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民為重

第九十章 民為重

漢靈帝劉宏竟得天庇佑,奄奄一息的生命之火又重新被點燃,而且似乎有越燒越旺的感覺,他又開始一如既往地花天酒地起來。皇帝身體的康復給原先有些往何家傾斜的天平施加了相當的壓力,張讓等常侍以及董太后和董重又開始抖了起來,何氏兄妹一手遮天的局面沒能很好地維持住,而曾經「一身狼狽」的蹇碩又開始乖巧地在各方勢力之間周旋起來,很快恢復了他以往的英明神武形象。

劉繇的謀逆使得文麒有了極好的理由,離開複雜的洛陽回到會稽討伐叛逆。

何進為此號召徐州刺史陶謙以及荊州刺史劉表,會同新任命的代徐州刺史、揚武都尉文麒一起征討。何進手中軍隊目前集結在各地圍剿各路叛軍,以及應付羌兵的進犯,哪裡有閑功夫來對付遠在揚州的劉繇,於是他就吩咐陶謙、劉表、文麒三人共同討伐,等到天下大局稍安,何進才有餘力來收拾揚州的叛軍。至於文麒,曾經在上巳節從女刺客手中救下何進,又和袁紹、曹操一起破了董重最具威脅的刺客軍團,怎麼都可以算得上何進手下的得力幹將,封一個揚州刺史早就綽綽有餘,只是文麒太過年輕又擢升太快,恐惹人非議,先加個代字在刺史上方。

這迴文麒等人學了乖,不再大張旗鼓一路招搖過境。文麒、甘寧二人領了十幾個碩果僅存的神武衛,化妝成商隊一路翻山越嶺,盡撿小路前行,輕鬆地過了劉表的荊州以及劉繇戒備有些深嚴的揚州各地。到了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四月中旬,文麒等人已經安全地回到了會稽城。

文麒等一回到會稽,第一件事情就是組織人力修築工事,準備與劉繇決一死戰。因為會稽廣施糧草救濟北方涌過來的難民,此時會稽城的青壯勞力是一點都不缺的,文麒一發動員令,立時就有大批軍民湧上城頭休憩城牆,準備各種石頭、製造弓箭、槍劍。

由虞翻建議並一力施行的戶籍制度非常詳盡,除了記錄百姓的姓名、籍貫、出生年月、家庭成員外,還登記百姓的職業技能、體貌特徵,如某人「右足跛」、「耳下小瘤」等。統計之後赫然發現已經有十幾萬北方災民湧入了會稽郡,由會稽郡統一安排分散、雜居各地,盡量按原本從事之行業提供謀生工具以及田地,此時的會稽郡人口從起先的四十八萬驟然增至六十萬。突然多了十幾萬人吃飯,這給會稽的財政帶來了極大的壓力,文麒所領的天一門財富已經盡數捐了出來,總算是勉強應付了過去。

虞翻每日里就帶著一幫子衙門裡的文官,奔走於各個鄉村小道,雖然沒有頂著炎炎烈日,但虞翻的皮膚已經日漸變黑,身體也變得壯碩起來。此時的他已經沒有什麼閑功夫在那裡吟詩作對或者酒入愁腸高唱慨歌,那些無助的難民、百姓每日里就盼著虞功曹可以給他們工具、給他們耕牛以及安排他們的住處。

會稽地處海隅,南山北海,南高北低,江流溪源下注,海潮怒激,江海相通,吐納無節。海能為禍百姓,亦能造福百姓。章安位於會稽郡南面,是今浙江東南台州市府椒江一帶,自西漢昭帝始元二年(公元前88年)始設回浦縣,發展到東漢靈帝時期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漁港了,顧灃就是在年前從這裡往夷州進發的。而在原本的歷史上章安就是三國中衛溫、諸葛直等人首航台灣的始發港。

從西漢昭帝(前87—前74)到東漢靈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將近兩百年的發展,章安已經從一個小魚村發展成了個縣,各行各業都頗具規模,但由於土地相對貧瘠,所以其主要還是捕魚以及曬鹽。

一進入章安,整個城市都籠罩著一股濃濃的海腥味,幾乎每家每戶門前都曬掛著大漁網。

虞翻此次前來是要視察前番落戶的四千多漁夫的生活起居狀況。北方逃難過來的百姓都不愛出海捕魚:一者因為他們祖上幾代人都沒有下過水的,素來不習水性,更何況在無邊無際、波濤洶湧的海里折騰,這哪裡敢去啊;二者,打漁比種田吃糧更看天氣,加上南方素來颱風、陰雨甚多,打漁比種田要不靠譜得多了。

而這四千多北方漁夫多半是年輕力壯的獨生小夥子,孤家寡人一個,沒有其他負擔,更喜歡去冒險討生活。他們先是跟著官府指定的老漁夫學習水性,之後就在一批經驗老到漁夫帶領,三五成群撐著官府發的漁船出海討生活。一來二往,這些年輕人便熟悉了起來,此時大海尚未被廣泛開發,其中魚類何止萬千,春天時節,章安地面又少風暴,這些北方漁夫竟是捕到不少魚,比那些剛剛播種下去的農民們可要見效快得多。這樣一來,倒讓那些種地農民欣羨不已!

漁民們按著文麒教導的方法,把吃不掉的魚抹些鹽末,晒成魚乾,作為乾糧存儲起來。有些比較勤勞、經驗豐富的漁民則都乘著風平浪靜早出晚歸,多打些魚拿到官府里或者街市上換些米糧。

古人一日兩餐,第一頓飯叫朝食,又叫饔。古人按太陽在頂空中的位置標誌時間,太陽行至東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個時刻叫食時。依此推測,大約相當於上午九點左右。第二頓飯叫哺(bǔ,補)食,又叫飧(Sūn,孫),一般是申時(下午四點左右)吃。

虞翻到章安的時候,正是太陽西下,趕上了漁民們的第二餐。

為避免北方難民鬧事,虞翻早早將眾人打散分在各個村落里,由於南北語言差異極大,為免摩擦,一個村裡先都組建了一個合議群,合議群中的人員便是村中南人、北人中較有威信之人擔任,有些小摩擦、意見分歧便都是在合議群中自行解決,若是大事情相持不小,官府則出面調和。這樣一來,官府倒也省卻了不少事情。

虞翻此次前來就是要找這個合議群里的長老商量曬鹽的事情。

七個村合議群的長老都已經等在那裡了。

其中四個長老是章安本地人,而三個長老則是初到章安的外鄉人。莫以為是長老就是年紀很大的,七個長老中倒有五個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最年長的四叔則有六十多了,還是虞翻的本家,因虞與魚同音,因為四叔年紀最長,輩分最尊,人們都管他叫「魚頭公」,四叔聽了也不生氣,坦然受之。

「四叔,您說怎麼辦吧?」聽完虞翻讓呆在家裡的女人們都出來曬鹽,剛剛娶本地女人的小李有些不樂意了,操著有些雜音的會稽方言問虞四道。

虞四叔瞅了瞅虞翻,對著眾人道:「你們知道這位是誰?這是咱老虞家的大官,孝廉!」老人與有榮焉地介紹著虞功曹。其實在座所有人都不知道聽過漁頭公吹過多少回了。

「咱們文大人是怕大伙兒在時節不好的時候,沒啥收成,這才給大伙兒找條路,有什麼不成?」漁頭公站起聲,頓了頓道。

是人都知道,只有風平浪靜才是打魚的最佳時機,別看現在好,真到暴風雨來的時候,還指不定吃什麼呢?眾人聽魚頭公說得有理,紛紛點頭。

「女人出來曬鹽怎麼了?那還是給咱們賺錢養活家裡嗎?再不給這些女人找點事,指不定給你偷個漢子呢?」說完盯著小李子笑開了,後者臉立時紅了,他的老婆可是十里八鄉美人,小夥子心裡還真存了這麼個念頭,眾人聽完也是哄堂大笑了開來。東漢末年,儒家思想雖然日益浸入人民日常生活,但卻沒有到宋明時期這麼嚴重,叫女人出來曬個鹽有什麼?此時出海打魚,討生活的女人也還為數不少啊!

魚頭公的威信和語言的說服力,使得全票通過了虞翻曬鹽的建議,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教導留守在家女人們如何曬鹽而已。

如果有大量的鹽能產出的話,又不知道可以換得多少糧食?虞翻的心裡充滿了期待,他原本就是不守規矩的人,只要百姓安樂哪裡還在乎什麼私鹽、官鹽,更何況孟子都說了「民為重、君為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命三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天命三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章 民為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