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27章 風雲再起,華爾街炒房團在行動(1)
本章導讀
房價反彈被認為是美國經濟復甦的又一「鐵證」,真相再次被幻覺和狂熱所掩蓋。價格之所以能夠迷惑絕大多數人,就是因為人們往往只看價格本身,而不去分析形成價格的深層原因。
2012年3月是美國房地產價格反轉的拐點,長達6年的房地產熊市終於出現了轉機。實現房價逆轉的關鍵因素,就是改變了銀行止贖房的供求關係。一方面銀行積壓了大量止贖案件,減緩了止贖房拍賣對房價的沉重壓力;另一方面,在美國政府的支持下,華爾街炒房團開始大舉入市,橫掃了美國東西海岸五大房地產重災區的止贖房庫存,在數月之內一舉扭轉了房地產的頹勢。
華爾街炒房團以區區數百億美元的資金,調動了數千億投機大軍,撬動了數十萬億的房地產市場,其動用資金之少,時間之短,成效之大,堪稱是以金融手段改變房地產走勢的經典戰例。
問題在於,金融操縱可以短期改變市場價格,卻無力維持長期趨勢。決定房地產未來的是年輕一代的潛在購房者,而他們卻正在失去夢想的邊緣苦苦掙扎。
在利率火山的威脅之下,華爾街炒房團已經開始準備「勝利大逃亡」,在他們的兩條撤退路線中,一條已經失敗,另一條則剛剛開始嘗試。
記住,「租金抵押證券」的概念是否成功,決定了華爾街炒房團能否成功突圍!
房價失血的傷口:止贖房
2012年1月,正當中國為壓不住房價的上漲而一籌莫展之時,美國卻在為擋不住房價的下跌而焦慮萬分。中國人根本不相信房價可能會下跌,正如2006年的美國人和1989年的日本人一樣。
其實,房價下跌的關鍵是按揭貸款的崩潰,大面積的嚴重違約迫使銀行收回房產進行拍賣,低廉的拍賣價砸垮了房產價格。到目前為止,中國極少發生房產被銀行沒收拍賣的情況,所以對銀行止贖的概念比較淡漠。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美國,當人們通過銀行按揭貸款買房時,由於購房者沒有其他資產可供抵押,所購買的房產便作為銀行的抵押品,直到房貸全部還清,銀行才將房產所有權歸還給房主。對購房者來說,每月按時償還房貸,就是一個連續不斷的「贖回」自己房產所有權的過程。如果不能及時還款,那麼銀行就有權中止房主「贖回」產權,並將抵押品進行拍賣,這就是「止贖房」的由來。
在正常情況下,銀行並不願意持有止贖房產,這將耗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效益上得不償失,最佳選擇是儘快拍賣這些房產,迅速收回資金。止贖房的拍賣價格往往非常低廉,它們大量而集中地湧現在市場中,相當於「四·一二」黃金市場上出現的大規模的猛烈拋售,流量最終決定存量價格。止贖房的砸盤惡化了房產價格的預期,而房價的下跌又加劇了止贖房的湧現,從2007年到2012年,美國房價的惡性循環已持續了5年之久。
2012年1月6日,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總裁兼CEO威廉·杜德利(WilliamC.Dudley),在新澤西銀行家協會的經濟論壇上憂心忡忡地指出:自2006年房價見頂之後,美國房地產遭受了34%的空前慘跌,房產所有人損失了7.3萬億美元,超過了他們房產凈值的一半。新房開工數量從高峰期的每年175萬幢,劇減為2009年年初的36萬幢,到2012年也僅僅停留在42萬幢的水平上。[1]
到2012年初,儘管按揭貸款違約的洪峰期已過,但仍有150萬個家庭的房貸出現了90天以上的嚴重違約,200萬個家庭已經處於銀行止贖的狀態之中。當銀行沒收房產之後,這些止贖房產被稱為REO(RealEstateOwned)。如果情況沒有根本改善,那麼在2012年和2013年還將有360萬幢住宅變成止贖房。
更糟糕的是,美國共有1100萬個家庭的房貸總額超過了他們房產的價值,這些「溺水房產」的負債人有強烈的動機「拋棄」他們的房產,隨時加入違約大軍,這就使銀行潛在的止贖房的總量達到了上千萬套的規模!
設想一下,銀行持有的上千萬套的止贖房產,成批量地不斷砸向脆弱的房地產市場,美國的房價將難逃再次出現大崩潰的局面,10年之內難以復原。
在經濟繁榮時,美國的家庭基本不儲蓄,需要消費時,不斷升值的房子就是取款機。當經濟蕭條時,人們連工作都難以保住,實際收入負增長,想放開手腳消費就更難。房子是美國人最主要的家庭財富,如果房價不斷下跌,財富效應萎縮,消費拉動經濟就是空談。消費不振則經濟萎靡,缺乏經濟活動,哪裡會有現金流和稅收?又如何支撐得住股票市場和金融市場的泡沫?
房價持續下跌正是美國最致命也是最頭疼的經濟難題,美聯儲的QE政策實施了兩輪,而房價卻遲遲不見好轉。
壓制利率可以輕易帶來債券和股票市場的繁榮,但多數美國人並不直接擁有股票和債券。金融泡沫對於大量擁有金融資產的富人所帶來的財富效應,要遠大於正在拚命保住飯碗、奮力維持收支平衡的普通中產階級,因此股市創新高並不足以刺激持續的消費增長,而美聯儲的寬鬆貨幣又主要流進了金融系統,刺激出更大的影子泡沫,普通的美國人沾不上QE的好處。如此一來,房地產的價格復甦根本指不上早已負債纍纍、「壓力山大」的中產階級。
到2012年年初,美聯儲已經清楚地看到,單純依靠QE印鈔和超低利率,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房價下跌的趨勢,最有效的辦法還是要用在金融市場上屢試不爽的價格操縱手段。
需要再次強調,房地產和金融市場一樣,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那就是流量價格決定存量價格,或者更進一步說,是流量價格的預期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
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總存量為1.33億套,總價值約23萬億美元,每年新房和現房的銷售規模為800萬套,即流量僅占存量的6%。
在一個房價下滑的市場中,準備開工新建住房的開發商,首先關注的是現房的成交價格,並以此來評判新房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和利潤率,新房定價其實是被現房交易所左右。而在現房市場中,每年近百萬套的止贖房拋售,嚴重壓制了700多萬套現房交易的成交價。
如果一個社區的房產均價為25萬美元,只要掛出幾個拍賣價僅12萬美元的銀行止贖房,所有的賣房人都會處於巨大的心理壓力之下。關鍵是這種價格落差會左右市場預期,導致買家更有耐心,而賣家更迫不及待。
如果說流量決定存量,那止贖房就是流量中的增量,是決定整個房價最關鍵的「穴位」。
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和美國財政部中,到處都是在金融市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行家,他們對於市場的各種玩法瞭然於胸,既然股票、債券、利率、貴金屬市場可以人為控制,房地產市場當然也可以從中借鑒。所謂「人為控制」,往好里說叫「管理預期」,往壞里講就是「操縱預期」。不管是「管理」,還是「操縱」,其基本共同點就是「人為」二字。
想扭轉房價預期,關鍵就在控制止贖房的供需關係,迫使止贖房的價格上漲。
要達到這一目的,首先就要減少止贖房的供應量。
止贖阻塞,房價企穩
保住房主不被銀行掃地出門,這是減少止贖房供應的第一招。
2009年,美國啟動了HAMP(HomeAffordableModificationProgram)計劃,其目的就是讓納稅人出錢,讓銀行得利,讓房主繼續「套牢」在已成為「溺水資產」的房子里,以延緩房產止贖的發生。HAMP計劃完全由銀行主導,如果銀行評估從政府那裡獲得的好處更多,它就會通知房主重新修改房貸條款,例如以提高貸款總額為代價,略減月供的金額。如果銀行覺得政府貼補得不夠,它就會決定直接進行止贖和拍賣。
HAMP計劃原指望「拯救」400萬戶深陷「溺水房」沼澤,而已經發生房貸違約的家庭,由於工作效率和標準設定問題,僅處理了120萬個家庭重新修改貸款的申請。可悲的是,30.6萬個家庭再次陷入違約,還有8.8萬個家庭即將違約,總數高達全部參與家庭的33%,而且加入該計劃時間越長的家庭越容易違約。從2009年該計劃開始執行時就參加的家庭,其違約率高達46%,當這些家庭再度違約時,他們不僅面對更高的負債總額,而且遭到更嚴重的信用傷害。
到2013年4月底,HAMP計劃得到了191億美元的額度,卻僅僅使用了44億,由於再度違約造成了8.15億的損失,該計劃將延長到2015年。
從效果上看,HAMP計劃不像是拯救行動,而更像是一個陷阱。陷入止贖困境的家庭,基本都是由於失去工作而喪失了還款能力,就業市場的極度萎靡導致這些家庭難以獲得足夠的收入來源,而房貸的總額卻大幅增加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的違約率大幅上升幾乎沒有任何懸念。
無論HAMP或其他「拯救」行動的最終效果如何,這些政策的執行還是有效地緩解了止贖房迫在眉睫的供應壓力,上百萬套止贖房的定時炸彈被延遲了爆炸時間。
除了政府干預,銀行也延遲了止贖房的進程。
2010年11月,驟然曝光的「機器人代簽」事件,使時運多舛的銀行醜聞再度升級。銀行雖然發放按揭抵押貸款,但卻沒有人力物力去處理成千上萬的收款、催款或向違約人發出止贖通知之類的「雜事」,這些業務通常外包給「服務商」。當欠款人發生違約后,「服務商」的工作量驟然增加,他們僅有的微薄利潤很快就被後續止贖流程的巨大工作量所吞噬。服務商的工作人員每天要處理成千上萬的法律文件,包括簽字和公證等手續。為圖方便和節約成本,他們幾乎沒有看過這些文件的具體內容,僅僅像「機器人」一樣地簽字,有時甚至在沒有證人和公證員的情況下草率完成公證手續,有些文件出現了大量錯誤。
「機器人代簽」事件,掀起了美國社會的軒然大波,畢竟房產是「美國夢」的重要基礎,當一個家庭即將失去這個夢想的心碎時刻,如此草率的處理方式,讓公眾對銀行的反感情緒更加強烈。銀行引發危機在前,「草菅人命」在後,止贖程序遭到了社會的普遍質疑。
要進行止贖,就必須首先確認止贖權,而銀行通常是在並未完成止贖權確認的情況下,就急急忙忙地發出了止贖通知,著手驅趕房主,並完成拍賣。律師聯合受害人集體控告銀行的「程序不合法」,導致了席捲整個美國的曠日持久的法律訴訟。
這場巨大的混亂,使銀行的止贖工作陷入了癱瘓,要從上百萬個止贖案件中,清理出哪些是手續完備的申請,絕非易事。銀行在無法弄清現狀的情況下,只得大面積暫停了止贖進程,結果導致了高達250萬個止贖案件的積壓。
此時,美聯儲和大銀行們都還沒有想出扭轉房價的妙計,所以他們的心態當然是止贖過程越快越好,以減少銀行的損失。
到2012年年初,美國政府和銀行達成「機器人代簽」案件的妥協后,銀行突然發現止贖案件大規模積壓所帶來的好處,這就是房價下滑趨緩了。
銀行終於意識到,止贖就是逆轉房價的關鍵!
因此,即便是法律訴訟已經解決,止贖積壓的因素都被消除,銀行反而對止贖房繼續積壓著不辦,致使止贖拍賣在2012年屢創危機之後的新低。在紐約,止贖過程竟然被拉長到1072天,時間長達3年,是2007年的4.3倍;佛羅里達是858天;加州為接近一年的時間;其他各州情況也大致類似。銀行刻意減少止贖房拍賣,導致了房地產投資人只能在更少的供應中去拼搶,從而大幅減輕了止贖房拍賣對房價的劇烈衝擊。
當然,銀行刻意拉長止贖時間,也會遭受一定的損失。當嚴重違約后,原房主知道自己將被掃地出門,索性不再向銀行繼續還貸,而在止贖完成之前,銀行也無權驅趕房主。在雙方僵持的過程中,銀行相當於免費向房主提供住房。
不過,減少止贖房的供應,僅僅能起到減緩房價下跌的作用,還不足以產生房價上漲的動力。要完成房價的逆轉,需要強大買盤的介入。
這就是美國房地產最新崛起的買家主力——華爾街炒房團!
華爾街炒房團,房價逆轉的節奏
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路,在金融市場中同樣是真理。金融市場多空雙方的博弈與戰場上敵我之間的廝殺,都是為了奪取主動權,即改變對戰爭結局的預期,勝利者摧枯拉朽的氣勢和失敗者兵敗如山倒的絕望,都是預期形成了一邊倒的後果。
2013年4月12日,華爾街以雷霆萬鈞的拋盤,徹底摧毀了黃金市場多頭的抵抗意志就是鮮活的戰例。2012年年初,華爾街準備在房地產市場上展開凌厲的大反攻,以圖一舉改變市場對房價走勢的預期,主攻方向就是止贖房這一戰略突破口,而主要突擊力量正是華爾街戰力彪悍的PE、REITs和對沖基金,其中,黑石集團堪稱是主力中的主力、王牌里的王牌。
房地產大反攻的戰略布局早在2011年8月就開始籌劃,止贖房審理的積壓造成了房價下滑減緩的有利局面。從市場心理的角度看,看空房地產的預期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如果不利用這一有利時機進行反攻,那麼將來止贖房的供應還會源源不斷地湧向市場,而且規模越來越大,空頭力量將不斷加強。只有集中力量突然反擊,而且強度必須大到足以震撼市場的效果,才有可能摧毀空頭的意志,使房價大舉反彈。房價走高又會削弱止贖房的供應源頭,從根本上逆轉房地產的趨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