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51章 金融海嘯之後(3)
美國知識分子階層中為數不少的人對安·蘭德的觀點持反對態度。安·蘭德對他們也有一系列的抨擊,認為這些人虛偽而無用。就這點而言,安·蘭德的評價並非完全錯誤,但是任何一個社會都不可能是她堅稱的如此鮮明對立,黑白分明的狀態。知識分子對此書的抨擊,出自於對安·蘭德極端言論的不舒服,這種不舒服可能有惺惺作態的虛假成分在裡面,但更多是由於安·蘭德的富人至上論挑戰了人們對於人性認識的基本底線,也就是到底什麼是好什麼是壞這樣的基本價值觀都已受到徹底挑戰和顛覆,以天下事為己任的知識分子自然不肯坐視。崇尚金錢即道德的觀念也令很多人無法接受,如果把金錢作為判斷一個人成功與否,或者作為一個人是否有存在價值的唯一標準的話,那麼毫無疑問國際銀行家就是社會中最有價值的人,因為他們最懂得賺錢的竅門,而且控制著金錢創造的源頭和流動渠道,他們天經地義應該統治世界,那麼其他人怎麼辦?難道天生就註定成為奴隸嗎?如此這般的觀點具有危險性,威脅著社會整體結構的穩定。
其實,金錢是否代表著道德或罪惡的爭論並不是問題的關鍵,核心問題在於金錢的分配是否合理與公正。金錢代表著財富,而財富代表了精英和普羅大眾共同的貢獻。這個社會之所以不公正,歸根到底是出在金錢分配系統之中。不合理的貨幣制度,從制度上確保了利益分配偏向少數精英,而對普羅大眾構成嚴重的不公正,這才是罪惡的根源。
因此,安·蘭德提出的只是一個偽命題。不需要評判金錢是美好的還是醜惡的,這不是問題的本質,而真正的本質和核心是如何合理地分配金錢。安·蘭德以鴻篇大論迴避了問題的核心,這就是不公正的財富分配和不公正的對財富的瓜分與佔有,才是道德與罪惡的分水嶺。
安·蘭德試圖在這本書中為少數精英的金錢觀、道德觀進行辯護,從而讓普羅大眾接受少數精英統治社會的合理性。安·蘭德的這本書在美國被指定為中小學生必須閱讀的課外圖書。這是誰的規定?當然是統治精英們的。統治精英通過控制美國的教育機構和美國教師協會,包括教材的選定,系統性地把這個觀念灌輸給美國的年輕一代,不同的學校指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要看不同節選版和不同階段的《阿特拉斯聳聳肩》版本,8000萬的數目不是市場銷售量,而是精英階層在社會人群中施行徹底洗腦所「促銷」出的成績單。這才是此書銷售量奇高,但並不是世界名著的真實原因。
安·蘭德所代表的自認為是世界的主人,是上帝揀選的群類,是世界的必然和天生的統治者的心態,無論放到哪裡都會激起多數人的不滿。因為就人的本性而言,普羅大眾出自本心追求一個平等和真善的社會,誰也不願意做奴隸,而安·蘭德的書公然挑戰人們的基本價值觀和道德底線。她強調和灌輸了一種不公正的合理性,更突出彰顯和反覆重申了金錢的特殊重要性和社會倫理的虛偽性,這都與人類的常識和直覺直接衝突。
如果「大力神」們罷工
在書中,安·蘭德娓娓講述著統治精英階層為了獲取更大的權力,精心預謀和長期策劃了一場「大力神集體罷工」的大規模系統性危機。在一個時間段里,社會上所有的精英力量,比如銀行業的董事長,鐵路運輸業的老闆,石油業巨子,冶金業大王,還有擁有龐大礦山資源的百年基業家族,連同著名的政治家、科學家、藝術家、發明家等,也就是控制著整個社會經濟機器運轉的所有重要零部件和設計並運轉著這部巨大機器的核心統治精英們,突然毫無徵兆地消失了。他們按照預定的步驟和時間表,從社會的各個關鍵部位中脫離出來,躲進深山逍遙度日。此時被他們拋棄和懲罰的那個普羅大眾所代表的紅塵濁世將會發生什麼呢?
在安·蘭德的設計中,當這批社會精英從各個要害部門撤出時,他們將有意採取「自我毀滅」的做法。小說中銅礦的主人公,親手毀掉了自己家族上百年傳下來的基業,而且摧毀得如此徹底,以至於在他毀掉銅礦之後,任何人都休想再從銅礦廢墟中挖出一公斤的銅;鐵路公司撤出的時候,將付諸幾代人心血的整條鐵路廢棄掉;銀行家撤出時,導致了全社會金融系統的徹底癱瘓。美國的經濟系統分崩離析,社會逐步陷入嚴重的混亂,文明之火將逐漸黯淡直至熄滅。當世界陷入一片黑暗和動蕩的時候,所有普羅大眾終於醒悟他們離不開精英,唯一的選擇就是乞求精英出山,重新拯救這個世界。精英們提出條件,他們必須要壟斷更多的權力,必須要對社會實施必要的控制,社會必須按照他們的理念來運作。一言以蔽之,精英們必須要達到最終壟斷一切社會資源的最高目標。
如果把這本書所描述的亂世危情和當今金融危機作一個對比的話,我們會發現兩者之間具有著高度的類似性。當前經濟實體的解構和金融系統的崩潰,難道真是自發和不可避免的嗎?有沒有可能是精英們在罷工呢?有沒有可能是「盎格魯—美利堅權勢集團」想取得更大的社會控制權和世界運作的更多權力而設計和策劃的呢?
按照羅斯福的觀點,沒有一個政治事件是完全無序和隨機發生的,每一個政治事件背後都是精心策劃的。政治事件是這樣,那麼經濟事件,金融系統出現的重大變故,難道都是隨機的嗎?如果不是,這些事件背後必然有著重大的圖謀和嚴謹周密的策劃。
以安·蘭德為代言人的精英階層認為自身擁有遠超「凡人」的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出於「天擇」被上帝揀選,是命定特殊的群類。而除了他們以外的「常人」們,意即《聖經》中所稱的「外邦人」,則理應歸服於無望的宿命,接受和順從上帝選民的管理。
照此說法,「外邦人」永遠不可能成為上帝真正的選民。如果我們接受這樣的理念和意識形態的灌輸,毫無疑問,除了順命地做奴隸,按照盎格魯—美利堅精英們設計的規則接受管理,別無選擇。在所謂民主自由的政治招牌掩飾下,精神信仰層面根深蒂固的差異是無法調和的。精英允許「凡人」參與的,根本不是一個平等的遊戲,也不是一個平等的人生,更何談一個平等的社會?
當你讀完《阿特拉斯聳聳肩》,你會對絕對客觀理性但同時又是無比絕望遺憾的社會現實,有著更加深刻的認識,並且能夠深刻地領悟,為什麼這些人會認為自己是統治者,為什麼他們會這麼想,為什麼他們會如此做。當你揭開這一道理解的幕布,當今世界上所發生的種種戰亂、政變、社會動蕩,都會在你眼前展現出另一番景象。
我們是否需要「換一隻眼」來看世界,換一個角度來探尋幕布背後的真相?我們是否還是毫不質疑地接受西方主流媒體傳達的信息?
國際媒體又掌握在誰手上呢?還是國際銀行家。假如這些人把克格勃和CIA之間情報界的鬥智斗勇手法移植到媒體傳播,那我們所看到的「真實信息」,有多少是對事實情況的嚴重扭曲,有多少又是魔術師的道具呢?
如何才能看清真相,以何種態度理解當今世界運作的真實狀態,這是現實社會中每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成員都必須要嚴肅面對,認真思考的重大問題。
黃金:精英們的理想貨幣
在安·蘭德的故事中,當精英們悄悄地從社會的各個重要崗位上「罷工」后,他們一起躲進了科羅拉多山脈的一片凈土,儼然準備重建一個天堂國度。在這個世外桃源中,最有意思的是他們所使用的貨幣不是美鈔,也不是任何形式的紙幣,而是實實在在的黃金貨幣。其實,不管是格林斯潘在1966年寫的《黃金與經濟自由》中對黃金的闡述,羅斯柴爾德家族對黃金定價權的近百年控制,還是世界上重量級的中央銀行和超級銀行對黃金的暗中操作,無不秉承著國際銀行家對黃金的特殊興趣。
黃金在國際銀行家的內心深處和真實精神世界中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這些人牢牢地握住黃金,同時卻給別人洗腦,讓其他國家的人認為黃金不重要。這本書曲折隱晦地給出了一個清晰的答案。
在《阿特拉斯聳聳肩》中,弗朗西斯科是整個故事的靈魂人物,他在解釋什麼是金錢,什麼是財富的時候,反覆提出一個重要的標準,這就是金錢必須基於標準的價值,而這種價值必須具有真實的意義,才能作為經濟活動價值的客觀評估尺度。一個客觀的價格尺度要求其基準必須是商品,比如說是單位數量的黃金。黃金是財富和價值的一種儲藏手段,並準確地反映出人們對不同商品和服務中體現的價值的認可。
弗朗西斯科一語中的,金錢的價值標準作用正在被通貨膨脹所侵蝕。弗朗西斯科認為貨幣貶值主要通過紙幣替代黃金來實現,他認為這是導致社會道德淪喪的一個重要本質原因。因此,在世界統治精英和國際銀行家們看來,黃金是一種誠實的貨幣,它代表著一種客觀、公正和不欺詐的交易行為,一個社會各個成員之間進行交易的莊嚴無偽的許諾,它代表著今天你所擁有的財富在明天,在明年,在遙遠的未來都能夠換到和今天等值的商品和服務。
黃金作為一種公平和客觀的社會契約,將所有參與交易的各方,緊密和平等地,無欺無偽地整合在一起,弗朗西斯科認為黃金在整個貨幣體系中間起到了公平和合理的尺度作用和儲存財富的作用。而合理的貨幣體系實際上反過來就是社會分配財富的一個體系,它是否公正合理,決定著整個社會的道德倫理水平的高和低。合理的貨幣體系將把社會公正和平等的待遇給予勤勞、努力創造財富、善於儲蓄和積累的人。那些偷奸耍滑、投機取巧的人在這種合理的貨幣體制之下則受到遏制和限制,因此,合理的貨幣體系是構成社會倫理的重要基石。
由於貨幣體系決定著財富分配方式,所以也最終決定著社會道德倫理的底線,而合理的貨幣制度可以刺激財富創造,抑制投機,反之不合理的貨幣制度則會鼓勵投機和抑制真實的財富創造。處於不合理的貨幣制度下,社會道德的底線最終會被瓦解,整個倫理體系就會崩潰,社會文明不可避免地走向暗淡和消亡。從國際銀行家的代表人物弗朗西斯科的視角,不合理的貨幣制度就是搜刮財富的手段和陰謀。
格林斯潘1966年的《論經濟自由》一文中透徹而清晰地闡述了同弗朗西斯科的觀點和理論內涵完全一致的思路。弗朗西斯科對於貶值貨幣和通貨膨脹的厭惡,在格林斯潘的文章中同樣得到直觀和深刻的表達。顯而易見,他們這一群體共同反對所謂的寬鬆貨幣政策,反對所謂法定貨幣的體制,而且堅信包括美國政府、美聯儲等都不應該干預經濟運作。他們是徹底放任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的堅定代言人。
這就令我們不能不生出疑問。格林斯潘在1966年發表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40歲了,他的個人觀點、價值觀和世界觀早已經定型。可是等他坐到美聯儲主席這個位置上時,卻鬆手放縱美元的泛濫,導致了美國的寬鬆貨幣政策持續時間超長,最終釀成了今天席捲全球的金融海嘯。格林斯潘到底在想什麼呢?他的實際作為和他的自身信仰截然不同甚至格格不入。
格林斯潘在決策和執行貨幣政策時的言行與他一貫的信仰和堅持出現了如此巨大的反差,讓我們更加有理由對目前所爆發的金融危機多打一個問號。格林斯潘難道真的看不出經濟危機即將到來嗎?以格林斯潘的能力、水準和他對數學模型、對數據的精確掌握和高度敏感,對宏觀經濟的測算能力,他在1957年就能夠提前6個月預計到1958年的經濟危機,為美國鋼鐵企業作諮詢的時候,就已經準確預言經濟危機即將出現,而在2002年實行貨幣寬鬆政策,在給經濟體系注入大量貨幣,放水養魚的時候,卻對房地產泡沫持續膨脹視而不見。他真的看不到風暴即將來臨,最終會導致一場金融大災難嗎?
格林斯潘直到2007年初還發言認為次貸危機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如果他的判斷決策水平果真如此,他也就不叫格林斯潘了。
是否存在著一種可能,即格林斯潘在有意識地摧毀美元的價值,摧毀美元的信用,摧毀美元的生存基礎?請注意,美元崩潰決不意味著美國崩潰,相反,在賴掉所有美元債務之後,美國反而得以輕裝上陣。在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科技創新能力和豐富的資源基礎之上,美國通過「破產保護」,徹底擺脫債務糾纏,更改世界貨幣遊戲規則。最終,美國將拿出它壓箱底的8100噸黃金儲備和3400噸IMF的黃金,此時,美國為了「拯救貨幣信用」,不得不將「新貨幣」與黃金掛鉤,以取信於天下。當然,世界上缺少黃金儲備的國家將是最大的輸家。屆時,美元失去的不過是一條「債務的鎖鏈」,而得到的將是一個金光燦爛的全新世界。
我們會重蹈1923年德國超級通貨膨脹的覆轍嗎?如果會,那麼極少數人開始大規模做空美元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彈。
扭曲的美元與「債務堰塞湖」
美元解決不了問題,美元本身才是問題。
民間智者
如果我們將一個國家看做一個公司,那麼國家也有一張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在這張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項下,就是一個國家的財富,即通過勞動所創造的各種商品和服務,在負債項下,則是這些勞動成果的「收據」,即貨幣。貨幣並非是財富本身,而僅僅是對財富的一種「索取權」和對財富的「分配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