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杭州商人
第二天,胡升雲和吳信年早早的就起來了,洗刷一番,吃完早茶之後,他們帶著「土儀」和名帖,就去拜訪上海縣的各路神仙去了。
日上三竿之後,胡升雷才在風兒的伺候下起床。這也是自他決定鍛煉身體之後,第一次晚起。早餐和午餐是在一起吃的,剛放下碗筷,便聞聽門房稟告,二哥和吳掌柜被主家留下吃酒了,要到晚上才能回來。左右閑著無聊,他便帶著女扮男裝的風兒和兩個熟悉上海地形的護衛出去溜達了。護衛們每人都帶著兩把六連發的左輪手槍,所以,他很放心自己的安全。
手槍是在胡升雷的強烈要求下,家人花高價從美國商人那裡購得「柯爾特」牌子手槍,胡升雷打過幾次,性能還湊合。除了購買了上百把手槍及相應數量的子彈之外,胡家還購買了足夠裝備一個連的遂發火槍,家裡的護衛們一個冬天都被胡升雷帶著在城郊的莊園里訓練著,這都是他以「洪楊起事,天下不穩」為由,勸說他父親做的準備。可惜,那些遂發槍都是滑膛的,射速、射程、準頭都令他頭疼,正琢磨著是不是自己設計一種近現代的步槍,然後買點機器自己造。一來可以武裝自己,二來也可以做軍火生意。要知道,現在因為洪楊起事,軍火生意可都是暴利,有價無市。
出了貨棧,一行四人,在護衛王六和吳三的帶領下,在鬧哄哄的街市上轉悠了起來。五口通商不過十年的工夫,上海已變得很奢華了,街邊布滿了茶樓酒肆,賣鋪小攤,顯得格外繁榮。街上人來人往,身邊不時冒出一兩個西洋人,胡升雷發現這裡的人們並沒有什麼不妥的表情,看來通過十年的開埠通商,華人對於這些黃頭髮、藍眼睛的洋夷已經習慣了。
風兒是第一次見到傳說中的夷人,既驚奇又有點害怕,還傻傻的問胡升雷,他們會不會吃人?令他頓時忍俊不禁。見到一個三十多歲的洋人對她笑了笑,頓時如見鬼魅一般,忙不迭把螓首緊緊地埋在胡升雷的懷裡,嬌軀顫抖不已。
看到風兒如此對待洋人,胡升雷不由開心大笑起來,見那洋人一臉迷惑不解,隨即用英語和那個洋人說了幾句,沒想到那個洋人還真是英國人。據他自我介紹,他叫安德魯,是英國利物浦人,現在上海《北華捷報》周刊當記者,他對胡升雷如此年輕就會英語,感到頗為驚訝,並讚揚風兒長得非常漂亮。
1850年8月3日,英國商人奚安門在上海創辦《北華捷報》周刊。該報報道的內容主要為行情、船期、廣告等商業信息和時政新聞。同時也有干預中國內政的言論,為列強侵華的罪惡行徑進行辯護。主要讀者是外國在中國的外交官員、傳教士和商人。
和這個洋鬼子饒舌了幾句,了解了一下《北華捷報》的基本情況,胡升雷收了安德魯的一張名片,隨即便和他分手,一行四人繼續逛街。
對於自己的少爺會英語,風兒到沒有什麼驚奇,因為這幾個月來,胡升雷以將來要和洋人打交道的名義,一直在跟家裡面聘用的通譯學習英語,而且學習的速度極快,令那個通譯直嘆遇到了語言天才。其實,他哪知道胡升雷早已經學了二十多年的英語了,現在不過是稍微溫習一下而已。
倒是護衛王六和吳三兩個嚇了一跳,心想這七少爺真不是一般人那,連夷語都會說,果然不愧是胡府出來的,就是不一樣。
不理會他們那崇敬的目光,胡升雷問道:「王哥,吳哥,我們到城隍廟去吧,聽說那裡的小吃是一絕,我早就想嘗嘗了,風兒,你的意見呢?」
「都聽少爺的!」風兒柔順的答道。
主子吩咐了下來,王六和吳三當然不敢耽誤,王六隨即去租了一定藍呢大轎,請胡升雷主僕兩人上去,他們二人旁邊隨行。
轎子慢慢前行的時候,胡升雷在轎子里一邊和風兒說些俏皮話兒,一邊通過轎子上的玻璃窗向外面看街頭的風景。不一會兒,他就看到遠處江邊出現了一些西式的樓房,忙抬起轎簾,向王六問道:「那些就是洋人的租界嘛?」
「是的!」
聽到了肯定的回答,胡升雷忙令停轎,隨即下轎,找了個高點的地方,站在上面,向遠方黃浦江邊望去,那裡除了少數幾處西式建築外,其他地方都是一片荒蕪的荒灘。可是,他卻知道,在原來的那段歷史中,這個荒涼的江灘不久就會繁榮起來,而且在將來的一百多年裡,將會成為上海最著名、最繁榮的十里洋場——外灘。
見胡升雷突然對夷人居住的荒灘產生了興趣,王六趕緊獻寶似的湊了上去,向他講起了所知不多的洋人租界里的見聞來。聽著他胡亂拼湊的講說,胡升雷神情頗為嚴肅的看著遠方,一時思緒萬千。
1845年11月,愚蠢的滿清政府為了實行華洋隔離居住的政策,令上海道台和英國駐滬領事共同商定了土地章程,劃出縣城以北黃浦江西岸,從洋涇浜向北到李家莊的一片荒灘——外灘為他們經商居住的地段,即英租界。不久,沿著江邊供縴夫拉縴的泥濘的道路旁,建成了最初的一批洋行建築,一般為2層外廊式建築。1848年,倫敦會的英國傳教士前往青浦縣傳教,引起糾紛。滿清政府為了息事寧人,作為補償,允許英租界西界從界路擴充至周涇浜。
1844年,滿清政府與美國簽訂《望廈條約》,美國的傳教士和商人也開始前來上海。1848年,上海地方官府同意美國聖公會主教文惠廉的請求,允許美國僑民在虹口開闢租界。
1844年10月,滿清政府與法國簽訂《黃埔條約》,法國人開始前來上海。1849年4月6日,上海道台宣布將緊鄰縣城北門外,北到洋涇浜的986畝土地闢為法租界。
就這樣,在堂堂中華大地上,千年未見之奇景——國中之國一個個的冒了出來。按照胡升雷知道的歷史,以後還將會有接連不斷的列強登陸上海,在這裡劃定地盤,作威作福。
自己莫名其妙的來到了這裡,難道這樣的歷史還要沿著原來的軌跡繼續走下去嗎?自己是不是為改變這種屈辱的局面做點什麼呢?上海歷史上發生的事件一幕幕的在他的腦海里放映起來……
「少爺,你怎麼了?」風兒走到怔立在那裡的胡升雷身邊,關心的問道,「身體不舒服嗎?」
「不,沒事!我們走吧!」胡升雷勉強的笑了笑,「去城隍廟吃小吃去!」
起轎后,見風兒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胡升雷頗為好奇,笑著問道:「有事就說,猶豫什麼?」
「少爺,那些夷人女子是不是都不知廉恥的?」說著,風兒的小臉漸漸緋紅起來,睫毛低垂,目露羞赧。
「……?」胡升雷張著嘴巴,獃獃的看著害羞低頭的風兒,這個平時溫柔似水的女孩兒,怎麼會說出這種話來了?
見少爺不說話,風兒鼓起勇氣看了他一眼,旋即又低下去,輕聲細道:「奴婢剛才聽王六說夷女穿衣服太……暴露,總是喜歡露……胳膊露腿,還在外面……和男人摟摟抱抱的……」
原來是這麼回事啊,胡升雷搖了搖腦袋,依稀記起了剛才王六是有一段評價西方女人的話,只是沒想到卻讓風兒聽到了,而且還上心了。
「西方女人,也就是那些夷女,她們那種穿著打扮是一種展現自身美麗的方式,」胡升雷仔細斟酌著說道,「至於她們和別人擁抱親吻,那是她們與別人見面時的禮貌風俗,就像我們見面要作揖下跪一樣,呵呵,並不是王六說的那種不懂禮義廉恥!」
「可是……可是……」風兒小臉漲得通紅,烏溜溜的大眼睛瞪著,急著辯解道,「那種風俗也太不檢點了……」
「呵呵呵……是有點不檢點!」知道跟她根本講不通,胡升雷笑著打了個哈哈,索性不講了。
檢點,檢點有什麼好?我們是檢點了,整天講仁義道德,那結果怎麼樣呢?還不是被人家打到家門口,割地賠款,受盡侮辱。那些不知廉恥的西方海盜們,揮舞著堅船利炮,在世界各地搶劫屠殺,傳播罪惡,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我到希望我們這片土地上的人們能夠放棄那些滿口酸臭的仁義道德,布威於世界,為老百姓爭奪一些實實在在的利益。
*****
一行人曲折逶迤,終於來到了城隍廟前的一條弄巷旁邊,離著多遠,就可以聞到空氣中盤旋著的淡淡的香味。
「就在這兒停下吧,我們走著進去!」
胡升雷和風兒下了轎子,待王六付了錢,便帶頭向城隍廟走去。
中國有四大小吃:南京夫子廟秦淮小吃,上海城隍廟小吃,蘇州玄妙觀小吃,湖南長沙火宮殿小吃。蘇州太監弄的小吃聞名天下,「天堂是蘇州,吃煞太監弄」,蜜汁豆腐乾,松子糖,玫瑰瓜子,蝦子醬油,棗泥麻餅,豬油年糕等,都是膾炙人口的美食,讓你吃了還想吃。「得月樓」、「松鶴樓」、「朱鴻興麵館」和「綠揚餛飩」等等這些老字號的蘇式餐館,幾乎每一家都有幾手絕活,讓你流連忘返,口水直流。
來到古代這段時間,胡升雷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基本吃遍了蘇州的各種小吃,這也算是一大成就了。這一次來上海,他也有點要掃蕩上海城隍廟小吃的意思。
上海的城隍廟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1403年後),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城隍在道教中的意思是指地方的保護神,可見城隍廟在上海的地位和影響。
上海城隍神秦裕伯本是大名府人氏,元朝末年,當到「福建行省郎中」,因為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棄官避難到了上海。明太祖朱元璋得了天下,徵辟至朝,授官侍讀學士,外放隴州知州,告老以後,不回大名府回到寄籍的上海,死後屢顯靈跡,保障生民,被明太祖敕封為上海縣城城隍神。
城隍廟其實就是一個有吃有玩的大鬧市。上海開埠后,城隍廟及其周圍地區商賈雲集,市場繁榮,到城隍廟可以購買許多生活必需品,特別是一些日用小商品。裡面往來的人群熙熙攘攘,兩旁都是鱗次櫛比的雜貨鋪,雜貨鋪里商品琳琅滿目,各具特色。中間有個很大的廣場,廣場上有戲台,台下就是過道,過道兩旁彙集了眾多的小吃攤,桂花糖粥、酒釀圓子、素菜包、鴿蛋圓子、南翔小籠包等等小吃,香飄十里。周遭還有刻字鋪,茶館,縣衙門書辦等。
城隍廟的大殿在北面,過年時節,廟裡香火極其鼎盛,只見煙霧繚繞的廟宇里,成群的男女老幼,不停的在大殿門口進進出出,樣子極為虔誠,大概是祈禱城隍老爺在新的一年裡多多保佑,多多賜福吧。
其實,上海城隍廟最好玩的地方是廟后的那座豫園。豫園是一群江南風格的建築,每幢建築都是飛檐翹角、雕樑畫棟。豫園據說是永樂年間一個在四川任布政使發了跡的上海人潘允瑞為愉悅老親修造的一個花園。明末大亂,豫園曾遭廢棄,乾隆中葉,正值滿清全盛時期,本地人為了使「保障海隅」的城隍老爺有個公餘遊憩之地,特地集資向潘氏後人買了這個廢園,重新修建。新的豫園因為地處廟的西北,所以更名為「西園」,俗稱「城隍廟後花園」。
豫園終年洞開,裡面有很多吃的玩的地方,茶館、小吃鋪和書廳林立,是個娛樂消遣的好去處。約三五朋友一起,坐在樓上,一邊品茶,一邊憑窗欣賞外面的景色,倒也別有一番情趣。另外,一些小物品賣攤,如木梳、扇子、針線等等,也是隨處可見。
走在青石板磚鋪成的粗紋路面上,一樣接一樣的吃著各種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時而和風兒低語幾句,時而駐足觀看一番,胡升雷心中充滿了滿足感,要是生活能夠一直這樣子下去也不錯。
抬頭看著街道兩旁平排的木製紅樓,曲直的連檐,鏤雕的窗欞,翹角的飛檐。街心還有個連廊,就像架起的第二道門。街道兩旁掛著懸空的「景龍軒」、「光明居飾」、「木梳大王」等招牌,一路望去,頗為醒目。
這城隍廟街道雖不似現代店鋪那樣玻璃映照、空調宜人,但其塗滿紅漆的木雕門面、種類俱全的小巧製作,卻很有一些《清明上河圖》里那特有的鄉土氣息,讓人倍感親切。
「少爺,這裡真是熱鬧啊!」風兒優雅的咬了一小口梨膏糖,細細嚼著,輕聲細道。
「確實太熱鬧了,你看,那些洋鬼子,差點沒有把舌頭都吃進去,哈哈……」
「七少爺,那些夷人,見了咱大清國的小吃,就跟見了親爹親娘似的,可喜歡了。」王六咧著大嘴笑道,「就在年前那一天,一個夷人硬是把這城隍廟一天的小吃給買了個精光。」
「咦,這是怎麼回事?他買回去請客呢?」胡升雷來了興趣,風兒也豎起了玉盈盈的小耳朵。
「不是,聽夷場的三爺說,這個狗日的夷人想把這些小吃帶回那個倫……倫敦,讓家裡人嘗嘗!」
「還有這事,那倫敦離咱們中國十萬八千里的,估計這些小吃沒帶到半路,就會壞掉的。」胡升雷心裡嘀咕著,這事到底是不是真的,怎麼歷史上也沒有聽說過?別是這小子瞎編亂造的吧?
「沒事,用冰塊冰著呢!」
「嗯,這個還有一點可能性,不過……」
「哎呀……」就在胡升雷和王六說話的時候,身邊的風兒忽然被一個匆匆而過的身影碰了一下,發出了一聲輕呼。
「你這人是怎麼走路的?」王六向那個匆匆忙忙的人大聲斥道,旋即,便和吳三兩人圍了上去。
「對不起,對不起,」那個有點不修邊幅的男子忙停下來,道歉作揖,「兄弟有點急事,匆忙了一些,還請多多包涵。」
這時,胡升雷已經問過風兒,確定她沒事了,便走上去,說道:「王哥,吳哥,你們兩人退下吧,風兒她沒事,放這位先生走,看他滿頭大汗的,肯定有急事!」
「謝謝大量,謝謝大量,」那男子又重新做了幾個揖,然後抱拳道:「兄弟杭州胡光墉,字雪岩,今日有急事,不想衝撞了諸位,實在罪過,罪過,不知這位小兄弟貴姓台埔可否見告,容我以後親自登門道歉!」
胡光墉,難道他就是……看著這個眼光很活,額頭挺寬,個子不高,一身灰色棉袍的男子,胡升雷頓時一陣激動,臉紅勃粗的急急問道:「你是胡光墉,杭州的,做錢莊的,祖籍安徽績溪人?」
「對啊,兄弟正是,不知小兄弟怎麼知道在下……」胡雪岩心裡泛起了嘀咕,我壓根就沒有見過這個人啊,他怎麼會知道我的?
「好,好,太好了!」胡升雷剛要興奮的手舞足蹈,旋即又明悟了過來,強自鎮定了一下說道,「在下蘇州胡升雷,字……暫時還沒有字,不知胡大哥意欲何往?」
「原來是本家兄弟,」胡雪岩笑道,「在下住在高升客棧,現在有點急事,想要回去……」
「王六,你知道高升客棧在那兒嗎?」胡升雷問了一句,見王六點頭,又對胡雪岩說道,「胡大哥,兄弟我住在東城的胡氏商行,最近幾天都在那裡,有時間你一定過來,我們兄弟倆好好談談!」
「好說,好說,三天之內,在下一定去拜訪寶居,登門致歉!」胡雪岩懷著滿肚子的疑惑,作揖抱拳的急急離開了。
「少爺,這個胡雪岩很有名嗎?你怎麼對他那麼客氣?」風兒奇怪的問道。
「很有名?他是太有名了!」胡升雷沒有回答,而是滿臉興奮的笑了起來,「未來的頭號紅頂商人,這下老子的『職業經理人』找到了,哈哈哈……」
***
這個插一句話啊,收藏居然比點擊好要多,可謂奇事!