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大家都來打落水狗!
美國政府想利用英國政府從英倫三島撤離遷移過來的大量戰爭資源穩定戰局,進而打敗新日本侵略者。
而英國政府同樣想利用美國政府獲得休生養息的空間和時間,為將來收復英倫三島重返歐洲卧薪藏膽。
不得不說,隨著大東華帝國在世界舞台呼風喚雨,世界各國對於華夏文明和文化的研究課題越來越多。
華夏五千年文明和歷史,有許多的史料和素材被各國當成軍事教材在使用。比如《春秋》《資治通鑒》《孫子兵法》《三國演義》《三十六計》等等。
正所謂,不讀不知道,一讀嚇一跳。
當世界各國的政治家、軍事家對華夏歷史了解得越多,他們越發發現東華帝國背後藏著的那個神秘的plan組織越可怕。
跟華夏古代人的戰爭智慧和計謀相比,各國的軍事學者覺得他們所掌握的軍事理論簡直是太膚淺了。
而一個隱世近兩千年之久,潛心研究工科理論和技術的組織,其技術積累和底蘊,絕對是常人無法想像的。
只要一想到華夏人在三國時代就有人研究出木牛流馬這類神奇的機關器械,歐美各國科研工作者對東華帝國能源源不斷地推陳出新各類先進科技再也沒有任何懷疑。
這也是為何身為德國元帥的雷德爾、隆美爾和凱塞林會把聯軍最高指揮官這個職位讓給東華帝國陸軍上將杜光亭擔任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這幫德**頭們的眼裡,擁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華夏民族,確實要比只有數百年歷史的日爾曼人的歷史底蘊博大精深太多了。
千萬別以為東德兩國聯軍最高指揮官這個職務德國人不看重。
這是程功與希特勒達成秘密協定的一個前提條件,東德兩國聯手進攻英國,這場戰爭必須由東華帝國的將領來指揮。
說白了,這也是程功要拿英國人練手,以此來鍛煉東華帝國的高級指揮員在現代戰爭中指揮海陸空協同一體化作戰的實戰能力。
在當今世界,沒有比大英帝國這樣的對手更適合用於擔任磨刀石這種角色的國家了。
只可惜,丘吉爾顯然並沒有賣程功的帳。
想要用英國皇家海軍的覆滅來鍛煉東華皇家海軍的軍魂,作為大英帝國前任海軍大臣的丘吉爾對東華帝國的險惡用心看得清清楚楚。
百年海軍,不是擁有先進的戰艦就可以成軍的。
否則,五十年前的大清帝國北洋水師就不會敗給日本海軍。
只有真正意義地戰勝一支百年海軍,你才有可能成為一支百年海軍!
程功料到了英國會保持實力,但卻沒有猜到丘吉爾竟然寧肯背著不戰而敗這個大黑鍋也要雪藏整個英國皇家海軍的精華。
在程功的計劃中,德國海軍是有機會跟英國海軍打一場大戰役的。這個計劃如果實現,東華皇家海軍就可以從這場大規模現代海戰中求取真經。而不是一昧地躲在敵人艦炮的射程之外,用導彈擊沉敵方戰艦。
不經歷艦炮對轟這種慘烈的特設戰場的血與火洗禮,很難鑄就一支海軍的軍魂。
當然了,東華皇家海軍也可以在將來與別國海軍的導彈艦玩導彈對轟。不過,這樣的場面,程功估摸著至少要等五到十年才能看到。
英國海軍不配合,程功當然得想辦法逼英國海軍出戰。
當英倫三島幾千萬英國人徹底淪為東華帝國和德意志帝國的奴隸的時候,程功不信英國皇家海軍的官兵們還能沉得住氣安安心心躲在美國避戰。
隨著東德海軍聯合艦隊將英吉利海峽牢牢封鎖,大英帝國亡國正式進入倒計時。
國際社會現在也不在糾結於軸心國還是同盟國了。因為各國政要都漸漸看明白,由於東華帝國從中攪局,軸心國和同盟國這兩大國家利益集團似乎有被打亂重組的跡象。
沒看到德國、蘇聯都在跟東華帝國走得格外親近嗎!?
如果英國也繼法國投降之後亡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將變成只有美國在北美大陸苦苦支撐。
東華帝國、德國和蘇聯肯定不會坐視新日本打敗美國后獲取如此豐碩的戰爭紅利。這也正是斯大林最終選擇同意跟程功和希特勒結盟的一個原因。
蘇聯不希望看一個強大的新日本,東華帝國更不可能讓新日本獨霸太平洋。
德國在歐洲拼得如此辛苦,撈到的戰爭紅利連新日本的一半也不到,希特勒當然會眼紅。
你們東洋矮挫子何德何能敢坐擁整個亞太地區和北美大陸的利益!
要不是德國在歐洲把法國人和英國人死死地拖著,就日本人的德性他們敢揮師南下對東南亞的英法殖民地動手嗎?
眼看著新日本將戰略重心東移,在北美大陸跟美國和加拿大流亡軍隊死磕,希特勒在得知程功最終要對新日本動手這個確切情況后,立馬毫不猶豫地把裕仁給賣了。
就當前世界格局而言,東華帝國、德國和蘇聯結盟,無疑是一個沒有哪個國家和國家集團能抗衡得了的。
這不,在東華帝國和德國聯手對英國下毒手之前,墨索里尼和裕仁幾乎天天要往柏林打熱線電話,都慷慨激昂地聲稱他們要盡盟友的義務和責任,願意派兵開赴英國作戰。
明明兩家就可以吃得下的戰爭紅利,希特勒當然不想節外生枝地變成四家。因為這分走的全都是屬於德意志的利益。
因此,希特勒說什麼也不肯帶著墨索里尼和裕仁一起玩。
不過,希特勒很不厚道地暗中擺了斯大林一道。他不但給裕仁提了個建議,說如果日本的兵力還有富餘的話,可以向印度進軍。另外還鼓動墨索里尼,可以對土耳其增兵。說一旦英國戰敗,歐洲戰場和亞洲戰場將宣布結束。到時候以各**隊所控制的地盤為該國實際國土疆域。
這麼一來,在東華帝國和德國聯手進攻英國本土的時候,大英帝國控制的為數不多的那些殖民地也紛紛宣布獨立,脫離大英帝國的統治。其中尤以印度的獨立運動鬧得最歡。
新日本的戰略重心雖然在北美,但其東南亞總督山下奉文卻是個不怎麼安份的主。
面對印度這麼一塊到了嘴邊的大肥肉,要是不咬上一口,山下奉文絕對會連他自己都瞧不起自己。
有了新日本和蘇聯從東西夾擊印度,再加上印度各族人民紛紛揭桿而起,在東德聯軍登陸普利茅斯的第二天,大英帝國對印度的統治也跟著徹底失控。
沒有了印度這顆英女王皇冠上的鑽石,大英帝國想要東山再起的雄心壯志必然會變得越發艱難。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