市的電台採訪時提到,時任財政部長的保爾森規勸國會議員們通過拯救華爾街的相關法案時,甚至威脅如果議員們投了反對票,美國可能會出現重大社會動蕩,政府將不得不宣布軍事管制。

美國社會進行全面軍事管制?這恐怕是人們完全無法想象的場景。什麼樣的危機會導致社會陷入如此混亂的局面呢?這就是美元危機!

要理解美國貨幣市場被擠兌將導致美元危機,我們必須首先理解貨幣市場在美國經濟中的重大作用。

與中國的企業不同,美國企業短期借貸很少求助銀行,一是手續麻煩,二是費用較高。當企業需要270天以內的短期借貸時,它們往往使用短期商業票據的方式在貨幣市場中直接融資。這些商業票據就是一種借條,一般以企業信用為基礎,發行簡單而方便。即便企業當天需要錢,只要一早通知商業票據交易商發行「借條」,當天下午就可以拿到現金。因此,企業往往把工資發放、原料採購、運輸倉儲、房租水電等公司運轉的短期費用支出,與公司中長期發展的資金需求加以區分,短期資金主要依靠商業票據融資,長期資本往往投資於回報更高的資本市場,以便把公司賬戶中的每一分錢的效力全部調動起來。可以說,美國幾百萬家公司的日常運轉一刻都離不開商業票據和貨幣市場。除了商業票據之外,短期國債、聯邦基金、銀行承兌匯票、回購協議、大額存單等各類短期票據都要依靠貨幣市場來進行交易。

如果5.5萬億美元的美國貨幣市場遭到國際投資人的瘋狂擠兌,幾個小時就全面乾涸的話,那麼美國的幾乎所有公司和企業、金融機構、聯邦與地方政府的現金流將頃刻全面斷裂,24小時之內,我們將看到的驚人景象是:

·美國金融市場崩盤,股票暴跌、債券價格狂瀉、全國的金融機構資金往來與清算停擺,銀行無法運作,自動取款機停止取錢,銀行的公司與個人賬戶全面凍結。

·銀行里恐慌的人群大排長龍,氣急敗壞的客戶破口大罵,少數激進分子開始搗毀自動取款機。

·很多公司的生產、物流、運輸、採購、倉儲體系癱瘓,因為公司無法支付各種費用。

·各大超市出現現金搶購,因為消費者無法刷卡購買。

·政府公務員、警察、群眾一起上街遊行,交通基本癱瘓,因為他們拿不到工資,汽車無法加油。沒有存現金的家庭無法購買食品和藥品。憤怒的人群開始騷亂。

·學校、醫院、辦公大樓陷入缺電和停水的境地,因為無法支付電費和水費,發電廠、自來水公司出現停頓,因為他們無法支付生產原料的費用。

·大批的美國戰鬥機無法升空、軍艦無法出航、坦克、汽車無法行駛,因為軍方賬戶的錢由於政府短期債券融資停擺而出現資金凍結。

·美國政府宣布全國進入戒嚴狀態。

24小時之後,災難開始波及全世界。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場陸續開盤,在得知美國驚人的消息后,所有金融產品的價格全面崩盤。各國金融機構的資金往來與清算完全陷入混亂,中國的出口商拿不到貨款而拒絕貨物裝船,中東的石油出口因沒錢而停頓,俄羅斯的糧食出口宣布終止,印度的海外呼叫服務中心沒人接聽電話,歐洲央行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而緊縮銀根,歐洲多國政府債券再融資失敗而宣布凍結公務員工資,歐洲工人示威罷工,世界各大航空公司紛紛取消航班……

當9月18日的世界金融市場陷入上述恐怖遐想的同時,投資機構立刻行動起來,他們在試圖抓住逃亡的一線生機時,本能地撲向了貨幣災難中的「諾亞方舟」——黃金和白銀!

黃金在9月18日前後,每盎司一口氣暴漲了近100美元,創下黃金市場有史以來的驚人紀錄;白銀更是直線飆升了20%以上,令所有投資人目瞪口呆。而同一天的其他大宗商品,包括其他貴金屬則普遍走軟。

換句話說,當世界貨幣與金融體系真正出現重大危機時,人們的本能並不是去搶石油、鋼鐵、銅或鋅,而是直接撲向黃金和白銀。毫無疑問,黃金和白銀在這個貨幣災難面前,立刻呈現出它們久被遺忘的貨幣屬性!

黃金不必多說,自金融海嘯以來,人們已經普遍開始接受了黃金的貨幣屬性。真正令人驚異的是白銀!同黃金一樣,白銀是不折不扣的真正的貨幣金屬,雖然它的貨幣屬性在2008年9月18日只是銀光乍現,但隨著美元「周天子」的日漸衰落,白銀的貨幣屬性將異軍突起,其光芒將直逼令人炫目的黃金。

白銀的過去對於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白銀貨幣國家,曾經是世界經濟與貿易體系的核心。但是,今天的國人對未來的白銀將給中國帶來怎樣巨大的戰略機遇卻認識模糊。

白銀不僅曾經是世界貨幣,白銀還將為中國的崛起創造重大的戰略機遇!

白銀:曾經的世界貨幣

1621年,一位葡萄牙商人寫道:「白銀在全世界到處流蕩,直至流到中國。它留在那裡,好像到了它的天然中心。」

16~17世紀的歐洲人在世界貿易中的主要業務就是倒賣白銀、黃金和商品,因為他們在興旺的亞洲市場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出售,主要是他們本國生產的產品沒有競爭力。[1]

中國自明代以來一直將白銀作為主要流通貨幣,而當時中國本身並不是世界白銀生產大國,那麼明朝為什麼會選中了白銀作為貨幣呢?而中國的白銀又是從何而來呢?

白銀成為明朝的主要貨幣並非源於自願的選擇,而是形勢比人強的結果。明朝以前的宋、金、元都曾嘗試過用紙幣替代貴金屬作為主要貨幣,而結果卻驚人地相似。由於人性貪婪的鐵律,貨幣一旦脫離商品屬性,就失去了天然的剛性制約,大規模濫發紙幣彌補財政赤字的財富掠奪,最終以惡性通脹、稅收枯竭、財政崩潰和帝國垮台來收場。明朝初年也曾嘗試前朝的紙幣試驗,發行了明寶鈔,至1522年,紙幣貶值到原來的2‰,通脹肆虐,民怨沸騰。明政府終於被迫放棄了紙幣制度,轉而恢復了金屬貨幣制度。從宋到明,經過近500年的紙幣制度實驗,歷史得出的最終結論是:不靠譜。

擺在明朝面前的金屬貨幣選擇不外乎金、銀、銅三種,金太貴,而銅太賤,所以白銀作為唯一的候選人,成為了地地道道的「人民的貨幣」。

問題是,缺少銀礦的中國從哪裡去獲得大量的白銀來充當貨幣呢?答案就是世界貿易。

如果把世界貿易體系形象地比作是巨大的水車系統,那貨幣就是驅動水車齒輪旋轉的激流。貨幣供應量越大,水車周轉速度越快,世界貿易的規模也就越大。從16世紀到19世紀,驅動世界貿易體系運轉的貨幣正是白銀。

1581年,明朝首輔張居正在全國開始推行「一條鞭法」,從役法和田賦入手,從保證政府賦役的願望出發,逐漸把徭役的重心由戶丁轉向田畝,並將稅收的最終結算貨幣定為白銀,從而創造了巨大的白銀公共需求。

十分巧合的是,1545年和1548年西班牙人在秘魯和墨西哥先後發現巨大的銀礦,加上日本的白銀出口,這三個國家巨大的白銀供應構成了驅動世界貿易齒輪旋轉的強大力量。

當時,中國最強大的產業莫過於茶葉、瓷器和絲綢,在世界市場中幾乎沒有像樣的競爭對手。中國向歐洲出口的瓷器佔全部瓷器出口值的50%,以至於中國在世界上的名號就是英文中的「瓷器」一詞「China」。絲綢也是中國出口的重量級產品,「從中國出口絲綢數量超過人們的想象。每年有一千英擔輸出到葡屬印度群島和菲律賓,它們裝滿了15艘大船,輸往日本的絲綢不計其數……」[2]

由於中國白銀稀缺,從而使中國明代出現了銀貴金賤的局面。17世紀初,廣州的金銀價格比為1:5.5到1:7,而西班牙則是1:12.5到1:14。中國的銀價是西班牙的2倍。剛在美洲發現超大銀礦的西班牙商人,在發現這一巨大的貨幣套利空間之後,大喜過望,成群結隊的歐洲商人,帶著他們從美洲掠奪的巨額白銀登上了駛向中國的航船。正是這種白銀—黃金的套利衝動,鞭策著巨大無比的世界貿易巨輪開始全速轉動。

儘管歐洲從17世紀開始了工業革命的步伐,機器生產大幅降低了生產成本,但它們的主要產品——紡織品,在中國並沒有競爭力。一方面由於長途海運大大增加了運輸成本,另一方面也由於中國曆朝歷代對內河航運,特別是大運河的長期持續投入,有效地降低了中國本地商品的運輸成本,從而大大增加了本地商品的競爭力。

更重要的是,中國紡織業在明末清初已達到相當的生產規模,據西方傳教士估計,在17世紀末,上海及周邊地區的織布工人達到20萬之多,提供紗線的紡紗工人更高達60萬之眾。產業規模效應及低廉的運輸成本使得歐洲產品在中國幾乎喪失了競爭的機會,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19世紀中後期。

在這種態勢之下,歐洲的商船主要運送的商品就是美洲的白銀,到達中國之後,用白銀換回中國的瓷器、絲綢和茶葉,並且用「昂貴的白銀」兌換「便宜的黃金」,再運到印度採購印度的商品,最後滿載東方的商品和黃金回到歐洲,賺得盆滿缽滿。

歐洲人在16世紀到19世紀的近400年的時間裡,主要從事的就是掠奪美洲白銀和國際倒爺的工作。不誇張地講,掠奪美洲白銀成就了歐洲發達的第一桶金。而當時世界貿易的中心顯然是在中國,中國出口商品,進口貨幣,從而確立了白銀本位的貨幣體系。證明中國是當時世界貿易中心的辦法很簡單,這些白銀一旦到了中國就再也不離開了,成為中國貨幣供應的主體部分,直到英國人開始向中國販賣鴉片為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貨幣戰爭3:金融高邊疆
上一章下一章

48.第48章 白銀的光榮與夢想(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