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1章 攝政天下,剿滅英鎊割據(3)
1932年2月,美聯儲遊說國會通過法案,允許美國國債作為貨幣儲備,從而拿掉了黃金對美元的剛性制約。1913美聯儲成立以來,美元發行仍然戴著黃金的金箍,100美元的發行背後必須要有40美元的黃金抵押,剩餘的60美元抵押物主要是短期商業票據。儘管美聯儲可以在公開市場中買賣國債,將國債作為其主要資產,並在事實上使用買入國債來向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但在法律上,美國國債並不能充當美元的貨幣儲備。美國國債在美元發行中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商業票據。原因就是,美國國會對美聯儲的貨幣大權抱有很大的戒心,非常擔心有朝一日,美聯儲會把國債貨幣化,對政府的財政赤字提供幫助,用貨幣權力尋租來腐蝕和綁定政府,從而顛覆美元的內在價值。可是,國會的這道控制美聯儲貨幣權力的「密詔」,在危機中被美聯儲巧妙地廢除了。
美聯儲終於可以通過大規模的公開市場操作來吃進國債,將國債嵌入美元發行的核心。國債作為美元的核心儲備,將從客觀上迫使其必須隨著經濟發展而增加,而國債的增加只能通過財政赤字才能實現。美聯儲用國債增發既達到了誘惑政府透支花錢的貪婪慾望,又脅迫政府不得不長期陷入赤字,否則將導致貨幣緊縮的經濟困境。這種對債務的依賴,正是美聯儲權力的源泉,也正是後來美國對付英國的手段。銀行家們的思路真可謂匠心獨具,竟能設計出如此精妙的貨幣圈套!國會針對美聯儲精心設計的貨幣「馬奇諾防線」,被銀行家們利用經濟危機輕而易舉地就從側翼迂迴過去了。
新法律通過之後,美聯儲立刻開動印鈔機,啟動QE2,大規模買入國債,向銀行體系再度注入了10億美元,美國股市在1932年QE2開動后,應聲暴漲近一倍!
事實表明,1932年2月新法案通過的時候,正是20世紀以來,美國股市的超級大底!
股市雖然見了底,但經濟復甦還遙遙無期。羅斯福即將啟動的正是QE3。
羅斯福原本有一位金融高參,他就是詹姆斯·沃伯格——「美聯儲之父」保羅·沃伯格的兒子,如果按輩分算,應該是美聯儲的兄弟輩。詹姆斯時年25歲就擔任了國際承兌銀行的副總裁,跟著父親保羅開闢了美國商業承兌匯票市場的新天地,為樹立美元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主導地位立下了赫赫戰功;年僅37歲就成為華爾街最年輕的金融巨頭,出任曼哈頓銀行(今天摩根大通銀行的前身)董事會的副主席。原來羅斯福曾準備讓他擔任財政部次長的要職,作為羅斯福與華爾街的橋樑,但他寧願做總統的私人顧問。詹姆斯的性格不是很穩定,可能由於少年得志過早,他後來與羅斯福發展到情緒激烈對立,甚至在報刊上公開謾罵羅斯福新政的狀態,使得他的政治前途受到了很大影響。
在總統疏遠了詹姆斯之後,羅斯福時代的重臣,財政部部長摩根索推薦了他的老師,康奈爾大學農業經濟的教授喬治·沃倫擔任總統經濟顧問。羅斯福對沃倫的價格再通脹理論相當讚賞,雖然總統自己不懂經濟學,但他那頗有問題的直覺告訴他,價格上漲是解決危機的出路。沃倫的思想完美地符合了羅斯福的預期。
沃倫曾花費十年心血調查農產品20世紀20年代以來價格下降的根源,並於1932年發表了他的巨著《1720—1932:213年來的批發價格》。得出的結論就是:黃金與商品價格存在著明顯的相關性,黃金多則價格漲,黃金少則價格跌。這個結論本身倒沒什麼特別,黃金本來就是信用擴張的基石,黃金增加將會導致貨幣信用擴張,商品價格自然會上漲。但30年代初,貨幣主義思想尚未興起,羅斯福聽著覺得十分新鮮。更有爆炸點的是沃倫提出了解決價格下跌的「秘方」:既然黃金增加可以使得價格上漲,那麼貶值美元對黃金的價格,就相當於增加了黃金總量,危機不就解決了嗎?如此簡單的法子,讓羅斯福一下子找到了經濟「先知」的感覺。總統下定決心,力排眾議,準備通過貶值美元對黃金的價格,一舉解決經濟大蕭條的問題。
其實,1930年和1932年的兩次貨幣增發,以及羅斯福的美元對黃金貶值,二者從兩種角度(前者是從量而後者是從質)試圖通過操縱貨幣價值來解決嚴重的債務問題,可惜這兩種思路都不可能成功。在嚴重的債務危機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徹底沖銷債務,允許大型銀行破產,政府接管貨幣權力,將貨幣直接注入經濟體,在基本無負債的情況下,經濟局面將迅速好轉,而後再讓銀行逐漸自行復甦。1933年,德國的沙赫特用這種療法,僅用了四年,就徹底扭轉了遠比美國更糟糕的德國經濟局面,消除了30%的失業率,基本實現了全民就業。
大蕭條的本質是,一邊有大規模的資源和生產設備被閑置,而另一邊有嚴重的勞動力被閑置,只要貨幣將兩者一結合,經濟發動機必然重新啟動。可是銀行系統由於爛賬問題嚴重,在最需要信用的時候,卻無力提供也不願冒這個風險。僅僅通過貶值貨幣給商業銀行提供資金,難以解決貨幣如何進入實體經濟的困境。因為銀行創造信用的前提是必須有人來借錢,沒人借錢,或銀行不敢放貸,那麼中央銀行廉價製造出來的美元是不會自動流入實體經濟的。大蕭條中的大規模失業問題,使得消費者喪失了購買能力,銀行不敢向他們提供消費信貸,同時企業不敢僱人大規模開工生產,因為消費市場萎靡不振。而打破這一死循環的出路在於,必須首先大規模增加就業,只有就業才能帶來消費增長。雖然羅斯福新政在這方面也有些努力,但比起貶值貨幣的熱情,還差得太遠。
羅斯福啟動的QE3包括,脫離金本位,美元從$20.67下跌到$35兌換一盎司黃金,美元對黃金進行大幅貶值!
法國人搞不明白,為什麼一個擁有世界最多黃金的國家,會選擇脫離金本位?英國人很抓狂,英鎊是被迫離開金本位的,而美國則是主動放棄,美國到底要幹什麼?對於美國人來說,問題很簡單,既然多數國家都不承認黃金的「漢室正宗」了,我還把黃金當菩薩供著,圖個啥?黃金本是美國制約別人的工具,如果大家都擺脫了黃金,那麼美元堅守金本位,非但不能制人,反而是受制於人。不過,美國畢竟多留了個心眼,雖然暫時放棄了金本位,但由於美國的黃金儲備佔有壓倒性優勢,也許將來還能再次用黃金制住其他國家。所以,羅斯福表面上廢除了金本位,但卻並不允許民間持有黃金,強令老百姓將所有黃金以20.67美元的低價賣給美聯儲,然後再令黃金升值,這相當於打劫民財,再將利益輸送給銀行系統。
後來,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時,美國果然又將黃金「漢獻帝」抬了出來,眾國家只得再度躬身下拜。即便是1971年美國將美元與黃金脫鉤后,仍然存儲著高達8000噸的黃金。天有不測風雲,美國是個做事總留著一手的國家。
羅斯福的QE3一經宣布,華爾街掌聲雷動,股票聞聲暴漲15%。摩根的另一員大將拉芬威爾,代表華爾街向羅斯福致意,「您擺脫金本位的行動,拯救了即將徹底崩潰的國家」。在黃金的問題上,總統和華爾街本來就是一條心。
在QE3的刺激下,美國批發價格上漲了45%,股票翻了一倍,負債成本得以大大削減。經濟復甦看到了曙光,重型設備訂單增加了100%,汽車銷售勁升200%,工業生產擴大了50%。
羅斯福此刻正享受著美妙的成功喜悅。不過,總統忘了,無就業增長的復甦,能持續嗎?銀行家得救了,資本家開心了,老百姓呢?沒有他們最終消費能力的實質提高,一切終歸是幻覺。果然,1937年,羅斯福再度面臨經濟蕭條中的「再衰退」。
「我的命運,我自己操盤!」
1933年6月,倫敦經濟會議成為舉世矚目的國際事件。正在衰退的沼澤地中掙扎的世界各國,紛紛將希望寄托在倫敦會議這根稻草上。這是一次註定不歡而散的大會。因為美國與英國的關注焦點,非但無法重合,反而相互矛盾。
對於大英帝國來說,英鎊區的割據使英國經濟有了鞏固的根據地,如果想重新奪回英鎊霸權的地位,就需要擴大國際貿易,英國的對外貿易占國民收入的20%以上,金融業嚴重依賴貿易。國際貿易不通暢,金融業不恢復,則經濟根基就不穩固。因此,必須將美元區和法郎區的貿易版圖納入英鎊區的統一管理之下。但糟糕的是,美元居然也脫離了金本位,而且貶值比英鎊還狠,法郎由於沒看懂局勢,仍然死抱著金本位不放,所以法郎不足為懼。當務之急,是儘快穩定英鎊、美元與法郎的匯率。只有穩定貨幣,才能保證國際貿易的復甦和英鎊地位的強化。當然,戰爭債務還要力爭減免。因此,英國要談的只有兩點:一是穩定貨幣是世界經濟復甦的前提,二是戰爭債務能減則減。
美國想的完全是另外一套。美國認為,美元目前處於弱勢,數千家銀行倒閉,經濟衰退還在惡化,所以必須首先振興經濟,積蓄力量,等待美元東山再起的機會。美國與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不同,美國的市場是自我依賴型,對外貿易僅占國民收入的2%~3%,所以羅斯福關注的焦點是國內經濟復甦,而不是美元的外部穩定。美元貶值既能解決國內價格下跌,同時還能促進出口,增加就業,打擊英鎊,那有什麼不好呢?至於減免戰爭債務,連想都別想!
在桌面上,英美暢談的是貨幣穩定和經濟復甦誰更優先的官話,桌下雙方踢的卻是貨幣無影腿。
會議開幕當天,英國首相麥克唐納在致歡迎辭時,轉彎抹角地提到盟國戰爭債務問題,美國人立刻抗議這違反了英國事先的承諾。
當英國人提及貨幣穩定時,羅斯福聞訊后指示美國代表團,不要在此問題上糾纏,美國要集中討論經濟復甦的問題。但英國人不依不饒,扭住美元不能過度貶值的問題不放。結果,羅斯福只得用事實開導英國人了。
會議之前,英國人得到消息,美國可能將美元貶值到1英鎊:3.5美元的水平,但會議期間,美元大幅貶值到1:4.18,英國人開始尖聲呼叫。到了6月27日,美元進一步貶值到1:4.3,這是美國內戰以來的最低匯率,英國人的嗓子已經喊啞了。第二天,美元跌到了1:4.43,這次再也聽不到英國的抗議聲了。「羅斯福的討價還價策略在6月17日到20日之間,取得了超過他自己最大想象的成功。外國人終於相信美國人不會承諾穩定貨幣。他們只得將這一點作為事實接受下來。他們現在只要求美國作出某種姿態,哪怕是某種微不足道的姿態,這種姿態絕不會限制他在美元上的行動自由,但卻仍能抑制此前三周瘋狂的匯率投機。」
儘管羅斯福取得了會議的主導權,但他卻發現美國代表團中的某些人跟他並不是一條心!其中就有他的金融顧問詹姆斯·沃伯格和紐約美聯儲銀行行長哈里森。羅斯福三番五次申明,不要談貨幣穩定的問題,我正在貶值美元,進行價格再通脹,誰要約束我的貨幣貶值政策,我就要誰的好看!
但國際銀行家們有個獨特的癖好,那就是喜歡私下開「小會」。英格蘭銀行行長諾曼、法蘭西銀行行長莫內(莫羅的繼任者)、紐約美聯儲銀行行長哈里森等人,躲開了大會的聚光燈,秘密地找了個地方繼續討論貨幣穩定的方案。他們幾乎達成了私下的協議,英鎊保持在相對於黃金貶值30%的水平不變;美元應該回升,保持在相對於黃金貶值20%的水平;法郎繼續與黃金掛著,保持價值不變。這樣的安排對英鎊相對有利,同時又為法郎擔心的無限貶值築了個底,美元適度貶值,而不是大幅貶值。這是一個幾方中央銀行家妥協后的共識。
但這種私下的協議,卻犯了羅斯福的大忌!最令羅斯福痛恨的,還不完全是他們討論的內容,而是這種秘密協議的方式。這相當於中央銀行家們先定下調子,然後回頭去說服或脅迫各自的政府答應這些協議。如此倒行逆施的行徑,究竟把我羅斯福置於何地呢?所有的老闆,最厭惡的事情,莫過於自己的手下人背著自己與其他人悄悄密謀策劃,對自己的話陽奉陰違。這簡直就是吃裡爬外!
貨幣穩定秘密協議的事走漏了消息!
盛怒之下的羅斯福,讓白宮公開發表聲明,對於哈里森等人的行為,美國政府既不知道,也不會允許!為了強調他的憤怒,羅斯福放出了真正的狠話,白宮發言人刻意對記者強調,哈里森並不是美國政府的代表,他僅僅代表紐約美聯儲銀行,而這是一家獨立於美國政府的實體!
作為一家私營公司,紐約美聯儲銀行自然不是美國政府的一部分,羅斯福當然早就知道;但他此刻放出這等狠話,擺明了是敲山震虎,警告哈里森和紐約美聯儲銀行,誰才是真正的老闆!
羅斯福並不是窮人家的孩子靠著個人努力而登上總統寶座的。那些並無根基的總統,其實並非實權派,他們必須仰賴支持他們上台的利益集團。但美國歷史上,的確有手握實權的強勢總統,羅斯福就是其中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