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4章 黃金斬首,打響美元保衛戰(3)

4.第4章 黃金斬首,打響美元保衛戰(3)

就像乍富的人有錢以後才開始講究貴族禮儀,美國也是成了經濟強國之後才覺得自己雜亂的貨幣體系有些不雅,雖然財富與權力在不斷集中,而貨幣制度卻仍然混亂分散。最終,美國在1900年開始推行金本位,法律規定1盎司黃金=20.67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使美國成了暴發戶,大量歐洲黃金湧入美國,從而刺激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的大繁榮和隨之而來的大泡沫。1929年美國股市崩盤,1931年美國銀行開始大規模破產。驚恐萬狀的儲蓄者湧向銀行,用美元鈔票擠兌黃金,結果導致數千家銀行倒閉。1933年3月3日,就在羅斯福宣誓就職總統的前一天,國際和國內的擠兌風潮竟然將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黃金儲備洗劫一空[6]。如果3月4日羅斯福不採取斷然行動,那麼美國的中央銀行體系就將破產!這是真正意義上的破產,因為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乃是一家私營公司,並非政府部門。

1933年3月4日,羅斯福上台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刻關閉全國的銀行體系,放假10天。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整個經濟體在10天之內,完全處於沒有銀行和貨幣的狀態之下。3月11日,羅斯福下達行政命令,以穩定經濟為名,停止銀行的黃金兌換。4月5日,又下令美國公民必須上繳他們所有的黃金,政府以20.67美元的價格強制收購。除了稀有金幣和黃金首飾之外,任何私藏黃金的美國人,將被重判10年監禁和25萬美元的罰款。1934年1月又通過了《黃金儲備法案》,美元大幅貶值到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但美國公民無權兌換黃金。幾個月前美國人剛剛上繳了黃金,拿到手上的美元紙幣還沒捂熱就貶值大半。

羅斯福當年救急的黃金禁令,居然維持了40多年!這種情況在戰後更顯得匪夷所思,美國坐擁全球2/3黃金儲備,其GDP一度佔全世界的半壁江山,竟然在如此之長的時間裡,在顯然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禁止公民持有黃金。這充分表明,隔絕黃金與美國人日常生活的聯繫正是這一政策的關鍵所在。其實,美國早就決心「篡金自立」,以美元來稱霸世界了。

長期隔絕政策確實很有成效。在1975年黃金合法化之後,普通的美國人並未去大規模搶購黃金,因為他們確實對黃金「失憶」了。與中國的歷史相比,美國的歷史不過是一個朝代的時間。「亂世藏金」對中國人而言,是在幾千年歷史慘痛教訓之中反覆驗證的終極經驗;而對美國人來說,他們並沒有經歷過完整的大國興衰,根本就不相信美國會衰落,歷史會輪迴。盛極而衰與物極必反這樣的思維方式,在美國人的頭腦中是沒有經驗對應的。既然美國的制度就是歷史的終結,如果美國的霸權可以永續存在,那麼美元自然就是人類貨幣的終極形式,黃金還能有任何價值嗎?

在1975年美國剛剛開放的黃金市場上,人們普遍不理解也不看好黃金投資。在商品交易所里,黃金期貨幾乎無人問津,黃金交易員是最不入流的邊緣者。在黃金交易的時間裡,他們常常閑極無聊,甚至靠下國際象棋來打發時間。

當然,美元的暫時穩定只是一種假象。

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初,黃金價格逐漸從35美元上漲到42.22美元,美國的通脹開始發作。但普通美國人認為那是1973年石油危機的結果,物價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畢竟1971年以前的美國物價有長達170年的穩定記錄,雖然世界大戰會造成物價波動,但金本位下的物價大致保持了長期下降的歷史趨勢,美國人對通貨膨脹的感受非常陌生。不過,石油危機之後,美國的通脹非但沒有回落的跡象,反而愈演愈烈,人們的情緒逐漸緊張起來。

1977年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上開始崩潰,1978年美國的通脹已從1971年前後的4%飆升到了10%,1979年更達到驚人的14%!這時美國人的心態再也無法平和,他們從緊張變成了恐懼,對黃金的熱情突然發生了大爆發。報紙、廣播、電視迅速反應過來,原本無人關注的金價很快成為頭版消息。伊朗人質危機,蘇聯入侵阿富汗,更是在炙熱的黃金市場上火上澆油。

原來默默無聞的黃金交易員,頓時成為期貨市場中的寵兒,身價倍增。僅僅在1978年12月的一個月內,美國黃金期貨市場就突破了100萬張合約的驚人交易量,而1975年和1976年全年的交易量平均不過80萬張合約。[7]

三年中,黃金期貨交易量以10倍的速度爆炸性增長,催生了美國黃金市場的期貨革命。瑞士那種沉悶的實物黃金交易,簡直令財大氣粗的美國投資者窒息;而倫敦保守老舊的商業模式,也不能滿足美國投機商的巨大胃口。美國人天生喜歡冒險和創新,具有與生俱來的賭徒性格。

既然要開闢黃金市場,要玩就要玩大的。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率先推出了革命性的黃金期貨產品,每張COMEX合約為100盎司含金量為99.5%的標準金條,這比倫敦400盎司的標準金條更小。由於價格更低廉,所以極大地擴大了基礎客戶的規模。更為重要的是,期貨合約採用了保證金模式,購買每份合約僅需5%左右的保證金。如果金價為1000美元,那麼每份合約的總價就是10萬美元,這個價格顯然過高,不利於散戶參與。如果只交5%的保證金,也就是5000美元,那麼客戶就能夠用區區5000美元來買賣價值10萬美元的黃金。20倍的槓桿,對於賭徒來說實在是太刺激了!

COMEX以倫敦金條1/4的規格,再輔之以20倍的槓桿,等於將投資黃金的門檻降低了80倍!當年瑞士人苦口婆心地遊說全世界的金礦主和首飾商們,再苦哈哈地建立倉儲、精鍊、運輸等設施,試圖將瑞士打造成世界黃金中心,幾十年苦幹下來,被倫敦金融家們玩了個金蟬脫殼。而美國人則看透了黃金市場的投資主導趨勢,大刀闊斧地降低投資黃金的門檻,充分刺激和滿足了人性中的貪婪和賭性,輕而易舉地搶走了倫敦黃金市場的大量國際客戶。

紐約的牛仔精神與倫敦的貴族做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倫敦的大佬們認為,黃金投資是一種私密性很強的生意,客戶與交易商在一種相對非正式和缺少監管的氣氛中可以討價還價,而期貨市場那種嚴格監管和劇烈交易的壓迫感過強。簡單地說,倫敦認為黃金交易是一種講究身份和隱私的交易,真正的富豪需要倫敦那種更舒適和貼心的服務體驗,炒黃金的不過是暴發戶,藏黃金的才是世家巨富。

紐約的牛仔們根本不在意大戶小戶之分,有錢賺才是硬道理。

COMEX公開喊價市場的開盤與倫敦金定價的過程迥然不同,這裡沒有倫敦貴族式的講究與私密,一開盤就處於一種極度緊張和亢奮的氣氛之中。來自全球的買賣信息通過美林、高盛等交易商彙集成波濤洶湧的訂單洪流,交易指令即刻通過電話下達到交易大廳的電話亭,接線員們每人要應付15條電話專線,他們在接電話的同時就必須將交易指令草寫在交易單上並加蓋時間戳,以便客戶查詢。此刻,通訊員(Runner)早已等候在旁邊,等交易單剛落在桌上,他們立刻一把抓起,然後以百米衝刺的速度直撲大廳中的交易員。交易瘋狂時,數百條電話線交織成密密麻麻的蜘蛛網,從電話亭一直扯到離交易員最近的地方,通訊員們飛奔在層層的「絆馬索」之中,竟然從來沒人摔過跤,簡直就是奇迹。

高強度、快節奏、大批量、小成本,紐約黃金期貨市場獲得了空前的成功。COMEX市場就像磁石一般牢牢地吸住了全世界的黃金投資者,他們的作息時間完全被紐約的交易時間打亂,歐洲人不得不在辦公室守到很晚;中東人很難在午夜前吃上晚飯;最慘的還是香港和亞洲的投資者,他們上床的時間基本都在凌晨3點以後。

20世紀80年代初,紐約的期貨黃金市場規模和流動性都日益凌駕於倫敦的實物金市場之上。最近10年以來,紐約定價的力量越來越起到主導性作用。在黃金期貨市場中,絕大部分投資人其實是投機者,他們在這個緊張、刺激、跌宕起伏的市場中玩的是一種心跳。期貨市場的交割量與成交量相比,往往連1%都不到,參與交易的賭徒們如果最後不得不提取現貨,這是件相當沒面子的事情。

對於任何一種商品而言,交易量越大的市場對價格的影響力就越大,原因在於商品在最大交易量的市場中流動性最好,變現最容易,價格發現最準確。黃金市場也不例外。不過,當期貨、期權之類的「紙黃金」的交易量超過實物黃金交易量100倍時,這個市場已經不再是一個黃金的期貨交易市場,而是一個期貨市場號稱交易的是黃金。更準確地說,是一個以黃金價格為賭注的賭場。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大媽」和世界黃金實物投資人大量購買黃金,卻無法撼動黃金價格的原因。

賭場越開越大,賭注越來越高,可是實物黃金籌碼卻日益稀缺,這就出現了一個風險:如果籌碼耗盡,賭場就可能被迫關門。

這一潛在的風險在2012年底和2013年初正在快速升溫,並最終掀起了一場黃金市場的滔天巨浪。

美國QE3:一石激起千層浪,美元信心在搖晃

2012年9月14日,美國宣布第三輪量化寬鬆(QE3)即將啟動,每月繼續由美聯儲印鈔購買400億美元的按揭抵押債券(MBS)和450億的國債,總規模每月高達850億美元。更令人心驚肉跳的是,美聯儲宣稱QE3將持續到就業市場好轉,同時暗示可以容忍通脹底線被突破。這樣一來,QE3就變成了無時限、無量限、無底線的「三無政策」。僅在2013年一年裡就會凈增加1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到2013年底,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將達到4萬億美元的規模,這將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的4倍!

雖然QE1和QE2並沒有帶來人們最為擔心的物價暴漲,但QE3的「三無政策」,最終是否將喚醒沉睡中的通脹惡魔,市場上沒有人知道。貨幣超發之所以沒有立刻帶來通脹,主要原因是新增貨幣暫時陷入了金融系統的沼澤地里,進行著無效率的空轉。但這種狀況並非永久穩定,每月850億美元的貨幣注入將不斷增加維持脆弱穩定的困難,無論最終結果是奇迹般的經濟復甦,還是悲劇式的崩潰,通貨膨脹都是一個繞不開的疑問。如此規模的基礎貨幣泛濫,已經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貨幣堰塞湖,令人望而生畏。

歐洲太平洋資本公司的CEO彼得·希夫(PeterSchiff),在一次演講中將QE3對世界的危害表達得形象傳神,他模擬未來有一天美國總統發表電視講話:「同胞們,我們將大幅削減公共開支、提高稅收、取消基礎醫療保障、減少養老金髮放,這麼做的目的是中國人想要我們還錢。你們認為這會發生嗎?永遠不會!美國人民會說,這些可惡的中國人,明知道我們還不起錢,還硬要把錢借給我們,他們是高利貸的吸血鬼!我們永遠不會還錢!」

彼得·希夫尖刻地指出:「中國人似乎都是鴕鳥,當有人告訴他們,美國人從來就沒打算還錢,因為他們幾輩子也還不清這些錢時,中國人的反應竟然是將腦袋埋到沙子里去,然後告訴自己說:『不會的,不會的,美國國債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資。』然後一如既往地將中國的資源送往美國,換取綠紙片,接著去買美國國債。而中國還有1億的貧困人口,這些同胞的生活似乎完全比不上美國國債重要,原來世界上最歧視中國人的竟然是中國人自己!」[8]

其實,世界各國都明白QE3是美國將禍水引向別國和轉嫁危機的把戲,只不過每個國家的反應不同罷了。這就如同缺錢的黑社會老大,拎著明晃晃的砍刀,上了長途汽車,挨個向乘客索要保護費,乘客們都敢怒不敢言,老老實實地交出了財寶。等黑老大下了車,乘客們立刻炸了窩,發誓再也不能受這般折辱了。這就是各國紛紛開展貨幣互換和本幣結算的原因,人們已經受夠了黑老大的訛詐。

QE3無疑使各國對美元的不滿,從悄悄地滋生與蔓延,迅速升溫成公開的聲討和憤怒。

美聯儲當然知道宣布QE3的後果,但如果沒有QE3,經濟復甦的海市蜃樓將被立刻打回原形。

為了控制美元匯率不至於發生重大危機,或者其他國家另起爐灶擺脫美元,美國將打一套貨幣、經濟、市場、媒體和地緣衝突的立體組合拳,既要濫發美元,還要大家都來搶,這絕對是一項高難度的雜技。

既然大家看準了美元會爛下去,那美國就讓其他貨幣更爛;既然新興國家想另起爐灶擺脫美元,那就讓這些地區的經濟先亂起來。

遙相呼應:發達國家齊上陣,貨幣貶值戰鼓聞

美國以往最煩別國貨幣貶值,動輒以「操控匯率」來指責和威脅,正所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特別是對於中、日這兩個最大的貿易夥伴和最大的債主,美國更是威逼利誘,只恨人民幣和日元升值不夠。

2013年1月22日,日本政府與日本央行悍然發表《關於擺脫通貨緊縮、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共同聲明,力爭實現物價上漲2%的目標。手段就是「50年來最激烈」的日元貶值,每年增加基礎貨幣60萬億~70萬億日元(大約為6000億~7000億美元),目標是在兩年內使基礎貨幣總量翻倍。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貨幣戰爭5:山雨欲來
上一章下一章

4.第4章 黃金斬首,打響美元保衛戰(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