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第22章 美國:金權的「圈裡人」(5)

22.第22章 美國:金權的「圈裡人」(5)

希夫準備進軍鐵路行業。他先擔任了多家鐵路公司的董事,深入了解鐵路運作中間的每一個細節,比如鐵軌鋪設的所有過程,鐵路倉儲,鐵軌生產流程,運輸狀況等。他在考察時,還喜歡向工作人員討教,從技工到工程師,從普通蒸汽機添煤工到高級管理人員,甚至包括管剎車的工人,都一一進入他的雷達。希夫仔細詢問各種問題並認真記錄,試圖了解整個鐵路運輸的所有細節。很快希夫就成為鐵路方面的權威專家。

正是由於希夫嚴謹務實的態度和對鐵路運作細節的深刻把握,使他對鐵路公司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什麼樣的金融工具和怎樣的金融服務具備了專業化的判斷能力。希夫對於鐵路公司內部運作了如指掌,可以把鐵路管理運作方面對金融的需求,準確而有效地轉化成華爾街的投資產品,同時結合對各種融資工具的渠道、節奏、時間和火候的把握,希夫在鐵路金融領域的優勢無人能出其右。

從1873年到1900年,在近30年的時間裡,鐵路完全主宰了美國的金融業。希夫跟隨這個行業跳躍性發展,逐步把庫恩雷波公司從一個小規模投資銀行,轉變成主宰美國鐵路金融的巨頭。連摩根這樣的重量級銀行家,都不得不嘆服希夫的能力,尤其是他對金融和鐵路專業知識結合的細節把握。

希夫成功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他能夠跟歐洲的國際銀行家直接和有效地進行溝通。正是來源於歐洲的龐大資金和歐洲國際銀行家的鼎力支持,希夫的工作才能暢通無阻。

就金融影響力而言,此時希夫已大大超越了他的前輩賽利格曼。賽利格曼雖也投資鐵路,但始終不懂鐵路的商業模式。華爾街的金融家認為鐵路的商業模式背後其實是地產商機,大家與其說是關心鐵路,不如說是關心鐵路背後的土地投機。根據美國相應的法案,沿著鐵路線周圍一定範圍之內的土地歸鐵路公司所有,用土地來進行融資,融資完畢即進行鐵路建設。因此華爾街爆炒鐵路股票和鐵路債券,很大成分是看中了沿鐵路線周邊的土地開發和土地投資。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鐵路熱背後是土地開發熱。包括賽利格曼在內的金融家其實並不關心鐵路本身,他們只是把鐵路當作一個炒作題材。

而希夫的看法更深一層,他認為鐵路線實際上是在一片土地上打開一個通道,這些土地向各行各業的開發者出售,從而將各種各樣的生產、加工、貿易活動集中到鐵路沿線。正是這種商業活動創造了鐵路運輸的需求,而這種需求支付了鐵路的建設成本和運作成本,並為鐵路創造效益。這才是鐵路金融的精華。

希夫在介入太平洋聯合鐵路項目時,前前後後做了4年的調查。希夫對這條鐵路線產生濃厚的興趣並開始仔細琢磨的時候,太平洋聯合鐵路陷入了巨額債務危機,僅欠美國政府的債務就高達4500萬美元,並且還要加上6%的利息。這些未付的利息積累了近30年,鐵路線總的長度從8000多英里減到了4400英里,各種壓力包括其債務情況已經使這條鐵路看起來毫無生機,完全沒有生存的可能了。華爾街人人看死這個項目。希夫找到當時已經成為賽利格曼之後的華爾街主宰——摩根。摩根明確表示他對這條鐵路不抱任何希望,可以讓希夫放手一試。

日後的事實證明,摩根犯下了一個重大戰略性錯誤。得到摩根的默許后,希夫開始了龐大的動員工作,並悄悄買進太平洋聯合鐵路的股票和債券。不久,他就發現似乎總有一隻無形的手在阻擋他的計劃。國會總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事件在推延這個項目的進展,媒體突然變得對此項目頗有敵意,在歐洲的債券持有者也遲遲不對這個項目開綠燈。希夫反覆琢磨,認為只有一個人有足夠的力量來為此事設置障礙。起先他懷疑是摩根從中作梗,於是找到摩根問他是不是改變了主意。摩根說:「我既然同意了,肯定放手讓你去做,我可以幫你找到是什麼人在阻擋此事。」幾天之後,摩根挖出了幕後潛伏者:哈里曼。哈里曼是一個鐵路運營方面的天才,希夫在與哈里曼進行了一番交手之後,雙方同意合作。但是太平洋鐵路項目規模超大,希夫很快就意識到,必須要藉助歐洲的資本,才能夠使這個項目起死回生。

希夫找到一個兒時的朋友,此人就是當時在倫敦同羅斯柴爾德家族關係密切的重量級人物,恩內斯特·凱瑟爾爵士(SirErnestCassel),恩內斯特本人也是具有傳奇色彩的重量級金融家。恩內斯特爵士主要負責跟倫敦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和其他國際銀行家進行資金的聯絡和調度。

約瑟夫·賽利格曼在美國白手起家,奠定了猶太銀行家在華爾街的地位,而希夫進一步打造出一個主導美國金融界的龐大勢力集團。希夫和恩內斯特爵士聯手,希夫能夠及時準確地得到倫敦和歐洲金融市場一舉一動的信息,特別是各大家族資金調運往來的情報。正是在倫敦的恩內斯特爵士的幫助之下,3天之內希夫和哈里曼就收到了4000萬美元出自歐洲的擔保和認購。已經沉寂多年,看似最後必然走向破產的太平洋聯合鐵路項目起死回生了。

到1897年11月2日,希夫和哈里曼集團正式收購太平洋聯合公司股份。太平洋聯合鐵路在希夫和哈里曼的運作下,取得了到那個時代為止,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工業項目的巨大成功。它不僅還清了所有債務和利息,還創造了史無前例的2.1億美元的利潤。除此之外,更創造出至少不低於20億美元的資產。這個時候摩根才後悔不迭,覺得放棄此項目就是錯過一隻下金蛋的雞,確實是個戰略錯誤。

1895年,應希夫之邀,保羅和菲利克斯兩位沃伯格家族的悍將也來到紐約加盟庫恩雷波公司,使德國的沃伯格家族和美國的希夫家族結成了緊密而強大的聯合體。希夫的女兒嫁給了菲利克斯,雷波的女兒嫁給了保羅。庫恩雷波公司的另一個合伙人沃爾夫的女兒嫁給了奧突·凱恩,這個凱恩是斯佩爾家族的骨幹,後來加入庫恩雷波公司成為希夫的接班人。庫恩家的兒子娶了雷波家的另一個女兒。經過四重聯姻,庫恩雷波公司將沃伯格、希夫、雷波、庫恩、凱恩、沃爾夫家族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成為歐美猶太銀行家族中,人脈最密集、人才最鼎盛、聲勢最浩大的猶太銀行家族集團軍。

從這個集團軍出來的人物非同尋常,幾乎個個都是能夠影響國際金融市場的超級大鱷。沃伯格家族的老大麥克斯,乃是德國威廉二世的金融顧問,代表德國參加凡爾賽和談,「一戰」後主導著德國財政金融大權,是德國帝國銀行董事,希特勒的「財政沙皇」沙赫特的幕後大佬,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30年代末的近40年中,對德國的政治、經濟、金融都發揮了巨大的影響力。老二保羅,美聯儲的總設計師,美國金融的決策者之一,屬於美國最重量級的銀行家之列。老三菲利克斯,20世紀初華爾街最具影響力的庫恩雷波公司的高級合伙人,華爾街大佬之一。老四弗里茲,德國漢堡金屬交易所主席,「一戰」後期曾代表德國與沙俄秘密媾和。奧突·凱恩,希夫之後華爾街猶太銀行家的領軍人物,1919年他在長島修建的豪宅佔地1.8平方公里,居住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127個房間,是當時美國第二大豪宅。雅科布·希夫領導下的庫恩雷波公司進入了全盛時期。

希夫與日俄戰爭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日本當時雄心勃勃準備打垮俄國,但是很快發現俄國軍隊的戰鬥力強悍,日本的戰爭經費漸漸捉襟見肘,難以應付。為了籌集戰爭費用,日本正金銀行的副總裁高喬是清爵士來到倫敦拜見國際銀行家們。

來到倫敦,高喬是清的初衷是向羅斯柴爾德家族請求幫助承銷日本戰爭債券。日本開口提出區區500萬英鎊的融資規模,羅家連眼皮都懶得翻一下。要知道,早在30年前的普法戰爭賠款債券承銷中,羅家僅用兩年就籌集了50億法郎(約合2億英鎊)的龐大資金。儘管英國當時是日本最大的政治和商業夥伴,但是倫敦方面的銀行家並不認為日本有取得戰爭勝利的可能性,因此日本的融資計劃在倫敦受到了冷遇。

鬱悶之中的高喬是清在宴會上遇見了正在倫敦辦事的希夫,高喬是清向希夫大吐苦水,希夫一邊聽一邊打著自己的算盤。隨著美國經濟實力的壯大,美國的金融力量正在崛起,雖然希夫在華爾街也是一號響噹噹的人物,但在倫敦連摩根這等角色都得小心翼翼,看著倫敦金融城大佬們的臉色說話,希夫明白自己的分量與倫敦城國際銀行家大佬們還相去甚遠。但是,日本確實是一個新的市場,既然大佬們瞧不上,華爾街新貴們或許還是有興趣的。而與認為日本必敗的倫敦金融家們不同,希夫認為,日俄戰爭的戰場遠離俄國的經濟重心,卻在日本的眼皮底下,再加上沙皇宮廷的腐敗和沙皇制度的腐朽,正處在上升期的日本有極大的可能性擊敗俄國,於是希夫答應高喬是清在華爾街幫助日本籌集日俄戰爭費用。希夫願意出手幫助日本還有一個原因:沙俄對猶太人的迫害,使得希夫認為沙俄是人類公敵,他甚至主張和鼓吹要用武裝革命推翻沙皇。凡是能打擊俄國的事情,他都願意幫忙。

此時,希夫基本上是單槍匹馬在為日本打仗融資,在這樣的情況和形勢之下,希夫不得不團結以前的競爭對手摩根家族和喬治·貝克共同組成一個銀團。在大家商議之後,又將洛克菲勒財團也拉了進來,這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次能夠從倫敦以外的金融市場獲得融資。

日本在日俄戰爭中,一共獲得了3筆大規模的貸款,這3筆貸款背後都是希夫的傑作。正是這3筆貸款的資金注入,使得日本的戰爭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成為日本最後能夠取得日俄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22.第22章 美國:金權的「圈裡人」(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