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經濟危機
1929年10月23日,紐約證券市場,股票經濟人擁擠在大廳中等待著,早上9點股市開盤,經過小小的上揚后開始走低,剛開始是小幅度的降價,大家都沒有在意,自從10月處開始股票一直都在走低,但是這並沒有引起各方面的注意,他們依然相信美國經濟沒有問題。到了上午10點股價開始不受控制的下跌,到了下午收盤時,所有的股票都下跌了40-60%,不少證券持有人迅即破產,資本家跳樓的事情在美國頻頻發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德、法、俄等國家爭奪霸權互相拚死廝殺,元氣大傷,唯獨美國在戰爭中增強了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就連當時頭號投資大國英國也欠美國41億美元的債款。美國已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資本主義世界的主要債權國和國際金融中心,同時,美國也從戰前的工業大國之一躍為資本主義世界名列首位的經濟大國。
1920-1921年的經濟危機以後,各國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其中尤其以美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最引人矚目。美國的經濟高漲雖然在1924年和1927年被局部的中間性危機中斷過,但到了1929年,美國的工業生產總值已比1920年提高了53%,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平均每年提高了3.8%,工人的實際工資也有所增長。這一時期,共和黨政府執行的經濟政策對壟斷資本家十分有利,工商企業的稅負很輕,對壟斷組織的發展不加限制,反托拉斯法實際上已不執行。這些政策,刺激了技術發明和新興工業的發展。20年代是美國汽車工業大發展的時期,1919年美國的汽車產量已達150多萬輛,到1929年猛增到將近540萬輛,平均每六人就有一輛汽車,汽車製造業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工業部門,它的發展也推動了鋼鐵、橡膠、石油和玻璃等行業的發展,當時的鋼和生鐵的產量分別達到5700萬噸和4300萬噸,創造了歷史最高水平。其他如電氣業、建築業、化學工業和公用事業等部門也發展得十分迅速。家用電氣產品總值在1921年還只有1060萬美元,到1929年已增至4.16億美元。在戰爭期間,民用建築幾乎停止,住房十分緊張,房租高昂,戰後大興土木,每年建築費用均超過70億美元,1926年的建築費用甚至高達110億美元。從1919至1929年,汽油產量也從8600萬桶激增至4.39億桶。美國工業的迅猛發展,使其在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總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38%提高到1929年的48.5%,其國民收入也由1921年的594億美元增為1929年的878億美元。1929年,美國擁有50億美元的黃金儲備,占當時世界黃金儲備總額90億美元的一半以上。
生產的高漲刺激了其信用的膨脹。從1923-1929年,美國有價證券的發行額達490億美元,僅在1928和1929年間,就發行有價證券180億美元。證券交易所瘋狂的、規模空前的投資使證券價格不斷上漲。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證券平均價格1923年初不過98美元,1929年初漲到306美元,1929年9月達到了最高峰,漲到365美元。
當時購買證券只需要支付10%的保證金,參與證券投機的人都靠借款來購買大量的證券,2/3的證券交易是靠銀行貸款進行的。證券市場投機猶如一股潮流,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和報紙上的議論資料。證券的投機狂熱助長了繁榮的幻景。70%的銀行貸款被用於證券的投資,而不是用在工業建設,泡沫經濟埋了商業危機的伏筆。
在投機活動上,堪與證券市場等量齊觀的還有狂熱的房地產投機活動。在這種活動的刺激下,房屋的建造量不斷增加,這對於鋼鐵、木材、採礦等基本建設有關的工業部門也起到了刺激作用。
在這狂熱的年代里,輿論大肆宣揚「永久繁榮」和「美國例外論」,似乎美國已超越資本主義經濟周期的運行規律之外,再也不會發生以生產過剩為特徵的經濟危機了。美國總統胡佛在其1929年4月的就職演說中,也高唱要消滅貧困。
工業的「合理化」運動和汽車、奢侈品等新工業的擴張,還使得整個「繁榮」時期中資本積聚和集中的趨勢加強,中小企業和獨立的小生產者、小商人普遍遭到被淘汰和被兼并的命運。在1927年,美國全國公司中的千分之二的公司佔有全國公司總收益的近70%,其餘99.8%的公司只分得剩下的一部分利潤。
美國以至於整個歐洲世界的經濟猶如被吹得過大的氣球,隨時有一觸即爆的危險。
證券交易所破產的浪濤波及到一切資本主義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等國的交易所也相繼破產。1929年秋季證券交易所的破產是其生產過剩危機加深的信號。
這次危機不僅限於生產和商業範圍,而且也擴展到銀行信用系統,以及外匯和債務等領域。生產過剩危機中商品價格下跌,使工業資本家、手工業者、農民等債務人難以支持,從而使許多公司和企業主遭到破產。美國、德國和法國有幾萬個股份公司因此倒閉。不僅資本家破產,而且實際上某些資產階級國家也破產了。
在美國近六千家銀行倒閉,1300萬工人失業,大批農民破產。人民的生活水平降到最低點。領取食品救濟的失業工人和城鎮居民排起長隊,這被稱為「麵包線」;由於付不起房租而被趕出住房的人們,用包裝箱、破油布、破汽車等搭起了小屋,這被諷刺性地稱為「胡佛屋」;由眾多「胡佛屋」組成的臨時棚戶區被稱為「胡佛村」。20年代的美國式繁榮已是無影無蹤。
歐美各國的工商業大幅倒退,使整整幾十年生產力的發展成就付之東流。美國退到1905-1906年,德國退到1896年,英國退到1897年。
而我國因為實行縮緊銀根等辦法,在經濟危機中並沒有受到衝擊,趁著歐美等國的危機,我們有了追上他們的可能性。這次的經濟危機也促進了各國政治上的改變。
世界性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使資源貧乏、市場狹小、經濟基礎脆弱的日本受到沉重打擊。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接連遭受1920~1921年的經濟危機、1923年關東大地震和1927年金融危機的打擊,猶如久病不愈的患者,奄奄一息。這次日本又被捲入世界性經濟危機之中,再遭致命打擊,大批企業破產,工廠停工,銀行倒閉,農田荒蕪,工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經濟一片混亂。經濟危機帶來了政治危機。經濟危機到來之後,廣大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對統治階級的怨恨與不滿與日俱增,階級矛盾日趨尖銳,政局動蕩不安。日本擴張主義乘機以瘋狂的戰爭叫囂,贏得了軍閥、財閥的青睞,先控制了軍部,再利用軍部影響內閣,以政變、暗殺等手段,推動當局實施戰爭政策,指望用侵略戰爭來擺脫經濟危機,緩解政治危機。
在德國,他們的經濟是靠美國發展起來的,所以受害最大。企業倒閉,產銷蕭條,失業人數直線上升,最高時達600萬。這給希特勒、戈培爾等人提供了絕好的機會。他們稱經濟危機是**的一個證明,是政府接受凡爾賽和約和戰爭賠款及奉行社會主義政策的結果,是共和國和歷屆政府毀滅了德國的一切。希特勒公開宣布,他歡迎這場經濟危機。他正可以利用它達到搞垮共和國的目的,而且他為此甘願去干任何事情。不久,經濟危機就發展成為一場國家危機。由於經濟蕭條,國家稅收下降,相反失業救濟的支出卻迅速增加。1930年3月,魏瑪共和國的最後一屆政府終因入閣各黨在如何平衡國庫虧空問題上意見分歧而垮台。
經濟危機更使德國社會各階層的矛盾不斷激化,人民群眾對魏瑪共和國政府極為不滿,強烈要求建立一個拯救德意志民族、給社會帶來安定,給人民帶來幸福的新政府。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希特勒一方面為國家社會主義展開更強大的宣傳,對各階層人民不斷做出符合其願望的慷慨許諾。一方面又通過納粹黨的宣傳機器,宣稱該黨不是一個階級政黨,而是大眾黨,並重點向中下層的中產階級發動討好攻勢,以爭取得到他們的支持。
正當各國在經濟危機中無法自跋的時候,一個極其險惡的計劃在我腦海中形成,經濟危機為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我要把日本推進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