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亂之序幕
2月22日,日軍5個師團抵達新義州,陸軍中將板恆十員郎怒氣沖沖的下了火車,從平壤開始,敵人的飛機每天不分晝夜的轟炸,空軍的那些廢物根本不能抵擋,5天能走完的路,卻走了整整10天,如果不能在海軍登陸前牽制住中**隊,他只能以死謝罪了。
心中正在罵著那些廢物空軍,防空警報又響了起來,這些該死的中國人,他們就不累嗎?趕緊找了個地方隱蔽起來,飛機在天上盤旋了兩圈,扔下幾枚炸彈飛走了。遠處冒出了幾道硝煙,不知道這次他們又炸了什麼東西,在這樣下去仗也不用打了。
同日下午2點,日軍炮擊鴨綠江岸防陣地,大炮剛一開火,就引來我軍的戰鬥機,在他們的指引下,我軍102MM火炮,精確的將日軍火炮陣地摧毀,下午4時,日軍已經沒有一門大炮了,步兵在沒有炮火支援的情況下,在鴨綠江上鋪設浮橋,每一米都需要付出幾百人的代價,晚8時,日軍在付出1萬餘人傷亡的情況下停止了進攻。就這樣一直持續到27日,當板恆十員郎知道日本的聯合艦隊全軍覆沒下令停止進攻的時候,日軍已經付出了兩個半師團的代價,無奈的下令撤退,我軍馬上在鴨綠江上鋪設浮橋,25師和裝甲3師渡過鴨綠江開始追擊,日軍一路退到平壤,打算據城死守,25師和隨後趕來的31、33、35師把平壤團團圍住,裝甲第三師繼續一路向南一直追到漢城腳下才停住腳步。
當海軍第二艦隊和兩個師團在海上全軍覆沒后,日本的大正天皇受不了刺激,突發腦溢血一命嗚呼了,昭和上台,這時陸軍的消息也到了,田中義一等強硬派依然堅持對華用兵,請天皇准奏,昭和在回復中寫到
「對華一戰,先後損失兩隻艦隊,陸軍一半的士兵,空軍6成戰機,30餘名將領,還有3個師團近6萬人被圍困平壤,我們還拿什麼對華開戰?」
田中見天皇不同意,私下派兵增援朝鮮,3月1日一艘運兵船剛出長崎港,就被我一艘潛艇擊沉,昭和宣布停戰,田中義一自殺,日本方面派人與我方談判,最後商定在雙方的實際控制線停火,日軍在平壤的部隊投降,要求我軍釋放戰俘,不再對日本艦船攻擊,我方代表死不鬆口,釋放這些戰俘海面上停止攻擊船隊必須付錢,日本無奈下只好付出價值1000萬美元的黃金來換取這些,我們與日本人的第一次大戰告一段落。
3月12日,我正在為日本的事情高興,一個不好的消息傳來,孫中山先生在北京因病逝世,一代偉人與世長辭,我獃獃的坐在椅子上,腦海中想著我和這位偉人的幾次接觸,心中一片黯然。
而中國的政局又發生了變化,各地的軍閥蠢蠢欲動,這些軍閥最不能接受的一條就是:他們應該下台,接受制憲政府的領導,國民黨內部爭權已經達到了白熱化,權力在汪精衛、胡漢民和廖仲愷三人中角逐,因為孫中山生前認定他的同鄉廣東人比其他省份的人更聰明,更富於革命性,這位偉人也不能擺脫「老鄉觀念」,但他卻不想外省的一匹「黑馬」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蔣介石,這時他還是黃埔軍校校長。
5月雲南和廣西軍閥首先發動政變,一舉佔領廣州企圖利用孫中山的逝世而奪權,蔣介石率領國民革命軍開始對他們進行討伐。
6月12日蔣介石從軍閥手中奪回廣州,為他以後的掌權奠定的基礎,緊接著又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是「5月30日事件」(「五卅慘案」),英**官指揮各國巡捕向上海的示威群眾開槍射擊,當場打死了很多人。鮑羅廷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說:「我們沒有製造五卅慘案,這是別人送上門來的禮物」。第二件是「沙基慘案」(或者說「沙基事件」)。6月23日,一艘要停泊在廣州英國租界旁邊的法國炮艦向正在就「五卅慘案」舉行示威的群眾開炮,英國人則用機槍進行掃射,造成了很多入的傷亡。
稱此時機,我軍太平洋第一艦隊7月初在上海海域擊沉5艘英法軍艦,佔領了上海,宣布廢除租界,所有外國人必須在7月底離開上海,或者辦理相關手續,抓到的外國巡捕和各國的軍隊全部拉去作苦力,日美兩國都很配合,而英法措辭強硬,7月12日我潛艇又在廣州外海,擊沉一艘法**艦,法國對我宣戰,而英國似乎看出苗頭不對,並沒有和法國聯成一氣,反而秘密派人和我們議和。
而此時的廣州明顯地籠罩著一種對外國人既恨又怕的氣氛,其中又混雜著一些勝利的喜悅情緒。國民黨正式宣布成立國民政府,不承認北京政權,同時策劃北伐。1925年7月1日,國民黨選出了一個十六人的委員制的國民政府和一個八人的軍事委員會。汪精衛當上了這兩個委員會的主席。
在軍事委員會舉行的第一次會議上,蔣介石提出了他重新修改後的北伐計劃,該計劃要求把國民革命軍分為七個軍,並建立兵工廠和重工業。根據這個計劃,廣東政府每年四千萬銀元的財政收入的一半左右將被用于軍事預算,中國的大亂拉開帷幕。
1925年8月25日,廖仲愷被人暗殺,毫無疑問,暗殺是國民黨右派分子策劃的,國民黨內部矛盾被進一步激化,9月20日,蔣介石率領他手下的黃埔軍校學員突然解除了許崇智部隊的武裝,而這些部隊後來被併入蔣介石的第一軍。第二天,許崇智被解除了軍事部長的職務,並被剝奪了對粵軍的指揮權。
在蔣介石的指揮下,國民革命軍的五個軍於1925年10月6日開始東征,與此同時我軍也開始南下的腳步。
在戰場上不斷取勝的蔣介石現在又面對一場意想不到的政治挑戰。那些心懷不滿的國民黨右派,為了取得戲劇性的效果,在北京郊外的西山碧雲寺孫中山的靈樞前開了個會議。他們一共只有十個人,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發表一個口氣很大的決議。這個決議要求將所有的**員從國民黨中清除出去,驅逐鮑羅廷等俄國顧問,全面改組國民黨,將國民黨總部由廣州遷到上海等,當時正在惠州的蔣介石聽到西山會議召開的消息后,憤怒地譴責了西山會議的參加者,這使他仍然維持著一個國民黨左派領袖的形象。這時,另一個叫「孫文學會」的右派組織也開始在廣州積極進行**活動。但這些都沒有影響蔣介石北伐的腳步。
我軍從河北、山西、山東、上海出兵,進攻陝西、河南、安徽、浙江等省,而蔣介石從廣東廣西發兵,進攻湖南、江西、福建等省,中國內戰全面爆發,在我軍南下的步伐中,吳佩孚退縮至四川,孫傳芳退到浙江,閻錫山則乾脆跑到南方加入了國民黨政府,1926年中旬,我們和蔣介石只隔著一條長江了。
國民黨「二大」在汪精衛的主持下,於1月1日至19日在廣東召開。會議從258名代表中選出了36位新的執行委員會委員,其中有7位是**人。**是其中之一,他負責國民黨的宣傳工作。另外,**創始人之一陳獨秀,在廣東負責國民黨黨務。蔣介石也被選為執行委員。
1926年2月1日,蔣介石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就是從這時開始,蔣介石認為**正在暗中進行反對他的活動,因為在會上,**對他的軍事計劃沒有提出任何反對意見,而幾天以後廣東出現了把蔣介石描繪成新軍閥和攻擊北伐的傳單,他懷疑這是蘇聯人在幕後策劃的,這就是禍根。
蔣介石曾經在日記中寫到「我待他們以誠,他們卻報之以詐。不可與他們共事。」
3月20日中山艦事件發生后
根據他的命令,25名**員被逮捕或受到嚴密監視,其中包括周恩來。1926年3月20日凌晨3點,在廣東有更多的人遭到逮捕。1925年6月20日「沙面事件」后,為支持全面罷工而成立的由**領導的省港罷工委員會武裝糾察隊,這一次也被繳械。軍隊進駐總工會和中山艦,蘇聯顧問被軟禁。
蔣介石拿到了國民黨的大權,但他並沒有繼續對**的迫害,而是為以後的國共政治衝突埋下了伏筆。
我們在佔領了北方后,也沒有繼續進軍,而是大力發展自己,整頓社會經濟秩序,為統一作好準備。對外我們並沒有放鬆對日本的監視,至1926年我們的潛艇測量艇對日本周邊海域進行了詳細的勘查,甚至比日本人還了解日本海域,潛艇在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提高,重型魚雷,簡易的聲吶裝置,更有效的通訊裝置,相繼安裝,我軍潛艇密布東亞和東南亞海域,數量達到300餘艘比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潛艇的總和還多,組建2隻太平洋艦隊,分別駐紮在旅順和威海,國內的形勢趨於平緩,中國已經分裂成兩個部分,外稱南北政府。
這種平緩在1927年被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